历史如何走向未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神圣罗马帝国:资本与君主联盟在欧洲的扩张

随着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建立,西班牙的实力得以显著提高。于是资本与君主结盟形成的中央集权开始冲击欧洲社会传统的封建体系,天主教皇与罗马皇帝的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皇权与教权根深蒂固的神圣罗马帝国成为了这两大社会治理体系相互冲突的主战场。

早在1356年,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四世为了结束内战不断的局面而颁布了“黄金诏书”,承认了诸侯在各自领地上的绝对权力,规定神圣罗马皇帝由七个选帝侯选举产生。这七个选帝侯实际上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包括美因茨、特里尔、科隆三大圣职选帝侯与萨克森、布兰登堡、波西米亚、普法尔茨四大世俗选帝侯。这个看似“民主”的政权组织形式实际上反映了教会与贵族的尾大不掉。此时资本(集团)的力量在神圣罗马帝国还不足以与之抗衡。

在权势最大的七个选帝侯看来,保持神圣罗马皇帝的弱势地位无疑是有益的。于是查理四世之后的几任皇帝基本上都是有名无实[16]。基于同样的逻辑,罗马教皇的影响也需要被削弱。从这个角度看,宗教改革在神圣罗马帝国爆发就不值得惊讶了。

需要补充的是,削弱罗马教皇的权势迎合了民众的诉求。德意志地区的人口由1450年的750万增长到1500年的1,200万[3],50年间增长了60%。人口的快速增长加速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当时奥格斯堡被称为百万富翁之城,但其中65%的人根本没有任何财产[15]。悬殊的贫富差距以及分裂的政权组织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1493年阿尔萨斯和1502年施派尔爆发农民起义,1511年雷根斯堡、不伦瑞克、施派尔、科隆、施韦因富特、沃尔姆斯等多个城市发生了暴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马教廷每年还要从德意志地区榨取30万古尔登的财富。这个数字比神圣罗马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皇帝所征税额的21倍。

3.1 宗教改革:宗教对资本主义的适应性变革

宗教改革的爆发与当时的资本大鳄——雅各布·富格尔——直接有关。1517年,身为两个教区大主教的阿尔布雷希特伯爵想拥有第三个教区,为此他需要向罗马教廷支付一笔巨款。于是他向雅各布·富格尔求助。两人想出了一个精妙的策略:阿尔布雷希特从富格尔家族借得巨款;同时以圣彼得大教堂的名义在他的辖区内兜售赎罪券,销售收入的一半上缴罗马教廷,另一半则用来偿还富格尔家族。为此他们聘用了当时著名的赎罪券传教士约翰·特泽尔。出乎意料的是,马丁·路德对此给予了强烈谴责,认为赎罪券就是“富格尔的扒手”。当特泽尔进行反击的时候,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萨克森选帝侯等诸侯抓住了这次削弱教权的机会,对此给予了迅速支持,宗教改革运动由此爆发。[15]

基于资产阶级、割据贵族、民族君主乃至民众的共同支持,宗教改革运动迅速在欧洲传播开来。一场打击教皇权威、瓜分教会财富的盛宴由此开始。在瑞士、尼德兰、法国南部等地,宗教改革以群众运动的形式出现;在英国和北欧,宗教改革由国王自上而下地发动。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于1529年宣布英格兰教会与罗马教会分离,1533年开始禁止英格兰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岁贡,1534年《至尊法案》又规定国王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自此以后,教皇的权威在英国被废止,教会的大量财产逐步被英国国王没收。法国的新教势力和天主教势力之间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战争(1562—1598),结局是天主教被尊为国教,新教徒获得了信仰自由。

宗教改革对资本(集团)而言可谓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资本逐利本性的贪婪不再被宗教所指责,所有商业行为的道德限制都消失了。自此以后,资产阶级在财富方面的成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逐步成为衡量资本家德行的标准。从天主教到新教,基督教以再一次的大分裂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的适应性变革。

3.2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教权与皇权的谢幕

民族君主国家的中央集权对欧洲传统的封建主义治理体系的挑战在1519年戏剧性地发生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这两个中央集权国家的君主要竞争神圣罗马皇帝的宝座。为了获得选帝侯们的支持,两人开始了一场疯狂的贿选对决。资本(集团)的支持无疑决定了这场对决的结果。在雅各布·富格尔等富豪的支持下,卡洛斯一世凭借足可以买到2吨黄金的选举资金胜出,从而成为了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15][17]。强盛一时的哈布斯堡帝国时代由此开始。

是的!资本大鳄雅各布·富格尔导演了这个时代两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事。这就是资本的力量!查理五世的当选自然为雅各布·富格尔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比如,富格尔家族获得了著名的波托西银矿的部分开采权;当富格尔家族在匈牙利的公司被暴动的民众洗劫一空时,查理五世发起了对匈牙利的战争[15]

但是查理五世也改变不了德意志地区诸侯割据的状态,神圣罗马帝国以宗教改革的名义陷入了战争的旋涡。1529年,包括萨克森选帝侯在内的支持新教的诸侯组成了施马尔卡尔登联盟。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签订,查理五世承认了诸侯有权选择宗教信仰;诸侯的权势得以进一步扩大。1556年,查理五世退位;帝位传给了弟弟费迪南一世,西班牙和尼德兰的王位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哈布斯堡家族由此分裂为西班牙和奥地利两系。

1608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各路封建诸侯再次分裂成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十年后的1618年波西米亚起义爆发。这原本是帝国的内战,结果却逐渐演变成为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法国、英国、西班牙、瑞典、丹麦等欧洲强国悉数被卷入。这次战争前后历时长达30年,史称“三十年战争”;参战各国因此筋疲力尽,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而告结束。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死亡诊断书”,它承认了帝国治下的300多个邦国是主权国家。这一和约造就了另外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是,它确立了以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国家,而不是帝国、王朝或宗教信仰,被确认为欧洲秩序的奠基石。”[18]教皇和皇帝的至高地位从此成为了历史。

“三十年战争”之后,西班牙走向衰落,法国与瑞典等国家开始兴起。荷兰(联省共和国)从西班牙治下获得独立,由此获得了资产阶级革命先驱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