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乳 漏

【概述】

发生于乳房部或乳晕部的脓肿溃脓后,久不收口而形成管道者,称为乳漏。其特点是疮口脓水淋漓,或杂有乳汁或豆腐渣样或脂质样分泌物,溃口经久不愈。相当于西医学的乳房、乳晕部窦道、瘘管。

【主要病因病机】

1.乳痈、乳发失治,脓泄不畅,或切开不当,损伤乳络,致流脓、溢乳,形成乳漏。

2.乳痨破溃,日久不愈,形成乳漏。

3.外伤(如手术创伤、异物残留、邪毒侵袭等)致气血凝滞,蕴热化脓,形成乳漏。

4.粉刺性乳痈、脂瘤感染邪毒,疮口久不愈合,多形成乳晕部漏。

【辨证注意点】

1.首先辨明乳漏发生的病因及性质。通过询问发病原因、手术情况、脓液性质、伴随症状、既往史等有助于辨别乳漏性质和指导用药。

2.仔细进行专科检查,并结合辅助检查如乳腺漏管造影、MRI、B超等以了解乳漏的部位、深度、漏管走向及支管情况。漏管组织病理活检以明确性质。

3.辨明乳漏的正虚邪实主次。

【辨证思路】

一、辨清乳漏以邪实为主还是虚实夹杂
二、多管齐下,综合外治

乳漏的临床治疗以外治为主,中医药外治方法多样,有腐蚀法、切开法、拖线法、冲洗法、灌注法、垫棉法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外治法综合运用。

三、注意事项

1.乳漏的治疗关键是要了解管道的走向及分支情况。

2.乳漏以外治为主,配合辨证内治。

(1)注意乳晕部漏管的手术切开关键是切开通向乳头孔的管道。

(2)疮面在祛腐期药物填塞要紧实,换药到位,使祛腐药与疮面充分接触,方能将残余病变组织腐蚀干净;而生肌收口期药物填塞不可过紧,有利于疮面的生长,但应注意必须使疮面从基底部长起,防止桥形愈合。

3.采用中医药外治法为主治疗乳漏,具有痛苦小,乳房外形损伤少,疗效好的优点,应作为首选。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蔡某,女,25岁,因右乳多发性脓肿切开排脓术后创口反复不敛3个月余入院。患者左乳头先天性凹陷,平素乳头孔内有少量脂样分泌物。2003年发现右乳晕周围结块红肿疼痛,曾先后2次在外院行右乳脓肿切开排脓引流术,有粉渣样稀薄脓液流出。诊断为“慢性结核”。予口服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创面经久不愈。入院时患者神疲乏力,纳食不香。

查体:右乳头凹陷,右乳晕外上方见一3cm×4cm创口,创内脓水黄稠,球头银丝探查斜向上方有一深约2cm管腔,斜向内上管腔深约1cm,斜向乳房下方一管腔深约4cm。右乳内下方见另一1cm×1cm创口,创内有较多黄色稀薄脓液,以球头银丝探查斜向外下方探及一3cm×4cm的管腔。舌淡红,苔薄,脉濡细。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诊断。患者右乳多发性脓肿切开排脓术后创口反复不敛3个月,结合专科检查:右乳晕外上方见一3cm×4cm创口,创内脓水黄稠,球头银丝探查斜向上方一深约2cm管腔,斜向内上管腔深约1cm,斜向乳房下方一管腔约4cm。右乳内下方见另一1cm×1cm创口,创内有较多黄色稠厚脓液,以球头银丝探查斜向外下方探及一3cm×4cm的管腔,故乳漏诊断明确。

第二步:辨明乳漏的病理性质。虽外院诊为“慢性结核”,但患者经抗结核治疗无效,且根据患者左乳头先天性凹陷,平素乳头孔内有少量脂样分泌物的病史,脓肿切开排脓后有粉渣样脓液流出,故应考虑其漏管性质为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引起可能大。

第三步:进行相关检查。为排除结核性漏管,可查脓液涂片找抗酸杆菌及结核菌素试验。为明确管道走向,可行乳房窦道造影及MRI检查。

第四步:辨证治疗。根据患者右乳切开排脓术后病程已有3个月,神疲乏力,创内脓水量多质稀,此因脓液为气血所化生,正气已虚,无力托毒外出矣。舌质淡红,苔薄,脉濡细。故证属正虚毒恋。治拟疏肝清热,扶正托毒。

处方:生黄芪30g,皂角刺 9g,柴胡9g,郁金9g,金银花12g,黄芩 9g,白花蛇舌草 15g,鹿衔草 15g,丹参 15g,生山楂 9g,虎杖 15g,生薏苡仁 12g,生甘草6g。

第五步:辨证选择外治法。先以九一丹溶于呋喃西林溶液中冲洗窦腔以提脓祛腐,冲洗后以药线引流。待脓腐脱清后,改外用复黄生肌油滴注,并配合垫棉加压绑缚促创口愈合。若引流不畅,必要时行切开扩创术。

第六步:调摄与生活指导。注意精神调摄和饮食营养,增强体质,以利疾病康复。

(自拟医案)

【医案及经验方】

一、医案

顾伯华医案[陆德铭,唐汉钧.顾伯华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形成瘘管的经验(附 116例病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9):9-11.]

万某,女,27岁。入院日期:1982年12月9日。

病史:两乳头自幼呈线状凹陷畸形。1979年发现左乳晕部有一小肿块,轻微疼痛,乳头孔常有臭味的粉刺样及油脂分泌物,在地段医院用丙酸睾酮治疗。1981年1月在外院诊治,给予抗生素治疗,虽疼痛消失,但肿块依然。1981年4月住外院曾做局部切开排脓及活检,病理报告为左乳慢性炎性肉芽肿组织,有少量异物巨细胞反应,疑有结核可能,故予抗结核治疗,口服异烟肼1年半,利福平7个月,肌注链霉素半年,但创口时愈时溃。以后先后3次做切开排脓术未愈,拟作单纯乳房切除术,患者不肯接受,乃于1982年11月底来我院门诊,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瘘管期,收住入院。

检查:两乳头呈线状凹陷畸形,左乳晕下方一结块约1cm×1cm,皮色如常,上有一创口,用球头银丝探查,与乳头孔贯通。

治疗:在局麻下做瘘管切开术,术后换药16天创口愈合,于1982年12月27日出院。

病理学检查所见:乳腺组织导管鳞形上皮化,腔内有角化栓阻塞,未见结核性病变。

按语:乳漏多因乳痈、乳发、乳痨等溃后或切开不当所致,本患者虽既往病理报告疑有结核可能,但经抗结核治疗无效,再根据其临床表现,先天乳头凹陷,乳头孔内常有粉刺样分泌物,肿块首先出现在乳晕部,溃后反复不愈,形成与乳头孔相通的管腔,诊断其乳漏性质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溃后而成,其病因为素有乳头凹陷,乳络失宣,肝气郁滞,气血瘀阻,凝聚成块,郁久化热,酿成肉腐,溃脓成漏。在治疗上以手术切开为主,关键是将通向乳头孔的瘘管切开。

二、经验方
1.清骨加减方(《袖珍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功能:养阴清热。

主治:乳痨溃后成漏,阴虚邪恋证。

组成:银柴胡 9g,胡黄连 6g,鳖甲 12g,地骨皮 12g,青蒿 9g,生地黄 9g,怀山药 12g,山茱萸 12g,茯苓 9g,丹皮 9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2.十全大补加减方(《袖珍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功能:补益气血,清解余毒。

主治:乳痈、乳发溃后成漏,气血两亏证。

组成:生黄芪 30g,党参 15g,熟地 15g,当归 12g,首乌 15g,桃仁 12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30g,炮山甲12g,皂角刺9g,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程亦勤、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