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仲理临证医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妇 科 杂 病

一、不孕症

孙某 女 30岁

初诊:1999年6月24日。婚后不育已有6年,月经失调,经行漏下不止,烘热心烦,夜寐不安,腰肢酸软,舌质淡白,脉细小。肝肾两亏,任脉不固。治拟养血固冲,滋肾清肝,佐以安神。

生熟地(各)9g生白芍20g旱莲草20g女贞子10g炙龟甲15g蚤休30g白薇10g煅龙牡(各)20g菟丝子10g鹿衔草20g赤石脂(包)30g生白术10g白扁豆30g炙甘草10g玉米须15g

14帖

二诊:1999年7月8日。经行漏下不止,近日经量增多,夹有血块,无腹痛,大便带溏,腰部酸软。脾肾两亏,冲任不固,久而不平。再拟健脾益气,升清止血,佐以补肾固摄。

党参20g黄芪30g生白术12g炙甘草12g熟地20g煅龙骨30g禹余粮30g五倍子5g菟丝子12g仙鹤草20g旱莲草20g炮姜炭6g玉米须15g白扁豆30g

7帖

三诊:1999年7月15日。经漏时止时有,经行则量多,大便带溏,腰部酸软。脾肾两亏,冲任不固。再拟养血固冲,健脾升清。

党参20g生白术10g炙甘草12g升麻12g生熟地(各)10g旱莲草20g熟女贞10g侧柏叶30g菟丝子10g煅龙骨30g仙鹤草20g蚤休30g玉米须15g

14帖

四诊:1999年8月19日。经行后漏下不止,大便带溏,胃脘不适,腰部酸软。脾肾两亏,冲任失固。再拟益气固冲,滋肾止血。

党参20g黄芪30g煅龙骨10g菟丝子12g蒲黄炭(包)12g炙甘草10g艾叶炭6g五倍子6g仙鹤草20g白扁豆30g香谷芽15g

14帖

五诊:经漏已止,偶有点滴,月经失调,据述B超检查为多囊卵巢,舌质淡白,脉细软。脾肾两亏,肝气失于疏泄。再拟健脾疏肝,补肾调经。

党参20g生白术10g熟地20g黄芪30g升麻12g鹿衔草30g煅牡蛎30g炙甘草10g益母草20g菟丝子10g白薇10g八月札12g白扁豆30g玉米须15g

10帖

六诊:1999年9月16日。服药后漏下已止,乳胸作胀,精神疲乏,症属多囊卵巢。苔薄,脉细软。脾肾两亏。再拟健脾益气,消散囊肿,佐以疏肝和络。

党参20g生白术10g熟地10g黄芪30g升麻10g鹿衔草30g炙甘草10g木馒头10g菟丝子10g白扁豆30g八月札12g玉米须15g杜仲10g覆盆子10g

14帖

七诊:1999年10月14日。月经9月28日来潮,10天净止,第三天量多,约5天后减少,精神好转,症属多囊卵巢,多囊已见消除。脾肾两亏。再拟补益脾肾,消散囊肿,用固摄冲任法,以防其复发。

党参20g黄芪30g生白术10g熟地15g升麻10g鹿衔草30g炙甘草10g木馒头10g菟丝子12g覆盆子12g桑螵蛸12g白扁豆30g八月札10g杜仲12g蚤休30g

14帖

八诊:1999年12月23日。患者专程赴门诊告知,已经怀孕。

按:本例不育症患者证属脾肾两亏而冲任不固,月经失调,经漏不止,方取沈老自拟方滋肾固冲汤与《景岳全书》举元煎为主方加减,以通过调经来治疗不孕。方中白薇清热凉血,调和冲任,古方中常用之以调经种子;木馒头功能疏肝散结,沈老常用其来治疗乳房胀痛及乳腺小叶增生,效果显著;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蚤休能收缩子宫,玉米须则具有增加血小板的功能,沈老常用它们辅助以止血。通过7个诊次约半年的治疗,患者月经得以调整,囊肿得以消散,终于怀孕。

郭某 女 25岁

初诊:1986年8月20日。婚后3年,第一年8月间流产(3个月),其后即不育,月经经常停闭,须用西医激素治疗而来。平日腹痛阵作,左乳胀痛。苔薄腻,脉濡细。肝肾两亏,冲任不适,血气失调。治拟养血疏肝,补肾调经法。

当归15g丹参15g赤白芍(各)9g川芎9g虎杖15g黄精20g鸡血藤30g路路通12g覆盆子12g紫石英(先煎)30g柴胡10g制香附10g胡芦巴6g金狗脊15g橘叶核(各)9g

14帖

二诊:11月8日。末次月经11月1日,3天净止。婚后3年,曾孕而流产,其后经闭不育,乳胀亦消除,苔黄腻,脉细滑。冲任不足,夹有湿热内阻。再拟养血调经,滋肾和胃法。

当归12g大生地12g赤白芍(各)9g黄芩6g竹茹9g青陈皮(各)3g覆盆子12g菟丝子12g川楝子6g路路通10g蛇床子5g柏子仁9g紫石英(先煎)20g石菖蒲9g

14帖

三诊:11月21日。婚后3年不孕,时有闭经,自觉睡后周身发热,夜寐欠安,舌质红,脉弦细。冲任两亏,营血不足,肝阳偏亢,心阳亦盛,心主血脉,故见身热。再拟养血柔肝,滋肾宁心法。

当归15g丹参15g丹皮6g赤白芍(各)9g竹茹9g白薇10g银柴胡10g覆盆子15g菟丝子12g炙龟甲12g路路通12g紫石英(先煎)30g黄精15g鸡血藤30g石菖蒲10g

14帖

四诊:12月12日。婚后3年不孕,月经过期11天,向有闭经1~2月,时而周身发热,舌质淡,脉濡细。素体阴虚肝旺,肾气亦弱,子宫失于温煦。再拟养血柔肝,滋肾暖宫法。

当归15g丹参15g丹皮9g川楝子12g三棱15g柏子仁10g石菖蒲10g紫石英(先煎)30g覆盆子12g黄精15g银柴胡10g留行子12g鸡血藤30g路路通12g炙甘草10g

14帖

按:本例患者与前例不同,其证重在阴虚肝旺,肾阳亏虚,故治则以养血柔肝,温肾暖宫为主。处方乃以沈老自拟方温肾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紫石英、胡芦巴、石楠叶、五灵脂)加减为主。方中紫石英一味,性甘温,功能暖宫,为沈老所喜用;余药如虎杖、川楝子、柴胡、留行子、路路通或能通经,或能疏肝,皆与当归、丹参、鸡血藤、三棱等药相配而治疗闭经;至于白薇、银柴胡则在治疗阴虚潮热的同时具有调经的功效。本例虽暂未治愈,然沈老处方用药的思路可供读者临证参考。

二、脏躁

金某 女 23岁

初诊:1977年12月20日。1973年起见神情不安,心悸惊恐,头晕失眠,甚则自觉悲伤,证属脏躁。苔薄,边有齿印,脉细。心火偏亢,夹痰瘀内阻,神明失常。治拟疏肝解郁,清心化痰以安神明。

金铃子9g柴胡3g合欢皮30g夜交藤30g枳壳6g竹茹9g陈胆星9g石菖蒲9g柏子仁9g带心连翘12g白金丸(分吞)4.5g

7帖

二诊:1978年1月3日。平日易于惊恐,心烦不安,苔薄,脉细小。素体血亏,心肝火旺,胆气失于疏泄,夹痰热内恋,神情不安。再拟育阴平肝,清心疏胆。

白芍15g金铃子9g炙甘草9g合欢皮30g夜交藤30g竹茹9g枳壳6g制半夏6g陈皮3g陈胆星6g石菖蒲9g白金丸(分2次吞服)9g

7帖

三诊:1月8日。惊恐胆怯有所好转,但仍未平,头晕耳鸣,两目羞光,周身发冷,甚则哭泣不安。病起情志郁结,肝胆气滞,夹痰浊内阻,郁而化火,胃气失降,故经常恶心。再拟清心解郁,疏利肝胆,佐入和胃之品。

川连1g枳实9g竹茹9g制半夏6g陈皮3g合欢皮15g陈胆星9g石菖蒲9g柏子仁9g淮小麦30g生甘草3g大枣10只

7帖

四诊:1月17日。惊惧好转,尚未平静,胆为清净之腑,肝胆气滞,夹有痰热内蒙,故而神情不安。苔薄,脉细小。再拟温胆汤和磁朱丸法。

竹茹9g枳壳6g制半夏9g陈皮3g柴胡3g合欢皮15g陈胆星6g石菖蒲6g淮小麦30g大枣5只 炙甘草3g磁朱丸(分2次吞)12g

7帖

按:脏躁相当于西医学的癔症,主要机理是内伤于心,或心血不足,或五志火动,在临床上常可见到夹痰的症候。对于脏躁,沈老常常辨证为心肝火旺,夹痰热内阻,故多以温胆汤为主,配合清心疏肝之品,效果明显。

在本案初诊中,沈老仍取温胆汤为主方,佐入金铃子、柴胡以疏肝解郁,配合欢皮、夜交藤以养心安神,加柏子仁、带心连翘、石菖蒲而宁心安神、宽胸理气;方中白金丸取自《外科全生集》,以白矾、郁金等分为末,和入皂角汁为丸,专治痰阻心窍,癫痫发狂。二诊中加用白芍、甘草配伍以平肝柔肝。从三诊起,由于患者胃失和降,故配合用甘麦大枣汤,取其甘平之味养心益脾、和中宁神以治疗脏躁,同时兼有和胃的功效;方中更用磁朱丸以加强安神之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脏躁本属内伤虚证,治疗上“虽有火而不宜苦降,虽属虚症而不宜大补”。沈老的临证处方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但在三诊中,由于患者虚中夹实,痰郁化火,是为实火,所以他又根据实际情况,加入1g川连以清实火,又不至于太过苦寒。这正是所谓的“师古而不泥于古”。

李某 女 42岁

初诊:1977年8月30日。脏躁病已有十余年,经西医治疗略见平静,未有明显好转,病发则头晕,面部麻木、四肢抽掣,甚则狂妄不安,形寒潮热,并伴慢性肾盂肾炎,小便频数。苔薄腻,脉沉细。病久气阴两亏,心肝火旺,神明不安。治拟养血活血,清心平肝。

太子参12g丹参12g黄精15g柴胡6g粉葛根15g山羊角(先煎)30g桂枝4.5g枳实9g茯苓12g赤白芍(各)9g生甘草4.5g陈胆星9g马齿苋30g石菖蒲9g

5帖

二诊:9月4日。脏躁病已有十余年,心情不适则发作,头晕面麻,四肢抽掣,月事将近,来则腹痛,血色黯红夹有血块,口干欲饮,苔薄腻,脉沉细。阴虚肝旺,冲任不和。再拟养血平肝,调摄冲任。

太子参9g麦冬9g丹参12g川芎9g赤白芍(各)9g川楝子9g山羊角(先煎)30g生白芷9g蒲公英15g全瓜蒌15g夏枯草12g橘叶核(各)9g

5帖

三诊:9年10日。脏躁十余年,近日未作,头晕目花、头痛症状轻减,皮肤瘙痒,月经5日来潮,已净,苔薄腻,脉濡细。血虚肝旺,虚阳得有平静之机。再拟养血平肝,清心安神。

北沙参9g麦冬9g丹参12g炒枣仁9g山羊角(先煎)30g旱莲草15g淮小麦30g生甘草4.5g功劳叶15g白蒺藜12g夏枯草12g钩藤(后下)12g石菖蒲9g

7帖

另服丸方:

丹参120g麦冬90g旱莲草180g淮小麦150g山羊角(先)240g生甘草60g僵蛹150g夏枯草240g生白芍90g川芎60g生白芷90g陈胆星60g石菖蒲90g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小,每次20小粒,日服2次。

按:此案以虚证为主,与前案有较大差别。患者证属血虚肝旺,故沈老在初诊中取疏肝解郁的逍遥散配合平肝息风的山羊角(代替羚羊角)为基础方;由于患者有面麻抽搐的症状,多为感受外风所致,故加入葛根、桂枝以起到祛风解肌的功效;方中柴胡又与枳实、陈胆星、茯苓相配合,常用于治疗肝郁痰滞者;太子参、丹参、黄精是为补益心血而设。

二诊中由于患者表现出瘀血性的痛经症状,故在坚持平肝的同时,采取养血活血,疏肝调经的治疗法则;方中蒲公英、夏枯草、橘叶核、川楝子均入肝经,与白芷、瓜蒌共奏疏肝平肝、理气止痛之效;白芷还兼顾了祛风的作用,正是一箭双雕。

在三诊中,由于患者有了很大好转,所以一方面加入钩藤、白蒺藜,充分体现羚角钩藤汤的方义,另一方面加强了补益调和的用药;在方中除了甘麦大枣汤,我们还能窥见天王补心汤的方义;旱莲草功能养阴而补益肝肾,与功劳叶同用,以加强补益之力。最后,依据辨证,给予丸药,以便常服。

纵观处方过程,沈老进退有度,往往一药多用,临证思维缜密而谨慎。

三、百合病

史某 女 30岁

初诊:1974年12月25日。初产剖宫产后1月,手术顺利,术后两周开始头晕头痛,神志不清,小溲失禁,四肢作冷如有寒,循衣摸床如热盛,病发需2~3小时方止,旋即清醒。曾赴精神病院检查无异常。苔白腻,舌质胖,脉细软。产后血虚,心肝火炽,夹痰浊上蒙清窍,属百合病。治拟养阴平肝,清心开窍,佐入豁痰之品。

野百合9g大生地9g川连3g制南星9g石菖蒲9g莲子心4.5g姜半夏6g陈皮3g灵磁石30g朱茯苓9g白金丸(分2次吞服)9g

3帖

二诊:12月28日。服药3剂后未见发作,神志已清,唯头痛不平,腰背牵掣不适,纳食睡眠正常。苔薄腻,舌质胖,脉细软无力。由于手术后气血大伤,心肝之火虽平未清,痰浊得化,是属佳象。再拟益气养血,平肝清心,标本兼治。

野百合9g大生地9g川连1g钩藤(后下)12g孩儿参15g黄芪9g制首乌9g枸杞子9g莲子心4.5g制半夏4.5g朱茯苓9g石菖蒲9g白金丸(分2次吞服)9g

7帖

按:中医学的“百合病”和“脏躁”均属于癔症范畴。沈老认为从临床症状来分析,本病的病机是脏躁偏于心火上炎,百合病偏于肝火上扰,但二者均为心肝火旺。究其本源,则皆因精神刺激和气血虚损所致。

本例系百合病,故以《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佐入涤痰汤而涤痰开窍;另加莲子心、川连以清心火,加灵磁石以平肝潜阳、聪耳明目。三剂后患者舌苔白腻已化,提示痰浊得化,故在二诊中加入孩儿参、黄芪、制首乌、枸杞子来益气补血。佐用白金丸以豁痰开窍。

四、妇人腹痛

周某 女 35岁

初诊:1973年10月29日。少腹两侧阵痛,头晕腰酸,曾诊断为输卵管炎,苔薄腻,脉弦。肝脉络阴器,厥气失于疏泄。治拟丹栀逍遥散加减。

当归9g生白术9g杭白芍9g春柴胡4.5g炙甘草3g薄荷(后下)3g焦山栀9g粉丹皮6g胡芦巴9g青陈皮(各)4.5g

7帖

二诊:11月18日。此次月经为11月11日来潮。经后两侧少腹疼痛又作,伴有胀感,口内干燥,时而小便不利,腰部酸楚,苔薄腻,脉弦细。仍宗原意,疏肝理气,佐以清利湿热法。

生地12g白术9g白芍9g柴胡4.5g延胡索9g青陈皮(各)4.5g山栀9g六一散(包煎)9g红藤15g川断9g胡芦巴9g

7帖

按:两侧少腹疼痛,用胡芦巴,小茴香效果较好,少腹胀痛,则以金铃子散为优良。朱丹溪说:“气有余便是火。”气郁可以化火,气散则火热自除。故本方用逍遥散以疏泄肝气,正所以退火之意,再加丹皮、山栀,泻火之效更为显著。本方中加入红藤,取其清热散结,消肿止痛,正所以用此消除输卵管炎症之意。

于此,再结合前案,我们当知,腹痛的治疗有温阳止痛与泻火止痛之区别。

五、癥瘕——子宫肌瘤

施某 女 27岁

初诊:1975年3月21日。1974年妇科普查,发现有子宫颈肌瘤,月经周期落后,约下旬来潮,经量不多,经前腹痛,经行后1天腹痛即止,头晕腰酸,苔薄腻,脉弦细。气滞血瘀,冲任不利。治拟养血活血,理气消瘤法。

泽兰叶12g川芎9g赤白芍(各)9g大生地12g制香附9g路路通9g小茴香9g石打穿15g半枝莲30g茺蔚子9g橘叶核(各)9g

7帖

二诊:4月8日。据述生育过一胎,已3岁,其后发现子宫颈上唇肌瘤,开始约1.2cm大小,近经妇科检查已发展为2cm。经前1周即见腹痛,于3月30日来潮,腹部剧痛,经量不多,苔黄腻中剥,脉弦细带数。冲任不利,气滞血阻,结为瘀块。再拟养血活血,软坚消瘤法。

大生地12g赤白芍(各)9g丹皮9g炙鳖甲12g三棱12g海藻9g石打穿15g半枝莲30g制香附9g茺蔚子9g生楂肉9g橘叶核(各)9g

10帖

三诊:4月22日。子宫颈肌瘤尚未消散,月经周期将近,平日腹痛较前为轻,苔薄腻,舌尖红,脉弦细。冲任不利,气滞瘀阻,内结癥块。再拟活血调经,理气通滞法。

大生地15g当归9g川芎6g赤芍9g制香附9g石打穿15g半枝莲30g小茴香6g丹皮9g海藻9g炙鳖甲12g橘叶核(各)9g

7帖

四诊:4月29日。月经前腹痛较上次见轻,周期已近,腰酸如折,宫颈上唇肌瘤未消,苔薄腻微黄,舌尖红,脉弦细。肝旺气滞,瘀阻化而未尽。再拟活血调经,理气化瘀法。

泽兰叶12g川芎9g赤芍9g生地12g路路通9g石打穿15g半枝莲30g小茴香6g川楝子9g川断12g青橘叶9g

5帖

五诊:5月6日。本次月经4月30日来潮,第一天腹痛甚剧,随后见有血块落下,而腹痛即止,经来6日净,舌质淡红,脉细弦。素体阴虚肝旺之质,由于经量不多,可用攻补兼施法。再拟养血活血,理气消瘤法。

大生地15g赤白芍(各)9g川芎6g石打穿30g半枝莲30g炙鳖甲12g白蒺藜9g生楂肉9g青陈皮(各)3g

7帖

六诊:5月16日。曾经劳保医院妇科检查为宫颈上唇肌瘤一个约2cm大小,但经量尚无过多之象,经后半月,未见腹痛,精神疲倦,口干而不欲饮,舌边左右有瘀斑,脉沉细而涩。瘀阻化而未尽。再拟活血消瘤法。

大生地15g赤白芍(各)9g生牡蛎30g石打穿15g半枝莲30g三棱9g炙鳖甲12g仙灵脾9g天花粉12g生楂肉12g

7帖

七诊:6月3日。月经5月31日来潮,头两天觉左腹角疼痛,约次日经水即将净止,苔薄微黄,舌质淡红,脉沉小。病久气阴两亏,夹有瘀阻。再拟养血生津,化瘀消瘤法。

大生地12g白芍9g川芎6g天花粉12g炙鳖甲12g石打穿30g半枝莲30g生楂肉12g川断9g金狗脊12g

10帖

八诊:7月15日。月经推迟至7月4日来潮,经量正常,苔淡白,脉沉小,近由劳保医院妇科检查子宫肌瘤已消除,防其瘀阻化而未尽,续进养血调经,温宫化瘀,以免后患。

大生地15g赤白芍(各)9g生白术6g紫石英(先煎)30g半枝莲30g石打穿15g三棱9g路路通9g炙鳖甲12g生楂肉12g青橘叶9g

7帖

按:本例子宫颈肌瘤发现较早,肌瘤较小(约2cm大小),发展也缓慢,故经量尚未见增多的现象。凡治子宫肌瘤,沈老常采用一草药方为基础方,药用半枝莲、石打穿(或用石见穿亦可)二味以化瘀消瘤。并配合四物汤或逍遥散,辅以软坚之品,如海藻、三棱、炙鳖甲等药,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效用,服上述方药后,肌瘤可见缩小或消散。本医案患者经过八诊的治疗,并经患者劳保医院妇科检查:肌瘤确已消除。后再追访,了解到患者已恢复健康。

沈某 女 13岁

初诊:1985年9月1日。月经于7月28日初潮,来潮后,经量过多如注,夹有血块,导致严重贫血,曾经输血并服用激素“妇宁片”治疗。第一妇幼保健院B型超声波检查提示为黏膜下小型子宫肌瘤。胸闷作满,面色少华,经后带下绵绵,苔薄,舌边红,脉弦细。证属肝脾同病,统藏失职,夹血瘀胞宫,瘀血内阻,新血不得归经。治拟补益气阴,消瘤缩宫,佐以健脾和胃。

党参15g白术芍(各)9g生熟地(各)9g黄精20g旱莲草15g炙龟甲12g丹皮6g白薇10g玉竹12g半枝莲20g蛇莓20g羊蹄根15g炙甘草6g鸡内金10g

7帖

二诊:9月8日。月经失调,来则量多如崩,症属黏膜下小型子宫肌瘤,苔薄,脉弦细。血瘀胞宫,宿血内阻,导致新血不得归经,故来则量多崩冲,血色鲜红,夹大血块。再拟养血清肝,滋肾消瘤,固摄冲任。

南北沙参(各)9g大生地20g水牛角(先煎)30g丹皮10g黄芩12g黄精20g鹿衔草30g花蕊石30g半枝莲20g蛇莓20g羊蹄根15g炙龟甲12g地锦草20g玉米须20g参三七粉(化服)2g

7帖

三诊:9月15日。经量偏多,甚则崩冲,腹内隐痛,症属黏膜下小型子宫肌瘤,苔薄黄,脉细数。肝火偏亢,肾阴不足,导致冲任失固。再拟养血清肝,滋肾消瘤,固摄冲任。

大生地20g水牛角(先煎)30g丹皮10g生白芍15g黄精20g黄芩12g贯众炭15g七叶一枝花30g炙龟甲15g半枝莲30g蛇莓20g鹿衔草30g花蕊石30g炒代赭石30g羊蹄根20g参三七粉(化服)2g

7帖

注:经沈老如上法治疗19诊后,患者经量明显减少,症状均好转,面色润泽,测血常规,血红蛋白由原来的6.5g提高到10.5g。1987年5月23日经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B型线阵实时显像超声检查报告提示:子宫正常大小,未见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家属来信表示感谢。

按:黏膜下子宫肌瘤之患者,经量过多如崩,属中医血崩范畴。该患者肾气初盛,天癸刚至即患此疾,经行当调理冲任,以补肾为主,经后重在健脾益气,以固先天与后天之本。故平时以四君子汤为主,另加活血消瘤之品;经将至及经行之时则重在清肝凉血,防其量多如崩,用犀角地黄汤为主方,方中用大剂量水牛角代替犀角(犀角现已禁用)以凉血止血,再配用鹿衔草、花蕊石、参三七粉、地锦草等止血之品;经水将止时重在塞流固冲,佐以消瘤,使瘀去血止。三步分治,循序渐进,最终诸症痊愈。

卢某 女 31岁

初诊:1986年2月2日。月经14岁初潮,向有痛经,婚后生产一胎,人工流产一次,经行量多如崩,腰酸异常,头晕乏力,二便正常,月经1月11日来潮,舌质红,脉弦细。1985年12月11日据某医院B型超声波检查显示:子宫大小 62mm×60mm×78mm,宫区光点分布欠均匀,子宫外形欠光整,宫内见一约30mm×22mm回声增强区;提示为子宫肌瘤。肝脾气滞,血瘀胞宫,结为癥瘕,症属子宫肌瘤;肝旺血热,冲任不固。治拟养血清肝,消瘤缩宫。

大生地20g水牛角(先煎)30g丹皮9g生白芍15g生甘草9g鹿衔草30g花蕊石30g生贯众30g半枝莲30g蛇莓20g炒槐花15g羊蹄根15g玉米须20g紫草15g参三七粉(化服)2g

7帖

另:水牛角粉1瓶,每次3g,每日2次。

二诊:2月16日。月经延期5天,平时来则量多,症属子宫肌瘤,舌质红,脉弦细。冲任不固,夹瘀血内阻。再拟养血清肝,消瘤缩宫。

大生地15g生白芍15g丹皮6g生贯众30g旱莲草20g熟女贞9g制香附9g煨木香6g朱远志5g炙甘草6g半枝莲30g蛇莓20g炒槐花15g玉米须20g黄精15g

7帖

三诊:3月2日。月经于2月24日来潮,5天净止,量较以往减少,夜寐不安,症属子宫肌瘤,舌质淡红,脉濡细。血瘀胞宫,冲任失固。再拟养血柔肝,滋肾宁心。

生熟地(各)9g赤白芍(各)9g丹皮6g生贯众30g海藻20g半枝莲30g蛇莓20g三棱12g炒黑丑12g黄精15g石见穿20g炙甘草6g

14帖

另:821消瘤片2袋,每次6片,每日2次。

注:821消瘤片为沈老“861消瘤片”的前身,均能消除子宫肌瘤。

四诊:3月16日。服药以来,症状有所改善,经量已见减少,少腹右侧隐痛,症属小型子宫肌瘤,苔薄,脉濡细。再拟:补益气血,消瘤缩宫。

党参12g白术芍(各)9g夏枯草15g生贯众30g海藻20g半枝莲30g蛇莓20g三棱15g炒黑丑12g石见穿20g天葵子20g炙甘草6g黄精15g 7帖

五~八诊(略)。

注:四诊后复来诊4次,根据症状变化,以及在月经前后、经行时的不同阶段随症加减用药;如经行量多则加大丹皮剂量,增加鹿衔草、仙鹤草、炒槐花、玉米须、紫草等凉血止血药,平时则增加消瘤缩宫药物。同时继续服821消瘤片。

九诊:5月18日。月经周期已近,经量偏多,腹内隐痛,腰部酸软,1986年5月12日上海市某医院B型超声波检查提示:子宫大小77mm×39mm×51mm,宫内回声分布均匀,形态规则,双侧附件显示不清。冲任不和。再拟益气固冲,佐以消散肿块。

党参12g白术芍(各)9g煅牡蛎30g煅代赭石30g侧柏叶30g仙鹤草20g生贯众30g半枝莲30g蛇莓20g夏枯草15g紫草15g

7帖

按:本案充分反映了沈老对于子宫肌瘤治疗的基本思路:经期以固摄冲任为主,多投凉血止血药而制止崩漏;非经期则以补益气血、消瘤缩宫为主。或止或攻,进退有度,故而9个诊次肌瘤即得完全消散。

袁某 女 40岁

初诊:1985年6月11日。1983年6月因月经量增多,伴小腹隐痛不适,前往国际妇婴保健院就诊,经B型超声波检查提示有一30mm×30mm类乒乓球大小的肌瘤,经杨浦区某医院服中药治疗1年多,出现月经量多如冲,夹有血块,腰部酸软,无腹痛。肝脾气滞,血瘀胞宫,2年多来肌瘤处于稳定中,苔薄,脉弦细。治拟补益气阴,消瘤缩宫。

太子参12g南北沙参(各)9g石斛12g生贯众30g海藻20g半枝莲20g蛇莓20g天葵子20g马齿苋30g炙甘草6g鸡内金9g

14帖

另:821消瘤片2袋,每次8片,每日3次。

二诊:6月25日。月经6月5日来潮,血量如注,夹有血块,乳房作胀,大便间日,苔薄,脉细缓。肝脾气滞,血瘀胞宫。再宗原方。

上方加:木馒头12g

10帖

三诊:7月2日。今日经临量尚不多,既往血块颇多,无腹痛,腰酸乏力,苔薄,脉细弱。血瘀胞宫,新血不易归经。治拟化瘀消瘤,养血归经。

生蒲黄(包煎)10g花蕊石30g马齿苋30g鹿衔草20g生贯众15g海藻15g狗脊10g半枝莲15g鬼箭羽15g

7帖

四诊:7月9日。月经量显著减少,3天即净(7月2—5日),苔薄舌胖,脉细。治拟原法。

初诊方

14帖

五~十一诊(略)。

十二诊:10月9日。9月18日岳阳医院B型超声波检查显示:子宫体65mm×46mm×54mm,宫内光点尚均匀,在宫体近后壁处见到一 31mm×22mm大小的回声稍低区,边界尚清楚,提示为小型子宫肌瘤。月经周期已近,来则量多如崩,夹有血块,苔薄,脉弦细。再拟益气固冲,消瘤散结。

党参15g黄芪15g大生地20g黄精20g地锦草20g仙鹤草15g生贯众30g海藻20g半枝莲20g蛇莓20g夏枯草15g白薇10g炒槐花12g玉米须20g参三七粉(化服)2g

5帖

另:821消瘤片2袋,每次8片,每日3次。止血冲剂1袋,冲服。

十三诊:11月5日。月经于10月17日来潮,经量较多,色红,血块夹杂,4天净止,平时无其他不适,舌质红,苔薄。症属小型子宫肌瘤。再拟调经固冲,消瘤散结。

党参15g黄芪15g生熟地(各)9g黄精20g鹿衔草30g花蕊石30g七叶一枝花20g生贯众30g海藻20g半枝莲20g蛇莓20g地锦草20g怀山药15g夏枯草15g炒槐花15g

7帖

另:821消瘤片2袋,每次8片,每日3次。

十四~十六诊(略)。

十七诊:1986年1月11日。本月5日行经,量在第二天偏多,脉细,苔薄。瘀血内阻,结为癥瘕。再拟原法调治。

大生地12g黄精15g生贯众30g海藻20g莪术9g白术9g马齿苋30g炒黑丑12g半枝莲20g夏枯草15g青陈皮(各)6g鸡内金9g太子参12g

14帖

十八诊:2月18日。1986年1月10日岳阳医院B型超声波检查显示:子宫体 67mm×44mm×60mm,宫区光点分布尚均匀,内膜绒清晰,无移位,宫体后壁局部较饱满,未见明显肌瘤回声,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提示子宫、附近无明显异常。最近月经于2月1日来潮,量多如冲,3~4天净止,余无疾苦,舌体胖,边有齿印,苔薄腻,脉细。血瘀胞宫,冲任失调。再拟化瘀消瘤固冲。

大生地15g黄精15g赤白芍(各)9g生贯众30g海藻20g半枝莲20g蛇莓20g马齿苋30g夏枯草15g玉米须20g怀山药15g芡实15g炙甘草6g参三七粉(化服)2g

14帖

按:子宫肌瘤多发生于肌壁间或黏膜下,以经行崩冲为主要症状,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病因,故快速有效地制止经行崩漏是使病情得到控制的首要目标,也是使患者获得治疗信心的重要方法。西医对于此类患者多实行刮宫术,以刮除内膜,但由于手术痛苦,而且病情每月复发,所以大多数患者在肉体及精神上均无法接受,许多人因此而接受了子宫全切除术。由于子宫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对于女性内分泌环境的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许多病人在子宫全切除术后,机体的免疫力即见下降,经常感冒,体弱乏力,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沈老不赞成行子宫全切除术。为此,治疗子宫肌瘤的第一步就是要控制经行出血。沈老在这方面有着非常全面而有效的经验,详细可阅读中篇《崩漏的辨证论治》一文,相信读者一定会有所感悟。从本案及前面几案中,读者可以直接学习到沈老治疗子宫肌瘤崩漏的宝贵经验。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浆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一般月经正常,且无腹痛等症情,故而就诊人数很少,治疗方法也较简单,沈老多以攻法为主,并可加生牡蛎、鳖甲、鸡内金等以软坚化积,疗效也非常显著,在此不再专设案例讨论。

六、癥瘕——卵巢囊肿

李某 女 42岁

初诊:1996年11月21日。患者特自新加坡来沪求诊。在新加坡医院经B超诊断为:①子宫稍大,内膜增厚;②多囊卵巢。来沪后,经岳阳医院总院B超检查,提示卵巢上有数个小囊肿。今年9月24日月经来潮,5天净止,血色红润,经前乳胀,腹胀不适,平日头顶有重压感而疼痛,右项牵强隐痛,自述偶有轻度血尿,但经本院内科主任诊断没有肾脏疾病迹象,舌质淡白,脉细滑。病因肾亏肝旺,冲任不和。治拟养阴滋肾,柔肝潜阳,调理冲任。在继续调整月经周期的同时,让患者配合服用丸方。

1.北沙参15g天麦冬(各)9g生熟地(各)9g泽兰叶12g凌霄花10g益母草20g炙龟甲(先煎)15g生牡蛎(先煎)15g夏枯草12g石斛10g钩藤(后下)12g杜仲12g苦丁茶10g生甘草10g凤尾草12g

14帖

另:大补阴丸4瓶,每次30粒,每日2次。

枣仁安神胶囊4瓶,临睡时服2粒。

谷维素1瓶,临睡时服2粒。

2.当归100g益母草150g生乌贼骨80g生地100g生茜草150g鸡血藤150g红花60g桃仁60g川芎50g制南星50g覆盆子100g海藻100g昆布100g刘寄奴60g卷柏50g留行子60g黄芩50g柴胡50g泽兰叶50g凌霄花50g猪苓50g泽漆40g漏芦30g藁本30g

上药配1料,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小,每次6g,日服2次。

二诊:1998年9月10日。症属多囊卵巢囊肿,经服用丸方后诸症已见明显好转,近又有尿血现象。再予以丸方。

当归250g赤芍150g川芎100g凌霄花150g益母草300g枸杞子150g覆盆子150g海藻200g刘寄奴200g明天麻100g生白芷100g猪苓200g木馒头100g生甘草100g汉防己120g白蒺藜100g青皮40g鸡血藤200g

上药配1料,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小,每次6g,日服2次。

三诊:1999年12月6日。症属多囊卵巢囊肿,1999年8月16日在新加坡经妇科阴超扫描提示多囊卵巢囊肿已基本消失,但有一些极小的囊肿尚未彻底消失,月经已能按时来潮而顺畅,乳房作胀。继续给予服用丸方。

当归150g丹参100g川芎60g枸杞子100g黄芪150g生地100g益母草100g海藻100g昆布100g山慈菇80g漏芦80g覆盆子100g生白术60g仙灵脾100g鸡血藤150g藁本30g生白芷50g白蒺藜60g木馒头100g生甘草50g生贯众100g炮山甲50g凌霄花50g杜仲100g

上药配1料,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小,每次6g,日服2次。

郭某 女 34岁

初诊:1977年3月17日。左侧卵巢囊肿,于去年8月手术切除,近发现右侧卵巢囊肿(3cm×4cm),术后少腹隐痛,形寒怯冷,精神倦怠,腰部酸痛,小溲频数,大便溏薄。苔薄腻,脉沉细。证属脾肾两亏,气血不足,夹有瘀阻。治拟七分养正,三分化瘀。

党参12g白术9g赤芍12g沙氏鹿茸草30g石见穿12g川断12g金狗脊12g苁蓉9g巴戟肉6g紫石英(先煎)30g怀山药12g白扁豆9g青陈皮(各)6g

7帖

二诊:3月22日。月经周期26日来潮,经量不多,少腹隐痛,近日腹痛便溏,腰酸带多。苔薄腻,脉沉细。肝旺脾弱,冲任不和,夹有瘀阻。再拟养血活血,理气止痛,佐入健脾止泻。

益母草12g川芎6g赤白芍(各)9g炙甘草6g青陈皮(各)3g制香附9g炒白术9g焦楂曲(各)9g煅乌贼骨12g青橘叶9g

7帖

三诊:3月29日。月经24日来潮,经量较多,尚未净止,腹痛已平,头晕腰酸,兼有感冒,鼻塞,苔淡白,脉沉细。右侧囊肿未消,导致冲任不和。再拟养血活血,调理冲任。

黄精15g赤白芍(各)9g半枝莲30g制香附9g川断12g白蒺藜12g佩兰叶12g桑叶9g桔梗3g生甘草3g青橘叶9g

4帖

四诊:4月5日。头晕腰酸,带多不止,向有右侧卵巢囊肿,尚未消退,正虚邪实,夹有瘀阻。再拟养血活血,疏肝消肿。

黄精15g丹参9g苁蓉12g菟丝子12g炒白术9g广木香4.5g乌药6g三棱15g莪术15g柴胡4.5g仙灵脾12g青橘叶9g

7帖

五诊:4月12日。头晕腰酸,带多未止,右侧卵巢囊肿,少腹作胀,小溲频数,大便溏泄。病久脾肾两亏,夹有瘀阻。再拟健脾疏肝,活血消肿。

党参12g白术9g赤白芍(各)9g广木香4.5g三棱15g莪术15g柴胡9g炒枳壳9g苁蓉12g仙灵脾12g菟丝子9g乌药9g

7帖

六诊:4月19日。月经提前18日来潮,经量较多,少腹隐痛,腰痛如折,脉沉细。冲任失调,夹有瘀阻。再拟养血活血,补肾消肿。

黄精15g赤白芍(各)9g苏木6g半枝莲30g白术9g制香附9g炒五灵脂9g仙灵脾12g菟丝子9g乌药9g

5帖

七诊:4月26日。月经23日净止,腹胀腰酸,右侧卵巢囊肿尚未消除。苔薄,脉沉细,大便溏薄。肝强脾弱,瘀阻化而未清。再拟养血活血,化瘀消肿。

黄精15g川芎6g赤白芍(各)9g刘寄奴12g黄药子12g半枝莲30g沙氏鹿茸草30g蛇床子6g川断12g青橘叶9g炒麦芽12g

7帖

八诊:5月3日。腹胀隐痛轻而未止,头晕腰酸,右侧囊肿未消。肝脾不和,气滞血瘀。再拟养血疏肝,化瘀消肿。

黄精12g赤白芍(各)9g刘寄奴12g半枝莲30g三棱15g沙氏鹿茸草30g石见穿15g制香附9g川断12g金狗脊12g橘叶核(各)4.5g炒麦芽12g青陈皮(各)3g

7帖

九诊:5月10日。右侧囊肿未消,头晕腰酸,大便溏薄。肝脾不和,气滞血瘀。再拟健脾疏肝,化瘀消肿。

白术芍(各)9g鸡血藤15g刘寄奴12g半枝莲30g三棱15g制香附9g石见穿15g沙氏鹿茸草30g炒枳壳9g金狗脊12g炒麦芽12g青陈皮(各)3g

7帖

十诊:5月17日。经来3天,少腹隐痛,头晕腰酸,大便溏薄,苔薄,脉沉细。肝脾不足,肾气亦虚。再拟养血柔肝,健脾升清,佐入消肿之品。

黄精15g党参9g白术芍(各)9g炙甘草4.5g青陈皮(各)3g川断12g金狗脊12g怀山药15g沙氏鹿茸草30g半枝莲30g

7帖

十一诊:5月24日。经来已净,少腹酸胀隐痛,右侧囊侧未消,头晕腰酸,大便有时溏薄,脉沉细。正虚邪实,夹有瘀阻,冲任不和。再拟养血化瘀,健脾疏肝。

党参9g白术9g赤白芍(各)9g半枝莲30g沙氏鹿茸草30g海藻15g制香附9g仙灵脾9g金狗脊12g广木香4.5g石菖蒲6g

7帖

十二诊:5月31日。右侧囊肿,尚未消散,腹痛已平,精神不振,大便带溏,苔薄腻,脉沉细。肝脾气滞,瘀阻络脉,冲任不和。再拟益气健脾,疏肝化瘀。

党参9g白术9g赤芍9g刘寄奴15g黄药子9g海藻12g三棱9g莪术9g公丁香4.5g金狗脊12g陈皮3g石菖蒲6g

7帖

十三诊:6月7日。月经周期将近,头晕腰酸,胸宇不畅,右侧囊肿未消,大便带溏。脾虚肝旺,气滞瘀阻。再拟健脾柔肝,调摄冲任。

益母草12g川芎6g白术9g赤芍9g刘寄奴9g黄药子9g炙甘草4.5g公丁香3g青陈皮(各)4.5g

7帖

十四诊:6月14日。右侧囊肿尚未消散,月经提前1周来潮,经量较多,近日烘热,头晕,口内碎痛,大便溏薄,苔薄,脉弦细。肝强脾弱,肝火上升,清阳下陷。再拟健脾升清,平肝清热。

太子参9g怀山药12g芡实12g白芍12g生甘草4.5g白薇9g半枝莲30g沙氏鹿茸草30g海藻15g煨金铃子9g竹茹9g青陈皮(各)4.5g石榴皮9g

7帖

十五诊:6月21日。少腹右侧卵巢囊肿(4cm×3cm),尚未消散,腹痛较轻,纳呆便溏,苔淡白,脉濡细。气滞血瘀,冲任不和。现拟养血活血,化瘀消肿,佐入健脾之品。

党参9g赤白芍(各)9g白术9g鸡血藤12g刘寄奴12g黄药子12g三棱15g石见穿30g菟丝子9g怀山药12g炒黑丑9g炒谷麦芽(各)9g半枝莲30g青陈皮(各)4.5g

7帖

十六诊:6月28日。月经周期将近,少腹酸胀,牵及股阴,右侧囊肿尚未消散,大便时溏,苔淡白,脉濡细。肝脾不和,气滞血瘀。再拟养血调经,健脾消肿。

当归9g川芎6g赤白芍(各)9g白术9g炙甘草3g制香附9g半枝莲30g青陈皮(各)4.5g川断12g怀山药12g炒麦芽12g

7帖

十七诊:7月5日。月经3日来潮,量多如崩,今日已稀,头晕乏力,右侧囊肿尚未消散,苔淡白,脉濡细。肝脾不和,统藏失司。再拟益气摄血,健脾平肝。

太子参9g生地12g白芍9g白术9g炙甘草3g青陈皮(各)3g生贯众15g川断12g猪苓12g炒谷麦芽(各)9g

7帖

十八诊:7月12日。经来如崩已净,头晕目花,口燥觉热,精神不振,苔薄,脉濡细。病久气血两亏,夹有瘀阻,少腹右侧卵巢囊肿尚未消散。再拟益气养血,健脾清神,佐入化瘀消肿之品。

党参9g白术芍(各)9g茯苓9g炙甘草4.5g陈皮3g半枝莲30g石见穿15g刘寄奴12g黄药子12g白扁豆9g石斛9g荷叶1角

7帖

十九诊:7月26日。月经周期已近,来则量多,大便时溏,腰肢酸软,精神不振。肝脾不足,统藏失司,夹有瘀阻。再拟益气摄血,健脾平肝。

党参12g黄芪9g黄精15g旱莲草30g生贯众30g苏木4.5g怀山药15g菟丝子9g煅代赭石30g失笑散(包煎)12g

7帖

注:患者于1977年7月28日(月经前)经某医院妇科检查发现卵巢囊肿显著缩小(服煎剂期间)。

妇科检查:宫颈光,宫体正常大小,中位,右侧附件增粗,触及1cm×0.5cm×0.5cm大小之肿块,活动,压痛不著,左侧附件(−)。

为了使患者之右侧卵巢囊肿完全达到消除起见,改服沈老制定的消卵巢囊肿丸方以方便患者长期服用,处方如下:

党参90g当归90g川芎60g桃仁90g石打穿250g刘寄奴120g黄药子90g三棱150g炒黑丑90g海藻120g蛇床子60g丹皮60g半枝莲150g生楂肉90g青陈皮(各)30g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小,每服4.5,日服2次。

上丸自1977年11月12日起服至1978年10月25日止。于10月26日再经某医院妇科复诊,采用超声波检查,提示囊肿已消散。超声波检查:未见明显液性或实性肿块波型。据患者说明服用丸药经过,仅服完2/3的丸药,囊肿即见消除,嘱其将剩余丸药继续服完,以防复发。

按:沈老不仅因治疗子宫肌瘤而蜚声海内外,他在卵巢囊肿的治疗上亦极有成就。他认为本病多因妇女在经期或产后忽视调摄,六淫内侵,或因七情所伤,脏腑功能失调,致使湿浊、痰饮、瘀血阻滞胞脉,蓄久成块,形如鸡卵。如《诸病源候论·八瘕候》言:“若经血未尽而合阴阳,即令妇人血脉挛急,小腹重急支满……结牢恶血不除,月水不时,或月前或月后,因生积聚,如怀胎状。”临床常可见月经过多或过少、少腹胀痛、带下增多等症,B超检查可见卵巢囊肿。

对于本病的治疗,沈老分为经期治疗与非经期治疗,予以不同的治则。经期以调理冲任为主,经多者予以益气固摄或清热固经,量少者予以补气养血,在调理冲任的同时,不忘消散囊肿;非经期则以大队消痰软坚、清热化瘀之品攻伐瘀滞癥积,药用刘寄奴、红藤、赤芍、半枝莲、夏枯草、海藻、泽漆、鸡内金、沙氏鹿茸草等。其中沙氏鹿茸草性味苦平,功能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疏通血脉;据《大明本草》记载,刘寄奴能“通妇人经脉、癥结”,善于破血消散;半枝莲功能消瘤,且能防止癌变;海藻功能软坚消痰,如配合甘草使用,则如《得配本草》所言:“反者并用,其功益烈。”至于石见穿、石打穿、黑丑、三棱、莪术、苏木、当归、川芎、桃仁等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其意自明,不再赘述。沈老提醒我们,虽然在治疗中以消为主,但仍须注意,始终不能忘记健脾疏肝为其基本法则,因为卵巢囊肿的形成,肝脾气滞所导致的血瘀痰凝是其根本原因。

七、癥瘕——子宫肌腺瘤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

张某 女 27岁

初诊:1986年6月20日。月经14岁来潮,婚后生产,婴儿健康。5月6日腹痛剧,经水淋漓,6月13日经量增多,腹内隐痛,舌质红,脉弦细。1986年6月16日据某医院B型超声波检查示:子宫74mm×80mm×49mm,子宫右方见一 39mm×35mm,左方见一 51mm×52mm 回声增强区,伴有左侧巧克力囊肿。肝脾同病,气滞血瘀胞宫胞脉,结为石瘕。治拟养血化瘀,消散肿块,佐以止血之品。

当归10g生地炭10g川芎6g炙龟甲12g制香附10g泽漆12g川楝子10g丹皮6g黄芩10g花蕊石30g天葵子20g半枝莲30g夏枯草15g大小蓟(各)10g石斛12g炙甘草6g

7帖

二诊:6月29日。月经于6月13日来潮,量偏多,13天净止,舌质红,脉弦细。血瘀肝旺,冲任不和。再拟养血固冲,消散肿块。

大生地15g生白芍15g炙甘草9g生贯众30g海藻20g半枝莲30g蛇莓20g夏枯草15g泽漆12g石见穿20g黄芩9g功劳叶15g仙鹤草15g

14帖

另:消囊肿片1瓶,每次6片,每日2次。

821消瘤片4袋,每次8片,每日3次。

三、四诊(略)。

五诊:8月3日。少腹左侧隐痛,头晕乏力,乳胸左侧作胀。再拟养血化瘀,消散肿块。

大生地15g黄精20g枸杞子12g赤芍15g路路通10g漏芦12g木馒头12g生贯众30g海藻20g半枝莲30g泽漆12g夏枯草15g石见穿20g红藤30g炙甘草6g

14帖

另:821消瘤片4袋,每次8片,每日3次。

消囊肿片1瓶,每次6片,每日2次。

止血冲剂1盒,每次一袋,每日2次。

六~十二诊(略)。

十三诊:11月2日。月经10月29日来潮,今天基本净止,腹胀已平。再拟健脾疏肝,消散肿块。

炒党参12g北沙参12g白术芍(各)9g炙甘草9g黄精20g生贯众30g半枝莲30g海藻20g蛇莓20g槐角15g夏枯草15g天葵子20g

14帖

十四~十七诊(略)。

十八诊:1987年1月11日。月经延期,以往一向先期而来,腹胀减轻,口干便秘。再拟养血调经,消散肿块。

大生地15g赤白芍(各)9g川芎6g夏枯草15g制香附9g黄精15g玉竹12g天葵子30g泽漆12g红藤30g半枝莲30g蛇莓20g金狗脊15g槐角15g橘叶核(各)9g

7帖

十九诊:2月8日。月经2月6日来潮,经量略多,腹内隐痛,头晕腰酸。1987年1月16日第一妇幼保健院B超显示:子宫大小34mm×43mm×56mm,未见明显肌瘤,右侧卵巢 17mm×22mm×20mm,左侧卵巢 37mm×19mm×25mm,提示子宫正常,未见明显肌腺瘤,两侧卵巢可见,左侧卵巢略大。治拟健脾固冲,消散肿块,以巩固疗效。

炒党参12g炒白术10g生白芍15g炙甘草9g黄精20g生贯众30g半枝莲30g蛇莓20g天葵子20g石斛12g槐角15g红藤30g夏枯草15g仙鹤草20g

7帖

按:子宫肌腺病与卵巢巧克力囊肿均是由子宫内膜异位而引起,前者是由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后者是由于子宫内膜侵入卵巢内膜而引起,二者均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较严重的痛经、急性腹痛、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紊乱。

虽然子宫肌腺病、卵巢巧克力囊肿与子宫肌瘤的形态各异,然其病机均有肝脾不和,气滞血瘀;故其治疗原则也有相同的内容,即健脾疏肝,活血化瘀,调理冲任。具体而言,也是在经期以调经为主,非经期则以消散为主。然而,由于囊肿的液性质地,与子宫肌瘤及子宫肌腺病的实性质地有所不同,故沈老在活血化瘀之余又多用消痰之品,如海藻、昆布、泽漆之类;由于子宫肌腺病与子宫肌瘤相比较而言往往更为顽固,且多有较为严重的痛证,故在治疗中应更偏重于软坚,可用夏枯草、花蕊石、半枝莲、鸡内金,和血竭、徐长卿、炙乳没等药。本例患者为子宫肌腺病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沈老在经期以健脾疏肝、调理冲任为主,在非经期以养血化瘀、消散肿块为主,或养或消,历时7个月而患者终获痊愈。

八、癥瘕——盆腔肿块

吴某 女 36岁

初诊:1977年12月27日。月经失调,时多时少,妇科检查左侧少腹部有肿块,约鸭蛋大小,平日少腹两侧疼痛不休,头晕腰酸,精神不振,面色㿠白,向有慢性肾病和肝肿,大便带溏。证属肝脾肾三经同病,虚实夹杂。治拟养正健脾,疏肝消块。

党参9g苍白术(各)9g赤芍12g茯苓12g半枝莲30g刘寄奴12g莪术9g制香附9g炒五灵脂12g怀山药12g乌药4.5g覆盆子9g

7帖

二诊:1月3日。少腹肿块未消,腹痛略轻,乳胸作胀,头晕耳鸣,面浮足肿,苔薄腻,脉濡细。肝强脾弱,气滞湿阻。再拟健脾化湿,疏肝消块。

党参9g苍白术(各)9g带皮苓15g柴胡5g广木香9g制半夏9g青陈皮(各)4.5g白蒺藜12g楮实子12g威灵仙12g公丁香3g半枝莲30g

7帖

三诊:1月10日。腹内肿块未消,少腹隐痛,面浮足肿,近日感冒,咽喉干燥,潮热形寒,苔薄腻,脉沉细。病久体弱夹有瘀阻胞宫。再拟疏肝消块,健脾和络。

丹参9g八月札9g金铃子9g楮实子12g威灵仙12g青陈皮(各)4.5g连翘壳9g生甘草3g炒白术9g功劳叶15g鲜竹叶9g

7帖

四诊:1月17日。经来5天,尚未净止,少腹隐痛,左侧为甚,头晕口燥,腰痛如折,足跟痛,苔薄,脉弦细。肾亏肝旺,夹有瘀阻,曾经诊断为盆腔肿块。再拟养血疏肝,温肾暖宫,佐以消肿之品。

丹参9g鸡血藤15g赤白芍(各)9g金铃子9g炒五灵脂9g红藤30g败酱草15g虎杖12g金狗脊15g半枝莲30g桑寄生12g川断12g紫石英(先煎)30g

7帖

五诊:1月24日。盆腔肿块尚未消散,少腹胀痛时作,头晕口燥,腰酸足跟痛,苔薄舌糜,有红点,脉弦细。血虚气滞,夹湿热内阻。再拟养血活血,补肾疏肝,佐入消肿之品。

丹参12g鸡血藤30g赤白芍(各)9g金铃子12g红藤30g败酱草15g半枝莲30g连翘壳12g竹茹9g青陈皮(各)5g金狗脊15g马鞭草15g

7帖

六诊:1月31日。向有盆腔肿块,腰酸带下,少腹胀痛,头脑作胀,夜寐不安,苔薄,脉弦细。肝脾不和,夹有瘀阻,冲任带脉不固。再拟健脾疏肝,化瘀消块,佐入清利湿热之品。

丹参9g白术芍(各)9g竹茹9g陈皮3g红藤30g败酱草15g半枝莲30g天花粉9g马鞭草15g白残花9g米仁根30g青橘叶9g

10帖

按:沈老认为盆腔肿块的辨证与肌瘤相似,亦应责之于肝脾肾,故以疏肝健脾法为主;然不同之处是,盆腔肿块多有湿热滞于局部,这与西医学认为的盆块局部多有炎症是一致的,故其治疗又多有清化湿热之法。本例证属肝强脾弱,气滞湿阻;前三诊以健脾调肝为主,方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合疏肝理气止痛药为主;后三诊沈老则以验方红酱金铃四物汤为主方,集清化湿热、疏肝止痛、活血化瘀于一体,配合温胆汤、金铃子散以清利湿热,加强消散盆腔肿块的作用。

附:盆腔粘连

徐某 女 51岁

初诊:1991年11月2日。全子宫切除术后盆腔粘连,导致左肢大小腿部肿胀焮红,足底冷,腰痛如折,潮热自汗,苔薄,脉细弦。血瘀络脉。治拟活血化瘀,疏利络脉。

紫草20g骨碎补12g紫丹参20g丹皮6g鸡血藤30g桂枝10g怀牛膝12g伸筋草30g炒五灵脂15g红藤30g生甘草12g蒲公英15g炙乳没(各)9g生苡仁15g

7帖

按:本例盆腔粘连于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乃是由于手术损伤,及术后护理不当所致。此病亦可由于人工流产、中期引产或足月分娩后护理不当所引起,临床上常可见闭经、痛经、腰部酸痛、赤白带下等症。尽管本病的症情较多,沈老认为以实证为多,多可辨为瘀血、湿热壅滞。本例患者盆腔粘连较为严重,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故导致大小股部肿胀焮红;故沈老以活血化瘀法为主,配以清化湿热药物。方中紫草、丹皮活血凉血;紫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红藤、蒲公英、生苡仁清化湿热而消炎,骨碎补、怀牛膝补肾健腰;炒五灵脂、炙乳没功能止痛;伸筋草舒筋活血,功专四肢;方中用桂枝,乃取其温通经脉之功,且能助诸味药力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