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王永炎序
证候是中医学特有的范畴,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也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精髓。证候有别于西医学中的疾病和疾病的亚型,是一种在疾病背景下独立存在的病理生理整体反应状态,是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理论依据,不仅具有诊断学属性,更重要的是具有病理生理学属性和治疗学属性。证候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任应秋、秦伯未、姜春华、蒲辅周等诸位先生全面阐述和介绍了辨证论治体系,确立了辨证论治在整个中医诊疗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证候具有动态时空、多维界面、内实外虚的特性。在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其现代性的研究应该具有更广阔的视野。中医认可、西医也认可的共识指向是当下学科发展的基石,国学和中医分析演绎与整合归纳的方法联接,大象无形、大而无外的原象思维方法具有本真的创生性,而形象-抽象-具象的非线性逻辑思维方法与西学复杂系统的科学方法并不冲突,对证候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必将有益于现代研究方法的引入和融合。
在《中医证候现代研究理论与实践》书中,一个老中青结合的编写团队在系统梳理多年来证型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别于传统病证结合模式的证病结合中医证候研究的新模式,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基于中医药学原创思维开展探索工作,在证候规范化方面也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有利于证候的深入研究和促进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具有独立创新性的证候类新药研发模式的进一步成熟与完善。感于作者团队对我的信任和鼓励,虽仍在病后康复中,不敢懈怠,谨致数语,爰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