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余力学文
题解
第七篇“学文”,就是《论语》中的“余力学文”。《弟子规》前面“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六个方面的内容,都是让我们努力去落实,以达到提升自己,是力行方面。学文,就是要学习圣贤经典。学习了圣贤经典,我们力行就能有正确的方向,并不是有余力才学文,没有余力不学文也没有关系,不是这样讲。余力学文,是强调力行重要,而学文是帮助我们力行,因此文不可不学。
《朱子治家格言》讲,“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这是说自己的儿孙虽然愚钝,但是也要让他们学习圣贤经典。力行帮助我们学文,学文帮助我们力行。我们用圣贤教育,指导我们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是在力行;真正力行了,就会对圣贤的教诲又有新的悟处,又有更深入的体验。因此,学文和力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力行是行门,学文是解门,解行并重。
不力行[1],但学文[2],
长浮华[3],成何人。
注释
[1]力行:努力实践。
[2]学文:学习文化知识。
[3]浮华:讲究表面上的华丽或阔气,不务实际。
译文
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只是一味读书学习,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
但力行,不学文,
任[1]己见[2],昧[3]理真。
注释
[1]任:听凭,任凭。
[2]己见:个人的见解。
[3]昧:愚昧;胡涂。
译文
相反,如果只是一味力行,却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因不明事理,而依自己的偏见行事,造成错误而不自知,这也是不对的。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1]皆[2]要。
注释
[1]信:果真,确实。
[2]皆:都,全。
译文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读此,勿慕[1]彼;
此未终,彼勿起。
注释
[1]慕:思慕;向往。
译文
研究学问要专一、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读没多久,又想看其它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把一本书好好深入读通。
宽[1]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2]通。
注释
[1]宽:宽松。
[2]滞塞:阻塞不通。
译文
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困惑不通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
心有疑[1],随[2]札记[3];
就[4]人问,求确义。
注释
[1]疑:疑问。
[2]随:随即,马上。
[3]札〔zhá〕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等文字。古称小木简为札,条记于札,故称。
[4]就:指主动亲近;俯就。
译文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时,应随时作笔记,一有机会,就主动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1]洁,笔砚[2]正。
注释
[1]几〔jī〕案:亦作“几桉”。桌子;案桌。
[2]笔砚〔yàn〕:亦作“笔研”。笔和砚。泛指文具。
译文
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整齐不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然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墨磨偏,心不端[1];
字不敬[2],心先病。
注释
[1]不端:不正。
[2]不敬:怠慢。
译文
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列典籍,有定处[1];
读看毕,还原处。
注释
[1]定处:固定的居处。
译文
书本应该分门别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阅读完毕须归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1]齐。
注释
[1]卷束:卷起捆束。唐代以前,书用卷子,数卷为一束,故称。
译文
虽有急事要离开,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
有缺坏[1],就补之。
注释
[1]缺坏:破缺损坏。
译文
遇到书本有缺损毁坏就要修补,使它保持完整。
非圣书,屏[1]勿视;
蔽[2]聪明,坏心志。
注释
[1]屏〔bǐng〕:摒弃。
[2]蔽:障碍。
译文
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1]。
注释
[1]驯〔xún〕致:亦作“驯至”。逐渐达到。
译文
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