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每个人都会有“刻板成见”

“在上节课程中,我主要为大家介绍了拟态环境这一理论,同时还提到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在本节课中,我所讲的内容可以算作拟态环境出现的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它应该被每一位新闻行业从业者所牢记,我将这一内容称为‘刻板成见’。”

站在学生们面前的李普曼导师依然充满激情,相比于第一堂课,他似乎对本节课的内容更为重视。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的某一个小区域,在这个小区域中,我们能够了解到的客观现实是相对有限的。对于那些影响广泛的公共事件,即使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我们所能知道的也只是事件的某个方面或某一片段。但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我们拥有表达见解的权利,很多时候我们的见解要涵盖一些比我们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更为广泛,也更为复杂的内容。不知大家是否能够理解我所说的这一内容?”

李普曼导师似乎觉得自己在论述这一内容时,说得不够清晰,害怕学生们没有理解其所指代的意义,所以没有继续往下论述,而是停了下来。

“您的意思是不是说,当我们对某件事情发表看法时,我们可能只看到了这件事情的表面,或者说是片段,所以我们的见解会有偏颇和不足的地方。”卢方娜似乎读懂了李普曼导师的意思,及时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没错,确切来说,我认为我们的大多数见解都是由别人的报道和我们自己的想象所衍生出来的。即使是目击者,也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再现事件的全貌。这里我有一个故事要与大家分享。”说到这里,李普曼导师开始与大家分享他的故事。

在哥本哈根曾召开了一次心理学会议,与会的一些优秀观察家参加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会议进行过程中,会议室大门被撞开,一个小丑率先跑了进来,其身后有一个黑衣人在持枪追击。他们在会议大厅中扭打起来,小丑倒地后,黑衣人扑上去开枪射击,随后两人又一起冲出了大厅,整个事件大约持续了20秒钟。

随后,会议主席要求各位观察家每人立刻写出一篇报告,最终有40人完成了报告。但在这40篇报告中,关于主要事实的错误率低于20%的只有1篇,错误率在20%~40%的有14篇,剩下有12篇的错误率达到了40%~50%,13篇的错误率在50%之上。在这些报告中,只有6篇杜撰内容低于10%,可以说,这里面大多数报告的内容都是虚假的。

“在上面的故事中,小丑与黑衣人打斗的情节是事先策划的。但这些观察家在这起事件中看到了什么呢?在我看来,他们看到了自己对这场打斗的成见。他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见识到许多打斗的画面,而这些画面在他们脑海中形成了深刻印象。这40位观察家中,有34位用自己先入为主的成见取代了至少10%的事实。”李普曼导师解释道。

“老师,这是否就是前面课程中我们所提到的拟态环境出现的原因?”李文文问道。

“没错,这正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其所造成的可并不仅仅是拟态环境这个问题。”李普曼导师继续自己的讲述。

“诸如绘画、雕塑或是文学创作等艺术形式,我们很容易从中发现创作者对客观现实的塑造。他们呈现的并不是真实的客观现实,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作品。但只有这些艺术手法能够为这个世界造型吗?很显然并不是这样,我们的道德规范、法令制度和社会哲学都会为这个世界塑形。

“这也就是成见生成的原因,除了我们个人认识活动的习惯性外,还有教育、宣传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只要不断灌输,就会产生视觉变化,我们的眼光也就会出现不同的视角。如果我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告诉他不学习就没有出路,那他可能从小就会产生‘自己的人生只有学习才能有出路’的成见。当然,这种灌输对于孩子所造成的影响效果我们还不好去估量。”李普曼导师说道。

“那您所说的这种‘刻板成见’对我们有什么负面影响呢?”卢方娜问道。

“每一套成见中都有一个点,在那个点上,全部努力都会停止,事情会按照我们喜欢的样子自行发展。那种步步为营的成见会强力刺激行动,它会让人忘记去考虑这是什么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行动等问题。而每一种理论都会有一个不由自主的盲点,那个盲点会掩盖某种事实,如果可以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控制成见所诱发的致命运动。

“当然,如果忽视了这一盲点,而去不加批判地固守成见,不仅会无视许多需要考虑的东西,而且一旦遭到报应,成见就会随之土崩瓦解,那么明智的考虑很可能就会和它一同毁灭。

“一种更为严重的情况是,由于我们的道德体系有赖于自身所认可的那种版本的事实,那只要是否定我们的道德判断,或者否定我们那个版本的事实的人,无论是谁,我们都会认为他是错误的、异己的、危险的。(如图2-2所示)

“如果我们无法习惯于将自己的观点看作通过自己的成见得到的局部经验,我们就会把自己的观点绝对化,而且很多时候会认为所有的反对意见都是居心叵测的。”李普曼导师似乎又忘记了由浅入深地讲述,而是沉浸在自己的节奏之中。直到讲完这些内容后,他才稍作停顿,观察课堂中同学们的反应。

“老师,我是否可以用辩论的例子来理解您上述所讲的内容。在辩论时,正反双方都持有一个固定观点,这可以看作他们的固定成见。双方都想将对方驳倒,同时认为对方是绝对错误的。”李文文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但似乎又不那么确定。

图2-2 ‘刻板成见’影响下上帝形象的变化

“辩论双方都很清楚自己的立场,因此会绞尽脑汁地对自己的成见做出解释,想要让辩论双方握手言和显然是不可能的。你的这个例子很好。”李普曼导师认可了李文文的观点。

“我这里还有一个更为显见的例子,能够更好地说明这一内容。现在媒体在称呼年轻人群体时,往往喜欢用年代来表示,比如‘90后’‘00后’。如果深入研究会发现,媒体很喜欢用这些词来代表一类群体,因而新闻中常常会出现以一部分人的行为来代表整个群体的情况,这可以说是刻板成见的代表实例了。

“‘90后’是怎样的?‘00后’又是怎样的?这本身就是难以言说的问题,如果媒体非要为‘九零后’‘零零后’塑形的话,就是刻板成见在起作用了。

“换个角度来讲,刻板成见也有好的一面,其可以对我们的社会传统和社会地位进行维护。在成见系统营造的世界景象中,我们的习惯、偏好、能力和希望等都会进行自我调节,虽然其并不能代表整个世界的景象,但至少是可以满足我们需要的世界景象。”李普曼将成见系统的正向功能作为最后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