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摩意揣术
心摩意揣是近似于暗示的一种言谏形式,但在进谏中的作用与暗示迥然有别。由于谏臣都有分析君王言行中隐示的认识习惯,于是就有谏臣利用这一特点,假装无意地表现出某种信息,以适应特定场所表达的需要。
商纣王骄奢淫逸,酷刑滥杀,周武王顺天应人,起兵灭之。武王占据殷(商国都,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后,打听到殷地有位年高寿长者,便去拜访他,询问殷所以灭亡的原因来作治国之鉴。长者说:“大王,您想知道这个的话,那我就在中午时告诉您吧。”然而到了中午,长者却未来,武王因而很生气。陪同武王的周公思量了此事后说:“我知道了。这是位真君子啊!他和人约好了却不赴约,就是言而无信。失信于人,这不正是殷灭亡的原因吗?”武王听了心中豁然明白,随即转怒为喜。
殷长者不直接评说纣王的短处,其中自然有为尊者讳的成分。然而,他自己的“约而不赴”,使周公进而使武王悟出了纣王的灭亡是言而无信、无信便不足为君的道理。殷长者将理寓于行,进行含而不露,点而不透的劝谏,让武王自悟,从中得到警示,这种劝谏所产生的警示效果比直说自然要强烈得多了。
《吕氏春秋》载: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宓子贱奉命出任治理单父(今山东单县)邑宰,临行时,向鲁君借了他身边搞文字的人一起赴任。在单父官府,当书记动笔作记录时,宓子贱就在一旁摇晃他们的手肘,所以写出来的字歪歪斜斜,宓子贱骂他们的字写得太差。两位书记实在呆不下去了,就回到京城向鲁君诉苦。鲁君想了想,叹气说:“宓子贱是以掣肘来谏我啊!我可能听信了别人的谗言,无意中碍及他发挥才能,没有你们这件事,我就要犯大错了。”不久,鲁君派一名亲信到单父,告诉宓子贱说:“今后单父就是你的,凡事由你作主,五年后再向我禀报治理情况。”宓子贱放开手脚治理单父,老百姓很拥戴他。
俗话说:鼓不打不响,钟不撞不鸣,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透。然而在特定的环境下,无言而言的无声之谏,隐晦曲折的暗示,胜过滔滔不绝的进言。
鲁国人攻打剡邑,曾子向剡君告辞说:“请让我出逃。敌寇罢兵后我再来。请暂时不要让猪狗进入我的房子。”剡君说:“我是怎样对待先生的,没有人不知道。现在鲁国人要攻打我,先生却要离开,我为何还要守护先生的房子呢?”
鲁国人果然攻下剡邑,还列数了剡君的十条罪过,其中曾子劝诫的就有九条。鲁君撤退后,剡君重修了曾子的房舍,然后迎回曾子。
曾子逃离家园时,对剡君说的那番话平平淡淡,毫无指责之意,然而,剡君通过敌国数列的罪行,揣摩到正是自己以往不采纳曾子的谏言造成的恶果呀!
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一点众所周知,臣子所掌握的道不能被君王观测,运用道的时候也不被君王察觉,掩盖起自己的形迹,隐蔽起事情的苗头,君王就不能推测他的心意,臣子便可保持虚静无事的态度。
战国晋公子重耳逃亡来到五鹿,向乡人乞讨食物吃,乡人拣起一土块送给他,重耳很恼怒,想抽出鞭子狠揍乡人。随侍一旁的子犹忙劝阻,说:“这是上天所赐予的宝物,百姓有土地才会顺服,我们还有什么好追求的呢?跟随您的几位臣子的志向就是重建国土啊!”
公子重耳一再向乡人拜谢,然后将土块庄重地装在车上载到各国,后来重耳果然得到晋国王位,是为晋文公。
据史书载,魏文侯看见箕季的墙坏了没有修,问是什么原因,箕季回答:“不是修的时候。”说完了又给文侯上瓠子汤喝。魏文侯心领神会,说:墙坏了不修,是让我不要争夺农时,给我瓠子汤喝,是让我不要搜刮百姓。
心摩意揣,含而不露,与有话不说,避而不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它是一种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的积极方略。民间人士在向尊者的进谏中也常用之。
晋朝的庞仲达任汉阳太守时,郡中有一奇人名叫任棠,隐居教书。庞仲达拜访他,他不说一句话,只在门旁摆一把连根拔起的薤菜,一盆清水,自已却抱着孙子伏跪在门前不肯讲话。
主簿说任棠这人太傲慢了,但是庞仲达却思考其中必有微妙含义,很久之后才说:任棠想晓谕我做地方官的道理,摆水是劝谏我为官清明;连根拔起的是薤菜,是规劝我拔除豪强宗室;抱小孩在门前,是要我打开恤孤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