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全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天下国家

原文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1],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五节》

词语注释

[1]家:此处是指寻常百姓之家。汉代以前的古文中,家一般是指大夫。

章句理解

孟子说:“人们有一句老话,都说‘天下国家。’(由此可知)天下的根基在一国,国的根基在一家,家的根基在个人。”

国学启示

天下太平是需要一个一个的人来践行的,人人都居仁存义,依礼而行,凭智而作,家庭才能更好,家庭好才有国家强、天下平。《大学》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正是强调个人的修身。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呢,小朋友,你该如何成长呢?责任重大哦!

趣味故事

北宋的党争

小朋友,如果问你中国历史上最有活力的朝代,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可能你想不到,宋代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宋代的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高峰,还是古代典型的人文社会。宋代本可以发展得更好,却因为一场党争给耽误了,从此再也没有翻身。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因为历史的原因,宋代繁荣的表面下,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就好比一个身体胖的人,但却很虚弱。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魔咒便由此形成,几乎把北宋几代沉淀的精英全部吞噬了。那么多智慧的仁人志士,白白把精力牺牲在内耗中了。令人惋惜!

宋仁宗时期,党争已经展开,但真正的裂变则是以由王安石变法为起端的。王安石是一个目光敏锐的政治家,他准确地发现了问题所在,可是他自身又有不足,更多是性格上的不足,导致变法推行中用人不当,急于求成。物极必反,本来想解决问题,结果却造成了更大的问题。

欧阳修、韩琦、司马光、苏轼这些人,发现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危机,于是开始反对变法,或者是部分地反对变法。

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讲道理的,虽然各持己见,但还是保持了“我反对你,是因为我认为你不对”的风度。可是到了后来,冲突越来越激烈,就变成固执己见了,演变成“我反对你,是因为我反对你”的纠缠,并且不死不休!

党争前后持续了五十多年,宋代积攒的几代精英,几乎全陷入其中难以自拔。大好的人才,纷纷被赶到偏远荒蛮之地,无以所用。宝贵的精力没有去发展社会,反而对社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创伤。

当这些人中最后的“胜利者”司马光被罢职后,蔡京、童贯这些大奸臣登上权位,北宋很快就灭亡了。

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轼,韩琦等,这些人哪个是坏人呢?都不是!哪个希望把国家搞坏呢?也没有!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可就是这样,事情的结果却背离他们的期望,越走越远,无可挽回。

这么多才智过人的人尚且如此,我们普通人就更应该谨慎修养自身了。多读书,从前人的身上吸取智慧;多思量,从身边的事情中吸取经验;尽力拓展自己的胸怀,提升自己的格局,克服人人固有的偏见。对自己有益,不如对全家人都有益;对家人有益,不如对民族都有益;对眼下有益,不如对以后也有益。

小朋友,人、家、国、天下,我们成长成为什么样子,决定了我们将来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加油哦!

思考时间

1.“天下国家”按照孟子的话,应该怎么排序呢?

2.王安石变法,本是要解决问题,为何反而加速了北宋灭亡呢?是他一人之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