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金银器
如果说伊朗玻璃在中国的发现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那么金银器也毫不逊色。
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到了唐代呈现出一种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为什么呢?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时的器物,有几个重要特征:一是广泛使用了锤揲技术,器表有凸凹起伏的变化,纹样不是平面的,而是带有浮雕效果;二是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器形和装饰纹样。这些新特征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
外来金银器在中国发现的很早。比如西汉时期出土的一些银盒,都有像凸起的水滴一样的纹样,我国古代没有这种审美传统。这些银盒来自哪里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件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金碗,有明确刻铭,是国王大流士一世时期的。同样的纹样装饰和工艺的器物在波斯还有,如伊朗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等地所藏的薛西斯一世金碗、阿尔塔薛西斯一世银碗,证明水滴纹样在那时的波斯地区非常流行,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前的洛雷斯坦时期,很多铜器也用这种水滴纹的凸起纹样,而同时代的中国却罕有发现。所以,中国出土的水滴纹器物,应该都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器物。
波斯萨珊王朝的器物也有出土。这件残破的银盘出土于北魏一个墓里,墓志记录着墓主叫封和突,死于景明二年(501),正始元年(504)埋葬。银盘上面的人物无论从外在装束还是形象特征、行为方式,都与中国人不同,是波斯萨珊王朝的“帝王狩猎银盘”。同样的“帝王狩猎银盘”全世界大概仅存四十来件,分散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大都比这件精美,但都属于传世文物。中国这件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学术价值不一样。
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金碗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水滴纹银盒
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银盘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洛雷斯坦时期铜碗
传世的波斯萨珊银盘,很早就被发现,又经过商人买卖,已经无法知道它们准确的出土地点,以及出土时与其他器物的组合,所以,要想进行比较精准的年代判断较难。因此,国外有些博物馆在展出这些银盘时,有些写的是“4—5世纪”,有些写的是“5—6世纪”,年代范围在二百年间。这样宽泛的年代,用于研究历史来说价值较低。中国出土的这件银盘,虽然具体制作于何时不得而知,却可知它是501年以前制作的,即制作时间的下限是可以肯定的。考虑到北魏与萨珊王朝密切往来的背景,常常有新产品输入中国,因此,在世界上所有已知的同类银盘里,只有这个能够说出比较具体的时间,是世界上罕见的出土在纪年明确、墓主人清楚的墓葬中的伊朗古代银器。
北魏封和突墓出土萨珊银盘
北魏封和突墓志
唐代以前欧洲、西亚、中亚的金银器,比中国做得好。到了唐代,中国突然发展起来,制作水平不亚于其他国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有外国的样品甚至工匠进入中国。
为什么西亚等地的金银器制作能够较早地发展起来呢?从金银的特质来看,这两种金属延展性特别好,金块、银块通过不断加热和敲打,可以打成一个片,再加工成盘子之类的容器,这种加热敲打的工艺被叫做锤揲,是现代人起的名字。这种工艺在伊朗等地区率先发展起来,与环境、物产、文化密切相关。
伊朗产石油,有天然的沥青。沥青是一种有机胶凝状物质,它可以是液态的、半固态的,还可以是固态的,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粘附性、弹性等特质。伊朗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他们甚至用沥青制作器物。
伊斯法罕的工匠
以不软不硬的天然沥青为底模,锤揲金银材料为器物最合适不过。直到现在,伊朗的工匠还是用这种技术来制作银器、铜器等。在伊斯法罕,保存了许多古老建筑,最好的就是市场(巴扎),格局和我们唐代店铺一样,后面居住,前面经营,经营包括制作和出售。这种经营模式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没有太大区别。
中国当时没有沥青,最早的金银器制作是采用自己成熟的浇铸技术。波斯器物和技术传到中国后,中国开始学习仿造,底模是用松香再加一些其他材料,也是不软不硬的底模,具有沥青的特质。中国人仿制萨珊王朝的多曲长杯就是一个例子,萨珊王朝长杯的分瓣,不是每瓣都从口沿到底部,里面的棱线非常清楚,是杯的内部凸凹起伏,造型很奇特,唐朝人采用了这个造型,是通过锤揲技术做出的;但把原来波斯艺术中的神话人物纹样,改成了中国人喜欢的花草。
后来,中国金银器、瓷器中都有这种花口、长椭圆形的器物,这让人不能不联想到波斯萨珊的长杯的造型影响。再后来制造的器物,波斯萨珊的多曲长杯内的凸凹起伏被弱化,多曲分瓣也变为从口直接到底,花口也淡化了,只保留着那种椭圆形的味道。唐代以后椭圆形器物消失了,原因是它不符合中国人的使用和欣赏习惯。但是花口很美观,又不影响使用,晚唐以后开始流行花口器物,到宋代以后就非常多了。
唐银鎏金忍冬纹八曲长杯,日本白鹤美术馆藏
西安何家村出土玛瑙长杯
唐代器物中,还发现一种奇特的样式,最初被称作角杯,例如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兽首玛瑙杯”。的确,世界各地古代都有用牛角、羊角等直接作为杯子使用的情况,但是这种器物和通常的角杯不一样,它是用玛瑙精心制作,更重要的是,它不是在口部饮用,而是在下面有个流口,用金帽扣合,金帽打开以后是一个孔,液体可以从里面流出来。
是在口部还是在底部饮用,是完全不同的器物功能。底端有孔,液体可从中流出,这个叫“来通”,是纯粹西方的器物,西亚、中亚乃至欧洲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与中国传统器物无关。古代伊朗的来通很多,有陶的、铜的、金的、银的。在西亚、中亚古代器物纹样和壁画中,还可以见到来通是如何使用的。何家村出土的兽首玛瑙杯,就是西方的来通。
来通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可能在短时期内影响了少部分高级贵族的生活,西安唐代李寿墓的石刻就有手持来通的图像,三彩和瓷器中也有少量仿制品。由于它不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并没有流行开来。
西安何家村出土兽首玛瑙杯,亦称“来通”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北齐石刻图
唐李寿墓石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