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财经密码:商业成功与风险制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追求长期有效增长

1988~2020年,华为销售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21%,除了2002年出现过唯一一次负增长(–12%)外,其他年度都保持了增长态势,有的年度的增长率高达150%。

30年的持续增长,正验证了华为的一个提法——追求长期有效增长。

什么叫“长期有效增长”?追求长期有效增长的财务解释,就是追求企业的价值。这里的价值概念对华为这样的非上市公司来说不是资本市场的估值,而是回归价值的本质,即现实的获利能力和未来潜在获利机会的货币化。因此,华为定义长期有效增长,短期看财务指标,中期看财务指标背后的能力提升,长期看格局,以及商业生态环境的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即便短期看财务指标,也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唯股东利益最大化,不唯员工利益最大化,华为强调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

一、追求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

华为对“长期有效增长”的定义,与价值创造的评价标准如出一辙。价值创造的评价标准是,多产粮食,增加土地肥力。多产粮食,就是看当期业绩,即销售收入和利润,可以用财务指标衡量;增加土地肥力,就是看财务指标背后的能力提升,这是支撑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多产粮食,用财经语言表示,就是不仅要实现销售收入,还要有利润和现金流。收入是有利润的收入,利润是有现金流的利润。

以生存为底线,实现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不重资产化,这是华为对长期有效增长下的财务指标的根本体现与要求。对华为来说,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追求收入的增长,追求规模效益;二是明确经营结果要以利润为中心,但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三是明确提出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四是不进行重资产投资。

一个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规模效应和成长速度。华为所在的通信产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每次必须紧紧抓住机会窗开启的时间,获得规模效益和发展机会。每一次机会窗都可能是一次战略转折点,抓住了就能获得足够的利润来支撑公司全球范围的巨大服务网络,支撑庞大的管理体系。同时,足够的成长速度和规模效益,能够形成马太效应,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另外,做大规模也是竞争的必要策略,不然很容易落后于竞争对手,最终导致企业衰亡。

一个商业组织追求利润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其存在的主要目的,但一个企业要不要采用“利润最大化”原则,则取决于股东做企业的动机和态度,以及对企业未来走向的思考。实施利润最大化原则,势必会考虑压缩各类成本,甚至包括本该投入的研发费用,同时也有可能挤占供应商和客户的利益。

《华为基本法》第十一条:我们将按照我们的事业可持续成长的要求,设立每个时期的合理的利润率和利润目标,而不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华为认为,利润最大化会榨干未来,伤害企业的战略地位,华为只需要将利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尺度上,这个合理的尺度是多少呢?华为的标准是每年的净利润率控制在7%~8%。华为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内部管理上,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华为矢志不渝地追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从未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就是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不断被提升。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商业实体,必须至少拥有两个要素才能活下去,一是客户,二是货源。因此,首先,必须坚持以客户的价值观为导向,持续不断地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满意度是十分综合复杂的,要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需求,提供实现其业务需要的解决方案,并根据这种解决方案开发出相应的优质产品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只有客户的价值观通过我们提供的低成本、高增值的解决方案能够得到实现,客户才会源源不断购买我们的产品。其次,企业必须解决货源的低成本、高增值问题。解决货源的关键是必须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能及时、有效地提供新产品。由于IT行业的技术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技术进步慢的公司,其市场占有率可能会很快萎缩。因此,迫使所有的设备制造商必须世界领先。IT行业的技术每49天就刷新一次,这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太残酷了。华为追赶世界著名公司最缺少的资源是时间,要在10年内走完它们几十年走过的路程。华为已提供七种世界领先的产品,四五种产品为业界最佳之一,这是一代又一代创业者以生命的销蚀换来的。” 任正非,《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2000年。

对于现金流的重要性,每一位财经管理者都有非常深刻的认知,但现实中死于现金流干涸的企业屡见不鲜。其背后涉及激进投资、销售合同及应收账款等管理问题,相关内容会在后面相关章节做分析,此处略过。

任正非还力求把华为做成一个轻资产的企业,因为他认为,华为既不具备资产经营的能力和经验,也不愿意让重资产将企业的流动性变得越来越差,影响公司的有效增长。

总之,华为要求,经营结果必须稳健、均衡,这样才能支撑起一个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1] 任正非,《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2000年。

二、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双轮驱动

在华为看来,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实现规模持续扩张、利润同步增长的根本保障,也是确保公司长期有效增长的必然要求。提升核心竞争力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资源配置上,加大前瞻性、战略性投入,构筑公司面向未来的技术优势,引领行业发展;二是在驱动要素上,明确提出“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双轮驱动”。

在技术方面,华为不是采用“一招鲜吃遍天”的做法,而是在坚守“端、管、云”战略方向的基础上,加大对芯片、操作系统、平台软件等基础技术的研究,以及对未来一二十年的技术思想、数学模型、算法等进行探索;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密集投资,多路径、多梯次进行技术研究与创新,把技术和产品的喇叭口做大。“只要多路径,就不会出现僵化;只要多梯次,就不会出现惰怠行为。”即使有些方向会失败,也能够从失败中提取成功的因子,同时锻炼人才。

在技术人才结构上,华为做了A、B、C角的定义,A角定位现实主义,B角构建理想方案,C角实现自立。A、B、C角之间可以轮换,相互竞争,激活组织平台。“A角是直攻山头,他们的目标是胜利,来不及顾及更远、更宽的未来。当攻上山头,他们已精力耗尽,但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带着产品走向市场、走向服务、走向制造,走上领导一个产业发展的道路。同时,部分员工继续沿产品研发前行,他们也应轮换休整,也可以去市场体验一下产品的应用效果。休整好了,继续投入优化产品的道路。这时B角也补上来了,在A角攻山头的时候,他们广开视野,研究‘空天一体战’如何优化对山头的攻击。这A、B两股力量汇在一起,承前启后,进行产品更深、更广的改造。C角是在某些零件得不到供应时,实现自立。我们要求无线要自立,终端要自立,光领域要自立……用普通的零件、便宜的零件、安全的零件,也能做出最好的产品,这就是容差设计。还要考虑政治环境、竞争……越难的环境,越能成长起有能耐的人,不怕配不上你经历的苦难。C角之难,难于上青天,若能上青天,就是一代领袖崛起了。我们也要有优秀的员工愿意长期默默无闻地做C角,我们要承认C角是伟大队伍中的一员,一定不要忘了暂时做不出贡献的C角,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公司长久不衰。” 任正非,《未来的胜利是极简的胜利》,2018年。

管理变革,在华为已成为一种常态。华为为什么要持续进行管理变革?任正非在阐述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时说:“要达到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的目标,就必须进行持续管理变革;持续管理变革的目标就是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只有持续管理变革,才能真正构筑端到端的流程,才能真正职业化、国际化,才能达到业界运作水平最佳,才能实现运作成本低。端到端流程是指从客户需求端出发,到满足客户需求端去,提供端到端服务,端到端的输入端是市场,输出端也是市场。这个端到端必须非常快捷,非常有效,中间没有水库,没有三峡,流程很顺畅。如果达到这么快速的服务,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财务成本,降低了管理成本,也就是降低了运作成本。其实,端到端的改革就是内部进行最简单的、最科学的管理体系的改革,形成一支最精简的队伍。” 任正非,《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2004年。

从1997年开始,华为不断引进国外管理经验推动公司的管理变革,在IBM、埃森哲、合益(Hay Group)、波士顿咨询等的帮助下,华为逐步建成了集成产品开发(IPD)、供应链管理(ISC)、集成财经服务 集成财经服务(integrated financial service, IFS),是支撑和监控企业研发、市场销售、供应链和交付等端到端业务运作的财经流程体系。(IFS)等流程体系,通过“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方法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这些管理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华为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的基础。华为花在引入外部管理咨询机构上的费用达近百亿美元。

任正非在管理变革中有一个三段论。

(1)触及自己的灵魂是最痛苦的。必须自己批判自己。

(2)别人革自己的命,比自己革自己的命还要困难。要允许别人批评。

(3)面子是无能者维护自己的盾牌。优秀的儿女,追求的是真理,而不是面子。只有“不要脸”的人,才会成为成功的人。要脱胎换骨成为真人。

在管理变革中,华为坚决反对形而上学、幼稚浮躁、机械教条和唯心主义。在管理进步中一定要实事求是,特别要反对形左实右。

[1] 任正非,《未来的胜利是极简的胜利》,2018年。

[2] 任正非,《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2004年。

[3] 集成财经服务(integrated financial service, IFS),是支撑和监控企业研发、市场销售、供应链和交付等端到端业务运作的财经流程体系。

三、深淘滩,低作堰

实现长期有效增长,长期看格局,以及商业生态环境的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健康友好的商业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华为将构建健康友好的商业生态环境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从财务的角度来看,构建健康友好的商业生态环境,一是强调互利共赢,合理追求利润的同时,将部分利益让给合作伙伴和客户,这样合作才能长久;二是不低价竞争,维护良好的行业竞争环境。

“深淘滩,低作堰”,这是2000年前李冰父子留下的治理都江堰的古训。“深淘滩”是指每年岁修时,河床淘沙要淘到一定深度,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就会偏大,造成涝灾;淘得过浅,宝瓶口进水量就会不足,难以保证灌溉。为此,相传李冰在河床埋下石马,作为深淘的标志。“低作堰”是指在修筑飞沙堰时,堰顶宜低作,便于排洪排沙,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不能用高作堰的方式在枯水季节增加宝瓶口的进水,这样的后果是,在洪水季节容易造成严重淤积,破坏整体工程。

任正非从中得到启发。“深淘滩,就是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营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客户决不肯为你的光鲜以及高额的福利多付出一分钱。我们的任何渴望,只能通过努力工作获得,别指望天上掉馅饼。公司短期的不理智的福利政策,就是饮鸩止渴。低作堰,就是节制自己的贪欲,自己留存的利润低一些,多让一些利给客户,以及善待上游供应商。将来的竞争就是一条产业链与一条产业链的竞争。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的整体强健,就是华为的生存之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任正非在运作与交付体系奋斗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

“深淘滩,低作堰”,已成为华为处理客户关系、改善竞争环境的重要原则。在产业价值链中,一定会存在竞争对手,与对手保持合理的竞争边界,甚至共享市场资源,既是维护行业竞争秩序的基础,也是未来生存的有力保障。“我们收窄战略面,在针尖领域,踩不着别人的脚。我们在主航道上是针尖战略。针尖战略就是冲到最前面,不与别人产生利益冲突。”“华为不是要灭掉谁家的灯塔,而是要竖起自己的灯塔,也要支持爱立信、诺基亚的灯塔永远不倒,华为不独霸市场……”2012年前后,欧盟发起对华为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调查”,包括爱立信、诺基亚等竞争对手都站出来为华为背书,称华为并非低价倾销。“华为今年还要买高通5000万套芯片,我们永远不会走向对立,我们都是为人类在进行创造。我们与英特尔、博通、苹果、三星、微软、谷歌、高通等会永远是朋友。”2019~2020年,在美国采用“实体清单”打压华为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对华为落井下石。

任正非提醒内部员工,华为跟别人合作不能做“黑寡妇”。黑寡妇是拉丁美洲的一种蜘蛛,这种蜘蛛在交配后,母蜘蛛就会吃掉公蜘蛛,作为自己孵化幼蜘蛛的营养。“华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可能只有喜欢我们的人,还有恨我们的人,因为我们可能让很多小公司没饭吃。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要开放、合作,实现共赢,不能一将功成万骨枯。……前20年我们把很多朋友变成了敌人,后20年我们要把敌人变成朋友。” 任正非,《以客户为中心,加大平台投入,开放合作,实现共赢》,2010年。

任正非说,要多栽花少栽刺,多些朋友,少些敌人。“在与媒体关系上,也要低作堰,而不是高筑坝。媒体辛辛苦苦来了,要采访任何一个员工都可以,员工想说啥就说啥,批评华为公司更好,不一定要说华为公司的好话,事实自会被鉴别。华为有什么事,捅捅也好,小不振则大震。早些知道什么错了,总比病重了好。此外,公共关系部也不要那么僵化,要善待人家,允许人家采访一下,人家也就不恨华为了。其实媒体现在的一些说法是气话,是对我们封闭和傲慢的反弹。媒体群起而攻的时候,大家不要认为这完全是阴谋分子策划的,阴谋分子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应该是因为媒体群体对华为公司愤怒而形成的,我们要适当改善和媒体的关系,这是很重要的。” 任正非,《华为要改善和媒体的关系》,2010年。

[1] 任正非在运作与交付体系奋斗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

[2] 任正非,《以客户为中心,加大平台投入,开放合作,实现共赢》,2010年。

[3] 任正非,《华为要改善和媒体的关系》,2010年。

四、保持饥饿状态,追求长期价值

华为坚持以价值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什么是价值?华为认为,“价值表现为公司现实的获利能力和未来潜在获利机会的货币化”,这意味着价值不仅是眼前获利的多少,还包括了未来的获利潜力。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平衡短期与长期、现在与未来。华为认为,其商业模式是“长期保持饥饿状态,不谋求赚大钱”,这揭示了华为是怎么看待长期与短期、平衡眼前与未来利益的。

华为提醒管理干部要放眼外部,放眼世界,要适应外部环境的运作,趋利避害。华为处在一个多变的世界,和煦春光与万丈深渊并存,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但仍要大胆拥抱未来,矢志不移地继续推动组织向长期价值的方向进行改革。“华为也曾多次动摇过。有人说我们做芯片不挣钱,人家做半导体的公司才挣大钱,但是挣大钱的死得也快,因为大家眼红,拼命进入该行业。我们挣小钱怎么死呢?我们这么努力,比不上一个房地产公司,上帝先让我们死,就有点不公平了。我和欧盟副主席聊天,他问我,全世界的经济都这么困难,你怎么敢大发展?我说,第一点,我们的消费是小额消费,经济危机和小额消费没关系,比如你欠我的钱,我还是要打电话找你要钱,打电话就是小额消费。第二点,我们的盈利能力(毛利润)还不如餐馆高,也不如房地产公司高,我们还能垮到哪儿去,我们垮不了。所以,当全世界都在摇摆,都人心惶惶的时候,华为公司除了下面的人恐慌以外,我们没有慌,我们还在改革。至少这些年你们还在涨工资,而且有的人可能涨得很厉害。我们为什么能稳定,就是因为我们长期挣小钱。” 任正非在华为“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12年。

[1] 任正非在华为“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12年。

五、平衡资本与劳动的关系

既要追求长期有效增长,也要平衡内部各方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进行利益分配。《华为基本法》中明确指出,是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创造了企业的全部价值。前三者的主体都是人,是各层次人员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因此,在利润分配过程中,要处理好劳动和资本的关系。

在发展初期,华为作为民营企业缺少融资渠道,于是采用内部增发股票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大量员工持有公司股票,享受年终分红。由于分红极其可观,也逐步形成了食利阶层,因此而演化为“拉车人”(劳动)与“坐车人”(资本)之间的矛盾。利益分配越来越不公平,越来越背离“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也背离了华为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的初衷。

2016年,时任华为轮值CEO郭平在新年致辞中明确提出,“2016年持续优化激励制度,实现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3:1的目标”。华为通过获取分享制改革,一方面,管理好员工的分配结构,关注到公司的每个角落,让每位员工都能分享到公司成长的收益;另一方面,管理好拉车人和坐车人的分配比例,让拉车人比坐车人拿得多,拉车人在拉车时比不拉车时拿得多。通过调整和优化,华为将劳动所得(包括TUP TUP(time-based unit plan),时间单位计划。、工资、奖金等收入)与资本投入所得(虚拟受限股收入)的比例控制在3:1。

[1] TUP(time-based unit plan),时间单位计划。

六、负熵激活

任正非引入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来定义企业的发展之道。“我把热力学第二定律从自然科学引入到社会科学中来,意思就是要拉开差距,由数千中坚力量带动15万人的队伍滚滚向前。我们要不断激活我们的队伍,防止‘熵死’。我们决不允许出现组织‘黑洞’,这个黑洞就是惰怠,不能让它吞噬了我们的光和热,吞噬了活力。” 任正非在华为“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12年。

关于华为如何通过“熵减”(负熵)将市场竞争压力层层传递到每一道流程、每一个人,从而激活组织,在《华为奋斗密码》中有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总之,“追求长期有效增长”体现的是一种战略耐心。

从财经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首先需要树立“追求长期有效增长”的管理理念,并将这种理念深入到日常各项财经管理工作当中。

其次,企业需要将资产、收入、利润、现金流等各财务指标及其增长关系纳入核心监控指标体系,以确保各指标维持在一个均衡的增长状态下,追求“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

最后,在实际财经管理工作中,需要将上述各项财务指标及其均衡增长关系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制定各指标均衡增长的财务目标,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1] 任正非在华为“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