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塘栖古园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世明经水一方——明代塘栖水一方藏书楼

古典名著《诗经·秦风·蒹葭》有流传千古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两千多年前无名氏所写的小诗,这首想望伊人又可望而不可即,却饱含无限情意的美丽情歌,隔2000余年岁月时空而绵延不衰,一朝一代延续下来,不知倾倒了多少青年士子、文士骚客。

明代塘栖学人卓入斋倾慕这千古绝唱,将自己的读书、藏书、著述的别墅园亭取名为“水一方”。

清乾隆何琪《塘栖志略》载有:“水一方。栖镇藏书之富,推吕氏北野、卓氏入斋。吕氏即所谓樾馆也,卓则‘水一方’是矣。在石人坞之南,中有‘花林草堂’‘相於阁’‘三李斋’诸胜。草堂嗣君远条所葺,奇葩名卉,杂植堂外,因名‘花林’。斋、阁其孙珂月读书之所。”

清光绪王同《唐栖志》卷五《园亭别墅》亦载有:“水一方,入斋、莲旬、蕊渊三先生著书处。距镇三四里,深不在山,近不在市,园亭雅称,于斯为最。”

此“水一方”别业的规模,其建造年代以及在塘栖的坐落位置,盖因岁深年久,要考证实属不易,但我们从志书记录和有关诗文中仍能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水一方是塘栖卓摢(hù)于明万历年间所建的别业,并曾颜其读书的草堂曰“传经”。

《唐栖志》记载:“卓摢,初名显卿,字襄野,号寓庸,别号入斋。倡明经学,士林向风。子左车(卓发之,号莲旬)、孙珂月(卓人月,号蕊渊)三代家学相传,并以明经闻。曾孙亮庵(卓天寅,字火传),才名尤著。署其祠曰“传经堂”。因亮庵交遍四方,名贤硕彦题咏纷然,由是而传经之名益显。”

卓摢是塘栖富商宋(卓)贤之子、卓明卿之五弟。卓摢幼时求学于德清名儒许孚远,以研习六经知名于时,并精研宋代理学。根据《卓氏祖茔纪略》,卓摢生有三子,发之、恭先、早先,而在卓氏《德滋堂谱系》中则载其育二子,长发之,次远条。

卓摢家境富裕,但不知什么原因,家庭并不和睦。

从其侄孙卓人皋所写的《卓母丁太孺人哀辞并序》中讲到其晚年分家的情况,有:“襄野公家素封(按:素封是指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晚年偕二叔别居,割其赀之半,以自属其半授之左车公。左车又携之金陵家不归。珂月公所析仅污莱(按:指荒地、荒废的田地)数十亩,庐舍一区,殆同寒士。”

卓发之是天启三年携分家的赀财去金陵定居的。当时其长子珂月才18岁,正是结婚的第二年,分家所得仅只数十亩荒田,这是珂月全家以及病母洪氏的全部生活来源。据此可知,珂月一房的生活应是贫寒的。

现存志书中没有明确的卓摢生卒年,根据《塘栖卓氏宗谱续编》考其生卒年:

其父宋贤约1506—1583年在世,宋贤妾邵氏于1535年生长子文卿。三年后的1538年(嘉靖十七年),其发妻朱氏生明卿。后小妾又生立卿、达卿、显卿(卓摢)、顺卿。

卓文卿生于嘉靖十四年(1535),卒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岁丙寅。

根据《唐栖志》周诗戊辰年所撰的《明故乡进士心华卓君墓志铭》中所记,其时(1566)“明卿亦尚未举子,二弟甫童年”来推算,卓摢应出生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以后,是宋贤妾室所出。其时宋贤年已60以上。

卓摢的长子卓发之生于1587年(万历十五年),卓摢生卓发之应在20岁左右。卓发之(1587—1638),一名能儒,字左车,号莲旬、无量。卓发之约15岁时曾受知于时任仁和知县的樊良枢先生,后又师从桐城叶灿先生,这两位先生对卓发之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理学、文章学等方面。卓发之天资高迈,人谓其双目炯炯,有将相才。当时以文章负重名,知交倾东南,博究缥缃,才辨颖悟。又精乾竺之学,兼通佛理,其所持说,虽硕学名僧不能屈。故他是晚明江南文坛知名度极高的文人,与汤显祖、董其昌、顾宪成、高攀龙、钱谦益、陈继儒、袁宏道、钟惺、谭元春等众多明末文学家和复社人物都有交往。1623年(天启三年)起,卓发之寓居南京,1627年在清凉山下筑械园,园中建螺髻庵,奉佛,念经,读书,应举。但其命途多舛,从万历四十年(1612)起,七试而未中。明崇祯十一年逝世于南京,享年52岁。著有《水一方诗草》《漉篱集》传世。

卓发之《漉篱集》

卓发之发妻洪氏,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她比卓发之年长三岁,与卓发之育有二子,长珂月,次长庚。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24岁的卓发之携妻洪氏北客京华,正是这一年,27岁的洪氏在北京染上了终身未愈的疯疾。此时,长子珂月年仅6岁,其《蕊渊集》卷四有一首《腊月二十四日寿母》诗:

地支在亥天干辛,随吾父作京华宾。

奇疾陡现难以悛,有儿依祖为越民。

据此可推知,万历三十九年卓摢年已45岁左右。

又据卓人皋《卓母丁太孺人哀辞并序》中述及其晚年分家情况,时在天启三年(1623),卓摢已经57岁了,据此推断卓摢生卒年为(1566—1623后),享年约60岁。

万历四十二年(1614)岁甲寅,卓发之将病妻洪氏送回塘栖。

洪氏卒年不详。在卓人皋写的《卓母丁太孺人哀辞并序》一文中言卓珂月1636年逝世后:“孺人茕然一身,独持门户,上承病姑,下抚两子,天寅时年十岁,长庚才七龄。……姑洪呻吟疴痒,孺人辄起抚摩抑搔,凡如是者十年。”据此可推知洪氏比珂月晚逝10年,大约卒于1646年,活了62岁。

卓发之与比他年长的洪氏感情不谐,他另有侍妾高氏,这很可能也是使洪氏染上疯疾的原因,故珂月另有弟人目、人象、人芬、人奚、人觉,皆是卓发之妾室高霞所生,而且都随卓发之生活在金陵。

卓发之年轻时长年在外求取功名,故在水一方时间很少。其万历三十九年携妻去京城,应是他第一次远游。此后,直至万历四十八年庚申,历时9年方才回到塘栖,此时长子珂月已是15岁的翩翩少年了,与父亲聚首,读书于水一方中。

卓珂月所著《蕊渊集》卷五中,有卓发之的眉批:“庚申之水一方,辛酉之西湖,壬戌之法华,皆吾儿未婚时父子聚首之乐,生平惟此三年耳。”可证明卓发之长年在外奔波。

明天启元年(1621),卓发之携珂月至杭州南屏读书,时年珂月16岁。

明天启二年(1622)珂月17岁,与父亲及钟小天居西溪石人坞。卓发之《漉篱集》卷二《偕隐歌》有序:“壬戌三春携亡儿,偕钟小天扶策西溪石人坞中,与老衲无用隔峰为邻。夏秋之间读书法华山,破笔作诗。”

也是在这一年,卓珂月娶妻丁氏,即那位后来珂月堂弟卓人皋所写《卓母丁太孺人哀辞并序》一文中的丁氏。

这三年的随父读书生活是欢乐的,卓珂月有《忆少时读书水一方之乐诗三首》:

其一

何必买山隐,兹为安乐窝。桐花遗素舄,远岫露双蛾。

鸟变钩辀调,鱼听欸乃歌。闲临佳帖罢,快咏硕人过。

其二

景到秋偏好,悲从何处生。金涂篱外槿,紫赐架边樱。

欹案飘芳叶,平畴望美粳。素心三四友,终夕响茶铛。

其三

门前山寄语,怨我不来看。夕气佳谁赏,朝容爽孰餐。

柳惊青发薄,花叹素肌寒。忆昔周旋久,真如指一弹。

又《同吴默寘读书水一方,拈七平七仄》诗:

暂尔息足类作客,邀将山川开愁胸。

幙少好女月是嬖,门憎痴人云为封。

舞鹤劈破古树影,饥鱼争餐残花容。

更有一事最得意,高山弦中钟期逢。

又《余有阁名相於,颇为友人所骇,漫赋答之》:

乐府说相於,明明在魏初。

嘉宾当鼓瑟,好女必同车。

肯使情无定,惟求乐有余。

鄙怀安得遂,聊以署吾庐。

“相於”一词见《乐府·定情篇》,又《日苦短》《乐有余》之篇。

又《自题三李斋词,调寄如梦令》:

欲问斋中三李,太白风流无底。后主洵多情,俊煞易安居士。欢喜,欢喜,我有嘉宾如此。

卓珂月是明末塘栖著名文人。他本名卓人月(1606—1636),字珂月,又字长耳,别号蕊渊,别署江南月中人,明代词曲家,崇祯八年(1635)贡生。珂月极富才情,撰文稳帖而奇险,诗亦不为格律所拘,诗文词曲兼擅。早年撰千字《大人颂》,被誉为稳帖奇肆。和孟称舜、袁于令、徐士俊交善。著有杂剧三种,今存《花舫缘》杂剧一本,另有《蟾台集》《蕊渊集》。又与徐士俊合编《古今词统》,末附二人唱和之词《徐卓晤歌》。《词统》一书,杂记词林琐闻,王士祯评为“搜采鉴别,大有廓清之力”。此部著作在我国戏曲史上较早并明确提出了戏曲应当反映社会人生的现实主义理论。卓珂月以未遇早逝,年仅31岁,世谓其才命并同李(贺)长吉。

卓珂月少年时读书于祖父的水一方别业之中,其读书之处自取名为相於阁、三李斋。

“相於”之名取于唐代乔知之《杂曲歌词·定情篇》“相与游春园”“相识莫相违”之句、曹植乐府诗《当来日大难》“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广情故,心相于。阖门置酒,和乐欣欣”,都是歌颂人间爱情、友情的。

而“三李斋”之名则是主人追慕前人李太白、李煜、李清照的才名欲效仿之所取。

珂月好友徐士俊有《同卓珂月相于阁夜坐》诗:

风雨楼中夜,诗文醉里禅。

冲寒搜险句,怀古入高天。

墨躁非嫌黑,香残欲送烟。

分灯人去后,独自抱琴眠。

珂月的叔父,卓摢次子卓远条当时也在水一方别业旁建有一处园子,志书曰:“短垣杰阁,曲槛长廊,奇葩名卉,罗置篱落间。四时花开,赏心悦目。自取名号‘花隐’,颜草堂曰‘花林’。”

关于此文要考证的“水一方”所处的位置,则可从以下史籍诗文中发现和找出一些线索。

其一,《胡允嘉集·左车水西分韵》:

桐楸瘦如束,日徙一檐凉。

入午花香满,将秋蝉噪狂。

呢交无半在,欢会可能常。

得尔云霞侣,频开待月觞。

胡允嘉是卓发之同辈好友,他是在夏末初秋过访水一方的,可能来之前未曾与主人约好,故主人似不在庄上。

而诗题目中的“水西”则是指水一方所处的方位,此水应是那条塘栖镇上八字桥往南经三官塘通往洪家漾的石目港,故可确定水一方是在石目港西岸。

又《与卓仲虺集饮水西》:

岁华蟋蟀可胜叹,对酒名流取兴宽。

日落半峰秋气荐,荷顷千叶露文溥。

觞无苛政清为圣,坐有幽明臭自兰。

吾亦结庐连曲巷,蒹葭如织恣游盘。

此诗中的卓仲虺,也应是卓摢的子侄,是否即卓摢次子卓远条尚待考证。而诗中的“吾亦结庐连曲巷,蒹葭如织恣游盘”则道出了诗人对水一方环境的欣赏和喜爱。

其实,胡家在俞家舍(即如今塘栖栖溪公馆地块)的别业“柳堂”即为当时镇上许多园亭别墅中距离水一方最近的一处园亭胜景。当年的柳堂也正是被水塘河流环绕,一派水乡湿地风光,曲巷、蒹葭景色与水一方相仿。

其二,卓发之《泗水庵募疏》一文中有:“却忆少年往来休复之草坞,叔潜之化城,小艇入山,峦影在水。每月明林际辄小憩栗山之椒,泗水之畔。庵为先光禄所葺,与予水一方相望如带。”此文中的栗山即塘栖镇南的白栗山,而泗水则指泗水庵,此庵在白栗山之西南侧,如今的超山耐火材料厂区域内,其北侧即是古时的洪家漾,如今称王家漾,河流往北直通塘栖的石目港。如在泗水庵东侧登上白栗山即可眺见北面二里多外的水一方别业。

卓发之《漉篱集》卷二十二《与丁叔潜水部》还有:

“过化城旧馆,阒无一僧,颓棂败瓦,委荒榛蔓草间,频有稷苗之悲。舟人指水一方,已属他姓。庭树寂寥,枝条欲折”的记述。

这是卓发之与友人访泗水、化城,经石目港水道,看到的已经荒弃的水一方的景况,时间大约是在卓摢过世以后,其后嗣无力经营,甚或已将水一方卖给了他姓。亦可以间接证明其大抵方位。

其三,沈元琨《题花林草堂,首用春夏秋冬末限花林草堂韵》其中夏末韵:

夏日荷亭暑不侵,葛衣草屦坐来深。

开帘风指香盈几,看剑云深气绕镡。

会有高隐同白雪,宁无好友薄黄金。

晚凉何物堪持赠,烟锁横塘月满林。

又,吉西邻大来有《秋日同襄野、左车水一方晚眺》诗:

一泓野水荡斜阳,阵列烟空度雁行。

瘦削秋山对贫病,飘零黄叶动悲凉。

横塘露冷花白,曲径云深桂子香。

暮色渐低呼秉烛,同人小饮话更长。

这是诗人在秋天的傍晚与水一方主人卓襄野、左车父子在“水一方”别业前眺望远近景色的记录。

以上二首诗中“烟锁横塘月满林”“横塘露冷花白”,句中的“横塘”疑即水一方所在处的地名,今查阅民国二十一年塘栖地图,发现今天塘栖石目港西岸东横塘一带标注的正是横塘地名,正可与以上诗词中之横塘相对应。至今这一带仍称东横塘、上其横、芦塘里,而且其距镇上的距离正好是与志书所记载的“距镇三四里,深不在山,近不在市”相符合,与卓发之《泗水庵募疏》一文中所语“小憩栗山之椒,泗水之畔。庵为先光禄所葺,与予水一方相望如带”亦相符合。从实地踏看当地地形风貌判断,东横塘村东100米左右,紧靠石目港西侧的芦塘里那一泓碧水北侧应是明代栖水名园水一方的大抵所在。

而何琪所记的“水一方在镇南石人坞”的信息,余遍查志书、地图却找不到塘栖附近有石人坞的地名。

根据郎净博士所撰《卓人月年谱》中所述:“明天启二年(1622)壬戌,珂月17岁,与父亲,及钟小天居西溪石人坞。”《漉篱集》卷二《偕隐歌》有序:“壬戌三春携亡儿,偕钟小天扶策西溪石人坞中,与老衲无用隔峰为邻。夏秋之间读书法华山,破笔作诗。”与何琪所记的石人坞似有关系。

此石人坞在杭州西湖区杨家牌楼西南,与花坞隔一山冈,坞西有馒头山(高80米),山南侧有扇子山(高125米),西有挂牌山(又名挂榜山,高145米),三山宛如盆中小景鼎足而立于石人坞西。坞谷深处有路,东南通石人岭,是古人从西溪经石人坞逾石人岭进入灵峰、三竺、湖上的便道捷径。西南通西穆坞,西至留下镇,石人坞北即辇道大路(老杭徽公路)。

据此分析何琪《唐栖志略》中所指“水一方在石人坞之南”,可能是其误读卓氏诗文之故。因塘栖周边之山巅水涯,从古至今都没有一处地名叫石人坞的所在。

石目港西横塘上

最后,关于水一方的存世时间。

从卓发之的生平和卓人月之子卓天寅的诗中可以读出一些信息。

其一,卓发之是明朝天启三年(1623)37岁时寓居南京的,这一年卓珂月18岁。天启七年(1627),卓发之在清凉山下筑械园,园中建螺髻庵,从此长住南京,在械园中奉佛,念经,读书,应举。他是崇祯十一年(1638)病逝于南京的,享年52岁。而才华横溢的卓人月则比卓发之早两年,于崇祯九年(1636)丙子秋因患疟疾逝世于塘栖故里,年仅31岁,葬于塘栖长晃圩。

其二,卓珂月有子二,长子天寅,次子长庚早卒。

卓天寅(1627—1695),字火传,号亮庵。其出生之时,祖父卓发之已在南京筑械园、做居士,极少回塘栖。而年方22岁的父亲卓人月还在四处奔波博取功名。直至八年后的崇祯八年(1635)乙亥,终于考取拔贡生(秀才),与宋琬同贡于有司。卓人月是天寅10岁那年逝世的。此时的水一方别业已是“荒阶太息空人到”,正是人去楼空的情景。

到卓天寅成年,还应往后推上十年左右。时间约在1646年,朝代已是清顺治三年前后了。

卓天寅曾写有《重葺水一方村居》诗:

纵横畴昔叹虚声,岁老唏嘘话不平。

此日自渐余范滂,当年空自慕袁闳。

非关多难三分识,岂为经霜一倍明。

丛菊正题招隐句,孤怀好傍玉壶倾。

春明犹忆望鸣珂,此日乾坤岂荷蓑。

十载云霄无健翮,三霜摇落自高歌。

垂丝莫问长杨苑,曲涧依然太液波。

为爱诸峰数远眺,夕阳楼外点青螺。

湖海劳劳谁念子,古今落落独悉予。

萧条元白难知己,约略巢由总未知。

月拥归云时极目,烟浮野水足相于。

荒阶太息空人到,草长天寒理故书。

园孤宛转绕芦汀,稚柳垂桃尚未零。

辟土悬犁当雨歇,开林放牧避花醒。

山回洞老龙留滴,谷隐云繁鸟纵翎。

但使闲居无警策,何妨幞设塞重坰。

峰高黄鹤能孤起,历历诸山若比邻。

石马重来嘶夜月,金龟犹自老秋

难忘冥荚寒灰历,同傍烟霞酒市春。

年少一时行乐地,蹈歌曾记太平人。

空蒙寒日出墦间,社鼓齐喧陌上还。

弱絮横依三尺水,雏花斜照一时颜。

醉寻古调凭高岭,冷插人烟过小湾。

我意他时饶逸兴,哀弦急管并跻攀。

无山堂里叹浮家,先业飘零委落霞。

秋老愁闻燕市筑,春归长林秣林花。

耕樵骨肉差相慰,杖履交游尚未赊。

咫尺鉴湖谁得乞,天高露冷自如沙。

其友周清林绰也有一首《咏水一方》诗:

才华直并水涟漪,家学渊源众所推。

不信依人仍宛在,相将犹作阻长悲。

而从卓发之文中“舟人指水一方,已属他姓。庭树寂寥,枝条欲折”的记述及卓天寅诗中透露的信息判断,水一方应在卓摢逝世后即被卖给他人,后来卓天寅成年后似乎又将水一方祖产赎回,并曾有过重葺。但卓氏水一方园第的存世时间则应以卓摢逝年为界,试析水一方是卓摢30岁以后所建,时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以后,至卓摢逝世的天启年间,1623年前后,故考其存世时间至多为4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