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
为了让客户购买你所经营的商品,首先需要通过心理覆盖让他有需求时能想到你。然后通过数字世界覆盖和物理覆盖,让他能找得到你,如图1-2所示。零售供应链上的三个参与方,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都需要面对和解决好这三种覆盖。这三种覆盖既有先后顺序,同时又相互影响。
图1-2 三种覆盖的关系
1.心理覆盖
站在品牌商的角度,要让自己的产品卖得更好,需要让客户对品牌和产品有所认知。客户与品牌接触时是靠自己的认识来判断品牌形象的,而这种认识要么来自广告,要么来自实际的购买和使用体验,要么来自他人的推荐。广告我们都比较熟悉,比如在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上投放广告,让客户能够看到并记住。在数字化时代,线上广告投放已经是主流的投放方式。如果说广告是“虚的”,那么体验则是品牌商与客户构建的实实在在的联系,体验的好坏直接影响心理覆盖的程度。如果有100个客户看到广告,愿意购买,但其中10个产生了不良的体验,那么心理覆盖很有可能就由100变成90了,实际上这10个客户还会传播这种不好的体验,造成更多的客户脱离品牌好不容易建立的心理覆盖。传播则是体验非常好的客户认可品牌形象和对品牌的赞扬,这种赞扬的效果要比广告好得多。我们经常讲的会员管理,其实也是通过服务好会员,让他们形成稳定的心理覆盖,进而形成复购。现在比较流行的“私域流量”的说法,本质上就是要建立客户与品牌的私密甚至封闭式的互动,形成闭环的心理覆盖,提高客户终生价值(第9章会详细介绍),使客户成为品牌的专属“资产”,如图1-3所示。
图1-3 心理覆盖的构建
站在渠道商的角度,它们往往名不见经传,比如大家都知道宝洁公司,但没有几个人知道宝洁背后规模比较大的渠道商,更不用说服务于宝洁的中小渠道商了。渠道商的心理覆盖,更多是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来服务好零售商,与零售商构建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零售商有需求的时候会倾向于和它合作。这里面的服务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供应链指标——服务水平,比如渠道商按时足量交货的比例。假如有两个渠道商甲和乙,经营类似的商品,服务同一个零售商,甲的按时足量交货率只有30%,也就是说100次中只有30次能按期足量把货供上,而乙可以做到90%。如果该商品对于零售商非常重要,频繁缺货会影响到它的客户的体验,这时哪怕乙的报价比甲高,零售商也应该选择它。除此之外,账期、物流速度、商品质量也影响着渠道商对零售商的心理覆盖程度。
站在零售商的角度,它们直接面对客户进行销售,有三个因素会影响它们对客户的心理覆盖:①零售商的品牌形象,其逻辑与品牌商的心理覆盖类似。②便捷程度,这与和客户的距离或者商品触达客户所需要的时间有关。距离客户越远,心理覆盖会越弱。③商品组合,即是不是提供了客户需要的商品。对于大多数小规模的零售商比如夫妻店来说,②③的重要性大于①;对于大中型的零售商来说,这三者同等重要。也有零售商很少靠做广告来提升品牌形象,比如前文中提到的Costco。
2.数字世界覆盖
在客户从线下迁移到线上的浪潮中,线上客户占比越来越高,企业不做数字世界的覆盖,很可能会导致这部分客户的流失。
站在零售商的角度,在数字世界开展经营,商品在多少个在线渠道进行销售、有多少目标客户能够访问到、访问是否方便,很大程度决定着销售的好坏。随着客户在数字世界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天猫、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还出现了诸如拼多多、小红书、微博、微信商城、抖音、快手等覆盖手段。这些手段中既有对产品进行营销的内容平台,也有能够直接购买的电商渠道。
线上零售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作流量,即线上零售商通过向特定人群投放广告,购买首页的广告位、展示位或者某个栏目里的优先展示位,请知名博主或意见领袖介绍和转发产品介绍内容,来获得客户的关注和点击,让更多线上的目标客户到门店浏览和购买。这些数字世界的覆盖方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可以触达全国各个区域的客户。
站在渠道商的角度,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在线B2B交易平台,它们连接起品牌商或渠道商和零售商,是渠道商的新形态。比如阿里的零售通、京东的新通路,品牌商或者渠道商把自己经营的商品放到这类平台上进行销售。平台上的中小零售商、夫妻店直接在线订购这些商品。随着B2B的普及以及采购数字化程度的提高,这将成为渠道商数字世界覆盖的重要方式。
站在品牌商的角度,如果它开展在线直接面向最终客户的销售活动,数字世界覆盖与零售商相差无几。但如果不开展在线销售,仅仅是在线投放广告,数字世界覆盖就变成了广告和传播的媒介。
3.物理覆盖
站在品牌商和渠道商的角度,物理覆盖是指“货”的物理覆盖。以快消品为例,物理覆盖可以按照如图1-4所示的层级来划分,首先是对某个区域的覆盖,接着是覆盖了该区域里的哪些省、哪些市、哪些零售商,覆盖了零售商的多少个门店,覆盖了这些门店的多大货架空间。覆盖的区域越广,可能产生的销售就越多,但同时所需要的供应资源也会越多。
图1-4 物理覆盖的层级
品牌商在选择要进入的区域时,可以从购买渗透率的角度进行分析。如表1-1所示,A区域现有的购买渗透率为20%(现有购买人数占人口基数的比例),还比较低,通过合理的市场营销手段,该品牌有可能做到12%的品牌渗透率,A区域的竞争并不激烈,根据这些数据可以估算出在A区域能做到每个月24000万元的销售收入。相反,B区域现有的购买渗透率高达40%,属于竞争很充分的区域,预计进入后品牌渗透率只能做到5%,根据这些数据可以估算出在B区域可以做到每个月12000万元的销售收入。
表1-1 两个候选区域潜力对比
不同区域内的零售商有不同的构成,有大型连锁零售商、中小型零售商、个体户,并且不同零售商的门店数量和面积也不一样。品牌商或渠道商经营的商品覆盖了多少个大型零售商的多少个门店,大店多少个,小店多少个,覆盖了门店的多大货架空间,决定了有多少目标客户能够与其经营的商品发生接触。比如对于软饮料品牌商,将商品放到华润万家全国的门店销售,与放到某个区域的连锁商超销售,覆盖程度是不同的。为此品牌商和渠道商需要用量化的方式来分析物理覆盖的程度。如表1-2所示,假设有四种商品,分别覆盖了同一个区域内的若干个门店。其中,覆盖率是指覆盖门店数除以区域内的总门店数,加权覆盖率是指(覆盖门店数×门店销售收入)/所有门店销售收入之和。门店是生而不平等的,单纯从产品所覆盖的门店的比例看,看不出门店之间的差别。有的门店每月能销售100万元,有的能销售1000万元,一般认为销售收入越高的门店,它对应的客流更多、条件更好,所占的覆盖率权重应该更高。即便如此,将总销售收入作为权重还是有欺骗性,有可能虽然总销售收入很高,但是这种商品所属的品类的销售收入占比并不高,导致了不公平的权重,因此用品类加权覆盖率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等于(覆盖门店数×品类销售收入)/品类总销售收入。通过这样的分析,品牌商或渠道商可以分析商品在某个区域覆盖的程度,进而决定接下来的市场策略。
表1-2 商品覆盖率测算表
站在零售商的角度,如果是线下零售,物理覆盖是指门店覆盖了多少区域;如果是线上零售,物理覆盖是指仓库覆盖了多少区域。虽然线上零售看起来不需要商品现货,只要有商品的图片、文本、视频介绍即可,但实际上为了能够让在线订单快速被交付,让客户快速拿到商品,零售商需要把商品放到大大小小的仓库里。零售供应链重点要解决的就是物理覆盖的问题,即如何高效低成本地覆盖更多的市场。物理覆盖的程度是指目标客户所在的区域有多少个门店,门店的密度是多少,比如每100万人口的地方有多少个店,这决定了消费者遇见你的频率。如果每100万人口有100个店,即平均每1万人口有1个店,假设1万人经过门店的概率是20%,那么该店就有2000人的客流,客流量跟选址密切相关。
|小结|
覆盖决定了销售收入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