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破茧成蝶
“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突破自我,你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沉舟倾覆”“病树歪斜”之时,突破自我,你会迎来“千帆过”“万木春”的蜕变。“畏途巉岩不可攀”之时,突破自我,你会唱响“一览众山小”的绝句。
【导入故事】
著名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年轻的时候想要拜师学曲艺,但是师傅因他眼睛呆滞无神拒绝了他,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因为对于注重“眉目传情”的表演艺术来讲,眼神无光是个大忌。最后,梅兰芳只好默默地离开,但他并没因此沮丧颓废、一蹶不振放弃演艺生涯,而是去市场买来了鸽子和金鱼,每天给自己安排一定的时间去观察鸽子敏捷的翔姿和金鱼轻盈的游动,同时训练自己的目光同鸽子和金鱼一般灵活地翱翔在天际、水域。这样,随着他日复一日地辛勤训练,终于造就了一双清澈的明眸,在之后的戏曲演艺生涯征服了所有的观众。
【故事点评】
记得李嘉诚曾讲过一句话:鸡蛋,从外打破是事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也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他用鸡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突破自我的重要性。人生就像鸡蛋,外表看上去很容易击碎并且毫无吸引力。但是,如果这个人能够突破自我,他就能打破束缚自己的那层蛋壳,不仅可以来到外面的世界,而且能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相反,有些人畏惧外面的世界,认为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敌意,躲在鸡蛋壳里才更安全、更舒适,因此这一生就只能在蛋壳里面怨天尤人地过日子。是打破蛋壳突破自我,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还是等着他人来掌控你的命运,关键在于你自己的选择。就像故事中的梅兰芳先生,他正是选择了坚持不懈、超越自我,才能破茧而出,主宰自己的人生。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梅兰芳先生听取了师傅的话,从此放弃了演艺生涯,一直生活在自己为自己做的蛋壳里,那他还会有如此精彩的人生吗?
2.3.1 突破自我——让人格城堡里洒满阳光
关于人格的理解,荣格认为,应认识到人的终极目的是人格的完整,而绝非所谓的完美。完美是一种来自外在的标准,而完整才是来自主观现实的判断。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当你把一张全息照片剪成许多碎片时,透过每一小片都可以窥见整张照片的内容。所以,如果我们把人格比作一座城堡的话,那么,即使每座城堡的结构略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城堡,都包含有一座城堡所应当包含的所有组成部分,例如大厅、卧室、走廊等。
我们把人格比作一座城堡,那么,这座城堡里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就代表了一个子人格。在生命之初,每个人的人格城堡都是明净透亮的,每个房间的门都敞开着。然而,个体成长过程中,受到防御机制的影响,我们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否认一些子人格的存在,就好比把城堡里某些房间的门关起来然后假装这些房间不存在一样。当然,严格来说,一座城堡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不是简单分开的,甚至可以说,一座城堡作为一个整体,本身是不可分的,但在人们运用抽象的符号来反映现实世界时,人格被细分为一些子人格,子人格又可以再次细分,所以,每种分出的子人格都可以用城堡的一个单独空间来类比。随着个体的成长,我们会被告知某些房间是“好”的,另一些房间则是“坏”的。于是,迫于社会压力和价值条件化,个体动用大量防御机制来忽视某些子人格,就好比关闭城堡中的一些房间一样。然而,关闭房间,假装它不存在,可它依然还在那里存在着。一个房间在暗无天日中持续太久,自然会变得污浊肮脏。这时,如果不打开房间的门,不去打扫这个房间,那么,城堡的完整性就会大受影响,甚至就连其他房间也会受到污染,使得整个城堡都处在一种严重的不洁净状态中。
同理,如果我们对人格的某些部分有意或无意地压抑、忽视或否认,那么,这部分被压抑的人格就会蠢蠢欲动令人心神不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人觉得不自由。不自由是指无法完整地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去生活,因为害怕一不小心会触碰到自己不愿意触碰的那部分人格。当看到他人呈现出这种人格特质时,不自由的人就会感到慌乱,他会采取愤懑、鄙视或者嫉妒等压迫性情绪来应对。
因此,我们应该针对自己城堡的子人格各个击破,最终拥抱自我、突破自我。
2.3.1.1 对价值条件化的去除
价值条件化是个体启用防御机制的重要原因,而防御机制会导致个体对某些子人格的忽视,或者对某些经验的回避和否认。因此对价值条件化的去除是通往拥抱自我和突破自我的第一步。去除价值条件化的开端是个体对其成因和危害的深入理解。只有这样,个体才会有去除价值条件化的动机。去除价值条件化并不意味着要去除对事物的好恶,而是说个体在面对事物的时候,能够把个人的好恶和价值判断暂时放在一边,不令其影响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新兴的辩证行为疗法特别强调全盘接受对心理健康的意义,该流派认为“全盘接受态度提倡的是承认你目前的处境,无论怎样,不去评判它或自责”。可见,全盘接受就是对价值条件化的去除。以下采取几个实例来说明去除价值条件的方法:
在生活中经常遭遇一些不公平现象,你可能对不公平现象深恶痛绝,因为你相信追求公平是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于是,对不公平现象的厌恶就是一种来自价值判断的感受,如果你任由这种价值判断以及随之产生的情绪所影响,那么,当面临不公平现象时,你很可能愤怒、埋怨,甚至破罐子破摔,而不会采取有效策略来应对。你不妨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你承认不公平现象是丑恶的,如果可以,你当然宁可社会更公平一些;另一方面,当现状已然如此的时候,你就暂且把自己的厌恶感和美好愿望放在一边,就事论事,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你只把现实看清楚,就像看待一片云彩的飘散或一朵鲜花的败落一样,把它视为一种自然现象,观察它,了解它,然后考虑在这样的现实面前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这是一种坐看风云的闲适和安宁,也是一种充分尊重现实的态度。
对待自己也是一样。如果个体认为自己应该是勤奋的、善良的或者能力强的,那么,当他浪费了一天时光,忘记给一位难过的室友送去安慰,或者经历了一次失败的考试时就会感觉非常内疚而自责。这种价值判断的去除同样会帮助个体直面纯粹的现实,以一种不带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和自己的行为,也可以用一种务实的态度来调整自己接下来的行为。
去除价值条件化可以促使个体以一种纯粹关注事实的态度来看待客观事物、看待自己和看待他人。价值判断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卸掉枷锁后不仅可以享受到释放自我的畅快和自由,更可以有效改善个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力。
练习催眠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学会放下评价并全神贯注于一件事。催眠是指一切在我们有意识的注意力控制之外的状态。例如,当我们正在阅读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说时,会暂时忘记身体姿势的不舒服以及时间的流逝,对周围噪音的打扰也充耳不闻。这就是一种催眠状态。
催眠状态的核心特征是忘我。一般在清醒状态下,个体总会分出一部分的意识关注自身,然而,催眠状态中的个体没有自我意识。试着回忆一下当置身于绝美的风景中时那种忘我的陶醉感,或者当阅读一段充满禅趣的小诗时的那份宁静和悠然,以及仰望星空时的那种窒息和压迫感,全都无可名状却极其耐人寻味。
2.3.1.2 语义分析技术
语义分析技术是借助语言学的原理,对个体过度概括化的语言表述进行具体化的过程。例如,某人内心深处认为“我是一个不擅长人际交往的人”,在这句话中的主语“我”和宾语“不擅长人际交往的人”都是过度概括的符号。“我”指的是“我的行为或言谈”,而“不擅长交往”具体指的是“在人群中发言的时候会表现得紧张不安”。于是,语词符号的过度概括化得以纠正,变为“当需要在人群面前发言时我常常表现得紧张不安。”后一句更加具体,句子中的每个语词所表征的客体都具有更高程度的指向性,这样一来,个体就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苏格拉底式辩论是从语句符号的层面进行具体化,而语义分析技术则是从语词符号的层面进行具体化。但本质上,两者都是力图将模糊的符号化过程变得清晰,将过度概括化的符号变得具体。就好比将一个马赛克程度太高的图片进行一步一步清晰化的过程一样,这一过程将帮助个体在符号化水平下更加清晰地发现自我。
2.3.1.3 自我肯定陈述
我们需要跟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作斗争,但同时,还需要尝试建立客观理性的信念来代替过去的不合理信念。例如,我们可以基于事实告诉自己“我有一些谈得来的朋友”“我在过去的几次考试中做得不错”等。我们可以经常告诉自己“我爱我自己”“我是一个有价值的、值得爱的、有能力为自己和他人带来福祉的人”“我值得被人尊重”“我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我理应得到的事物”等。然而,自我肯定式陈述首先必须基于现实,一旦脱离现实,盲目自夸,那样的自我肯定就像建筑在空中的浮华的梦境,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首先,自我肯定陈述不宜将个人能力过度概括化。例如,一次考试的成功,我们不能因此告诉自己“我很善于考试”,或者“只要我够努力,我就可以打胜每一次考试之仗”。因为你无法预测下次考试是否依然成功,你也不能保证每次考试都取得成功,那么,你对自己擅长考试的信念就有可能惨遭摧毁,这样的打击就好比先把自己捧上天后又自由落体一样,会伤得更重。相反,如果你针对这次考试成功,仅仅告诉自己我表现不错,然后用理性的态度分析成败得失,或许会更有利于以后的成长。
其次,自我肯定要以无条件自我接纳为主基调。例如在上面所举的各种肯定式陈述中,都包含了对自己身为一个人的爱和尊重,这样的自我肯定没有任何条件,不以成败论英雄,我爱我,因为我是我。就这么简单。
最后,自我肯定陈述中不宜包含否定词。我们需要区分一下实词和虚词。实词是那种直接对应于内部现实的词,而虚词则是那种表明内部现实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词。所以,听到一个实词,我们可以较为容易地构建一个表象,而一个单纯的虚词却无法对应于内部现实中的任何事物。譬如说“打”这个词,对应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而“不”“很”这些词则什么都指代不了。作为否定词的虚词“不”,如果出现在自我肯定陈述中,它无法对应于任何内部现实,所以无法激发任何对于内部现实的感受。举例说,“请你不要想象一头紫红色的大象”,但此时,你会无法克制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这样的一头大象。否定词“不要”的作用就会完全消失。同理,当你告诉自己“我不应该被遗弃”时,实词“遗弃”对应了一个具体的内部现实,你的否定句式的自我肯定反而让你立刻体会到被遗弃的痛苦和落寞。
2.3.2 自我实现——潜能的开发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主张人的行为动机是受内在需求驱动的。他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将人的需求分为三个部分:意动需要、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其中,他最重视意动需要的研究。他把意动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在普遍情况下人们只有当满足了低级需要的时候,才会转向对高级需要的追求,而追求自我实现的人的这些高层动机和需要称为“超越性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突破自我的一种表现形式。追求自我实现的人通常有自己的生活方向,并致力于达成他们的目标和梦想。在自我实现道路上的人持有强烈的信念,他们相信自己是命运的主人。虽然他们也会面临挫折和困难,但是具备迅速从逆境中恢复的能力。例如,追求成就需要强烈的人,他们可能会执着于令他们感到有成就的任务,渴望通过努力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若是渴望极度安全的人,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偏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事情。
有学者讲过,人脑的潜力只开发了10%。虽然这个数字的真实性有待研究,但其说明的问题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即每个人的潜力只开发了一小部分,如果加大开发力度,都具备自我实现的可能。
2.3.3 突破自我的途径
2.3.3.1 自知之明和自我理解是通向突破自我的重要途径
这个过程一般受到父母、老师、地域文化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因素要么是促进人们自我发展,要么是阻碍其发展。一个人只有学会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才能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并按正确的方向去行动。同时,自我理解能够帮助个人去理解他人,同他人相处,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自身发展。2.3.3.2 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但凡成功实现自我突破的人,他们大多不是享乐主义者。他们通常会用工作、未来的幸福或者道德追求来不断延迟自己的满足感。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做到不受外界缤纷世界的诱惑,最重要的在于他们懂得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对于大学生来讲也应如此,我们应该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定符合意志品质的可行性目标、每天坚持做一项有益于自己发展的事等途径来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增强自制力,使自己学会认清目标,为实现目标而排除万难。
2.3.3.3 不要压抑个性,为发挥创造力制造条件
一个人要开发潜能,就不要压抑个性,因为刻板、过分严肃和苛刻是发挥潜能的大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心理冲突少、不过多自我批评,尽量做喜欢的事,就可以使记忆力、智力和创造力有所提高。大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如下一些要诀:
①要有目标,且目标必须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因为只有切合实际的目标才能激发潜力。
②不能从众,要善于独立思考。
③不能盲目迷信权威,要敢于打破常规思维,追求新意。
④学会专注于问题,善于解决问题。
⑤善于放松,不要急于求成,思考问题切记保持冷静,随时等待灵感。
⑥学会使用顿悟策略。
【心理导航】
合理利用抱负水平,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抱负水平是指个人从事某项任务之前,预先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比如某大学毕业生在参加工作之前,有人问他有多大的把握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他在这时会根据所学专业、在校参加实践活动情况和考取相关证书情况等给出一个答案。这个回答就是那位毕业生对自己在找到合适工作这件事上为自己预定的目标。换句话讲,这也是他用以衡量自己的量尺。抱负水平对人们的行为结果起催化剂作用,它可以鼓励大家不断向前,以达到目标。但是,抱负水平制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目标的达成。一个人若是抱负水平制定得过高,超过他自身的实际能力,尽管他已经全力以赴,但始终也不能实现预期目标,就会产生挫败感;若是抱负水平制定得过低,尽管目标容易完成,但是不能带给他真正的满足。因此,在制定抱负水平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已有的经验,对自己设定的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美国心理学家艾金逊做过抱负水平相关方面的研究。在实验研究中要求参加实验的成员做投环实验,投环的距离由参与者自己选择。结果表明那些平日里辛勤工作、勇于挑战、追求目标的人即成就动机比较高的人,他们多倾向于中等位置投环;而成就动机比较低的人,大多选择很远或者很近的位置。也就是说,前者之所以能有很高的成就感,在于他们把握有度,知道在适度冒险的情境下做出努力收获最大;而后者则是希望在十分有把握或者完全凭借机遇的情况下工作,这种情况会导致抱负水平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从而无成就感。
因此,大学生在建立自己的抱负水平时,要合理利用自己的资源,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除了考虑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内在因素外,还需要结合自身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外在资源因素,只有立足现实,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能建立合理的抱负水平,才能发挥所长,突破自我,实现高水平的成就动机。
【心理自助训练】
剑桥的钟声为她响起
邓亚萍首次进入剑桥城时,恰逢剑桥大学举行毕业典礼,全城街道挤满了熙熙攘攘衣冠楚楚的人,他们是剑桥的毕业生和来庆贺的亲朋好友。不论男女毕业生,一律都是白衬衣、黑皮鞋。本科生披着白色的羽毛,博士们则是大红色的呢子。当校长宣布毕业典礼开始后,剑桥城里所有教堂的钟声同时响起,热闹的街道霎时庄严肃穆。邓亚萍被眼前的场面深深打动,她足足看了一个钟头,对这些骄子充满了羡慕,自己心中也升腾起上剑桥读博士的熊熊火焰。
邓亚萍拿着清华老师的推荐信,迫不及待地拜见了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理查德,把读博士的想法和盘托出。理查德对她说:“剑桥只招收最出名的学生。虽然你是世界顶尖级人物,但学术背景一定要过硬。当然,我们还会考虑别的因素,比如推荐信、个人求学计划、面试表现等。如果能让萨马兰奇给你写封推荐信,那当然再好不过。”
邓亚萍觉得,让萨马兰奇写封信不算什么难事,但令她意外的是,萨马兰奇并不支持她上剑桥。萨马兰奇对她说:“你已拥有两个学位,应该马上回国效力,而不是读什么剑桥博士。”
她诚恳地对萨马兰奇说:“请您放心,即使我读完剑桥博士,也绝对要回到我的祖国去,我上剑桥,是希望以后能更好地为我的祖国效力。”
萨马兰奇被邓亚萍的诚恳和决定所打动,为她写了推荐信。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又是一次艰难的起步。最初几个月,邓亚萍很难适应剑桥的环境,总有一种“云山雾罩”的感觉。她买了一辆自行车,第一天,让房东领自己从出租房到学校走了一遍,但第二天却怎么也找不到路,只好边走边问到了学校,但还是迟到了,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让她很窘迫。
邓亚萍拿出打球时不服输的劲头玩命地学习,把研究方向定为“2008年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而此时,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她一边要忙于北京奥委会的筹备工作,一边还要进行博士论文的准备。2004年春节假期,她为了赶写博士论文,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她买来一堆速冻饺子度过了假日。朋友们劝她:“你得到了那么多令人羡慕的荣誉,不攻读剑桥博士学位,以后照样可以生活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和自己较真,找个 ‘抢手’代笔写论文不也能过关吗?”但是她说:“在你们眼里,我纯粹是自讨苦吃。我读博士绝不是为了 ‘镀金’,我既然上了剑桥,就绝不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会弄虚作假!我盼望着那一刻,当我带上剑桥博士帽时,剑桥大学城里所有教堂的钟声都为我响起来!”
2008年11月29日,当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在学校礼堂前的草坪上亲自授予邓亚萍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为她带上剑桥博士帽时,剑桥大学城内所有教堂的钟声顿时响起来,在丈夫林志刚和两岁的儿子林翰铭以及当地朋友的陪伴下,邓亚萍按照剑桥的古老传统完成了全部仪式。那一刻,她泪流满面,哽咽着说:“在经历了11年的艰辛后,今天我终于圆了剑桥博士的梦,激动的心情绝不亚于夺得奥运会金牌。”
后来,邓亚萍应邀参加央视“咏乐会”访谈节目,有观众问她:“你是剑桥大学建校800年来唯一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博士,支撑你实现这一目标的力量是什么?”
邓亚萍胸有成竹地回答道:“简单说就是四颗 ‘心’。首先是决心,在你有了一个目标或是方向之后,要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其次是恒心,在努力的过程中势必遇到一些困难,但这就是人生,如果不能克服困难,你也上不了一个台阶;再次是信心,最后离目标也许会差那么一点点,但一定不要丢掉信心;最后是平常心,不论结果如何,都要以平常心来对待。”
从运动员到博士生再到北京市委副书记,邓亚萍看似平步青云,对此她幽默地说:“因为我个子矮,所以所有的球对我来说都是高的,都是我进攻的好机会。”
摘自:张达明.剑桥的钟声为她响起 [J].半月选读,2009(22): 18-19.
课后思考:
1.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2.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完善自我,突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