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自由贸易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出力,值!

为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我们真的是盼了30年,努力了30年,建言了30年。我和中改院的同事也感到,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在推动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上升为国家战略中,我们加班加点做研究,提建议,尽管很辛苦,但一个字:值!

1.夜以继日 为研究自由贸易港尽心竭力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后,中改院主要做了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成立了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

记得庆祝大会的第三天,沈晓明省长约我说了十分钟的话,他说,“与书记商量,在中改院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老迟,就给个牌子,不给编制,怎么样?我们下半辈子能够亲身参与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值!”我感到沈省长的这个话说得很重,当即就表了态,“请省长放心,中改院、我本人一定竭尽全力!”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面临着大量需要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理论、政策、战略、制度、体制、机制等重大课题,迫切需要一个相对客观、直接服务于海南省委省政府政策决策的智力支持机制。在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后,中改院于4月16日形成了《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组建与运行方案设计(讨论稿)》。4月22日,中改院又在京召开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专家座谈会,进一步讨论研究院建设的相关事宜。

5月9日,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成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研究院由中改院牵头,中国南海研究院等单位参与共建,由我担任院长,由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时任省政府研究室主任朱华友担任副院长。6月27日上午,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中改院举行,沈晓明省长专门为研究院成立作出批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批复成立后,我们就立即组织开展相关研究、研讨与培训活动。

第二件事情,如何尽快研究形成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

在中央决定在海南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后,各方对此高度关注,也有一些疑虑。在各方高度关注又有疑虑的背景下,如何拿出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设计?在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我组织中改院同事加班加点,强调千方百计、无论如何一定要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的研究。31日晚上,我们形成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初步设想(研究建议60条)》,报送至中央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

当时,中改院的同事不理解,为什么迟院长这么着急一定要赶在2018年年底报送出去?那时,医院检查出我的肺部有一个肿瘤,医生已经反复催促手术。在医生的“连哄带骗”下,预约了1月2日入院进行肺部手术。我当时觉得,我和中改院对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研究设想的报告出炉后,自己才算是完成了心中一件大事,可以上手术台了。直到上手术台,中改院的同事大都不知道这件事。

2.做客《朗读者》:讲述一代改革人的家国情怀和执着精神

人的一生,或大或小,或深或浅,都要受到社会或他人的影响。要说在海南的33年里谁对我影响最深,我会回答:许士杰书记。

我和许书记是1985年认识的。1985年,我作为中央党校改革理论部调研小组组长,大约是7月到广东调研,他是广州市委书记,在广州越秀宾馆接待了我们。来到海南工作后,一开始,许书记问我能不能做省委研究室主任兼他的秘书。我说,“许书记,研究室你分管就行了嘛,我若兼你秘书,很多的研究工作可能会受影响,我向你推荐一个人,李永春”。为了做许书记的工作,趁着他在北京开会,我还请许书记到我在国防大学的家里。我亲自掌勺,李永春陪着,吃了一顿“家宴”。现在回想起来,一个省委书记,快70岁的人了,爬了五层楼到我那间不到7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我当时还做了一道油焖大虾,他一口不吃;反倒是我拌的东北凉菜,他一根不剩地全吃了,饺子也吃光了。

说起许书记给我的印象,第一,他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改革开放干将。他在1938年18岁就参加了革命,从一个贫困的农村少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86年,许书记就被群众民主评选为“广州十大杰出公仆”之首。据说,当时还是在广州文化公园门口,出现了熙熙攘攘的群众争相填写“评选广州地区‘十大杰出公仆’活动民意测验问卷”的景象。特别是到海南负责建省办特区以来,为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开发建设,许书记呕心沥血、忘我工作,深受海南干部和群众的爱戴。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许世杰写下“改革开放创新为建省办特区贡献力量”

第二,温文尔雅。许书记是个诗人、作家,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政治家的敏锐,对文字特别讲究,要求十分严格。我和他出国,每一次我写好报道,他都认真把关。我记得,后来创办《新世纪》杂志,许书记还为杂志写了创刊词。当时,几乎每一篇《海南日报》的社论他都要看。建省初期,《海南日报》一些重要的社论都由许书记亲自来写。

第三,他是一个生活上十分俭朴、淡泊的人。许书记当时住在海南宾馆7号楼的办公室。这个所谓的“宿舍”是一个当年为苏联专家建的楼,房间空荡荡的,只有几把藤制的沙发、一排书柜和一张书桌,一个老破空调响得不行。每当工作时,他光着膀子,拿着大蒲扇,我陪在旁边一起修改稿子。他喜欢光着脚,穿着凉鞋。不像从深圳特区来的梁湘,一年四季穿着皮鞋。许书记吃东西也很简单,我跟他一起在省委小餐厅吃饭,环境真的很一般,一个汤两个菜,等半天才能上。他从来不讲究这些事情,生活上很简单,但是对工作要求却很严格。

第四,胸怀坦荡,待人诚恳。许书记对人特别宽容,很善于理解别人,每到一个地方,眼睛向下,深入基层,自觉同群众打成一片。我在他手下工作,特别高兴,也感到终生难忘。他大胆地叫你工作:“迟福林,你就写,别人怎么说你不管,你就按你的想法写。”那个时候各种改革的议论很多,这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他能放手让你做,发挥青年人的思想解放和活力。在坚持政治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工作,思想越解放越好。另外,他对我的工作全力支持。当时,他看到省体改办24个人挤在一个大房子里办公,就亲自过问,很快改善了办公环境。

1989年以后,他在餐厅吃饭,经常跟我说觉得很腻,“怎么今天油这么多,油少一点吧”。开始以为是胃不好,消化不良。大家反复催促他去医院检查,他都顾不上。到了1990年5月底,他到省医院一检查,结果是胃癌晚期。他一点都不相信,也不愿意离开。经过多番劝说,5月27日他到广东省医院检查,真的是胃癌晚期。

许书记住院以后,我去广州看望过他两次。进了病房,他紧紧握着我的手,问的全是关于改革开放的事情。他在住院日记中写道:“党和人民给我的东西够多了,我是毫无所求的,只愿身体好后把工作搞得更好,报答党和人民的关怀。这是我最大的希望。”生命垂危、人生弥留之际,他关注的全是中国改革的情况、是海南开发建设的情况。临终前,他都几乎说不出话来,握着我的手,叫我一定告诉他改革的相关情况,“你要跟我说实话,我走了,我要听实话!”老伴潘大姐几次催我走,“小迟,他不能再说话了!”许书记一边拉着我手,一边挥手示意叫她们走,护士怎么劝都不行。在与病魔斗争一年多后,1991年7月27日,许书记在广州溘然长逝。

每每想到此,我都特别触动,忍不住流泪。人这一辈子,为了什么?在与病魔顽强斗争的弥留之际,他想的不是别的事情,是改革开放的前景,是海南开发建设的前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所以我说,这一代人真的是了不起。许书记这样一位纯洁的人、高尚的人,这样一位品格高尚、思想开放的前辈,值得我一辈子怀念,一辈子尊重。

2018年5月的一天,我接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朗读者》栏目组的电话,他们希望邀请我担任嘉宾参加第二季节目的录制。栏目组讲,第二季这一期的主题是“十年”, 1978年改革开放、1988年海南建省、2008年国际旅游岛,2018年宣布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很契合主题,希望我讲一讲。

起初,我婉拒了节目组的邀请。作为一个学者,虽然我常常接受媒体的采访,做客演播室,但是谈的都是学术研究问题,还真的没有接受过类似文化情感类节目的访问。后来节目组再三做我的工作,说这一期是以改革开放40年为主题的节目。我想了想,接受了节目组的邀请,如果能借此机会讲一讲成长于变革时代的一代人对改革开放的家国情怀和执着精神,或许能符合我的意愿,也有价值。

2018年5月26日,受邀录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朗读者》,讲述一代改革者的家国情怀和执着精神

接受了邀请后,就涉及朗诵诗文选篇的问题。《朗读者》嘉宾接受主持人采访后,还要演绎朗诵来自《朗读者》文学顾问团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起初,栏目组发来了20多篇名家名篇,有朗费罗的《人生礼赞》、梁衡的《青山不老》、冯至的《十四行诗》、艾青的《吹号者》、朱光潜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卢梭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等等。但是,我提出来能不能朗诵许士杰书记的《登高峰 颂椰树》,这是一篇1988年4月5日许书记发表于《光明日报》的小散文。

一开始,栏目组不同意,在《朗读者》朗诵的都是名家名篇,节目最好不朗诵官员的诗文。后来,我请同事向栏目组发过去《登高峰 颂椰树》的文本,还介绍了这一篇目的渊源。大家熟知许书记是官员,但是他还是一位诗人,是中华诗词学会的副会长、中国作家学会会员,他朴实的文字中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更重要的是,这篇小散文的写作背景是1988年海南建省之初,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了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30年的历史轮回,再合适不过了!

5月25日晚上不到8点,我到了位于北京大兴的《朗读者》演播厅,结果到了11点后才开始录制。录制过程很顺利,一个小时左右就结束了。后来这篇散文朗读结束后,董卿跟我说:“迟院长,太好了。现场听你读,我才知道你选这篇散文的用意,太合适了!”节目播出后,栏目组反馈说收视率很高,网上反响很热烈。许士杰书记的大儿子许守樑也通过同事发来信息,说全家人一起收看了这一期节目,特别感动。

2018年5月26日,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朗读者》节目录制

《登高峰 颂椰树》/许士杰

当你卸下了肩上的重担,轻松地漫步在风和日暖、空气清新的春郊,突然接受了一个十分艰巨,而又分外光荣的任务时,心情是什么样?兴奋抑或担忧?

我接受了来海南参与建省、办大经济特区的任务,心情是复杂的,既极为兴奋又浮想联翩。

海南岛,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曾到那里搞过调查研究,后来又在那里工作了七年,后期碰到“文化大革命”,被打倒在地,爬起来后离开了。那里有听惯了的蕉风椰雨,有亲切诚恳的眼睛,有敞开心怀的喁语,也有阴晴风雨,冷暖炎凉。但无论如何,我忘不了那耸立在村头路边、昂首云天、无私奉献的椰子树。

离开十六年,黑发变斑之后,又到那里工作。过去种过小株密植的高产试验田,现在是去做另一种性质的“试验田”。我不会因未能像过去那样带着钢尺去量株行距而怅然,却因可以大胆试验而心情十分愉快。

现在,不是去量株行距,而是去爬一个山峰。出发的地方,不是山腰,而是谷底。虽然,远远望去,那苍翠的山头环绕着一抹淡淡的白云,美丽极了。但从低卑的山谷爬到那高耸的山峰,道路修长,且不平坦,某些地段是相当陡峭的,不可能一鼓作气冲上去,而要做相当长期的艰苦努力。汗水湿透衣背是不用说的了,中间可能还要喘口气,找个地方小憩。

目标很明确,道路也清晰,虽不笔直,但有路标指引,错不了。何况,登山的是一大伙,后面还有密麻麻的一大群。信心当然十足,时间却不短暂。原来走在前头,会不会掉队落后,这很难说。我想,脚力尚好,也不懵头转向,还不至于。

有雄心,不转向,又不需再上下而求索。但,既然道路修长,时间不短,我会在适当的时候,退出带头登高的行列,坐在路旁,当啦啦队,为继续前行者鼓劲,助威。

我想,多从登山的实践中,摸索其规律,总结些经验,为后来者省点不必要的白费劲,提高点前进的速度。也想把队伍调整好,使这支登山队,步伐整齐,较为顺利地登上高峰。

在思考,在实践,在尽力而为。

在遍地是英姿飒爽、高耸云霄的椰子树的海南岛,无论是长途的旅行者,登峰的爬山者,当你口渴力疲时,得到一个椰子,削去那碧绿的外衣,找到那硬壳上的芽孔,插下一根管子,吸下清澈香甜的椰子水,一股甘美的清流,滋润了干渴的心田,疲劳为之顿消,精力因之充沛。

于是,我想,椰子树可能是鼓舞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椰子树,从头到脚,从生前到死后,把全身无私地奉献给人间。我望到那满山遍野,凌云挺拔的椰子树时,心情为之激荡不已,受到鼓舞,为之歌唱。于是作了一首《椰颂》,既以励己,也以励人。

玉立凌云飘秀发,临风飒爽更多姿。

甘供琼露滋宾客,愿献碧衣作幄帷。

香骨精雕倍眷恋,柔丝织梦更相思。

挺身抗暴卫村落,殷切频歌改革词。

3.让海南未来30年令世人刮目相看!

古语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我不到37岁就到了海南,现在已70岁了,但感到自己还是一个小伙子。为什么?我感觉自己在海南,有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做完,有可以实现的事情没有干成。30多年来,虽然海南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经济社会多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化,但是,海南走过了一条不平坦、不一帆风顺的路,由于主观、客观的某些因素和种种条件的变化,仍然没有实现中央对海南建省办特区最初提出的发展目标。我感到有几件事对海南特别重要。

第一,机遇十分重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机遇,首要的是把握国家赋予海南的重大战略机遇。海南作为一个岛屿经济体,它的发展必须要和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相结合。抓住机遇对海南而言太重要了。第一次历史性机遇是1988年海南建省向中央提出建立特别关税区,但是错过了;第二次历史性机遇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海南掀起“再造香港”的热潮,由于多方面原因又错过了一个重大的机遇。抓住机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重大机遇当前,一定要趁热打铁、趁机而为、因势利导,这样才大有希望。

第二,不要再犯急功近利的历史错误。海南是个资源十分富饶、环境十分优越的地方。可是,多年来为什么发展不尽如人意?1984年中央决定开发海南岛,可是全岛倒卖汽车,急于发财,急于一锤子买卖。海南扩大开放,一定要有长远眼光,不再犯急功近利的毛病,不要为短期利益失去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

第三,要上下一致、解放思想、开阔胸襟,为了一个目标,不为私利地做事情。历史实践说明,海南什么时候改革开放的力度大,什么时候经济活力就强、发展速度就快。反之,如果改革开放的步伐慢了,就会陷于发展困境之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久久为功、行稳致远”。按照这个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一步一步扎实地做,一步一步抓住机遇往前走。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一锤定音,为海南走向大开放指明了道路,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重要动力。只有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上上下下齐心协力、一个心眼儿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才大有希望。按照中央的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要用5—15年时间基本建成。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要看头一两年、两三年。这两三年太重要了,不能心存杂念,不能自我满足。要解放思想、提振精神,开阔干部的视野,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让海南的明天更美好。


[1]《回望1993丨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 调控史开启》,《中国房地产报》2018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