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自由贸易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我为海南自由贸易港而哽咽

2018年4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的第二天,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新的起点再做标杆》播出,其中有我一段40秒左右的采访:“总书记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在海南全岛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分阶段、分步骤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真的,全场很激动,因为为了这个事情,我们期盼了30年,有了这一条,海南真的会实现我们的海南梦。”情绪稍作平复后,我讲:“正如总书记说的,海南这30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的一个历史见证,证明了只有走改革开放的路子,让我们大有希望。”

一时间,网上的讨论铺天盖地,很多帖子阅读量创造了“10万+”,我的同事告诉我,一篇《昨晚〈新闻联播〉中的这一幕,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的帖子,引来无数网络跟帖和转载。女儿和我开玩笑,“爸爸,你成了网红了”。

有些人不理解,迟福林为什么会为宣布自由贸易港哽咽?《新闻联播》怎么会播出一个学者哽咽的画面?那一刻,我真的说着说着,不知怎么就说不出话来。

1.从区域开放到产业开放的探索

经历了海南30多年发展进程的人,都会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段历史记忆犹新。特别关税区研讨被叫停后,大家对海南的预期一下子冷了下来。1993年总体发展尚有余热,但是1994年开始陷入低潮。1995—1997年,海南GDP增速在全国分别排名倒数第一、倒数第二、倒数第三。1993年下半年留下了占全国10%的积压商品房。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海口的1.3万家房地产公司倒闭了95%以上[1]

今天看,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产生海南“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原因在于走向大开放期望的落空。1988—1992年这几年,每年大约有数万家企业来海南登记注册。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办公用房成为突出矛盾。正是由于办公楼严重缺乏,使之成为房地产的热点,出现了“炒楼花”的现象。那个年代,几乎没有炒居民住宅的。1993年以后,海南开放政策逐步发生某些变化,大批企业开始撤出海南,人走楼空,造成了“房地产泡沫”。客观讲,当年的“房地产泡沫”是表层现象而不是问题的根源。如果只是把“板子”打在“房地产泡沫”上,就很难抓住问题的本质。

记得1998年全省省级和正厅级以上干部参加的海南省理论研讨会在中改院召开。我在会上发言提出,“海南已经进入全国发展的最低行列”。话音刚落,一位省委领导站起来:“迟福林,你讲的事情有根据吗?”我说:“这是昨天《经济日报》二版头条刊登的消息。”她很疑惑。会议休息期间,我请同事到影印室影印了报纸发给大家,大家惊讶不已,“海南 GDP 增速都在全国倒数第二了?”

2.十年推动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

1998年后,海南开始恢复性增长。1998年海南GDP同比增长8.4%,1999年 GDP 增长8.5%, 2000年 GDP 增长9.0%, 2001年GDP增长9.1%, 2002年GDP增长9.6%,这个阶段也正是我国加入WTO前后的时期。那几年,全国都在搞大开发大建设,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一对比,海南的相对速度降下来了。“泡沫”破灭后,海南陷入了“到底做什么、怎么做”的困境,出路何在?

1998年,杜青林担任省委书记,向我提出要求,中改院能不能针对海南发展出路做些研究。1999年,中改院启动新世纪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由我担任课题组组长,经过几个月的加班加点,2000年3月形成了《2000—2010年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和农业、旅游、科技、生态、人力资源5份专题报告。2000年10月,这份研究成果在海南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名为《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中国加入WTO背景下的海南经济发展战略》。也正是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提出在中国加入WTO特定背景下,海南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路子,应当是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第一,海南区域走向大开放的现实可能性不存在了,但一个岛屿经济体不开放是没有出路的,在失去区域开放的重要机遇后,开放的突破点在哪里,只能从产业开放上做文章。第二,产业开放的突破点何在?在于旅游业。通过旅游产业的开放,将海南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对于这个观点,当时各方面都比较认同。旅游业是海南最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率先实现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既符合产业开放的趋势,也是推进海南大开放进程的现实选择。

在对世纪之交海南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对国内外旅游产业研究的基础上,2000年前后我的脑海里对于推进旅游开放、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概念逐步形成。

中改院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部分研究成果

从2000年到2009年的9年间,中改院提出并形成国际旅游岛的思路建议。

国际旅游岛提出以后,也有人不赞成。有人说,海南是一个省,怎么叫国际旅游岛呢?海南还有广袤的海洋。也有人说,国际旅游岛的概念,能取代大特区吗?思来想去,有一次在博鳌召开上千人参加的海外华商大会时,我在演讲中提出也可以不叫“国际旅游岛”,改为“旅游经济特区”,赋予经济大特区一个新的内涵。演讲后,参会的外经贸部龙永图副部长对我说,“‘国际旅游岛’是多好的概念啊,可千万别叫‘旅游经济特区’”。他又说:“大家都知道海南是个岛屿,国际旅游岛念起来也好,不要改!”我听取了龙永图副部长的建议。这是一个插曲。

2002年2月,我在海南省政协三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议”,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机遇与背景、内涵以及相关政策建议。2002年6月,中改院形成了《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可行性研究报告》,较系统地论证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可行性。那时候,老百姓消费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更经过2003年SARS危机后,大家逐步意识到海南的环境资源条件的优势,意识到旅游业也可以成为海南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省委省政府结合海南实际,反复研讨,最终采纳了中改院关于国际旅游岛的建议。2007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以建立国际旅游岛为载体,全面提升旅游开发开放水平”。这是海南第一次正式将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按照海南省主要领导的要求,中改院成立专门的课题组,经过两个多月紧张的研究,形成《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方案建议)》。2007年6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中央六部委来海南就建设国际旅游岛问题进行调研,海南省政府将中改院的建议报告作为向联合调研组汇报的主要参考材料。

2000—2009年,我与中改院的同事相当一部分精力是为国际旅游岛鼓与呼,为海南产业开放鼓与呼。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际旅游岛倡议从酝酿、讨论,到写入省党代会报告,再到上升为国家战略,历经近十年的呼吁,大家欢欣鼓舞。海南沉默了很多年,也低落了很多年,终于迎来了一个盼头,形成了海南建省办特区后又一个发展热潮。

3.提出以更大开放办好最大经济特区的思路

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给海南发展注入了一针增强剂。第一,国际旅游岛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希望,就是通过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带动海南地区经济的较快发展。第二,建设国际旅游岛,放大海南的开放效应,明显提高海南的国际化水平。

客观地讲,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中的很多目标都没有实现或没有较好实现。为什么?从我30多年在海南的经历和研究看,政策与体制不相协调,始终是掣肘海南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

第一,产业开放和区域开放是连在一起的,只有产业开放政策而没有区域开放的整体安排,产业开放政策的效应是十分有限的。举个例子,海南免税购物是多好的一件事情,为了争取免税额度提升一点,为了争取免税店多开一两家,这十年来跑“部”前进不知多少次。第二,产业开放上若没有相关的制度性安排,产业开放的效应也大打折扣。第三,旅游是个全方位的业态,既需要硬件配套,也需要软件的提升,带来了多方面的综合要求。2010年前后,陵水的土地价格一亩是20万元左右,三亚的价格是200万元,相差10倍左右,由于旅游资源条块分割,难以形成“一盘棋”的安排,难以提升总体效益、规模效益。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支持海南经济特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出台一份引导和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综合性指导文件,要求海南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大胆探索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努力开创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发展新局面。总书记的重要批示驱使我们再一次思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按照中央对海南的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未来30年海南的发展主线是什么?战略定位是什么?发展目标是什么?

2017年6月16日,中改院形成了《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升级版——从服务贸易项下的产业开放走向自由贸易区(研究框架)》的报告,并在当天下午向省长做了专题汇报。6月20日,我又向省委书记做了汇报。这两次汇报,都是以“打造国际旅游岛升级版”为主题,提出海南有条件走出一条以服务贸易项下产业开放带动区域开放的新路子,并提出适时建立海南自由贸易区。主要建议是,抓住未来1—2年的时间窗口,加快旅游、医疗、健康等服务贸易项下的产业开放。到2021年争取建成“国际旅游岛2.0”,为海南自由贸易区奠定基础;再用3年左右时间,争取2025年左右实现服务贸易项下产业全面开放,基本达到自由贸易区的水平;在条件成熟时,争取国家支持,宣布海南成为自由贸易区,在海南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

2017年6月两次汇报后,省委省政府希望中改院对海南的发展战略做更深入的研究。6月底,我从韩国回到海口,在车上接到省委主要领导的电话。他在电话中提出,希望中改院能对海南发展提出具体建议,并要求要解放思想大胆提。接到这个电话后,我深感责任重大,第二天就组织研究力量专题讨论。

经过反复思考、论证,中改院向省委省政府正式提交了《以更大的开放办好最大的经济特区——关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议(44条)》。在这份报告中,明确提出“把建立自由贸易港作为海南实现更大开放的重大战略选择”。报告中提出:探索更大的开放是海南全省上下的不懈追求。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就曾提出建立“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海南特别关税区”。同30年前相比,今天,海南建立自由贸易港的现实基础要好得多,时机要成熟得多,需求要大得多,意义要重要得多;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以更大程度开放办好最大经济特区的战略选择。在新的特定背景下,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我国引领经济全球化、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是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突破。此外,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也将形成海南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4.建言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

在完成《以更大的开放办好最大的经济特区——关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议(44条)》报告后,我与同事们感觉还不解渴,意犹未尽,总觉得还需要再聚焦主题,深入一步。正好,2017年7月下旬省委和中央有关部委在北京研讨海南发展战略问题,我院研究人员带着“44条建议”去参加会议。会议的内容事先并不清楚。会议一结束,我接到同事的电话,说会议研讨的第一个议题就是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我一听到这个消息,意识到海南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机遇,走向大开放的海南梦又有希望了,激动得整晚睡不着,又体会到了初来海南时的那股冲劲儿。第二天一早,我就组织研究人员讨论研究,主题就集中在“海南自由贸易港”。

8月3日这天,是我66岁的生日。这一天,中改院形成了《建立海南自由港——方案选择与行动建议(16条)》报告,我去省委大楼把报告送到省委书记办公室。他很重视这份报告,提出增加“中国特色”的相关内容。当天,我们形成了《建立海南自由港——方案选择与行动建议(20条)》。8月中旬,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领导带队,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35个部委组成的国家调研组到海南实地调研,听取海南对下一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后来得知,中改院向省委提交的“《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方案选择与行动建议(20条)》”成为汇报材料的两份附件之一。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我接到若干个电话,大都问,自由贸易港会不会落地海南。彼时,上海洋山港、浙江舟山港、深圳盐田港,多地释放出了信号,跃跃欲试。2018年年底前后,根据我的了解,关于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各界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从技术层面认为海南的条件还不具备,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时机不成熟。有的提出,海南的干部队伍能承担起这个艰巨任务吗?还有的认为,海南经济基础差,在这么一个欠发达地区、外向度低的省份建立开放程度最高的自由贸易港,能行吗?有一次在中央某部委的走廊里,有位领导遇到我:“福林,你老呼吁海南建立自由贸易港,海南这样一个情况,能搞自贸港吗?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乐观呢?”

面对种种疑虑,我想,有必要反映自己作为一名学者对海南的研究和思考。2018年2月8日是小年,我约了新华社记者到中改院来,向他谈了谈自己的主要考虑。我认为,只有实行自由贸易港的体制突破,才能够有发展的活力,才能够有发展的动力。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在海南建立自由贸易港,既有条件,又有可能。若在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之际,中央宣布在海南全岛建立自由贸易港,将形成巨大的合力,产生巨大的影响。

后来记者编成了一份题为《专家建议设立海南自贸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稿件,经内参编发。对这份内参稿件,我还请了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老主任,也是中改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梦奎把关。

5.《新闻联播》中的哽咽

2018年4月,我接到省委关于参加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的通知。4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我也万分激动。

会议结束后,我赶回中改院,参加《我的海南梦》《策划天涯30略》这两本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新书发布会。当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位记者追上我,希望采访我。我讲了自己聆听总书记讲话后的感受。采访结束了,记者和我再多聊了一句,没想到这一说就抑制不住了。我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就声音也变了、眼泪流了出来。记者一看,赶紧摆摆手,示意摄像同志再次打开镜头。后来,我请我院的同事反复联系记者,不要播出这一段。我的考虑是,作为一个学者,可以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见解,但是动情的一幕还是不播出为好。得到记者的答复是:“请迟院长相信央视《新闻联播》。”

2018年4月13日,中改院举办以“以更大的开放办好最大的经济特区”为主题的《策划天涯30略》《我的海南梦》新书发布会

第二天,节目播出来了。一位传媒界的老朋友给我发来信息:“老迟,这是《新闻联播》最好的采访之一!”我的同事也收到很多信息:“为你们迟院长30年的不懈追求、不放弃感到敬佩。”播出当晚,我接到老朋友、吉林省政协主席江泽林给我发来的信息:“看到您泪洒央视,很受感动。”他还为此作了一首小诗:

又听迟君哽咽声,只因怀梦三十年。

闻者泣下谁最多,当年天涯独行人。

2018年4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习总书记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视频画面中,我抑制不住哽咽着说,“因为为了这个事情,我们期盼了30年,有了这一条,海南真的会实现我们的海南梦”

这真的来之不易。今天想起来,从建省初期老一辈革命家为建设特别关税区做的努力和探索,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30年来之不易,真的值得我们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