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说唱文学文献的整理
随着文献积累的日益丰富,相关资料的整理汇编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时期出版了不少有关说唱文学的资料集或具有资料集性质的著述,在评书、弹词方面,有两部专门的资料汇编之作,一为《评弹通考》,一为《苏州评弹旧闻钞》;此外还有苏州市评弹研究室于1979年至1985年编印刊行《苏州评弹史料》丛书和《评弹研究丛书》。在宝卷方面,则有《破邪详辩》(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资料》第三辑,中华书局1982年版)等。
这一时期所编说唱文学资料集内容丰富,涉及各个门类,其中有关说唱文学音乐者主要有如下两种:
《说唱常用曲调集》,谈敬德、许国华、裴凯尔、丁勇斌等整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该书收录说唱、戏曲曲调270多个。就说唱文学而言,涵盖各个地方的主要说唱样式,是“说唱主要曲调的一本比较集中、系统的集子”[39]。对所收曲调,除记谱、记词、标出作者与整理者外,每个曲调后还有《曲调说明》,介绍其流传及使用情况。书后附有许国华的《谈谈说唱常用曲调的使用》。
《中国民族音乐大系·曲艺卷》,东方音乐学会编,连波执笔,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版。该书是一部介绍说唱文学音乐的专书,内容丰富,具有资料集的功用。全书收录苏州弹词、广西文场、四川清音、福建南音、粤曲、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北京单弦、天津时调、山东琴书、河南坠子、榆林小曲共12种说唱文学样式,对每种样式分综述和唱段介绍两部分,其中综述包括历史概况、演出形式、音乐结构和特点等内容,唱段介绍则选收较为经典的唱段,记其唱词、曲谱,并介绍其基本情况及特点。书后附有《本卷引用的唱段谱例索引》。
除上面介绍者外,这一时期刊行的具有资料汇编性质的著述尚有如下几种:
《乐亭大鼓史料集》,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北分会编,1981年刊行。该书主要收录1980年召开的乐亭大鼓座谈会的会议资料及专题文章。
《贵州地方曲艺资料汇编》,中国戏剧家协会贵州分会、中国曲艺家协会贵州分会编,1981年刊行。该书收录有关贵州地方曲艺的作品及研究文章。
《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董遵章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该书编纂目的是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元明清白话著作中的山东方言词,同时为汉语研究者提供资料。所收方言词语,“均采自元、明、清时代山东作者所写的小说、杂剧、散曲、鼓词、俚曲、杂字等”。全书共收词语包括俗语2633条,其中包括附词330条。在条目的设立上,“凡意义相同而字音相近的,合并为一个条目,选择一个作为主词,其余作为附词,附在主词之后”。在编排上,“按音序排列”。对所收方言词语,“一律用普通话释义”[40]。书前有《音序索引》,书后附《引书目录》。
此外尚有靳蕾所著的《二人转曲牌集成》(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1980年刊行)、《湖北说唱音乐集成》(共出四集,湖北省群众艺术馆1981年、1983年、1985年、1986年编印)、陈洪所编的《长阳南曲资料集》(宜昌行署文化局、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局1981年刊行)、蔡敦勇的《〈金瓶梅词话〉中曲艺资料辑释》(载其《金瓶梅剧曲品探》,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等。
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国曲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中国曲艺研究资料丛书》,该丛书主要收录“历代一些有代表性和有研究价值的曲艺作品,曲艺理论研究著作和曲艺史料”[41]。该丛书只出版三种,即云游客的《江湖丛谈》、李家瑞的《北平俗曲略》、张次溪的《人民首都的天桥》。
这一时期编辑刊行的《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河北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文艺志资料选辑》等资料集中也收录有较多的说唱文学资料,有的还出版有曲艺专辑,如湖北省志《文艺志》编印的《文艺志·资料选辑》曲艺专辑(1984年刊行)。
这一时期还出版了一批回忆录、谈艺录性质的书籍,其中多为著名说唱艺人回忆人生经历,总结艺术经验、指导演出欣赏,内容包括个人经历、艺术实践及演出体会等,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此类书籍根据内容和特点,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一类是回顾人生经历和艺术生涯的个人回忆录。主要有如下几种:
《二人转史料》第二集,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吉林分会编,1978年刊行。该书为吉林著名二人转艺人李青山的纪念专集,全书分《我演二人转——李青山谈艺》《死里逃生,苦尽甜来——李青山小传》和《回忆李青山》三个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系根据李青山口述资料整理而成,主要内容为李青山的坎坷人生经历与艺术生涯,并介绍了演唱二人转的经验和体会。吉林省地方戏曲研究室后又于1980年、1982年编印了第三、四集,都是根据老艺人的口述材料整理而成。
《艺海沉浮》,孙书筠口述,包澄簆整理,中国曲艺出版社1986年版。该书记述了京韵大鼓名家孙书筠从艺50多年的演艺生涯,书后附《孙书筠演唱京韵大鼓曲谱》,收录《长坂坡》《连环计》《罗盛教》《向秀丽》《百里奚认妻》《急浪丹心》6部作品的曲谱。
《曲海扬波:魏喜奎舞台生活》,魏喜奎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该书是著名说唱艺人魏喜奎的回忆录,全书分我怎样走上舞台、幸遇着几家名师、奔走于京津两地、我如何创成奉调、曲剧问世的前后、曲剧在成长当中六章,回顾了作者从学艺到演出以及开创奉调、创立曲剧的过程。书后附《魏喜奎历史年表》。
《大鼓生涯的回忆》,章翠凤著,宝文堂书店1989年版。该书为台湾大鼓艺人章翠凤的回忆录,最初由台湾的传记文学出版社于1967年出版。
相关文章有骆玉笙的《舞台生活六十年》(《曲艺》1982年第6、7期)等。
另一类是总结艺术经验、指导演出欣赏的谈艺录。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声·评书·快书写作与表演》,群众文艺辅导丛书编辑委员会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该书收录纪元《相声写作知识》,杨振华《相声表演技巧》,赵博《评书写作知识》,袁阔成、田连元《评书表演技巧》,朱光斗《对口快板写作知识》《对口快板表演技巧》共6篇文章,介绍相声、评书、快板写作、表演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单弦艺术经验谈》,中国曲艺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年版。该书收录三篇北京地区艺术家谈单弦艺术经验的文章,即荣剑尘口述、王决整理的《曲坛献艺六十年》,谭凤元口述、金受申记录整理、陆清扬修订的《单弦表演艺术》和曹宝禄口述、王素稔记录整理的《演唱单弦的经验和体会》,其中《单弦表演艺术》一文后还附收岔曲毛泽东《长征》诗、腰节儿《歌颂人民英雄纪念碑》和硬书《扫松下书》三部作品的曲谱。
《山东快书艺术浅论》,高元均、刘学智、刘洪滨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该书的写作意图“一方面是想向山东快书爱好者介绍点基本知识;一方面也想结合本身的艺术实践对山东快书的特点及其规律,从理论上作一些新的探索”[42]。全书分书词创作漫谈和演唱经验点滴两部分,其中书词创作漫谈包括选择题材的几点看法、表现人物的几点见解、结构作品的几种手法和唱词语言的几个问题等内容,演唱经验点滴包括击节乐器、语音特色、板式唱法、表演体会和念字基调等内容。
《金钱板表演与写作》,邹忠新讲,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该书分概述、金钱板的打法、金钱板的唱法、金钱板的表演共四讲,对金钱板表演、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书后附有《蟠龙套》和《七件箱》,《蟠龙套》为金钱板中的赞赋,《七件箱》为金钱板创作方法的总结。
同类书籍尚有苏州评弹研究室所编的《评弹艺人谈艺录》(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王桔记录整理的《松辽艺话》(长春市艺术研究所1982年刊行);韩起祥口述,杨景震、关润娟整理的《韩起祥与陕北说书》(陕西省曲艺收集整理办公室1985年刊行)等。
相关文章有白凤鸣的《鼓王的三绝》(《曲艺》1982年第12期),刘书方的《骆玉笙唱腔研究》(《音乐研究》1983年第2期)、《苦心不懈 天道酬勤——谈鼓王刘宝全对京韵大鼓的改革》(《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1期),杨予野的《关于乔派坠子的音乐特色》(《乐府新声》1985年2期)等。
回忆录、谈艺录之外,这一时期还出版了一些研究这些著名艺人的传记或论著,如薛宝琨所著的《骆玉笙和她的京韵大鼓》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汪景寿所著的《高元钧和他的山东快书》(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曲协辽宁分会、锦州市文化局编印的《著名评鼓书艺术家陈青远从艺50年纪念专辑》(1987年刊行),胡孟祥所著的《韩起祥评传》(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4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