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二十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首批民办高校办学的成功经验

首批民办高校的办学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形势,各校都得到较快发展,走出了一条民办高校的成功之路。同时,积累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民办机制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

1.坚持面向经济建设、服务地方需要,是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始终面向市场开设专业,按需培养,紧紧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设置和举办定位于优势产业、朝阳行业、前景职业的专业,针对性强,不仅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专科层次人才的需要,同时也使民办高校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赢得对社会的吸引力,找到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空间。树人学院成立之初设置的两个专业,是国际贸易和工商管理。这是当时浙江省内高校唯一设置的两个专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大发展的年代,这两个专业的人才格外紧俏。浙江省是市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商品经济和对外开放都走在全国前列,对国际经贸人才需求更加紧迫。树人学院国际经贸专业的毕业生,成了省内许多外经贸企业争抢的对象。1988年,浙江省面向全国招聘外贸人员,树人学院有34名毕业生参加,被录用的有26人。1992年,省外办受委托招考外商在浙代理工作人员,考试成绩前五名中,树人学院有4人。

东方学院针对黑龙江省是实施沿边开放的重要省份的实际,设置外向型企事业单位急需的外经贸人才。针对全省466.9公顷草原、百万头奶牛、占全国乳制品产量1/3的产业状况,专门设置了乳品工艺专业,与技术先进的乳品企业联合培养,实行“2+1”形式,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到企业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由于办学思路新,面向生产一线,毕业生深受欢迎,得到社会的好评。

办市场之所需,补公办高校之所缺,发挥民办灵活机制,扬长避短,把开办社会急需专业、培养市场短缺的人才作为民办高校办学的切入点,根据市场的变化动态地设置一些短线专业、热门专业和边缘专业,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紧密接轨,是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在海淀走读大学更加突出。在海淀走读大学,始终面向市场开设专业,按需培养,已经制度化。只要市场需要,海大就设置专业。在海大,专门制订了《关于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原则规定》,从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办学条件、教学计划制定等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2001年,海大的招生专业达到98个专业和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定位于优势产业、朝阳行业、前景职业上,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专科层次人才的需要,从而大受市场的欢迎。而海淀走读大学也通过专业设置,缩短了学校培养与人才市场的距离,学校也由此拓宽了办学空间。2001年海淀走读大学共招收计划内学生4064人,加上自学考试面授班等,全部新生达到9000多人。开学典礼选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反映了民办高校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质量优先,取信社会,是民办高校成功的永恒规律。质量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它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命运。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民办高校对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识更加到位。首批民办高校成功的奥秘,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质量优先,取信社会。

黄河科技学院校长胡大白认为,“民办高校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最突出的是教学质量。把参差不齐起点不高的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实现宽进严出是最大的难题,也是全力追求的目标。”为此,黄河科技学院多年来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如不惜重金延聘优秀教师、实行小班上课、灵活设置课程、适当增加课时、购买现代教学设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一切为了学生,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务求教学质量达到或超过公办大学同等学历层次的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东方学院,实行专家办学、教授治教。制定了严格而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层层把关,确保质量。他们对聘用的教师严格筛选,奖罚分明,使教学质量始终得到稳定和提高。

杉达学院办学九年来,坚持“以诚意对待社会,以严谨的教育管理取信于社会,以较高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取得了喜人的成效,赢得了社会良好声誉。2001届全校涉外专业专科毕业生(不含艺术类)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81.9%,六级为31.4%;在2000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试中,全国全部本科院校、部分专科院校共1906人参加,该校有12名学生参加,11名获得通过;全国取得A级成绩的209名学生中,该校占了4名。2001年全校有资格参加口语考试的学生上半年增加到86名、下半年增加到161名,分别是2000年的7倍和13倍,毕业生英语水平位于国内大专院校非英语类专业的前列。同样,2000年59名日语专科29名毕业生中,通过一级考试的有49.2%,通过二级的占83%。这个成绩不能不使人感到兴奋。三江学院的毕业生参加专升本,考试成绩和录取人数均居全省专科院校前列。在前几年浙江省招聘外贸人员中,浙江树人学院的毕业生一直占有一定的优势。杭州市装潢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中,树人学院三分天下有其一,办学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

教师队伍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民办高校不可能像公办高校一样建设一支完善而齐全的专职教师队伍,这个特点加重了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工作的难度。首批民办高校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十分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严格把关,把尽可能好的教师聘进来,同时抓住机会,加快自身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学生能接受较好的教育。据材料分析,首批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中,除了自身的专职教师以外,聘用的公办高等学校优秀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由于这些学校都在大城市,区域优势使得他们能够依托名牌高校聘到较好的师资。如杉达学院主要依托上海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三江学院主要依托东南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东方学院主要依托黑龙江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各校的做法,一是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用经济杠杆吸引人才;二是严格把关,择优聘用,保证聘用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质量,这是民办高校的优势所在;三是采取多种办法,使一批相当稳定的外聘教师安心工作,形成相对固定而优质的外聘教师队伍。现在各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基本形成,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大致占到70%以上,为教学质量的稳定提供了保证。

较高的办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信誉,为学校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江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多年保持在100%。各校毕业生就业率在当地专科院校中均居较高水平。正因为这样,在高校大幅扩招的情况下各校仍保持了充裕的生源。树人学院连续几年生源爆满,2000年、2001年招生数分别为2100人和3000人,第一志愿报考的上线生达4300余人和5000余人。三江学院2001年在江苏招生1550人,第一志愿报考的有2600人。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学校信誉良好、质量过硬、就业率高和生源充裕,已经形成一个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3.加快积累,完善办学条件,是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保证。首批民办高校全都经历过无校舍、无资金、无教师的“三无”境况。在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得益于国家政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坚持规模和效益的并举发展,为学校办学积累了难得的资金,再投入学校的建设,加快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完善,而这又反过来为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创造了条件。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的展开,首批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得到快速的扩大,学校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表1、表2列出了各校办学硬件和招生数增长情况。[2]

表1 部分首批民办高校主要办学硬件情况

续表

表2 部分首批民办高校近年全日制计划招生人数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高校的硬件设施主要是近几年建设起来的。表2说明,这些学校大幅扩大招生,主要的也是因为有较为完备和齐全的办学设施作为支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硬件设施”的建设,这些民办高校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长期处于“三无”状态的民办高校,不可能取得持续发展。

4.注重整体培养质量,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基本要求。首批民办高校十分重视班子建设,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素质的提高。各校都建立了校党委,关系均挂靠在省教育工委,同时根据学校需要,配有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各校重视学生怎样做人的素质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严格执行校规校纪,认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行以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规范,使学生的整个素质都得到提高。杉达学院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中,坚持邓小平理论“三进”和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党建工作,发展学生骨干和青年骨干教师入党。学校举办了八期业余党校,参加者达883人,共发展学生党员78人。据2001年9月统计,学生申请入党的人数为815人,占全校在校生数的22.1%。各校重视党风的建设,带动了校风、学风的建设,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东方学院的学生在今年的冰雕节上运用自己的知识奉献多件作品,获得几个大奖,有的还参加了全国和国际冰雕节比赛,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受到了社会好评。三江学院专门配有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管理和思想工作落到实处。该校所实施的“十中汰一”滚动竞争制,使学生领略到市场竞争的严峻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学生奋发求学的自觉性,起到很好的效果。树人学院几年来在全校持久开展树优良学风、建文明校园活动,推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2000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民办学校,2001年学校党委又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黄河科技学院的胡大白校长还被选为河南省党代会代表和“中国十大女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杉达学院的常务副校长袁济作为上海市高校的代表出席全国高校党建会议。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5.宽松的办学环境、开明的政策扶持,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有力保证。纵观首批民办高校的产生和发展,政府的支持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政府支持的直接作用,是明确给予民办高校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征用土地、建设配套费、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审批等方面,给予相对宽松的政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相对滞后,发展实力还比较薄弱,还需要一些政策的扶持。各地本着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精神,在鼓励和支持民办高教发展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浙江省的教育投入免所得税政策和民办高校收费备案制政策、北京市关于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的政策、江苏和上海两地2001年实行的自主招生政策等,对民办高校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政策扶持的另一个方面,是共同营造社会认可、理解和支持民办高教发展的环境,转变社会对民办高教的偏见,为民办高校的发展营造有利的氛围。在首批民办高校,留有许多政府和教育部门领导来校考察的照片和记录,他们深入校园,研究问题,解决困难,与民办高校领导一起探讨如何促进学校健康有序稳定持续发展,这本身就是对民办高校发展的有力支持,同时也为社会理解、支持民办高校发展做出了表率。

首批民办高校的发展是健康而令人骄傲的,它已经成为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领头雁。从它们身上,可以看见我国民办高教事业的未来。

附记:首批民办高校,指改革开放以来,由国家教委(教育部)最早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大专学历文凭资格的一批民办高校。为了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交流办学的经验和教训,互通办学信息,研究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取长补短,共同繁荣,促进民办高教的健康发展,2001年5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中国高教学会在杭州召开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会间黑龙江东方学院院长孟新专程来到浙江树人大学,提议全国最早获批建立的民办高校能够建立一种机制,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办好学校,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这一提议得到时任浙江树人大学校长朱玉的赞同,并确定由我负责做好联络工作

2002年元月6—9日,来自浙江树人学院朱玉校长、上海杉达学院袁济、南京三江学院陶永德和丁承憼、四川天一学院冯蜀龙、北京海淀走读大学陈宝瑜、黑龙江东方学院孟新及各位领导,聚集在黑龙江东方学院会议室里,全国首批民办普通高校协作会在这里举行。中国高教学会秘书长张晋峰、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永洲等应邀参加会议。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赵敏及高教处长李高贵专程到会看望大家。校长们聚集在黑龙江东方学院会议室里,久别重逢,格外亲切,朋友相聚,分外高兴,三天的会议,大家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回味着各自艰苦创业的历史,畅谈多年来办学的体会和心得,憧憬民办高校美好的明天。

会后,我整理了会议纪要,征求意见后,专门赴京将情况向教育部规划司瞿延东副司长作了汇报,并根据大家的意见,起草了“关于适当放宽民办院校升本的建议”,希望适当发展民办本科教育,由瞿延东副司长帮助递交给陈至立部长和李岚清副总理,得到领导的肯定。

本文发表在《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相关情况,请参阅徐绪卿《加强协作,共同繁荣——首届民办普通高校协作会综述》,《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徐绪卿:《民办高校协作会在黑召开》,《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21日第4版。


[1] 《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22日第4版。

[2]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及1999年第1卷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