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什么是虚构
虚构是与纪实相对立的概念,任何体裁都有纪实体与虚构体的对立,例如纪实文学与小说、历史与神话、记事画与连环画、展览与装置艺术、报告与相声笑话、演示与戏剧、演习与游戏、感应与幻觉,等等,上述每组体裁的前者是纪实型的,后者是虚构型的。从理论上讲,描述、叙述、论述都可以虚构。虚构描述,是虚构一个场景,很多虚构叙述都要由虚构描述组成,很多设计师都靠虚构描述的思维方式工作,小说中也有很多虚构描述的场景。虚构论述是在虚构叙述的基础上进行的经验规律的总结,很多空想理论都靠虚构论述的思维方式工作。虚构叙述仍然符合上文叙述定义的规定,只不过它在一个与纪实型叙述不同的框架中执行,八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是虚构的。
不论哪种虚构,都遵循“双区隔原则”。所有的纪实叙述,不管这个叙述是否讲述出“真实”,可以声称(也要求接受者认为)始终是在讲述“事实”。虚构叙述的文本并不指向外部“经验事实”,用双层区隔切出一个内层,在区隔的边界内容载一个只具有“内部事实”的叙述,这就是“双层区隔”原则。[12]把符号再现与经验世界相区隔是一度区隔,一度区隔区分实在世界与符号世界。在符号世界中再区隔出一个内层,在再现(符号区隔层)中进一步再现,就是二度区隔,二度区隔中的再现,是叙述“再构”的产物,就是虚构。我们面对一个实在世界,拥有一个对实在世界的经验,若作者与读者双方共同达成协议,他们将要创造和接收的文本是讲述“实在世界”中的事,那么该文本就是纪实型的,不论该事实是否已经发生、没有发生还是尚未发生。例如诺言是尚未发生的,谎言是没有发生的,编造的历史是已经发生的,因为这几种体裁都是指向实在世界的,所以它们仍然是纪实型的。如果作者与读者达成一个协议,他们将要面对的文本与实在世界无关,是一个只发生在文本之中的事,那么这个文本就是虚构型的。虚构往往都有一个区隔标志,这个标志就是作者与读者的协议书。最重要的区隔标志是体裁,体裁规定了该文本是虚构型的还是纪实型的。没有明确体裁标志的文本,也常常用一些显著的标志区隔,例如演员突然进入表演状态,说话语气神态明显与之前不同;又如电影的片头片尾的花絮提示这是表演出来的,还是纪实拍摄出来的,等等。
小说是一种成熟的文学体裁,虚构是这种体裁的普遍规定性,因此一旦在任何地方提示或标注这是小说体裁(可以用文字标注、风格标注、分类标注),那么它就会被认为是虚构的。因为虚构与实在世界无关,与真假无关,所以小说作者就不必为叙述内容是否符合事实而负法律或道德责任。虚构文本的作者从人格中分裂出一个虚构叙述发出者人格来进行叙述,他也希望读者分裂出一个相应的虚构人格来接受虚构叙述,虚构叙述是二度媒介化,与现实世界相隔两层,因此虚构叙述就是在文本世界中形成的一个假定的符合逻辑真实的叙述,是一个在真实世界之外的区隔空间中进行的意义传达行为。
虚构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想象。因为虚构是在二度区隔中的再现,是在二度框架中进行的符号表意行为,所以它就不是经验事实的再现,而只能是在符号世界中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没有想象能力也就不可能进行虚构叙述。一方面,想象是虚构的思维方式,虚构是想象的结果。但并非凡想象的都是虚构的,例如许诺、赌咒发誓、劝说,都是想象的,但并非都是虚构的。即使谎言、伪造、空想,也都要依赖想象力,但并非虚构的,因为发送者与接收者双方没有在虚构框架中进行符号表意。另一方面,虚构也并非只能利用想象的材料,经验事实也可以用来虚构,没有经验事实,虚构也就无从谈起。《西游记》纯属虚构,但仍然需要用到诸多经验事实,例如经验事实中猴子总有一个尾巴,所以孙悟空变成房子时,尾巴不好处理就得把它变成旗杆。《阿甘正传》也是虚构文本,但却用了很多美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真实事件的不同组合完全可以用来组建虚构的文本,例如把一系列真实事件进行不同角度的组合报道,就会得出不同的意义,把其中一个看做真实,另外的就可能成为虚构或作假。只要报道者宣称或设置虚构标志,就会被视为虚构,例如“恶搞”,用的材料可能全部是事实,但它是虚构的。如果不设置虚构标志,则被视为作假。所以真实与否、有无想象,不是区别虚构与纪实的核心问题,虚构只是一个协议问题。假若接收者不能理解虚构,那么他就可能把一切虚构都看成作假,或者将其看做真实,当他面对虚构作品的时候就会陷入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