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空间格局
(一)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贯彻长江经济带保护发展和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结合丽江市域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需要,构建“一带一屏、两区两轴”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重点打造沿金沙江生态保育带;巩固提升滇西北高山湖泊生态屏障;做优、做特西部—北部高山生态农牧和文化旅游发展区、东南部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区;做强华坪—古城—玉龙和永胜—宁蒗两条发展轴。
(二)生态安全格局
在“一带一屏”的基础上,以全市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的二级及以上支流93条河流(1)为廊道,串联形成流域“带屏+廊道”网络化的生态安全格局。
1.沿金沙江生态保育带
依托金沙江干流沿岸良好的生态基底,加快推进沿江生态保护和培育,加快地质灾害治理、乡村基础设施配套,适度促进农旅绿色产业发展,建成沿金沙江生态保育带。
优化金沙江沿岸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在金沙江主干道两侧划定不低于50米的生态隔离带及1000米的生态缓冲带,加强河岸生态保护林建设,清理生态隔离带内非法和废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因地制宜调整好水旱田种植结构,逐步改进农业节水措施,实施节水农业;积极开展入河废污水深度处理及沿岸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控制沿岸乡村土地开发强度,加强金沙江中段六级水电站库区内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保护金沙江水系生态功能。
2.滇西北高山湖泊生态屏障
以老君山、玉龙雪山和绵绵山等高山和极高山区域以及拉市海、泸沽湖、程海等重要湖泊湿地为核心,以保护珍稀动植物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保障,构建滇西北高山湖泊生态屏障。
强化老君山、玉龙雪山、绵绵山、泸沽湖、拉市海、程海生态屏障中现有世界自然遗产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省国家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国家一二级公益林、水产种质保护区等现有保护地内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按照表2-2空间管控规则进行建设和其他行为的管制。
探索建立市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以现有各类保护地为基础,在全市生态红线范围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2),力争到2035年全市自然保护地面积达到市域面积20%以上。
3.河流生态廊道
加强流域河流生态治理,建设生态廊道。重要河流(3)两侧划定不低于30米、一般河流两侧划定不低于10米的生态控制区域,区域内可以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但禁止工业和污染性养殖产业的发展,严控化肥使用,严格控制小水电建设,已有的居民点应有序逐步退出,实施河流沿岸生态修复工程,形成网络化的全市河流生态廊道体系。
(三)农业发展格局
在西部—北部高山生态农牧区、东南部高效农业区的总体格局上,加强县区特色农林主导产业建设,形成全市“两区、五片”的农产业发展格局。
1.两个特色发展区
西部—北部高山生态农牧区主要包括玉龙县和宁蒗县等高海拔区域。此区域海拔相对较高,生态敏感脆弱,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未来以发展高海拔特色农牧业和林下经济为主。
东南部高效农业区主要包括永胜县和华坪县。此区域海拔相对较低,环境承载力较高,未来以发展高效高产的特色林果种植业为主。
2.五个农产品主要生产片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强五个农产品主要生产片区建设,包括“丽江—拉市—太安休闲农业片”,重点发展高山花卉、雪桃、马铃薯种薯等特色种植、精深加工产业以及农旅融合的观光休闲农业;“鲁甸—塔城丽药生产片”,重点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及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宁蒗中南部太阳红苹果生产片”,重点发展高原“太阳红”苹果种植和加工产业;“三川—程海—期纳—涛源—片角软籽石榴生产片”,重点发展软籽石榴种植和加工产业;“华坪新庄河谷晚熟杧果生产片”,重点发展晚熟杧果种植、加工产业以及农旅融合的乡村休闲产业。
(四)城镇空间格局
统筹全市城镇和产业发展,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引导人口和产业向两轴附近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集聚,综合形成“两轴、一核、一极、两心、多点”的多中心、组团式、生态化城镇空间格局。
1.城镇发展轴线
华坪—古城—玉龙发展轴,即华坪—永胜—古城—石鼓—巨甸城镇发展轴带。
永胜—宁蒗发展轴,即永宁—大兴—战河—永北—程海—片角城镇发展轴带。
2.城镇发展极核和中心
(1)古城—玉龙一体化发展核。
重点发展旅游新业态和创新经济,推动现有产业向中高端产业升级,推进区域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共享等一体化建设,建成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融入服务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增长引擎。
以古(城)玉(龙)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做优中心城区,打造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融“山、水、田、城、村”为一体的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滇西北中心城市、全国纳西文化传承地。
重视生态环境约束,加强城市开发边界的管控要求,打造优美田园风光带。高质量建设主城、金山、文化、玉龙、南口等城市组团,有序推进“城市双修”和城中村更新工作,增强中心城区宜居、宜业、宜游功能,实现城市紧凑、高效、和谐发展。
(2)华坪城镇组合增长极。
包括华坪县城(含中心镇和荣将镇)、石龙坝镇、兴泉镇,积极对接攀枝花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绿色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成辐射联动市域东部、面向攀西、对接成渝,以绿色产业为主的重要增长极。
将华坪县城建设成为丽江旅游东部迎客厅、丽攀经济走廊重要承载区、丽江绿色工业发展核心区和示范区。
(3)永胜中心城镇。
将永胜县城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农产品基地、独具边屯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城镇。
(4)宁蒗中心城镇。
将宁蒗县城建设成为以彝族文化和摩梭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文化城镇、小凉山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加强华坪、永胜、宁蒗县城与周边乡镇在交通、产业、就业、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和特色产业功能,建设美丽县城,提升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设施水平,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3.重点乡镇
(1)13个中心乡镇。
包括巨甸、九河、拉市、七河、永宁、战河、兴泉、石龙坝、三川、期纳、程海、片角、仁和。
(2)40个特色乡镇。
包括塔城、鲁甸、黎明、石鼓、石头、白沙、太安、龙蟠、大具、宝山、鸣音、奉科、大东、金安、金江、拉伯、翠玉、红桥、宁利、金棉、新营盘、烂泥箐、西川、西布河、跑马坪、蝉战河、永宁坪、松坪、光华、羊坪、大安、顺州、涛源、鲁地拉、东山、六德、通达、船房、新庄、永兴。
(五)三线划定(4)与管控
1.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按照《丽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完善方案》,全市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为1674.47平方公里,2035年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待省级指标下达后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划定并严格保护。
对位于自然保护地核心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等禁止人为活动区域内的永久基本农田应有序退出;位于一般控制区和其他生态红线内的,若对生态功能造成明显影响的应退出;退出的永久基本农田应在县级行政区划内同步补划,确实无法补划的在全市补划。确保坝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占总量的80%以上。
2.生态保护红线
按照《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全市2020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7351.70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开展生态红线评估优化工作,最终生态红线的面积按照经国家认定的调整方案确定。
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后,应将自然保护地全部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发生调整的,生态保护红线相应调整。划入自然保护地核心区的生态保护红线,应严格禁止各种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包括零星的原住民在不扩大现有建设用地和耕地规模前提下,修缮生产生活设施,保留生活必需的少量种植、放牧、捕捞、养殖;因国家重大能源资源安全需要开展的战略性能源资源勘查,公益性自然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包括水文水资源监测及涉水违法事件的查处等,灾害防治和应急抢险活动;经依法批准进行的非破坏性科学研究观测、标本采集;经依法批准的考古调查发掘和文物保护活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适度参观旅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必需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防洪和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重要生态修复工程。
3.城镇开发边界
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的要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全市城镇开发边界包括城镇集中建设区、城镇弹性发展区、特别用途区和独立的工业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丽江坝区、永胜—三川—程海—期纳坝区、宁蒗县城以及华坪县城和石龙坝镇。2035年,全市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120平方公里左右,占全市总面积的0.58%。
城镇开发边界应在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中予以最终划定,最终划定面积原则上不应超过150平方公里。
4.三线管控
加强三线内空间开发建设及其他行为管控(见表2-2)。
表2-2 丽江市三线管控规则一览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