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师基础知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利润表分析

一、利润表的基本内容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它是综合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的工具,也是评析公司资产价值的重要资料。利润表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如1个月、1个季度或1年)的收益盈亏情况,是展示公司收入与成本费用支出的流量表。这一点不同于资产负债表。

从A公司利润表(表2-2)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利润表以收入、费用和利润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成果。它既是公司经营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

表2-2 A公司利润表

978-7-111-57218-3-Chapter02-2.jpg

二、利润表的结构分析

利润表的结构分析可以通过结构利润表进行。结构利润表是将公司利润表中的当期营业收入额作为共同基数(定为100%),然后分别计算其他有关项目占共同基数的百分比,以揭示出公司相关的营业费用、毛利润、经营费用、息税费用和净利润在总体结构中的所占比例,反映了经营成果的构成与形成过程的信息。

根据结构利润表,其主要项目内容涉及收入、费用和利润。

1.收入

收入是指公司除所有者投资以外的经济利润,包括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利得)。

营业收入是指公司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收入是指公司经常性的和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公司非经常性的、兼营性的业务所产生的收入。

营业收入是公司取得利润的必要条件,是公司现金流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营业收入的变化,可以了解公司营业活动的异常状况。在营业收入中,如果主营业收入所占比例较大,其他业务收入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公司营业正常、销售市场稳定。

2.费用

费用是指公司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主要包括营业成本、经营费用和其他费用。

营业成本是指公司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发生的实际成本。经营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营业费用反映公司在销售商品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是指公司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反映公司在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其他费用包括营业税金和所得税等,营业税金反映公司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应负担的营业税,所得税反映公司实现的会计利润中属于本公司应承担的所得税费用。

对费用的分析,可以了解公司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如果公司的营业成本增加,而营业收入下降,就反映了营业成本的增加对营业收入有负面影响。如果经营及其他费用没有受到合理的控制而大幅度增加,那么会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营业费用可以因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增减变动。一般情况下,允许营业费用随着营业收入增长而适度上升,如广告费和展览费等。

3.利润

利润是指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主要包括毛利润、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和税后净利润。

毛利润是指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之后的余额。息税前利润是指扣除利息和所得税前的利润。税前利润是反映公司实现的税前会计利润。税后净利润是指税前利润扣除所得税后的净利润,反映公司所实现的利润中属于本公司的利润。

通过毛利润的大小,可以了解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毛利润不断下降,说明生产成本太高或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而毛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则反映了公司营业能力的大小,比率越大,说明营业成本所占比重越小,盈利能力越强。息税前利润是公司运用债务资金所取得的收益,是偿付利润的保证,而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则反映了公司偿债能力的大小。税后利润是综合性指标,反映了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税后利润是决定公司派发股息多少的最主要因素。税后利润的持续增长,表现了公司获利能力的增长趋势。

从利润表结构来说,一般毛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在25%以上,其他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在13%以下比较理想。

从A公司结构利润表(表2-3)中,我们可以看到,每100万元营业收入中有多少被营业成本费用所占用,有多少是用来创利的。在本例中,可以看到A公司2015年的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70.6%,2014年的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68.4%,反映了该公司每元营业收入所负担的成本水平,即2015年每元营业收入中有0.706元用于弥补营业成本,2014年为0.684元。通过前后期间的比较,可以发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本费用管理水平。2015年每元营业收入对应的营业成本比2014年每元营业收入对应的营业成本增加了0.022元,但是税后利润的绝对额和相对额都高于上年,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上升。

表2-3 A公司结构利润表

978-7-111-57218-3-Chapter02-3.jpg

(续)

978-7-111-57218-3-Chapter02-4.jpg

三、使用利润表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运用利润表时,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会计原则与现金流量

根据一般会计原则,除少数企业外,大部分公司对收入与费用的记录都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即当一项销售实现或某项支付活动发生时即应记入当期收入或费用,而不论这笔收入或费用是否实际收到或支付。同时,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与费用(成本)的核算应坚持配比原则,即同期内发生的收入与取得收入而支付的成本费用应在同期内核算。作为这种会计记录方法的结果,利润表反映的某一时期的收入与费用,并不一定代表公司实际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2.非现金项目与现金流量

利润表反映的账面收支与实际的现金流量不一致还表现在另一方面,即利润表中包含有非现金收支项目,其中最主要的项目是折旧,此外还有各种长期待摊费用和待摊收入等。例如,公司购入一项设备价格5000元,实际支出现金5000元,但相应的折旧费要分期摊入成本。假定该项设备实行直线折旧法,每年折旧率20%,那么每年在利润表中表现为折旧费用1000元。这1000元虽是费用支出,但并不实际支出现金,只是账面数字。所以,在运用利润表时应注意,表中的收支项目并不总是与公司本期发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相一致。

3.成本的分类

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时,经常需要区分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区分标准是,在一特定时期内某项费用支出是否随产出量的变动而变动。如果在一个确定的核算期中,某项费用支出,如原材料费用和工资费用,会随着产品生产量的增减而增减,即属于可变费用;如果某项成本,如折旧费、管理费用等,并不随产品生产量的增减而增减,则属于固定费用。利润表对成本费用项目的分类是按照会计分类原则进行的,它将成本费用分为制造费用和非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直接制造费用和间接制造费用。直接制造费用是指与产品的形成直接有关的原材料、工资费用以及直接管理费用;间接制造费用是指与制造过程有关,但无法分摊到一项具体产品上去的成本费用,如折旧费、租金、能源辅料费用、公司财产税等。直接制造费用与间接制造费用构成利润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非制造费用亦称经营费用,指与生产活动不直接相关的各类费用支出,其中主要有公司管理费、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利息)以及营业税金等。从制造费用与非制造费用所包含的项目可以看出,制造费用与非制造费用都分别包含着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财务管理人员在运用利润表有关会计指标时必须注意两类不同的成本划分标准,在财务规划与财务决策中合理地确定和计算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