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参谋:写出管用的战略报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资源视角

产业视角在20世纪80—90年代占据主导地位,但信奉该理论的企业由于过于注重竞争,很多遭遇很大的困境,甚至波特自己参与的咨询公司摩立特也被德勤收购了(但是这不是说波特的理论也“破产”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不仅是一套理论框架)。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理论解释,这导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巴尼为代表人物的“资源基础观”得到了战略管理研究的极大关注。该理论认为,企业资源具有异质性,这些资源不能在企业间无成本转移,而且资源的特质部分决定了企业的产出(例如绩效等)。因此,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获取、发展和管理企业资源。巴尼认为,有市场价值、稀缺、不可替代、难以模仿的资源为企业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提供基础。“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引发大量关于能为企业带来卓越绩效资源性质的研究,并对其他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该理论相关的是C.K.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这一理论最早体现在他们在1990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后来在1994年出版的《竞争大未来》中又拓展了这一思想。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一系列业务单元之上的公司与建立在一系列核心竞争力之上的公司,是存在根本差别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创造出高效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运用到多重业务单元和整个公司。同时,核心竞争力能够在合适的特定环境下建立起来。一个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会区别于竞争对手而维持竞争性优势。核心竞争力理论由于很好地解释了当时日本企业成功(例如佳能、本田)的奥秘,提出之后很快风靡全球。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运用三个标准来定义核心竞争力:能够运用到多种不同的市场、能被消费者认可、难以被竞争者复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还认为,尽管不同的企业有各自的资源,不同的企业有独一无二的能力,但是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竞争能力是这两方面的综合。

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都是研究企业成长内在动力的,两个学派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巴尼自己也认为资源和能力是一回事儿),形成了企业战略的资源视角。与产业视角相比,这是全新的视角,而且在后来的发展中,资源视角似乎比产业视角后劲儿更足。咨询公司也更加青睐资源视角,更加信奉“资源和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出版了不少研究著作。例如贝恩咨询《回归核心》(2001年)、《从核心扩张》(2004年)、《锐不可当》(2010年),以及普华永道思略特《基础优势》(2010年),其核心思想都是大同小异。

笔者认为,所谓战略,就是“看得见,学不会”,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在发布会上都会公布自己的战略,为什么不怕竞争对手“模仿”战略呢?资源视角企业战略理论揭示了原因:资源(能力)是企业过去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也很难)通过市场交换而获得的。在国内,坚守自己的能力圈,并且通过积累不断形成新的能力,典型的企业有华为、温氏股份。

温氏股份的增长方式有着鲜明的特色:在横向上,向相关产业扩展,在各地以独资与合资的方式成立了多家猪场、奶牛场;在纵向上,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展,将业务向上游的生物制药的生产、种苗培育和饲料的供应,下游的食品加工和贸易等产业延伸,至此以肉鸡、肉猪养殖为主,以奶牛、肉鸭养殖为辅,以育种、饲料、动物保健、食品加工、农牧设备、粮食贸易为配套的完整产业基本建成,初步实现了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延伸,产业格局相对完善的目标。

与通常认为的全产业链发展观点不同,笔者认为这并不是简单的一体化或者多元化发展,而是温氏股份不断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扩张。其内在逻辑在于:温氏股份的核心能力是“养殖能力”,尽管温氏股份本身不从事养殖这一具体环节,但是温氏股份掌控育种、饲料、兽药、养殖技术等高技术环节,农户遵循温氏股份的操作规则及接受它的技术指导,养殖环节实际上是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外包给农户。其他业务也类似,例如旗下的南牧机械,主要生产养鸡设备、养猪设备,从根本上看也离不开集团“养殖经验”的积累。投资业务也类似。

即使是在上市以后,温氏股份抑制住了多元扩张的冲动。简单地说,温氏股份从“同心圆”出发实现产业扩张的路径,如图3-1所示。

但是,资源视角也存在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聚焦于企业内部特征,资源视角忽略了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很有可能直接影响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能力,这导致该视角提供的关于核心竞争的过程描述也是不完整的(因此,资源视角战略理论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吸收和兼容产业视角;资源基础观代表人物巴尼就提出了VRIO框架。作为一种机制,VRIO整合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两个主流视角——产业定位观和资源基础观)

图3-1 企业同心圆增长路径

第二,巴尼、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理念是相通的,都是建议企业应该逐步具备识别潜在核心竞争力的能力,聚合必要的资源,设计必要的过程来使企业繁荣昌盛。尽管管理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性行动,却仍存在很多干扰因素阻止其预期目标的实现。这些局限显示,和产业视角类似,资源视角提供的是一个在当今全球化商业环境中不完全的企业战略理解。

【案例剖析】C公司的资源迁移

C公司创建于2000年6月22日,2010年6月9日,整体变更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规模的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商业连锁企业,2012年在中小板上市,是中国A股市场首家便利连锁超市上市企业。上市之后,C公司在继续发展主业的同时(收购其他品牌连锁企业的渠道资源),利用其庞大的渠道资源,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使之培育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C公司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公交卡消费和充值、电信缴费、电费充值、燃气收费、自来水水费代收、手机充值、缴费、电子支付系统、地税发票代配、广电网络业务费代收、汽车客票代售及取票、宽带费代收、邮政速递代收件、积分兑换、信用卡刷卡优惠、里程积分兑换、报刊零售、移动积分兑换等多项便民服务,同时陆续在门店铺设便民自助终端。

C公司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发育新的业务看起来似乎和其他便利店没有差别,但是,随着C公司业务的发展,C公司利用自身资源不断拓展业务又有了新意。例如2013年C公司宣布首批11家门店正式开通火车票代售业务,2015年C公司宣布与四川福彩实施行业战略合作,将在C公司首批20家超市内开设福利彩票投注点,代销电脑型福利彩票等。总之,O2O时代连锁便利店具有不断可以深挖的价值,密集布点、紧邻社区及办公区域的便利店与线上及移动端的结合大有所为,C公司就是其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