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未来最本质的问题——价值
既然找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驱动因素,我们就可以展望未来。人与组织关系重构之后,接下来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当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机器人取代了人类的绝大部分工作,并且满足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后,就业不再是主要问题。此时,人们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剩余时间用来干什么?”经济学、管理学的问题由此演变为哲学问题。
经济学家凯恩斯说:“随着工作量减少到每天3个小时,就会出现如何打发剩余时光的问题。人们可能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道德规范,把社会从经济需要的‘隧道’中带入‘日光’中来。在此之前,全世界的人都不得不信守一种异化的,建立在与资本积累相关联的贪婪和剥削之上的丑就是美的道德标准。”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很早就提出一个经典命题:什么叫美好生活?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有两种主流的观点,一种是活力主义观点,一种是实用主义观点。活力主义者说人们要主动寻找需要克服的障碍和解决的问题,如果实在找不到,就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寻找问题并加以解决。实用主义者说人总得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都有可能会遇到障碍。不管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必须发挥聪明才智,全身心投入,以此来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把这两种观点加以总结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共性。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哲学家,他们讨论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也就是价值的问题。假设未来会呈现出某种趋势,就必然存在价值的重新定义,以便与这种发展趋势相匹配。而价值包括组织的价值、个体的价值、用户的价值、社会的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