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群学习兴起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社群学习方兴未艾更是因为其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代表了未来的学习趋势。
1. 学习是人的基本需求,群体学习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学习是人的基本需求。美国俄亥俄大学曾经对2500名受试者进行研究,受试者被要求回答300多个设计好的问题,比如“士可杀不可辱”“我必须消除疼痛”等,最后将所有的回答归纳为15种基本欲望和价值观。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由这15种基本欲望和价值观所驱使的,在这15种价值观中排在首位的是好奇心,研究给出一个结论:学习的渴望是不可抗拒的。
人类的进化史也是学习史。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集体学习的历史大约从20万年前到6万年前就开始了。人类最初的学习模式就是群体学习,就像猩猩幼崽不仅仅向它的妈妈学习,也向种群里的其他成年猩猩及幼崽学习一样,人类的生存也依赖于不断进行群体学习,进行知识和技能共享。
大家回想一下孩子学习的过程,就能够理解群体学习的必要性。孩子在幼儿园不仅向老师学习知识,也能从身边的小朋友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这是典型的群体学习。
2. 终身学习成为常态,学习需求急剧增加
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个观点认为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既然如此,人在社会上生存就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适应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所以不管在哪个时代,终身学习都是必需的,只是在这个时代表现得更明显而已。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易变性的时代,经济增长越来越明显地依赖于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和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领域的新发明与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迅速产业化,促使社会面貌日新月异。
在这个时代,需要动态地去理解象牙塔中的“学以致用”。因为每个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每天都在变,所以再没有任何一种前置先修式的学习,可以让“学以致用”得以恒久地实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时刻警惕周围的变化,也必须时刻准备去适应变化。只有那些有前瞻眼光,不断学习,并能做出快速反应的人,才有可能在社会发展中拥有良好的生存质量。由此可以看出,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主要参与者的成年人,能否接受终身学习的观念,并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能否适应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方式,学会学习,对其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的生存质量尤为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出,“快速到来的信息社会要求人类相应进入学习社会。在这一社会里. 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必需”。也就是说,在信息时代,学习不再是人们一生中某个时期的一种经历,而将成为伴随每个人一生的主题。因此,为适应这个时代的不断更新迭代,人们必须要时刻进行学习,成年人的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这是一个极度开源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知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潮随处可见。移动互联网让信息过载了,有些人由于信息分散而受到打扰,有些人可以更好地从信息中获取大量知识。在信息时代,人们关于知识、力量的较量,不仅体现在对技术的强有力的获取上,还体现在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有力把握及快速反应上,这是人之间整体素质的较量。据预测,今后每十年将发生一次全面的“职业大革命”,其中重大变化每两年就有一次。因此在这个富于变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如同坐在火山口上,如果居安不思危,“随时熄火”的危险便很容易出现。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单靠传统的学校教育进行一次性“充电”,然后永远“放电”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1994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对“终身学习”所下的定义是:“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时候、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1997年在德国汉堡召开的第五届世界成人教育大会提出,终身学习的目标是:促进所有的人都能为自己的发展而继续且平等地参加学习,并提倡国际社会在自由、正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为所有的人提供文化及教育机会。终身学习思想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方式;强调通过学习,“发挥人类的潜能”和对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等的创造性应用。终身学习思想的提出,使得那种传统的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学习、工作和退休三个阶段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改变了过去人的一生只能接受一次学习教育、从事一种职业的状况,它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消除了一次性学习教育给人带来的失败和苦恼,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3. 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学习永远在路上
未来学家们认为,工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半衰期已缩短为10年,电子和科技知识的半衰期不超过5年,人类知识总量5~7年翻一番。成年人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参与者,面对信息时代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和知识,自己以往的知识储备已经显现出疲态,此时中止学习就意味着无法应对科技进步和知识增长的要求,无法做出适应变化的快速反应,也无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生存。因此,成年人必须接受终身学习的思想,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主动地汲取新知识、新信息,才不至于在社会竞争中落伍。
同时,要勇于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信息时代迅猛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也给每个人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机会,帮助人们头脑清醒地去设计一个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未来。成年人只有接受终身学习的思想,并勇于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达到改善和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因此,成年人要想在职场上站稳脚跟,正规继续学习、非正规偶发学习和多元化学习都不可或缺。
4. 教育的本质是改变,改变需要内外力联合作用
研究人的学习方式,会发现每一个人的学习都是把新的知识嵌入学习者旧的知识体系里面去,形成一种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不断实现认知的螺旋式上升。这个过程有点像一个原本结构完好的家具,现在突然要嵌入一截木头或者一根钉子,嵌入后仍然要保持结构的完整,当然,这个结构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新知识嵌入旧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自己发力,也需要借助集体学习的力量。旧知识体系好比一个手机,新知识就是App,App只有下载到手机上才能用。新知识嵌入像是熵增,系统重构像是熵减。
现在所说的自学和以往人们提到的自学,并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以往所说的自学是一个人面对书本去学习,而今天所说的自学则是大家共同、自动自发、互相学习,是内外力联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分享学习的收获,借鉴他人的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分享、链接、流动及交换。
5. 知识获取与使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需要学习上的帮助
在没有互联网或者一些学习平台之前,学习的主要矛盾是知识获取与知识供应不足、供应渠道狭窄的问题。
现在知识获取变得更容易,知识的供应渠道越来越多,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比如学习的深度不够。现实中,很多人要么只学不习、要么只学不会,或者处在只学不用的状态,结果就是学习的深度不够。
比如越学越焦虑。挖井若想挖出水要做的是挖1m宽10m深,但是很多人的学习可能是10m宽1m深,到处蜻蜓点水,所以不仅没有学会知识,反而变得更加焦虑。
比如知识的使用效率不高。就像“你懂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说的一样,拥有很多知识,却未必能用得好。
有人说“知识就是生产力”。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知识并不是生产力,知识被运用了才是生产力。樊登说:“我做公司的所有经验都来自书本,学完一样东西就会立刻用在公司管理中,我创业成功的捷径是读书。”可以说樊登是一个真正会学习会应用的人。但是在一般人身上,知识获取与知识使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你听到了知识,就认为是学会了知识,那么你错了;如果你以为记住了,就是学会了知识,那么你也错了。知识只有内化并且被使用,才真正对拥有知识的个体起作用。但是知识被使用与知识获取比起来,要艰难很多,也就是说从“知”到“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可能看一段视频就知道椅子是如何做成的,但是当你拿起工具和材料做椅子的时候,你会发现学习才真正开始。所以,人们喜欢学习,更喜欢能学会的学习。
为解决学与知、知与行之间的矛盾,人们需要帮助,社群学习恰恰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内化。
6. 互联网实际上加大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社群学习有助于信息共享
以前的学习基本上要通过一些很正规的渠道,比如读大学,或者购买出版物,甚至在古代,学习是某一部分人的特权,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习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有慕课、有微课、有公众号、有App,甚至有小视频等,各种各样的学习平台开始出现。学习和以往相比变成更容易的事情,甚至在小视频上都可以学到一些做菜的方法,或者收拾屋子的方法,这让自学成长有了可能。表面上看互联网缩小了学习的差距,人人可以学习,但是受学习主动性及学习能力的影响,学习意愿强、学习能力强的人的学习速度、宽度和深度都远超一般人,而那些不愿意学习或者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的人与之的差距就越来越大。所以,互联网实际上进一步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为缩小这种差距,从其他同伴身上学到更多,人们渴望参与到群体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