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城乡差别和牙医

终于又回到了乡下。一年来,乡下成了我的一个念想,一个期盼,一个诱惑。朋友要招待我去的澳大利亚甚至美国大富豪们登记预约的太空之旅都没有这么让我心动。这可能意味着我老了,出息到头了,不再想攻城略地开疆拓土,不再想高歌猛进一决雌雄,而只是一味收缩阵角,竟至缩到了乡下那三间房和二分地。

较之中国传统文人的田园情结,我想这更是因为我是从泥土地里滚爬出来的乡巴佬。一般说来,乡巴佬是固执而保守的。就像大马哈鱼,不管大海多么浩瀚,也还是要游回它出生的河流休憩产卵。于我,即是对故土的迷恋,对土地长出的东西的迷恋。你想,小时在生机蓬勃的黄瓜架下找黄瓜吃的人,怎么会对超市保鲜膜加泡沫塑料盒里的两根僵挺的同名商品投以青睐?小时看惯满院花草的人,怎么会对公寓套间可怜巴巴的盆花情有独钟?

乡下显然在等着我,说夸张些,连玉米地头的牛粪都散发着矢车菊和马兰花的清香;三间房在等着我,空了一年居然半点霉气味也没有,两三只燕子仍在檐前欢快地盘旋不已;二分地在等着我,夹道的花草庆幸它们不再寂寞,小园里的黄瓜、豆角、青椒、茄子、西红柿不再担心枝蔓不堪重负……时隔一年的重逢。它们望着我,我望着它们。它们已不在我的梦境,不在我闭目养神的眼帘。它们知道,我不是衣锦还乡的成功者,不是城里心血来潮的观光客,不是教授不是翻译家,而仅仅是远方归来的疲惫的游子。

是的,我是很疲惫,很累。能不累吗?上课,上课迟到五分钟算教学事故;翻译,翻译漂亮了有“美化”之讥,翻译平实了有“庸俗”之议;创作,创作更要绷紧神经,以免哪一脚踩上“地雷”;写论文,没等写完就要考虑投给哪家刊物更能挣到“工分”。这还不算,喝牛奶担心三聚氰胺,吃香肠顾虑超量防腐剂,鸡蛋留意苏丹红,猪肉小心瘦肉精,餐馆害怕地沟油,呼吸要躲车尾废气。馒头有彩色的,豆芽有尿素的,买叶子菜要细看有无虫眼,虫子吃过才敢吃……如此这般,仿佛整个世界的“黑哨”和暗器都集中在自己周围。让人深感维持荣誉的艰难,尤其维持生命的艰难。

那么在乡下呢?乡下至少没有饮食安全之忧。小园给大弟垫了半车牛粪,没用化肥,没施农药,没喷激素,本本分分,自然而然。渴了,进园扭一根黄瓜,摘两个西红柿。这才叫新鲜,新鲜得都能听到它们脱离母体后的第一声呼吸。兴之所至,从开裂的垄台摸出两个马铃薯,清煮也不亚于任何一款汉堡包。大葱是摆好餐桌才进地拔的,白生生绿油油,“一青二白”,甜里带辣,难怪人称“青葱岁月”。水果不用买,一侧篱笆由樱桃树排列而成,无数露珠般的樱桃在绿叶间躲躲闪闪,圆溜溜、红艳艳、娇滴滴、羞答答。摘时稍不小心,果真化为鲜红的露水……

这么着,我很快明白,维持生命并不艰难,也并不需要太多的东西。一家三口回来一个星期了,一个星期还没吃完一架豆架半架黄瓜,西红柿连一株上的也没吃完,小半垄茄子青椒大体完整地剩在那里,硕果累累,摇摇欲坠。吃的速度赶不上长的速度。清晨门前有人叫卖豆腐,大豆腐一元一块,干豆腐二元一斤——三元钱足够一天蛋白质开销。那是真正的豆腐。固然没有超市“日本豆腐”那么白嫩,但味道实实在在,绝对是豆腐味而非蒸水蛋味。如此吃喝计算下来,即使加上主食,一家三口一天十元也大体够了。于是我开始反省,在城里是不是需求太多索取太多了?我们果真需要喝那么多牛奶,吃那么多香肠、那么多猪肉牛肉鱼肉吗?所谓生之艰难,不仅仅在于食品安全,恐怕还同欲壑难填有关……

对了,还有一点要向城里留守朋友禀报:半年来久治不愈的牙痛病——任何人都知道牙痛是多么不堪忍受而看牙医是多么有伤尊严——居然不治而愈!怪呀,怎么不痛了?意识到时已然不痛了。无他,只能归功于不到一个星期的乡下生活。何以如此呢?因为咀嚼的东西简单了,清淡了,安全了?我开始想入非非,是不是该放弃城里教职而在乡下开个牙科诊所当牙医?论收入,牙科医师可是比文科教师高得多的。

(201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