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故事汇:看故事学法律(公民七五普法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6.忽略的账单 多出来的消费

img

王小姐中秋节要回老家探亲,临走前想给家里的亲人买点特产,她家附近恰好有一家卖糕点的百年老字号,于是王小姐便决定去选购一些带回老家赠送亲友。来到店中,商品琳琅满目,王小姐选了蛋糕、萨其玛、糖葫芦、牛皮糖等各装了一些,结完账准备走的时候,她拿着小票突然想起来要看一下价签,这一看不要紧,居然生出不少事来。

“牛皮糖”价签上标的是12元每斤,购物小票上却打的是15元,王小姐找到称重的伙计询问怎么回事。小伙计看起来非常年轻,长得挺憨厚,他凑过去看完价签以后解释说没打错,就是15元一斤,说王小姐买的是黑芝麻牛皮糖,黑芝麻牛皮糖就是15元一斤,价签上标的12元一斤的牛皮糖是白芝麻的。这下王小姐不干了,因为黑芝麻牛皮糖和白芝麻牛皮糖装在同一个食品箱里,只有一个价签,就是12元一斤,怎么黑芝麻牛皮糖就卖出了15元的价钱呢,而且根本没有价签。小伙计听到这个质疑,解释说因为刚刚到货,这个食品柜里的黑白芝麻牛皮糖还没来得及分类,确实是黑芝麻牛皮糖卖得比白芝麻的贵,要不然他可以现打一个价签出来。

王小姐不能接受这个解释,为什么混合在一起出售的牛皮糖居然卖出了没有标价的价格,价格不一样为什么要混装在一起?小伙计被较真的王小姐整得没办法,说这是工作疏漏,回头把两种牛皮糖分出来,并信誓旦旦地说他们是老字号,不会欺骗顾客的。王小姐急了,说:“不要说老字号,就是国际品牌,管理不好不是照样出问题吗?”这时王小姐看见放牛皮糖的食品箱上面的架子上还放着成袋包装的黑芝麻和白芝麻,标价为白芝麻14元一斤,黑芝麻11元一斤,不禁问道:“既然白芝麻比黑芝麻卖得贵,为什么黑芝麻牛皮糖反而比白芝麻牛皮糖卖得贵呢?”这下,一直在旁边围观打圆场的其他顾客,也不禁好奇了,对呀,为什么呢?

经典话语的产生往往在不经意间,小伙计开始解释:“白芝麻就是比黑芝麻贵呀,因为它很难加工,是从黑芝麻里分出来的。”话音才刚落,就听见王小姐的绝妙回答:“你气死我了,白芝麻是从黑芝麻里分出来的,那么白人也是从黑人里分出来的了?”听到此时,旁边的顾客都不禁大笑起来,王小姐这回答,讽刺得真是恰到好处。

纠缠了这么久,本来不打算再跟小伙计较劲儿的王小姐已经准备放弃购买牛皮糖了,这时一位50多岁的男经理出现了(其实店很小,他一直在那里),来询问情况,王小姐简单说明之后,男经理把一位中年女经理叫过来问价钱,女经理确定地说:“牛皮糖都是一个价钱,就是12元一斤。”还拿着牛皮糖说,“这不都是某某厂家的吗?这个厂家的牛皮糖就是一个价,都是12元。”男经理跟王小姐解释:“我不了解这些事,我就负责管理。”看着“无辜”男经理的国企招牌表情,王小姐突然想起,其实整个事情已经发生了好一会儿了,一共才二十平方米的店铺,他一直在现场,居然跟穿了隐身衣一样,不禁说道:“您要是负责管理,就更应该知道这些事情呀。”女经理解释道:“他是经理,我是业务经理,我了解情况。”小伙计还在坚持两种牛皮糖价格不一样,女经理对王小姐说:“对不起呀。他以前不是卖糖果的,是卖肉的。”王小姐错愕的同时不禁莞尔,女经理开始帮王小姐装糖果,边装边说:“我就讨厌有些小孩,老跟客户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惹事儿,明明自己错了,认个错不就完了,老百姓挣个钱也不容易,再说也不是这点钱的事儿,是这事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我这人就是,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呵呵,也是,一个小屁孩(后来知道小伙计今年才19岁)售货员,在顶头上司确认事实之后,居然还犟着不认错,换了谁也得生气,整个一不懂事儿兼不尊重老人家。唉!要学的还多着呢,好在还小,要求不能太苛刻。于是王小姐跟小伙计说:“听见了吧?你们经理已经说了,就按这个价钱给我称。”

事后,王小姐跟妹妹谈论此事,还强调:“小妹,你以后买东西一定要小心点……除了这事不说,还有一次我去超市买东西,回家发现我们买了一桶油,收了我们两桶的钱。春节时,在某个超市,遇见一对小夫妻顾客退货,说是买的牛奶回家喝了一口发现味道不对,打开一看发现居然长毛了,哎呀,也不知道当初那些生产日期怎么打上去的,一问品牌,居然赫赫有名。我还亲眼见过一件事,超市快关门了,售货员忙于把未出售的火腿肠等加工食品换价签,也许想跟长毛的牛奶PK一下。”

作为消费者,真是得处处留意呀,有时候出于对商家的信任,买了东西根本不对小票,看来这个习惯不好,对自己的钱不负责任。辛辛苦苦挣的钱,为什么让商家通过不良行径拿走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良心买卖,应该童叟无欺呀。所以,以后不管是在超市购物还是在饭店吃饭,一定要核对自己的消费清单,对于这种“多出来的消费”,一定要毫不犹豫地维权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