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研究:城市基层社会协同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研究思路与内容概要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来认识业主委员会的基本形式、观察业主委员会的日常运行,由此得出相关结论。首先,本研究描述、分析了业主委员会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发展的时代要求,从制度文本和社区实践的双重角度认识业主委员会的基本形式,并从日常实践的维度理解业主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其次,根据田野调查,重点考察了不同业主委员会的实践方式,从对不同人(如普通业主、业主委员会负责人、居委会主任、社工、物业企业员工等)的调查和访谈中,进一步认识业主委员会的“多面孔性”,以此观察不同类型业主委员会的行动策略。再次,论述了业主委员会走向治理的可能,阐释了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治理的逻辑及其影响,扩展分析了走向治理的业主委员会之于社会治理的实践价值。最后,构建了一个城市基层社会协同的解释框架,将业主委员会及其行动置于城市基层社会协同的两个层次之中,阐释社会协同之于社会秩序的可能作为。也就是说,通过对业主委员会运行机制及参与社区治理的考察,分析、阐释了城市基层社会的自组织秩序与公共参与,从而进一步思考城市基层社会协同何以可能。概言之,我们认为,业主委员会权益表达的属性决定了其治理的走向,而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与结果也是促进城市基层社会协同的一种现实呈现。

(二)内容概要

一是社区治理“泰达模式”。这方面主要是介绍泰达社会发展状况,并从泰达的发展历程中回答开发区的“类型”社会为什么要开展社区建设、泰达依靠什么理念和制度安排来保障、促进社区建设。另外,在全面了解社区治理“泰达模式”的同时,也进一步具体理解社区的实践意涵,并从中认识业主委员会在社区治理结构中的位置。

二是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与业主委员会的基本形式。这方面主要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房屋产权制度的变革来阐释住房“产权”私有化及其社会后果,论述住房商品化与小区物业管理的必然性,从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种“逻辑”说明业主委员会的产生过程。从制度文本与社区实践的视角解析了业主委员会的基本形式,一方面结合目前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论述业主委员会的定位与属性,分析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的构成要素,阐释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的职责与权利,目的是想从筹备、成立到运行的“全景式”分析中展示业主委员会的基本形式;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从普通业主视角来看田野调查地社区里的业主委员会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形式及行动。

三是业主委员会的多面孔性探讨。这方面主要是针对田野调查的观察,通过对K社区里18个小区业主委员会的考察与分析,从功能和运行两个维度说明业主委员会的多面孔性。另外又通过对这个社区里4个业主委员会不同面向的详细分析进一步阐释业主委员会的多面孔,一方面说明在一个社区里为什么有些业主委员会能够很好地组织起来,而有些却不能,并对此做出一定的解释;另一方面分析运行顺畅的业主委员会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制度方略及日常规则,与此同时,也分析一下运行不顺畅的业主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及其所面临的问题,以此尝试寻找提升业主委员会治理能力的主观与客观要素,并为阐释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一些经验性佐证。

四是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治理的逻辑。这方面主要是以社区治理结构变迁为背景,阐释了在田野观察地的社区治理模式下业主委员会走向治理的实践;论述了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小区)治理的可能性,并从这种可能性上分析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治理的逻辑;最后讨论了业主委员会在面对复杂外部环境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双重背景下,其生存与发展既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掣肘,又面临着重建基层社会秩序的难得机遇。

五是界定城市基层社会协同并尝试建构解释业主委员会及其行动的一个可能分析框架。这方面主要是界定城市基层社会协同的概念,阐释城市基层社会协同的两个层次,进而认识社会协同的主体、机制与目标,以此勾连业主委员会、社区治理、基层社会秩序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调动城市基层社会力量、整合基层社会资源提供相关视角、思路与举措。同时,结合案例,以调查地一个业主委员会解决物业纠纷为例,尝试建构一种“权益表达—社会协同”的解释框架,以此进一步说明社会协同的解释力与建构力。可以说,城市基层社会有序结构的形成,离不开协同效应的发挥。城市基层社会协同是一个持续互动的过程,它遵循自组织规律,以实现社会秩序的有序化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