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效率:发展中国家规律与中国特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

(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全球各国的实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PPP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定义。表1-1列举了不同国家与机构对PPP的定义,可以看出,虽然概念众多,没有形成一致的表述,但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合作应是PPP的本质。本书给出PPP定义如下:PPP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方为提供基础设施而建立的长期伙伴关系。双方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并进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其中,社会资本方发挥技术和管理等专业化优势,建设公共设施、提供公共服务,有利于提高公共设施的供给效率;而政府部门确定公众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对社会资本方进行监管,以保证设施和服务可以满足公共需要。

(二)PPP的实施效率

已有研究并未对PPP的实施效率进行明确定义,对其分析也尚未形成统一框架。本书在研究过程中,将PPP的实施效率定义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实践过程中成本与收益的匹配程度。本文对PPP实施效率的研究从三个维度展开,分别是项目成功率、项目的投资成本和国别投入产出效率。

表1-1 世界各国与国际机构对PPP的定义

项目成功率是本文衡量项目效率的第一个维度,体现了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提供的交易成本。本书认为,失败的项目是无效率的,因为它耗费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的人力物力,产生了效用损失。具体研究中,本书将发展中国家处于取消状态和不良状态的项目定义为失败项目,将处于活跃状态和完结状态的项目定义为成功项目;将中国被清理退库的项目定义为失败项目,将继续保留在项目库或新增的项目定义为成功项目。

投资成本是本书衡量项目效率的第二个维度,体现了项目的财务成本是否节约。效率的内涵之一,是指利用既定资源生产出最大产量。本文认为,当其他条件不变,在给定基础设施产出水平的情况下,成本越节约、投资越少的项目越有效。具体研究中,本章聚焦于能源发电行业,将投资成本界定为投资规模与项目产能之比,即单位产能所需投资。

国别投入产出效率是本书衡量效率的第三个维度,它体现出国家层面在PPP领域的综合效率。具体研究中,本书利用DEA模型和超效率模型,对各国各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得出各国各年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并据此进行经验总结和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