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时代主旋律 凝聚发展正能量
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贵阳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围绕贵阳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唱响改革开放主旋律,大力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贵州人文精神和“知行合一、协力争先”贵阳城市精神,唱响了好声音,展示了好形象,凝聚了正能量,奏响了主题曲,“外宣名片”日益鲜亮,“文明贵阳”强势推进,“三足鼎筑”格局初显。
一、新世纪以来贵阳市委宣传部的机构沿革
(一)主要职责
贵阳市委宣传部是市委主管意识形态的综合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组织、部署、指导贵阳市理论研究、理论教育、理论宣传,指导、协调市属新闻媒体、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对外宣传等工作,负责贵阳市社科规划、政府重大新闻发布、形势教育和社会宣传工作,代管贵阳市委讲师团、贵阳市社科联、贵阳市精神文明办、贵阳市文联、贵阳市爱卫办、贵阳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管理、统筹贵阳市互联网上的新闻宣传工作,指导宣传文化系统制订政策、法规,会同贵阳市委组织部管理代管市直部门的领导干部,对区(市、县)党委宣传部长的任免提出意见;承办市委、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明委交办的其他工作。2001年11月后,贵阳市委将指导、协调贵阳市国防教育的职能划出交给市政府办公厅,把牵头管理贵阳市学校德育工作的职能转给了市教育局,宏观指导文化市场管理的职能交给了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以下简称:市文新广电局)。
(二)新世纪以来贵阳市委宣传部的机构沿革
2001年贵阳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贵阳市市级党政机关“三定”工作实施意见》,再次明确贵阳市委宣传部的职能、职责和内设机构,其中,内设机构包括办公室、研究室、理论教育处、新闻出版处、文艺处、宣传处、干部处、对外宣传办公室,市政编制为40名,其中,部长1名、副部长3名(含文明办主任),文明办专职副主任1名,调研员或助理调研员2名,正副处长(主任)16名,主任科员或副主任科员8名,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6名。
2006年9月,为适应新形势下贵阳市宣传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经贵阳市委审定,同意增设“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同时增加行政编制2名,至此,贵阳市委宣传部行政编制增加到45名,内设机构9个。2007年4月,为进一步加强对新兴媒体互联网新闻宣传的管理和监督,积极引导网上舆论,经贵阳市委审定,同意增设“网络新闻管理处”,增加科级领导职数1名,内设机构达到10个,科级干部职数达到19名(含文明办3名)。同年10月,贵阳市委常委会审定,同意贵阳市委宣传部增加2名编制,总数达44名(含文明办8名)。
2004年4月,贵阳市委同意贵阳市文明办新增2名行政编制,增加一个内设机构“调研组”;同年7月,增加1名中层干部职数。2010年11月,贵阳市委同意,市文明办增设“志愿服务工作组”,增加科级领导职数1名。2012年4月,根据贵阳市工作实际需要,贵阳市委同意市精神文明办增设“创建工作组”,与志愿服务工作组合署办公,增加副主任1名(副县级)。2015年9月,贵阳市委同意并报市编委批复,将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内设机构秘书组、调研组、协调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志愿服务工作组分别更名为秘书处、一处、二处、三处。
为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2012年8月,贵阳市委决定,成立贵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科、舆情分析科、舆情信息科3个科室(正科级)。核定事业编制15名,其中领导职数3名,科级领导职数3名。
2013年,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贵阳市委同意、市编委办批复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主管的副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贵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目的是业务范围包括互联网信息内容监督和管理,协调做好重点新闻网站的规划建设、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网站,组织协调网上宣传;加强互联网舆情研判导控服务体系建设,网上舆情的搜集整理、监控跟踪、动向研判、信息编报、处理分发、应对处置,组织网上评论引导、建立和管理网评队伍,协调打击利用网络散布非法信息和造谣滋事行动,整治虚假低俗违法广告,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等。内设综合协调科、舆情信息科、舆情分析科、网评科、网络建设科,核定编制30人,其中党政管理人员9人、专业技术人员21人,包括主任1名(由贵阳市委宣传部分管副部长兼任)、专职副主任1名(副县级),副主任2名(正科级),科级职数10名。2014年5月,经贵阳市编委办批复,将原21名专业技术人员调整为20名、工勤人员1名。
2015年4月,贵阳市委决定将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由正科级调整为副县级,设在市委宣传部,设主任1名(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专职副主任1名(副县级)。
2016年11月,为进一步加强贵阳市“三创”综合考核工作,贵阳市委决定,贵阳市爱国卫生运行委员会办公室加挂“贵阳市‘三创’工作综合考核办公室”牌子,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体制,将市爱卫办(市“三创”考核办)隶属关系由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贵阳市委直属事业单位,由贵阳市委宣传部代管。内设机构由3个增至4个(均为正科级),包括综合处、爱卫业务处、创建督查处、测评考核处,增加专职副主任1名(副县级),科级干部职数由5名增至7名,其中,正科4名、副科3名,增加事业编制5名,总数达20名。
二、理论建设工作
(一)发展历程
1978年至1985年: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贵阳市委宣传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按照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认真组织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以及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等,召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学习讨论会”,即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努力清除“左”的思想束缚,大力开展思想理论上的正本清源工作。
1985年至2002年:这一时期的理论宣传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生产力标准大讨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讨论、振兴贵阳经济大讨论、“西部大开发,贵阳怎么干”大讨论、“贵阳市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贵阳市情与改革发展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讨论等一系列理论研讨和宣传教育活动,使贵阳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适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初步确立了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发展理念。
2002年至今:这一时期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大力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教育引导贵阳市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走对路、扎实干,凝聚起了推动贵阳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主要成效
1.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日趋制度化、规范化。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是党员领导干部。一是坚持经常性学习,制订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明确学习内容及方法措施。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与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调研相结合,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二是坚持扩展性学习,将有限的学习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分享最优学习资源。三是建立完善学习考核评价和激励奖惩制度,把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指标。
2. 理论宣讲推动理论武装全覆盖。为切实解决理论武装群众的问题,贵阳市建立了市、区、乡三级理论宣讲队伍,并进一步在2014年成立了贵阳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社里乡亲宣讲团。由贵阳市委讲师团、贵阳市委党校等单位理论骨干组成市级理论宣讲队伍,面向各区、市、县和市直单位开展市级宣讲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各区(市、县)社里乡亲宣讲团组成区级理论宣讲队伍,面向乡镇、社区开展宣讲活动;由各乡镇牵头,各村(居委会)的“草根”宣讲员组成理论宣讲小组,面向社区居民和农民群众,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宣讲。贵阳市每年都组织理论骨干采取“听、查、谈、讲”的模式进行培训,即听讲座、查资料、谈体会、作试讲,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提高表达能力。
3. 创新理论学习载体激发学习热情。贵阳市不断创新理论宣传模式和学习载体,打造党委(党组)中心组、党校(行政学校)和网络学习三个平台,开展了专业培训、以会带训、活动促训等系列活动;组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各类会议;在《贵阳日报》、贵阳学习网、《知行》杂志等平台上开辟了学习专版、专栏,交流学习体会;2003年以来,贵阳市委宣传部牵头先后组织拍摄了理论文献电视片《唤醒沉睡的资本》和《德育贵阳》,其中《唤醒沉睡的资本》入选贵州省2001——200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4年贵阳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追逐中国梦》又获第十三届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4.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一是哲学社会科学机构、队伍进一步建立健全。形成了社会科学联合会、党政部门(含党史及地方志系统)、讲师团、市属高校和党校组成的五大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大军。2017年8月贵阳市委宣传部与贵阳学院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加挂贵阳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进一步健全贵阳市理论宣传“四大平台”。目前,贵阳市拥有公开出版发行的《市委党校学报》、《贵阳学院学报》和《贵阳文史》等刊物,还有《贵阳宣传》、《贵阳社科》、《贵阳党史》等数十个哲学社会科学内部学术理论刊物。此外《贵阳日报》也设有专门的理论专版。贵阳市社科联于2012年和2015年分别与贵阳市护理职业学院、贵阳鸿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两个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并被命名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16年又在修文县扎佐镇香巴湖村挂牌了社科普及基地。二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态势良好。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学科主要分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党史党建、政治学、经济理论、应用经济、社会学、法学、历史学、图书馆学、中国文学、教育学等十多门学科,其中应用经济、历史学是贵阳市的优长学科。从2004年起,每年都坚持举办“贵阳市社科论坛”,以年会的形式,搭建贵阳市社科界与省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对话的平台。此外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等社科部门以贵阳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研究重点,近六年来,贵阳市社科工作者完成各类课题研究300多项,在全国、省、市报刊上发表研究成果3000多篇。三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机制逐步完善、管理工作日益科学化。自1989年开始,贵阳市开展了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社科评奖工作,至今已举办十次,共评出各类奖项900余项。绝大部分社科研究机构和高校也都建立了科研激励机制,制订了一系列科研奖励办法。同时,推进社科研究的成果转化与反馈。每年将哲学社科课题成果汇编后公开出版发行,在报刊上摘要发表,将重要成果全文提交有关部门参考。
三、社会宣传工作
(一)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贵阳市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了在经济建设工作中统一认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1980年3月,贵阳市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1983年1月,贵阳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1986年3月,贵阳市范围内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讨论。
20世纪90年代,贵阳市思想政治工作逐渐提升其规范化、制度化内涵,通过对贵阳市223家企业宣传政工机构的运转情况进行调查,贵阳市委宣传部代贵阳市委起草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举办贵阳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对机关、企业、农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组织召开了“贵阳市街道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贵阳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化企业改革座谈会”,举办企业政工师培训班等,抓好贵阳市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2005年5月,市民政局审批同意“贵阳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正式更名为“贵阳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从企业向农村、社区、学校、机关、科研院校等领域拓展,并完成了《贵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与思考》的调研报告。2012年以来,贵阳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认真履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责和义务,在开展调查研究、理论学习、专题培训、推动对外交流、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二)全面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有关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工作要求,贵阳市委宣传部制订下发了《贵阳市开展“五进五促”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通过连续开展“宣传干部上讲堂”宣讲活动,每年举办“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万家”活动等进行宣传教育,着力建设“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街道、主题社区、主题公园、主题广场,通过户外广告、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宣传栏、文化墙、交通工具、建筑围挡、灯箱展板等宣传阵地,持续刊播核心价值观的视频、音频和平面优秀公益广告,倾力打造街头正能量,将“三个倡导”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先进典型引领,营造学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围绕先进典型宣传工作,近年来,在贵阳市委领导下,贵阳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市、县)同心协力,全力以赴狠抓先进典型的培育、宣传和学习工作,组织开展了“最美人物”“岗位学雷锋标兵”“贵阳榜样”的宣传,先后涌现了全国十大“最美社区人”观山湖区老党员刘兴顺,全国“时代楷模”白云区盲人女教师刘芳等重大典型。积极培育学习先进、崇尚模范、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不断建设精神高地,激发了社会正能量,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起到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四、新闻外宣工作
(一)宣传载体建设方面
贵阳日报创刊于1980年,是中共贵阳市委机关报。2008年12月,按照中央、省委文化体制改革采编经营“两分开”的要求,经中共贵阳市委批准,组建贵阳日报传媒集团。经过10余年的改革发展,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已形成以中共贵阳市委机关报《贵阳日报》为龙头的“五报三刊两网三端”的媒体格局(五报:《贵阳日报》《贵阳晚报》《健康之友》《旅游休闲报》《新世纪体育报》;三刊:《商品评介》《花溪》《博鳌观察》;两网:贵阳网、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三端:贵阳日报、贵阳头条、数据观三个手机客户端)。目前,集团报业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居全省第一,新兴媒体传播影响力居全省第一,移动互联网传播覆盖范围约500万人,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全国数字化转型示范单位”(贵州省两家之一),是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省会城市媒体集群。
贵阳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成立,贵阳电视台1985年成立。2010年11月,为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经中共贵阳市委和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同意将原贵阳人民广播电台和原贵阳电视台合并,组建贵阳广播电视台。两台合并后的贵阳广播电视台为正县级自收自支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由中共贵阳市委主管,贵阳市委宣传部代管。
(二)新闻宣传工作方面
多年来,市属新闻媒体不断增强新闻传播的有效性。采取多种报道形式,开辟了直播贵阳、执行力等新栏目,打造了《生态文明周刊》、《大数据周刊》等新品牌,组织策划了“迈向大数据时代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巡礼”、“知行之旅发现阳明”等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通过“专业权威的报道、客观理性的解读、深入独道的分析”掌握舆论主导权,对党代会、两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及春节灯会庙市、市民音乐季等中央、省、市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宣传报道,对“非典”、云岩区房屋垮塌、227路公交车燃烧等重大事件进行了有效的引导。近年来,积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发展趋势,注重全媒体时代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注重题材和体裁分类,创新报道理念,打造了贵阳网、贵阳头条、数据观、@贵阳、知知贵阳等一批卓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借鉴吸收新媒体轻松灵巧的风格,改良传统文本的结构,转变媒体语境,再造传统媒体优势。贵阳广播电视台、贵阳日报、贵阳晚报采编的《寒风中飘起绿丝带》、《烽火护宝》等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城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奖等荣誉。
在对外宣传上,始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密切巩固与中央、外省及香港主流媒体沟通协作,创新思路,开辟海外宣传新局面,着力形成了有深度、立体化、国际化的外宣工作新格局,在已形成的“爽爽贵阳”品牌的基础之上,依托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借助数博会、众筹大会等重大会议、重大活动,向世界发出贵阳好声音,讲述贵阳好故事,传播贵阳正能量,打造“中国数谷”的新名片。
(三)在城市形象宣传方面
在业已形成的“爽爽的贵阳”品牌的基础上,贵阳市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了赴法国、英国、日本、美国、印度、加拿大、比利时、希腊等国,以及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湾等地的各类旅游经贸、文化交流等推介宣传交流活动。先后制作了各类贵阳城市形象宣传片20余部,在美国、澳门、中央电视台及生态国际年会、国际大数据博览会等会议上推介;先后制作出版了《漂移的视线——两个法国人眼里的贵州》、《国际援华医疗队在贵州》、《爽爽的贵阳》(中英文版)《博文贵阳》、《黔说城记》等各类宣传册、书籍30余册;建设了“爽爽贵阳·中国数谷”城市云名片。
(四)在新闻发布方面
不断强化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先后出台了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信息公开规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各种制度,确保新闻发布工作落到实处;配强配齐贵阳市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先后培训了贵阳市新闻发言人有1000余人次;设立专门的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完善其内部设施,为市属各部门、区市县、单位的新闻发布工作提供专门场所;新闻发布会围绕重大政策、展会活动、民生热点等内容,坚持日常发布、专题发布和突发事件发布相结合,通过组织新闻发布会、媒体见面会、新闻吹风会等多种形式的新闻发布活动,有效地服务了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新闻发布工作在贵阳市基本实现了常态化。
五、文艺文化工作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瞩目
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过去相对单一的氛围中逐渐解放出来,各个电影院、各艺术院团剧场、图书馆等成为人们享受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骤然放大,这些有限的文化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矛盾日益显现,贵阳市委、市政府逐年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快文化基础设施新建和改建的步伐,多渠道筹集资金对部分文化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重要文化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建工作。1996年贵阳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建筑面积10421平方米,当年藏书即达65万册(件);2005年贵阳市群众艺术馆新馆开放,馆舍面积5026平方米,功能设施齐备;2005年9月,贵阳市艺术中心大厦投入使用,市艺术中心所占建筑面积约为13724平方米,建有舞台表演、电影放映、商场、停车场,成为当时贵阳时尚消费的市场;2006年总投资规模4.38亿元的贵阳大剧院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4615平方米,建筑面积36376平方米,集剧目演出及会议接待、电影放映、文化艺术展览及其他展出、艺术培训、餐饮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成为贵阳文化设施的标志性建筑;2007年贵阳影城竣工并投入使用,影城拥有多个数字放映厅;2008年10月,贵阳国艺大厦工程竣工投入使用,贵阳京剧院所占建筑面积为6200平方米,能满足办公、演出、排练等需求。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贵阳市以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和抓手,全面提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贵阳市设有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以及贵阳大剧院、贵阳星光剧场等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县级图书馆10个、文化馆10个,贵阳市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置率为100%;贵阳市75个乡镇均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单独设置率达100%;社区、乡镇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设置率70%以上,100%达公共电子阅览室配置标准;贵阳市912个行政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贵阳市设有文化流动服务点176个,公益性文化单位100%具有向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区域和项目。此外,贵阳市实施了体育设施建设路径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各类设施的日益完善,为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完善保障类设施的基础上,贵阳市陆续启动了特色类、提升类文化设施建设。如贵阳市利用大数据建设优势,建设了公共空间WIFI无线宽带免费服务系统,以大数据带动现代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又如全国闻名的贵阳孔学堂、贵州博物馆新馆已建成投入使用,6个城市文化广场以及中国阳明文化园、贵阳市科技馆、贵阳城市记忆博物馆、观山湖大剧院、贵州文化广场、多彩贵州城文化展示中心等惠及市民的文化设施陆续启动和完工。这些文化基础设施的建成,大大改变了贵阳市过去文化设施“破、旧、少”的旧貌,文化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合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大大增强。
(二)文艺创作和文艺演出硕果累累
从1978年到80年代后期,各艺术表演团体按照中央精神探索体制改革的道路,推行了院团承包制,改革分配制度、创新内部运行机制,探索新的经营领域,进行艺术创作演出的革新。三中全会以后的十余年间,市属专业剧团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推出了一系列的舞台艺术新作。进入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艺创作和演出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矛盾显现,艺术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影响,改革任务迫切。在贵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文艺界开始从调整布局、精干队伍、转换机制等七个方面进行变革。这一轮改革极大地解放了艺术生产力,在出人出戏多演出方面结下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侯丹梅、曹建文、陈泽恺等一批在全国文艺界有重要影响的优秀人才;创作演出了众多优秀文艺节目,其中《范仲淹》《最亮的星、最好的人》《种下一千九百九十九棵团圆树》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第四届中国(成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一封家书》荣获文化部“金狮杯”全国(合肥)戏剧小品比赛奖,《兜杠》《蝶舞杜鹃——溜冰》荣获文化部“金狮杯”全国(遵义)少儿杂技比赛奖,《兜杠》还荣获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奖,《诺德仲与豹子精》荣获文化部“金狮奖”全国(广州)木偶皮影比赛奖等。
进入新世纪后,市属专业剧团在投入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演出营销机制、分配制度继续进行改革创新,促进了艺术创作和演出,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节目,其中《布依女人》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提名奖并晋京参加奥运文化展演;《巾帼红玉》参加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后又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荣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省“五个一”工程奖;《龙二哥的婚事》荣获文化部全国(沈阳)话剧交流演出奖、省“五个一”工程奖;《寻》荣获文化部全国(大连)杂技比赛奖等。 搭建和参与大文化活动平台,获得可喜成绩,如以“十年五届” 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落地贵阳为契机,搭建全国性民族民间舞大赛平台,贵阳市共取得6金、3银、7铜的好成绩;又如贵阳市在参加了十届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歌唱大赛、舞蹈大赛、旅游形象大使大赛、小品大赛)的比赛中,获得九次团体总分第一;获金黔奖十六个,银瀑奖二十一个,铜鼓奖二十五个。这时期,剧团对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先后赴希腊、美国、加拿大、韩国、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和香港、台湾等地演出,极好地塑造了贵阳市的对外文化形象。
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发挥贵阳市京剧院、演艺集团、艺术院校的专业艺术人才优势,积极鼓励各类团队和专家,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创作了一批文艺精品。其中, 2012年电视动画片《侗寨寻歌》、电视剧《小城大爱》、广播剧《辛亥贵州风云》《一诺千金》、歌曲《家乡的月亮》、图书《理想的韧度》共6部作品获贵州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作品奖,当中有4部作品入选送中宣部参加全国“五个一工程”作品评奖;2013年发行的电影《嗨起打他个鬼子》,在主流城市院线、全国二级院线、农村院线平台发行近6万场,接连几周在农村院线发行排行中位列第一,获贵州省第六届文艺奖电影类二等奖;2014年京剧《黔人端棻》、电视记录片《贵州当代书画名家》、歌曲《山和海的牵手》、广播剧《老干妈传奇》和图书《追逐中国梦》共5部作品获贵州省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作品奖,其中京剧《黔人端棻》于2016年10月入围第十五届“文华奖”决赛。
贵阳市把向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精神粮食作为开展文化活动的重点,以凸显公益、打造品牌、创新模式、做大规模为思路, 以阳明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公共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了 “国际阳明文化节”、“孔学堂专题系列讲座”、“孔学堂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庙会”、“方舟戏台”、“戏聚星期五”、“筑城广场市民才艺大赛”、“贵阳市微电影大赛”、“贵阳市百姓健康舞大赛”、“贵阳交响乐团系列演出活动”等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以及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提升了文化生活品质,传承了民族民间文化,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六、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事业新发展
(一)圆满完成第一轮文化体制改革任务
按照中央文改办统一部署,贵阳市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合并了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等部门,成立了新的贵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深化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坚持“增加投入、转化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对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进行了内部机制改革;完成文化综合执法改革。在贵阳市文化市场稽查队的基础上,成立了贵阳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为市文广新局所属副县级参公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开展文化市场领域综合执法、维护文化市场领域安全;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任务。2008年以来,共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企)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剥离转制、资产重组、合并组建、新成立)12家,新成立国有文化企业6家。目前,贵阳市共有国有文化企业6家。完成整体转制单位10家。其中,市属文艺院团方面转制5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5家。对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按行业性质划分,组建市属国有文化企业4家,分别是:贵阳演艺(集团)公司、贵阳文物商店有限公司、贵州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影业集团。目前,贵阳市共注销文化事业单位法人9家。推动党报党刊电视台剥离转制。按照宣传、经营“两分开”要求,对贵阳市所属党报党刊电视台对涉及经营的部分进行资产、业务、人员的剥离划转,成立国有文化企业2家,整体架构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党刊方面,挂牌成立了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并在集团广告、印务、发行等经营性业务板块的基础上,成立了贵阳日报传媒集团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集团经营性资产,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市财政局委托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具体履行出资人监管职责。广播、电视方面,推动贵阳广播电台和贵阳电视台合并,成立了贵阳广播电视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并在广告、经营等部分的基础上,成立了贵阳广电传媒有限公司,初步实现了广告剥离和部分节目的制播分离。
(二)新一轮文化改革发展顶层设计不断优化
2016年10月9日,召开了贵阳市文化发展大会。在市级层面制订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意见》,编制了《贵阳市“十三五”文化产业规划》和《贵阳市“十三五”文化事业规划》。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做好简政放权。取消文化领域行政审批2项,下放11项,保留服务事项10项,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更加深化。
(三)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贵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50.9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14.27亿元,占贵阳市GDP比重3.62%,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总值三分之一左右。文化市场主体持续增加。截至2016年12月,贵阳市共有“四上”企业数量142家,有各类文化产业(法人)活动单位5670家,从业人员57240人。重点园区基地建设进展加快。贵阳市共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22家(以行政区划代码为统计依据,含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在贵阳的园区),占全省园区总数(53家)的41.5%;有6个项目(贵山秀水忆乡愁、花溪区青岩古镇文化旅游创新区、乐视文化创意平台、中国阳明文化园、贵阳日报传媒集团产业园二期、礼乐风景·中华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交流平台)入选省“十三五”重点文化产业项目。2013年以来,共获中央、省文产资金扶持2550万元。重点文创企业上市步伐加快。目前,共有上市企业2家(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可佳艺术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筹备上市企业1家(贵阳世纪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文化与相关领域的融合呈加速态势
文化科技方面。贵阳高新区被科技部等四部委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是西部八家国家级示范基地之一。文化旅游方面。先后建成了时光贵州、乡愁贵州、蓬莱仙界、泉城五韵、花画小镇等一批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创设计方面。连续三年举办(参加)“绝对贵州”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文化创意设计传播中心城市的地位不断强化。文化金融方面。用足用活服务中小微文创企业“文企贷”政策,贵阳市共3家企业获得“文企贷”贷款780万元。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市属两家新闻媒体围绕壮大主流声音,先后建成了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推出了以数据观、圈贵阳、黔方、贵阳头条、知知贵阳等为代表的资讯APP,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第二批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七、网络新闻宣传管理工作
贵阳市网信工作始终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的原则,贵阳市各市直部门明确相关人员负责网信工作,10个区(市)县均成立了网信工作部门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事务,贵阳市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全覆盖的网信工作机制。2014年3月,贵阳市成立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 2014年11月,贵阳市委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网信工作对贵阳的特殊重要性。真正把“网信”工作作为贵阳市齐抓共管的大事业,打造出市委网信办统筹协调,市直相关部门共同发力,全力推动“互联网信息内容”“互联网行业发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三管齐下的互联网管理工作格局,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成效得到不断提升,被中央网信办授予“2015年度互联网舆情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度互联网舆情工作先进集体”表彰,荣获“贵州省网络评论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网络宣传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表彰。
(一)精心做好网上正面宣传
2007年至2017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贵阳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宣传模式,拓展宣传平台,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传播贵阳好声音,深入宣传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精心策划开展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围绕“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贵阳(修文)国际阳明文化节”等重大活动,积极协调组织中央、省、市网络媒体开展立体式多元化的网上宣传,集中反映贵阳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新举措新成就,为促进贵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仅2017年数博会网上宣传,就有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网易等10家网络媒体对开幕式和各论坛进行了全网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1.49亿人次。全网累计发布原创稿件1500余篇,累计转载发布稿件13000余篇次。其中,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共计转载发布稿件超过7000余篇次,首页推送100余篇次。开设“数博会”“大数据”等微话题近20个,转发扩散上万条次。新浪微博、腾讯新闻等对数博会开幕式进行了置顶报道,微信中关于李克强总理贺信、时任副总理马凯的讲话、数博会宣传片、嘉宾语录、展会新科技等话题出现了高转载。“领英”、“脸书”、“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均实现了覆盖,其中领英社交人群关注人群飚升至2万多。同时,组织10万粉以上大V15个,如“俄罗斯卫星网”、“新网互联”、“政府微博助理”、“新浪广告”、“微博同城”、“微博校园”和“政务新媒体学院”等新浪微博账号发布(转载)相关图文信息。
(二)持续推动网络阵地建设
1. 深化“贵阳发布”体系建设。贵阳市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短、频、快、活”的优势,强化“两微一端”(官方微博微信和“今日头条”客户端)建设,全力打造以“贵阳发布”体系为主阵地的舆论引导体系。各区、市、县,市直相关部门全面开通政务微博微信。共开通官方微博近300个,官方微信130余个。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末,仅贵阳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就累计发布信息达6万余条,粉丝量约80万,多次被评为“贵州省微传播先进集体”、“政务新媒体建设先进组织单位”、“贵州省十大党政新闻发布微博”、“全省政务优秀公众账号”、“贵州最具影响力头条号”、“贵州最具影响力外宣头条号(市级)”、“最具区域影响力政务网页号”等。
2. 二是不断加大市属新闻网站“贵阳网”的建设力度。集中优势力量把贵阳网建设成为贵阳市互联网信息传媒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全国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重点新闻网站,更加强有力地宣传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有效拓展各区、市、县对外宣传渠道。通过不懈努力,贵阳网日均浏览量/IP值增长达到20倍,日均发稿量增长了50倍,是贵州每日新闻更新量最大最快的网站。贵阳网全球综合排名由24万提升到5.6万名左右,有效占领了网络宣传阵地,牢牢掌握了网上宣传话语权,大大提升了贵阳市网络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知名度。
3. 扶持打造行业品牌网站“大数据产业观察网”(以下简称“数据观”)。2015年5月,“数据观”网站及APP同期正式推出。上线仅一年传播影响力已跃居大数据专业网站全国第一,成为国内大数据行业第一专业媒体。目前,“数据观百度权重”为3;网站整体日均访问量超过14000次,日均访客超过7000人次;拥有超过35000条网站外链,数据观微信公众号粉丝达到30000人,日均阅读次数为6000次,转发500次。建站以来发稿总量7万条,对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大数据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80余场。同时,以“数据观”网站为纽带,加强与各类网站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不断探索“网站+社交”的融合发展路径,不断创新涵盖网站、APP及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大数据传媒模式。
4. 注重与专业机构和网络媒体的友好合作。市网信办注重加强与各大媒体的沟通联系与友好合作,分别与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日报网、中经网等5家中央重要媒体网站,腾讯、新浪、网易、凤凰、天涯等6家主要商业网站,多彩贵州网等省内重要网络媒体及今日头条、舆情早报网等2家专业机构建立了合作,有力提升了贵阳网上正面发声的能力和讲好贵阳故事的水平,牢牢掌握网上宣传话语权,在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期间,不间断推出相关报道,取得良好宣传效果,整体提升贵阳市网络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不断推进网络文化建设
结合实际,不断推陈出新,开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打造网络文化精品,多次荣获“‘多彩贵州有多彩’系列网络文化传播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和表彰。多年来,围绕民生、经济、大数据、交通等重点工作,开展了“微博民生服务日”、“大数据众筹讲堂”、“游中国数谷,悟阳明文化”V眼看贵阳、“助推网络‘精准扶贫9+1’贵阳在聚力”活动等系列网络直播及丰富多样的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不断扩大了贵阳网络知名度。2014年开展了以“交通大家谈畅通你我他”为主题的微博民生服务日在线微访谈活动,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等9家单位集中利用腾讯微博平台,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引发广大网友提问。活动当天点击率达332万人次,共收到消息1297条,网友提问现场集中回复153条。2016年邀请中宣部舆情局相关负责人、70余家中国城市新闻网站以及90余名网站总编、副总编和业内专家学者,实地调研采访贵阳以大数据为引领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并举行了“大数据安全·互联网新闻版权和数字资产”沙龙等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在2017数博会召开之际,让“草根大V”说“数博”。活动当天,本地大V组建微博话题#草根大V数谷行#迅速走红,活动第二天阅读量突破550万。在依托传统媒体报道的基础上,引入“草根大V”概念,让大V们在参观中通过自己的视角、想法将大数据的所见所闻通过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撕开大数据的神秘“外衣”,让民众也能近距离体验大数据发展的热潮,增强民众对大数据的了解,让深不可测的高科技变得触手可及。
八、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0年来,贵阳市按照中央文明委的安排部署,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1996年贵阳市按照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要求,明确了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2001年贵阳市文明办正式成立。进入21世纪后,针对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在分析机会和挑战的基础上,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创新发展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深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加强道德讲堂建设;二是加强公民道德宣传;三是推荐评选先进典型人物;四是加大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宣传力度;五是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
(二)加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管理
2011年12月20日,中央文明委授予贵阳市“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5年2月,贵阳市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7年11月第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贵阳市坚持以深入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为载体,以实施“三创”考核为抓手,切实加强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夯实创建基础;二是构建工作格局,形成创建合力。
(三)大力推进诚信建设
以深入开展“五个一百”诚信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社会氛围。一是加强诚信建设理论研究,并制订了诚信企业评价标准。二是推进“诚信人家”建设。三是推荐评选诚信先进单位。
(四)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2016年中志联确定贵阳市作为八个创建试点城市之后,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贵阳“志愿云”信息系统建设,各区(市、县)、市直有关部门通过接入该系统,实现了志愿者注册管理、服务项目、数据分析的科学、规范、高效运转。二是推广“绿丝带”爱心银行志愿服务经验。在社区明确相对独立、固定的“绿丝带”爱心银行办公场所,设置管理平台,承担日常管理功能。截至目前,贵阳市共建立25个社区“爱心银行”志愿服务平台。三是推进志愿服务阵地建设。支持各区(市、县)“微笑小屋”建设和管理,完成19个“保障房志愿服务站”建设任务。启动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抗战纪念园建设工作,及时展开历史资料收集、陈列馆设计以及资金筹措等。四是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五)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开展“祖国好·家乡美”系列主题活动。每年推荐命名“年度贵阳市美德少年”。在优秀童谣创作征集活动,评选出原创优秀童谣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依托“两站一中心”(贵阳学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袁老师工作站”、观山湖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经常性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三是抓好学校少年宫建设。组织开展中央和省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调研工作,推荐学校申报成为中央项目建设点。四是抓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贵阳市新型城市社区建立社区家长学校,并挂牌正常开展工作,覆盖率达100%。各社区家长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互动、宣讲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五是组织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与市教育局联合指导各学校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2017年5月13日举办贵阳市文明校园推进会,对首批31所市级文明校园进行命名表彰。
执笔/袁飞 钟嫄 盛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