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川中医临证实录病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哮证

张×,女,30岁。初诊时间:2015年5月8日。

主诉:反复发作喉中哮鸣3年余,加重2天。

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致喉中哮鸣气促,感冒后尤重,咳嗽频繁发作,每于季节转换时,喘憋气促易发,发作时先鼻塞打嚏,喉间有哮鸣音,咳嗽气急,今已发作3天,夜间为甚,咳痰色黄,有腥味,气急不能平卧,口唇紫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慢性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辅助检查:胸部CT示:心肺未见异常。

辨证分析: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风邪外袭,肺失于宣降,郁而化热伤阴,兼夹痰浊阻于肺络,气机升降不利。

诊断:

中医诊断:哮证(热哮)。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方剂:款冬花20g,黄芩10g,前胡10g,炙百部10g,蝉衣10g,僵蚕10g,桑白皮6g,紫菀10g,炒杏仁10g,生甘草4g,桔梗10g,沙参10g。

煎服法:上药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复诊:5剂药后气急较平,咳喘渐平,口唇转红,咯痰较少,痰色转白,苔薄,舌质淡,脉数。原方加浙贝母15g,继续服药5剂。此后以上方加减,服用2个月余,病情缓解,嘱其多锻炼,病渐愈。

按语:《医学正传·哮喘》曰:“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明确提出了哮病的症状,但临床多沿袭统称哮喘。治疗原则,急者治标,缓则治本。治标以祛邪为主,宣肺平喘化痰。邪正虚实,缓急先后,须因人而异,正如《景岳全书·喘促》曰:“扶正气者,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然发久者,气无不虚……若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此例患者肺阴虚兼痰热,外邪侵肺,肺失宣透,邪郁化热,气机升降失调,而见哮证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