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第一节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概述
何为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较,按照社会上一种很普遍的说法,一般就是指社会力量办的高校。依据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的运行状况及特点,具体地说,民办高校就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除极个别有硕士研究生培养资质外,一般多为高职(专科),有部分是本科。
在对民办高校的设置与管理上,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并且明确指出民办高校是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实行办学许可证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对批准设立的教育机构发给办学许可证。这其中还有一个独立学院的问题,独立学院显而易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公办大学内部下属的二级学院相较,则又有完全的民办性,缘于此,其经费不是来源于国家拨款而是由学校的举办方通过各种方式筹集所得,在经费、学费和其他一些相关的管理上也是按照民办高校的方式进行管理。在独立学院相继设立初期,由于诸多因素,曾一度将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定为公办,或者将其定性为公办民助的“混合型”。200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则明确规定“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是民办高校”。所以,我们所论述的民办高校的党建,是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民办高校的党建。
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批民办高校成立。2019年6月有关权威机构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至2018年我国有民办普通高校749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28.13%;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普通本专科在校生649.6万人,比上年增长3.36%,占全国的22.95%;硕士研究生突破原有在学1490人的规模。加上其他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校生700多万名,在校教职工70多万人,占我国普通高校的近1/4。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数量已占全国普通高校的28.82%。
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规模巨大,党建任务更为紧迫,更加艰巨。与此相应,历经二三十年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不少基础较好的民办高校,伴随着党和国家对民办高教事业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支持引导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不仅办学的环境、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办学的质量、层次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而且办学的整体规模、品牌效应也得到了凸显。其中,颇具竞争实力的一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本科高校,无论其生源的数量、质量,还是师资结构,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这是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整体优势,但我们也应看到,民办高校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面对新的转型发展和“双一流”创建,其自身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也日渐暴露出来,而且体制机制、方向目标等方面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所有这些,对民办高校的党建来说,既有有利的成分,又有不利的因素。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与发展共生。
习近平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样,它同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肩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这一重要使命及其自身发展,客观上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
毋庸置疑,民办高校的党建是整个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民办高校党委要进一步增强党建意识,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民办高校党委在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学校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好自身的政治领导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中央关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狠抓作风建设,推动制度治党和依法治校有机结合,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凝聚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开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民办高校党委在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学校发展中,还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民办高校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伴随着二三十年来民办高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持续发展,党的组织建设和发展也历经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虽然民办高校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时间不是很长,一般与民办高校自身的创建也并未完全同步,而且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党的组织建设起步时,也并不是上下关系十分明确的正式组织,有的开始还仅是初步成立的临时党支部,或临时党总支、临时党委,在经有关上级党组织一段时间的考察、协调和明确隶属关系后,各地民办高校的正式党组织才相继建立。尽管时间较短,但党的组织建设和发展工作,在引导和推动民办高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确保了民办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优化了师资队伍,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推动了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校园建设。作为高校政治核心的党组织的职责和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有明确说明:高等学校的党组织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建是民办高校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精神要求,确保正确办学方向,促进科学发展的关键。全面回顾二三十年来我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努力探索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破解党建工作的壁垒,探求有效途径,创新思想理念和工作模式,对做好当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历史发展
按照《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意见》《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精神要求,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其中与之紧密相联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民办高校二三十年来党的建设和发展实践证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民办高校的建设、发展推动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不断创新,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层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力地引导和促进着民办高校能够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整体协调发展。对此,我们可这样说:一所民办高校的创新、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所民办高校的党建创新、发展史。
根据我国民办高校从始至今的整体发展态势与党建实际,可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一、酝酿初创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步发展并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之际,当此之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在高考制度恢复后得到了迅猛发展。民办高校由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初步萌芽,80年代初期的零星破土而出及至中后期雨后春笋般的纷涌而起,直到90年代初中期的蓬勃发展,甚至还出现了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代表的中国民办高校的“硅谷”——陕西这一强大的民办高校阵容。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浪潮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强音,党和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积极扶持、大力支持、多方引导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一些有关的激励性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也先后出台,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条件。譬如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的规定,从国家的根本大法上为民办高校发展明确定调。1987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是国家针对民办教育制定的第一个基本规章,促进了民办高校在生源数量、软硬件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快的增长。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好多民办高校的举办者越来越体会到了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并纷纷在校园内建起了党支部、党总支或临时党支部、党总支,或临时党委,积极主动拉开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序幕。尽管这个时候的民办高校,由于受自身办学性质和其他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党的组织建设的程序、环节、要求、目标、任务等还不是十分明了,对党建的思想认识水平还不是很高,但他们却从自身的发展中,深刻认识到了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因之,建立党组织的愿望也更为迫切。
这个阶段,民办高校几经酝酿而创建的党的基层组织,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中华社会大学(今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北京民族大学、北京海淀走读大学(今北京城市学院)、黄河科技大学(今黄河科技学院)和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树人学院)等民办高校率先建立党的基层组织。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约70%的民办高校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纷纷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逐步发展为全国强大民办高校阵容的陕西多数民办高校,像西安翻译培训学院(今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培华女子大学(今西安培华学院)、西京大学(今西京学院)、西安外事服务培训学院(今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培训学院(今西安欧亚学院)等相继建起了党的基层组织。尽管此时多数民办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多是临时性质的,基本上也多是民办高校自行组织设立并根据工作需要而联系归口的。但这些不同形式的党的基层组织,在民办高校的党员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少有专门的法规进行指导,党组织的管理归口缺乏统一标准,缺乏明确隶属;党务工作组织程序不清,党员关系转接困难,党员档案难于统一规整;加之民办高校整体上党员数量偏少,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党员干部选拔较难;专兼职教师中兼职较多,师资队伍流动性大,教师党员关系不稳;学生大多因自考或其他考试一味埋头学业,思虑就业,入党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思想政治意识淡漠,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困难较大。这个阶段总体上说,民办高校的党建还只是处在酝酿、萌芽、初步探索阶段。
二、迅猛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期)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期,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先期成立的民办高校先后获得了实施学历文凭考试或普通专科学历教育的资格,全部或局部打破了自考助学的办学格局,客观上促进了民办高校的规范化办学,吸引了广大生源,也为民办高校规模化发展和党建工作优势的日渐凸显提供了良好机遇。1993年,国家教委出台的《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为民办高校办学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较为规范的准则。1994年,首批6所被国家教委批准实施普通专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以崭新的发展态势给民办高等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后起的民办高校规范化发展带来了生机。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民办高校的责权利,推动民办高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99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影响下,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空前发展,民办高校品牌特色日益鲜明,党建工作群体优势愈日凸显。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正式颁布,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使之进入了迅猛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重要的发展阶段,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从初期的萌芽、摸索发展到了此阶段迅猛发展,民办高校党建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按照《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首次提出“学校要建立共产党、共青团和工会组织以及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明确要求,民办高校大都建立或健全了党的组织,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及团委、团总支、团支部、学联,还有工会与党校、团校等机构日渐健全;党委隶属关系明确,组织程序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并且能在原有基础上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开创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二是在这一发展阶段,按照200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下发的第一个针对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意见》(中组发[2000]7号)要求,民办高校普遍加强了党建的组织和发展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党建的地位、任务和要求;党务干部配备到位,党总支、党支部建设成效显著,先进党组织及优秀党员层出不穷;师生入党积极性高,党员发展工作有声有色,数量质量达双赢。三是党组织的地位和目标任务在实践中逐渐明晰,党建工作对民办高校的整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此阶段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有利的一面,但仍有某些不足。譬如因体制机制、办学层次和管理归属等方面的差异,大多民办高校的党政协调不是很理想,某些重大事项的决策往往易于受校行政影响,“一边倒”“一头沉”现象严重,等等。但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党组织能够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的精神要求和民办高校自身发展实际,主动出击开展工作。就全国民办高校党建的整体情况而言,因地域或其他方面的差异,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
三、稳步推进期(21世纪初期至今)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而又充满挑战的崭新世纪。改革开放不断走向纵深,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全球一体化趋势明显,社会主义民办高教事业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巨大浪潮中更是到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的发展阶段。凭实力竞争,靠实力说话,以质量立本,以特色取胜,以品牌迎战市场,成了民办高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不仅促进了民办高校多元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还极大增强了民办高校党建的稳步推进。以2003年为例,全国具有独立颁发毕业证书的民办高校238所(其中本科院校9所),在校生71.1万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187所,注册学生105.3万人。而到了2013年,仅10年间民办高校在校生就达到了530多万人的规模。而此间的激烈竞争,不只是涌现出了“全国十大万人著名民办高校”“全国综合实力百强民办高校”等的强大阵容,还涌现出了一批闻名全国的优秀思政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党组织的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显著。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提出,各级各类高校都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个学校办学的根本问题。这对民办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更大发展也指明了攻坚方向。2006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06]31号)及中共中央办公厅2016年12月7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办发[2016]78号)颁布实施,其中明确规定:“民办学校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做好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对民办学校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确保学校按照党的要求办学立校、教书育人。要加大民办学校党组织组建力度,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健全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要选好管好民办学校党组织书记,从严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党性觉悟和素质能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巩固民办学校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阵地。要将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指导督促和基础保障,不断提高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按照这一精神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上级党组织开始先后向民办高校派驻政府督导专员、党委书记,有效巩固和发展了民办高校党的组织建设,促进了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在201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民办高校党政机构协调,转型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基层党组织建设更趋完善,民办高校党的政治核心地位和监督保障作用更加凸显。民办高校党建向规范化、特色化方向推进。
这一阶段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主要有这样一些显著特点:
1.绝大多数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民办高校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拓展党建工作新思路,开辟新渠道。
2.整体上民办高校重视党员发展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发展,在严格标准、严格要求、严格程序、严格把关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提高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提升党员的整体素质。
3.整体上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步入规范化,党总支、党支部成为党组织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和锻炼先进模范党员的主阵地。
4.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监督保证作用在绝大多数民办高校能够得到切实发挥;不少民办高校办学方向、宗旨、理念明确,办学特色优势明显;党政班子协调,职责明确,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蔚然成风。
5.整体上民办高校党建活动逐渐增强,活动的方式、手段也多出新;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员培训、学习常态化,党员先进性教育及组织与个人创先争优大比拼活动常态化;党内民主生活会常态化,党员联系群众及党外民主人士工作常态化。
以上是此阶段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所表现出的优势特色,但个别之处仍需重视。譬如,不少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基础薄弱,自身建设中的散、软、缓现象较为突出;有关教职工或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有些民办高校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成为民办高校稳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第三节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明确提出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五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第五,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同时,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民办高校党建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关系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党所领导的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建工作中,民办高校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必须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正确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推进民办高校稳健发展而不断进取。
第四节 正确认识与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党的十九大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重大任务,这给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内容、任务、机制、方式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办高校党的建设都要紧密围绕落实这些新部署、新任务、新要求来展开,不断开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民办高校党组织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首先就要教育和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和广大师生党员,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以及必须切实践行党的宗旨的问题。
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的根本特性的体现,是一个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是民办高校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师生都必须要搞清楚的问题。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概括,同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民办高校必须要求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都要明确党的这一性质和宗旨,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党的宗旨。
这里的要点是,要求民办高校党组织教育和引导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对“两个先锋队”党的这一性质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髓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也就是说,必须要明确我们“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同时,民办高校党组织还必须正确教育和引导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先进性以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每一个党员和干部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一定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切实践行、不辱使命。
第五节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认识问题
2017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进一步突出了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加强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民办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调研发现,二三十年来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运行情况总体上是比较好的。大部分民办高校从党组织隶属关系、归口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到人员配置、经费预算、常规工作开展等方面也日益规范;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在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及其他各项工作运行上,党政同心同德、相互配合、协调推进,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也在推动全国高教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上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同时由于民办高校举办者的来源背景、思想境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及办学目标、发展要求等的差异,也存在某些不足。
一、民办高校党建认识上的误区
在各地民办高校中党建已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史,虽然大多数民办高校已经历了党组织的创立、建设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开展党建工作的某些体制机制也经历了一个从不健全到逐步健全的过程,党建整体运行平稳,成绩显著,这是主流。但从各地民办高校党组织先后建立,直至目前工作运行整体情况来看,还有一些民办高校在党建工作的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总括起来突出的问题有七个方面。
(一)应付化倾向
应付的态度,并不是民办高校的通病,但至少在一些民办高校的日常运作中是较为常见的,这种心态和认识观极不利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党建工作在一些民办高校决策层眼里,可有可无、无关轻重,有了这样的倾向,那党建工作在这些民办高校就很难有效开展,也不利于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对于民办高校办学方向的坚持、目标的定位及人才培养的高规格要求等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虚荣化倾向
在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中,还有一种虚荣化的心态和倾向。受这种思想影响,一些民办高校在党组织建设中,不注重自身的实力发展,而一味追逐一些空虚的名号。这种虚荣化倾向,在民办高校逐步建立党组织的初、中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必须要正确予以引导。
(三)边缘化倾向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很具普遍性的现象,那就是在有些民办高校中党建工作并未真正得到重视,从事党建工作的党务人员被边缘化的倾向严重,而且这一现象也并未在之后各地民办高校相继被派驻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而有大的改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四)突击式心态
有些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中,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平时工作较为松缓,而当面对某一事关自身发展的精神要求,或是应对上级党组织或是其他有关部门的专项评估、检查时,为了自身发展不致因此而受影响,便以突击式的心态和做法,集中学校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以赴,试图短时间内把久拖未做的工作加以补救,以期顺利过关。持有这种心态和做法的民办高校,首先暴露的就是一贯对党建工作的敷衍塞责,必须坚决予以遏制。
(五)得过且过式心态
有些民办高校对党建工作,甚至相应的团建及工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都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对于这样的认识和态度,民办高校首先必须从思想上、从长远发展上重新加以审视,采取切实措施,扎实推进党建,带动团建、工会建设乃至学生社团组织建设。
(六)自我放却式心态
自我放却式的心态,其实在有些民办高校仍占有一定市场。这种思想、态度和做法,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将学校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方面的优势资源,向教学、招生等方面倾斜,党建工作往往关注较少。对此,必须强化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
(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
这种思想倾向,多表现在某些被选派到民办高校的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的工作作风上。对此,必须打通党政“心路”、重塑有为意识。
以上所分析的种种错误认识、消极心态和不良倾向,并不是所有民办高校都如此,其实,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对党建认识还是清楚的。
西安翻译学院从办学之初就认识到了党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虽然创始人丁祖诒还不是中共党员,而是民主党派人士,但他对西安翻译学院党建重要性的认识、态度,以及许多实实在在的支持却远远超过好多是中共党员的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在西安翻译学院创建初期,丁祖诒在民办高校中就率先倡导并全力支持先后建起了临时党支部、党支部、党总支、临时党委,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政策上予以倾斜,在各种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他又吁请上级党组织批准在学校建立了正式党委。从学校党组织的创建,直到他去世前在学校党建工作发展的每个阶段,他都全力支持与配合,历任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同志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鼓舞的,从而使西安翻译学院的党建工作为其他同类院校开了好头,树了典范。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认识问题
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06]101号);与此同时,中组部、教育部党组也下发了《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06]31号);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第25号部长令,即《民办高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如此高规格、高密度地颁布针对民办高校的规章和文件,既说明了民办高校整体地位的重要性,又表明民办高等教育进入了以内涵建设为主导的规范发展期。与之相对应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即由早期的根据相关文件的指导自主自为地开展工作转变为党和政府的直接推动、直接参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全面向民办高校选派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认识,就党和政府而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其越来越得到重视,支持的力度也越来越大。这对民办高校党建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无疑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2017年11月19日,教育部在武汉东湖学院召开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推进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会议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认识和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进民办高等教育向着应用型、技能型方向转型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加强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促进民办高校向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又好又快发展便成了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们很有必要对此阶段民办高校党建之中存在的某些认识上的问题加以澄清。面对以内涵建设为主导的规范发展期和以适应新常态、推进转型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决不能像有些民办高校举办者那样,认为在这个转型发展阶段,除教育教学外,招生依旧应是倾力更大的关键,否则,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就没了保障;至于党建,那只是一些应付场面上的工作,在此投入大的精力没有实效,占用多的资源是种浪费,只要能正常运转即可。这种思想认识明显还停留在民办高校起步时的水准上,对新时期民办高校的党建是极为不利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非但不能忽视,还要多方面加强。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真正推动民办高校转型发展。
第六节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问题
以《2019—2025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所列的749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民办高校为参照主体考察,由于各个民办高校建校时间不一,办学条件、层次不一,发展规模大小不一,综合实力强弱不一,在校的党员数量不一,以及学校举办者(法人)的党建认识、态度不一,各地党和政府对民办高校发展的扶持力度不一、对党建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上的不一,等等。所有这些差异,都会对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发展的速度、规模、层次、质量、效果和地位、作用等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会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实践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状况各有差异。重视党建,重视工作出新,重视好的路径和方法的尝试,善于也勇于进行实践探索的民办高校,其党建工作的整体运行情况就比较好。相反,对党建不重视,主动性不强、应付性突出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就不可能有好收效,更不可能在党建中有好的实践探索。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到底如何,实践探索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也是摆在民办高校当前党建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实践探索情况概述
在探究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实践问题上,这里着重按照两条线索展开讨论:一是以学校建设较早、发展较好,党建工作也成效显著的民办高校为一类,选取其中的典型学校,结合其实践探索的特色做法进行探讨;二是按照全国行政区域的划分标准,从各行政区域内选取党建成效好、实践探索性强的典型地区典型学校作为探讨对象。民办高校尽管各自建设、发展的历史及党建工作运行状况各异,但从建校及建立党组织最早的一批民办高校,到近年来新建的一些民办高校,经过几年、十几年或二三十年不同的发展,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党建工作实践中,都或多或少探索积累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好的党建经验、做法。
当然,各地区的民办高校中也不乏党建实践探索富有成效的一些先进典型。像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的民办高校中,有山东英才学院、山东协和学院、青岛滨海学院、齐鲁理工学院、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三江学院(江苏南京)、江苏南通理工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三联学院、浙江树人大学、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西湖大学、仰恩大学(福建泉州)、厦门南洋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杉达学院等;像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的民办高校中,有广州商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东软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三亚学院、海口经济学院、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等;像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的民办高校中,有武昌首义学院、文华学院(湖北武汉)、武汉东湖学院、武汉工商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武汉晴川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郑州工商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江西科技学院、江西蓝天学院等;像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的民办高校中,有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吉利学院、燕京理工学院、天津天狮学院、河北科技学院、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美术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东方学院、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等;像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的民办高校中,有四川工商学院、四川传媒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成都东软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工程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工商学院、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贵阳中医学院时珍学院、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茅台学院(贵州仁怀)等;像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的民办高校中,有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京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思源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西安信息学院(原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西安汽车科技学院(原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兰州外语职业学院、银川能源学院、新疆科技职业学院、青海大学昆仑学院等;像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民办高校中,有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吉林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黑龙江财经学院等。
以上所述的这些民办高校,在党建工作中都能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紧贴自身党建发展实际,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精神要求,不断挖掘潜力,尽职尽责推动党建实践创新探索,推动党建新发展,在民办高校党建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从民办高校党建实践探索及其显著成效上看,北京、江苏、湖北、广东、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市较为突出;从大的行政区域来看,整体优势比较明显的是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从所在省市民办高校党建探索的群体优势来说,陕西民办高校中的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京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思源学院、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等比较明显。
除此之外,还有像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宁波诺丁汉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一些中外合作办学性质的民办大学。这类民办高校普遍办学时间不长,却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党建工作正式开展时间也不长,却有各自特色做法和亮点,并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精神要求及各自办学性质、特点,不断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如2007年正式成立党组织的西交利物浦大学,经过13年的不断实践摸索、探讨,确立了围绕“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确立党委政治核心地位”“严抓理论学习与培训,把牢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两课’教学水平”等六大层面开展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每年至少举办2次党校课培训,坚持每年至少200名教师和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作为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民办高校,还专门成立了留英党支部,由学校负责学生党建工作的教师兼任党支部书记,留英学生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引导留英学生党员开展经常性的交流学习活动。尽管民办高校从创建到发展的过程中都逐步建立健全了党组织,推进了党建工作的稳步发展,并结合各自党建实际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实践探索,但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并非所有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都做得好、做得到位。凡此,亟待我们在未来的建设、发展中逐步加以改进。
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实践探索的不足与反思
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整体态势良好的情况下,仍有一些民办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党建工作总是起色不大,长期以来某些方面所存在的错误认识观念、消极应对态度、传统守旧做法,严重阻滞了自身党建工作的有效推进。这些认识和做法,在民办高校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选派制未全面实施之前,在一些学校党建中的表现还是非常突出的。总括起来,这些亟待改进的不足主要有十个方面。
1.组织建设,要么因陋就简,简单到极个别的学校只有一名书记、一名党务干部,其余全是行政或教学一线乃至后勤岗位的人员兼任;要么贪大求全,齐备到有些学校各岗各职超额配备,党支部乃至党小组在各大小部门几乎都有,求数量、求规模的倾向严重;要么名有实无,看似学校党组织机构健全、专兼职党务管理干部配置富余、师生党员队伍也发展壮大,看起来规模不小、数量不少、发展速度不慢,但实质对于党建工作能动真格付诸实施的劲头并不大。
2.思想建设,要么“坐等靠”,一味只讲求如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学生就业率、提高自我办学知名度,一味只讲求如何如何赢得生源、扩大招生规模、增大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党员干部、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学习、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要么“空口号”,在一些民办高校典型的表现就是党建跟着行政跑,缺乏对党员干部、师生思想建设的实践开拓,将工作目标、任务摘词选句条列出来,宣示出去便万事大吉,这种“空口号”式的宣示,党员干部、教师熟视无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更是视而不见,思想建设流于形式。
3.作风建设,要么一曝十寒,缺乏长效机制,受某些方面大环境的影响,有些党员干部、教师中,身在民办高校工作岗位而心不在焉、追名逐利、伺机跳槽者有;缺失工作责任感而一心谋划、操持着自我利益者有;习以为常缺乏民主意识的一言堂者有;不讲政治、不讲正气,课堂上随意乱侃,肆意乱讲乱发议论者有;缺失原则拉帮结派、抱团抱伙者有;不能为人师表、不重师德师风搞婚外情、师生恋者有。凡此种种思想散漫、责任缺失的作风,有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也少有实质性的应对策略。要么得过且过,在如何有效抵制不良之风,如何端正党员思想行为、狠抓作风建设上,有些民办高校党组织瞻前顾后、缺乏主动。
4.纪检、监察条例制度的实施,要么疲软松弛,缺乏威慑力,有些民办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实施党的纪检、监察条例制度的力度,使得对具体违纪党员的处理上不够果决,疲软松弛,没有应有的惩处,缺少威慑力、震慑力;要么纪检监察工作无人问津,违规违纪处理无人问津,对纪检监察工作新的有效实践缺乏信心。
5.党的基层支部建设,要么“遍地开花”式的支部多建,从行政后勤机关科室、教务教学教研室,到各分院(系)乃至班级、公寓、社团,支部设立范围广,数量多。表面看,党的基层支部建设步子迈得很大,发展势头也很迅猛,但在自身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上却普遍较为涣散。要么“抓大放小”式的少建,将本可独立设立的支部,合二为一,或几个应分建的支部合多为一,不分工作性质、岗位职能的在一个或多个部门中搞“大一统”“集群化”式的基层支部建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彼此的特色化和创造性建设。
6.流动党员的管理,有些民办高校外聘一线任课教师多、外聘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多,离岗离职人员多、毕业生离校党员多。这些党组织关系或因从原单位一直迟迟未能转入、或因离岗离职后一直迟迟未能转出、或因学生党员毕业离校后没有合适就业岗位而一直迟迟未能转出等情形的流动党员,给管理带来困难。有些民办高校要么要求这些流动党员,无论何种情形,一律将党关系暂挂靠学校党组织,要么要求这些流动党员,一律将已转入的或未能及时转出的全部转出。不论采取哪种措施,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难以有效进行,思想学习等活动难以开展,考核评价工作无从接续。
7.发展党员的问题,有些民办高校发展党员的问题很突出,要么给各机关处室特别是各分院(系)、班级划分的名额较多,给各支部发展党员的量也较大,出于突出党员的总数量、大规模,在党员发展的条件、严格要求的各个环节上就显得有所松弛,甚至某些必须严格履行的有效期限内的考察、民主评议等都成了走过场。发展党员的数量上去了,质量却大大降低。有些民办高校在发展党员上严格限定名额、控制数量、严格每一环节标准要求,虽数量受限,但质量较好,这种做法应提倡。
8.工会、共青团、学联、社团组织建设,有些民办高校在工会、共青团、学联、社团组织建设问题上,要么思想认识不清,缺失党对工会、共青团、学联、社团组织的领导;要么为压缩机构、减少开支,有些民办高校对这些组织支持力度不够,职能也多被弱化,正常工作难以有效运行。民办高校应在实践中注重拓展一些新的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使工会、共青团、学联、社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既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又能有效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职工、青年团员在新的发展征程上争做贡献。
9.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但在这一问题上,有些民办高校要么认识上片面化,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是“两课”教师的主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党组织应担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混为一谈,从而忽视了对党员干部、师生全方位多渠道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及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根本任务。
民办高校党组织应紧贴自身建设及党员干部、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在实践中多探索些新的更有效的路径策略,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民办高校真正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及服务的全过程,贯穿于整个党建工作的全过程。
10.稳定安全问题,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2006年颁布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早就对民办高校稳定安全工作作了明确规定。但有些民办高校在稳定安全工作上,要么只把重心放在了学校保卫部门,不断扩大和加强校卫队建设,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工作;要么是校内各部门层层签订了稳定安全责任书,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及其他各项常规性管理制度、体系等建设也逐步加强,而在具体落实上尤其是预防违法犯罪行为与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上却软弱无力。凡此,都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稳定安全工作。民办高校党组织应在稳定安全工作实践中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实效性探索,从而使稳定安全工作既能渗透于日常党建及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各环节,又能做到防微杜渐、不留死角,既能在校内形成人人都是稳定安全的“守门员”的群防效应,又能在校外形成人人都是稳定安全的“监督员”的群治效应。
三、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实践探索的先进典型及其经验启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应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更应当是中国每一个共产党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在我国民办高校建设发展中,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党建,无论是从起步之初纷纷设立的党支部、临时党总支,还是到初具规模之时相继建立的党总支、临时党委、党委;无论是从尚无对口接管的上级党组织,还是到有明确统一归属的上级管理的党组织;无论是从内部推选的党组织负责人,还是到各省按规定统一选派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民办高校的党组织建设、党的工作开展,同民办高校自身的建设发展一样,历经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在民办高校党建历程中,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对党建工作思想上非常重视,认识上非常明确,态度上非常坚定,行动上非常支持,这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之所以能够得到重大发展的内在因素。党和国家对民办教育事业的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及一系列大力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举措的出台、实施,为民办高校及其党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和法制保障,这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之所以能够得到重大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民办高校党建历程中,也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这里以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发展的时间为经,以各相关民办高校党建中的先进实践经验、举措为纬,从纵横两方面,依相关民办高校党建初期和近年来党建的先进经验实践探索,分两个部分进行探讨。
(一)民办高校党建初期先进典型的实践经验探索
民办高校党建实践经验探索的初期阶段,大致可从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开始,至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之前的10年。
因为在这一阶段,不少较早创办的民办高校,从先期的自考助学、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认证考试到逐步纳入国家统招的高职,并有部分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也有个别民办高校还取得硕士研究生培养资质。随着党和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事业扶持政策、法律体系及各项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强和完善,民办高校也逐步发展壮大。相应,民办高校的党组织也才逐步健全、党的建设也才逐步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办学较早、发展较好的民办高校。譬如,西安培华学院,其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创立的“西安第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1935年其更名为“陕西省私立培华女子初级染织科职业学校”,后于1984年在恢复原“培华女子职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新中国首家专门招收女生的“西安培华女子大学”。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西安培华学院(男女兼收),2007年成为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建于1977年的北京自修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民办高校,1984年邓小平同志还为其题写了校名。继此,中国的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党组织也随之创建。
1982年3月创办的中华社会大学,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创办的第一所民办高校,2002年更名为北京经贸职业学院,2007年成立学校党委。党委很重视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党建带团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以发展学生党员为龙头,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基础,实现热爱党的教育全覆盖”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在民办高校初期党建实践中有着可贵的探索。1987年10月创办的西安翻译学院,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全国较早创办的民办高校之一,其于1988年建立临时党支部,1993年转为正式党支部,2000年6月成立党委,是陕西第一家成立正式党委的民办高校。历经20多年探索、发展,西安翻译学院党建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品牌优势日益凸显。1984年创办的北京海淀走读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前身)、黄河科技学院也是较早成立的民办高校,历经实践探索,党建工作也可圈可点。
在这一阶段,这些早期创办并持续发展的民办高校,党的组织及其他各项建设也越来越得到了高度重视并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五大确立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主题思想,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主题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这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经各地省委高教工委的亲切关怀、正确领导,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并涌现出了诸如西安培华学院、西安翻译学院等这样的先进典型。在民办高校党建初期,这些先进典型学校不仅健全完善了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机制及制度、队伍建设,规范了各项工作的实施细则,加快了党建步伐,发挥了党在民办高校发展中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还在具体工作中不断进行有效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1.西安培华学院党建初期的实践经验探索
西安培华学院2004年成立临时党委,2008年6月召开第一届党代会,选举成立正式党委后的组织机构。在这一过程中,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原则从未背离过,从党支部、党总支、临时党委到正式成立党委的每一发展阶段,党建工作从未放松过。西安培华学院的创始人姜维之,是一名有着58年教育生涯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对党有着无比深厚感情的老共产党员。在2007年去世之前的20多年里,他始终把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并能将党的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党建促学校发展。他经常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师生:“一个共产党人不仅应具有美好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而且应该有为实现这个伟大理想执着奋斗的行动;不仅要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而且还应具有表现这颗美好心灵的实绩;不仅要具有‘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而且更应该具有与这个称号相匹配的突出表现和贡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自己的光荣使命。”正因为有他这样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的民办高校创办人,西安培华学院才能从一开始就把党建的各项工作,包括校内各民主党派组织及工会、共青团、学联、社团组织,按照党的精神要求,不打折扣地项项从严抓,件件落实处,并始终成为学校历届党政班子不断坚持与发展的优良传统。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西安培华学院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和“科学、民主、自由、公平、创新”的培华精神。
2.黄河科技学院党建初期的实践经验探索
黄河科技学院2000年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较早晋升本科的高校,2004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建立党委,是全国第一所成立党委的民办高校。面对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该校极早就对如何强化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发挥党组织监督保障作用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如通过建立“四项机制”规范协调党政职能的有效运行:建立党委书记与校长沟通机制,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建立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机制,作为例会定时召开;建立共同负责、分工协作机制,校长和党委书记均为第一责任人,保证办学方向不走偏;建立校领导中心组理论学习机制,把学习理论与改造世界观、与学校的改革发展、与指导促进学校各项具体工作紧密结合。如通过“新生军训、党校培训和校卫队锻炼‘三个抓手’”,坚持每年新生中90%以上的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使入党对象从理论上认识党,从思想上接受党,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信仰党,从行动上坚定入党信心。该校党建工作的不少实践探索,在民办高校中都是比较突出的。在民办高校中较早就创立的“以党建为核心”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及其先进工作实践,得到了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3.北京城市学院党建初期的实践经验探索
北京城市学院,其前身是在1984年为探索不同于传统公办高校的新型办学体制和实用人才培养模式而创办的北京海淀走读大学。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北京海淀走读大学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城市学院,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所实行公有民办体制的新型高校,也是国内较早拥有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民办高校,曾一度被赞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在学校党组织不断健全特别是建立党委之后,该校在民办高校党建初期的实践探索中也是较为突出的:在民办高校中较早就非常重视党团建设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统一;始终坚持发挥党团组织政治领导、思想指导、实践引导和党团员主体作用;始终坚持不断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和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立足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了既坚强有力又生动活泼的党建工作新局面。在校园文化、校园文明建设中所形成的“改革探索、勤奋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校训,反映了时代特征和改革精神、创业精神、奋斗精神。北京城市学院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自身特色的民办高校党建思路与德育工作经验,多次受到北京市委等上级部门的肯定与表彰,多个基层党团组织和许多党团员获北京市和全国先进党团组织、党团员称号。
4.西安翻译学院党建初期的实践经验探索
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是被誉为“中国民办教育拓荒者,当代杰出教育家”的丁祖诒。2000年学校获得高职高专学历颁发资格,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2009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至2007年10月建校20周年及全面实施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委派制之前的这一时间段里,西安翻译学院的党建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始终位于前列。从临时党支部的组建到上级党组织对民办高校选派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制的全面实施,初期党建实践探索中,西安翻译学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2007年10月西安翻译学院党委总结的“十条党建实践探索经验”:创建符合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的五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机制;创建党委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发挥保证监督作用的工作机制;立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建立加强自身制度建设的十六项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委与社团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推动作用;创建适合民办高校特点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创建以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为基础的党的组织建设机制;创立学生公寓党团工作站运行机制;创建以安全校园、文明校园为目标的稳定安全工作机制;创建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稳推团建创新发展;完善工会与教代会组织,创新民办高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等,在其党建初期的工作实践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要求,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不断探索新的先进经验,用以指导新的实践,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才能有新的突破。西安翻译学院的初期党建实践经验探索,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专兼职党建队伍建设,党委与学校董事会、行政重大问题共同决策,教职工参与学校事务决策、管理、监督的民主权利行使与切身利益保障机制,学生公寓党团工作站建设等,在民办高校党建初期的实践探索中都有一定的前瞻性、示范性。
(二)近年来民办高校党建先进典型的实践经验探索
从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开始,至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之后的2019年底这12年,民办高校在历经了优胜劣汰、优化整合的悄然竞争、大幅“精炼”后,整体优势更趋凸显。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且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先后建立的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内涵建设、质量工程建设及多元化办学模式构筑,转型发展、“双一流”建设等都有新突破新发展。高职专科民办高校,纷纷挖掘自身潜力,在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和紧贴市场经济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发展平稳,整体态势良好。这一阶段,特别是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对新时期发展民办教育制度设计和政策完善奠定了法律基础,以及根据这次修法的精神,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有关部委联合印发了《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和《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与此相适应,2016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办发[2016]78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所有这些,对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包括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形式的高校在内的一大批民办高校,长期以来颇感困惑的一些政策“瓶颈”问题、管理体制“瓶颈”问题等都得到了有效破解,各地政府促进民办高校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也纷纷出台,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各民办高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打造质量工程品牌工程、拓展国际化多元化办学视野、加速特色化专业化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等的“追赶超越”持续升温,“建设一流学院,建设一流专业”的“双一流”建设,几乎成了包括高职专科在内的所有民办高校的共同目标。民办高校科学化建设、规范化发展、国际化开拓的步履更加坚实,信心更加坚定。
这一阶段中,同民办高校自身良好发展态势一样,民办高校党的组织及其他各项建设也取得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确立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主题思想,在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主题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精神的指引下,各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各地向民办高校委派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制的实施力度加大,党委书记进董事会、党政班子交叉任职,党政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党政班子团结协调,党的各项建设工作不仅推进有力、成效显著,而且不少民办高校的党建实践探索还颇多亮点,颇具特色,颇有典型性。
近年来民办高校党建搞得有声有色的地区有,每一地区中的先进省市有,每一先进省市中的先进典型民办高校有。按群体性地区优势明显程度来看,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就比较突出;按群体性优势明显的省市来看,北京、广东、江苏、湖北、河南、陕西等就比较突出;按各民办高校自身党建实践探索的成效性影响来看,武昌首义学院、武汉东湖学院、广东东软学院、广东培正学院、浙江树人大学、三江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山东英才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仰恩大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京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等比较突出。这里仅从各地区民办高校中选取党建实践探索中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一些先进典型进行概括分析。
1.站位高,境界高,民办高校党建一路畅通无阻梗
在民办高校这块沃土上,党的组织、党的建设如何才能顺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除了党和国家和煦的春风、温润的雨露,更需坚守这块土地上的人的精心浇培、细心呵护、热诚营务。诚然,党的组织要在民办高校得以完善,党的建设要在民办高校得以发展,民办高校的举办者的思想、认识、态度及其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高站位须有高的境界。宇华教育集团作为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于一体,分布于河南、湖南两省10个城市,从幼儿园到大学共28所全日制学校、9万多名在校师生的民办教育集团,之所以能够叫响中国教育界,能够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其旗下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河南工商学院等民办高校各项事业能蒸蒸日上,这就与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的李光宇对党的认识和积极作为是密切相关的,是与他们高站位的党建工作是分不开的。李光宇有一个著名的党建认识观,在他看来“不管民办公办都是党办,不管体制内体制外,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不例外”。在长期以来的学校管理中,李光宇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发展的首要大事来抓。
在正确的党建思想引领下,宇华教育集团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建工作在学校的全覆盖;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力求以党建促师资队伍建设,以党建促师风师德建设,以党建促德育工作。在人才招聘引进中,学校优先录用党员,提拔时优先任用党员,积极发展业务骨干成为党员,把党建和业务高度结合起来。达到了“要做到哪里有教育教学活动,哪里就有党员在发挥作用,哪里就有党的强大影响力”的目标。
安徽新华学院党委2005年成立以来,对于校党委与校董事会、校委会机制建设问题认识上就有高的站位。在正确处理好与董事会、校行政之间的关系,支持董事会、校行政科学办学治校上,始终坚持了“职能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程序上分、步调上合”,保证了党政同心、协调一致。
(2)高站位须以先进理念为向导。要确保民办高校党建一路畅通无阻梗有作为,还必须要坚持先进的党建工作理念作为实践的先导。江苏南通理工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他们认识到,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如果仅只是“围绕中心”还是不够的,唯有“引领中心”才是积极的主动的。正缘于有这样一种前瞻的思想认识,该校党委确立了“引领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理念,以此作为党建工作的实践指导:政治上引领,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理论上、思想上、方向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论上引领,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引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与时俱进、勇于锐意进取;方向上引领,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用上引领,始终坚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师生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2.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政同力推动民办高校稳步跃入快车道
多年来,其实在民办高校内部困扰党建的还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使党政既有分工负责又有合作共进,推动整体工作的协调发展。在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的前后,许多民办高校在党建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不少先进经验。
近年来,广东省民办高校坚持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统领,突出“书记进董事会、党政交叉任职”这个核心,统筹兼顾、增强大局意识,整体推进、强化核心意识,积极探索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整体优势明显。其他像浙江树人大学、山东英才学院、郑州科技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等也有积极的实践探索。较有特色的还有2017年9月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茅台学院。该校虽起步晚,但在党建工作上毫不含糊:大力推行校党委会、董事会、党政联席会的三会议决制。他们坚信“党的建设是茅台改革的压舱石,发展的动力源,三频共振,要‘振’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强基础,练内功,提升民办高校党建理论水平
思想理论学习是党的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如何夯实党建理论基础,增强党员自身理论素质,提升思想理论水平,一直是民办高校党建中的难题。但在多年来党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中,很多民办高校,如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仰恩大学、山东烟台南山学院、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在自身党建理论与实践中进行了有效探索。
(1)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创建为依托,强化理论武装和价值引领。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如何夯实思想理论基础、提升党员思想理论水平上下了不少功夫。该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党员干部、师生爱国爱党情怀,强化理想信念、培育师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的基础上,于2017年4月正式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也是全国第二家、福建省首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民办高校。承担全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工作;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成立相关课题组,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开设党史讲座和思想政治工作专题辅导培训,设立“福外先锋论坛”,强化立德树人实效。
(2)以“书记项目”为抓手,增强理论学习见成效。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书记项目”为抓手,推动党建理论工作创新,并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重点,增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近年来,该校着眼于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能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坚持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讲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制度平稳推进;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主要责任人的理论宣讲团、党建研究室、理论学习网,积极引导党务干部和广大党团员加强重大现实、重大理论、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课题研究。
(3)拓展党建研究基地,提升理论成果质量。山东烟台南山学院非常重视党建研究基地的拓展与研究成果质量工作。经多年努力,该校2015年《中国梦语境下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研究》获批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课题研究成果在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杂志《党建》上发表,被光明网、中宣部党建网、国务院中国智库网等网站转载。
仰恩大学为了进一步拓展党建理论研究基地,加快党建人才培养,实现理论研究成果与研究基地同步提升的目标,在2016年10月与当地党委组织部门在校大学生创业园正式联合创建了“党建·人才孵化园”,设立“一站一室一基地”、建立“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机制;建立党建人才资源库,组织学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品牌、人才项目培育、思想理论研究,形成了党建和人才工作研究的特色品牌。
4.抓学生党建,促学生发展,强思想政治教育助推立德树人新成效
立德树人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民办高校普遍都很重视此项工作,并且作为党建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像广东白云学院、三江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西安思源学院、西京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都取得好的成效。
(1)通过严格发展学生党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譬如,作为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的三江学院,自1992年创办以来在党建工作初步开展的过程中就非常重视严格标准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非常重视严格推优入党的程序、环节和入口关,在学校积极开展学生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以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譬如,广东白云学院党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学生中心”理念,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学生党员、高质量推进学生党建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全校形成了“一学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2)通过改革思政课教学、强化全课程育人,推进立德树人深入持久。西安翻译学院党委在全校思政课教师中组织大练兵专项活动,进一步转变思政课教学方式,打造高品质、创新型教师团队,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加紧密与党和国家新的发展形势、目标要求结合起来,与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责任”“共同责任”“基本责任”落实结合起来,真正践行好立德树人的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真才干的优秀人才。
西安思源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为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立德树人的各个环节,该校党委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师生不断提升政治意识、一流意识和改革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落实到办学育人各环节;注重全课程育人,将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育教学中,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华丽转身。
(3)通过学生党建与自身办学精神、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促进立德树人有新发展。西安翻译学院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党建不放松,并不断在层层落实上注重实效。通过每年由党委组织签订“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暨宣传思想工作”“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校园稳定安全”等责任书为依据,明确相关部门责任人职责任务,确保各项党建的优质高效。在学生党建中,非常注重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先进办学思想、理念、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如通过与“让无助者有助,让有志者成才,让奋进者辉煌”及“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成就服务”办学理念的结合,学生在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拼搏进取中更加坚定信念。如通过与“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爱生如子,厚德敦行”的“西译精神”的结合,使学生耳濡目染中感受西安翻译学院创业者们可贵精神的同时,更多地汲取精神的力量,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如通过与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丁祖诒提出的“创东方哈佛”的奋斗誓愿,以及丁祖诒立足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所首倡的“高尚教育”思想的结合,激励学生在成长成才成功成就的人生奋斗历程中要不断磨砺意志,提升素质,向着辉煌的人生目标奋进。近年来,该校先后多次被陕西省委高教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该校党委2017年被省委组织部认定为“陕西省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优秀品牌”,团委荣获2018年“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整体党建工作以陕西省委组织部赞称的“基础好”“思路清”“工作实”“效果好”见著。
西安外事学院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并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该校积极构建优质育人环境,构建以“鱼化龙”精神的校园文化,促进了学校健康发展。在重视学生党建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上,该校党委建立了具有独立二级机构建制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和七方书院,构建具有特色的德育体系,完善“学院+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大学精神、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一体,形成了大思政、大德育,把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的培养贯穿于育人全过程。以“鱼化龙”精神为核心的西安外事学院特色大学文化建设先后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和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先后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文明校园”“校园文化示范点”“依法治校示范校”;该校团委获“陕西省五四红旗团委”,该校被团中央列为“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院校。2018年12月初,该校党委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名单,是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4)建立典型德育载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针对性。上海建桥学院党委2017年3月在上海高校中打造的第一家以雷锋为主题的纪念馆开馆,该馆设置了“雷锋其人”“雷锋精神”“雷锋在建桥”三大版块。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并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也是践行雷锋精神的有效德育载体。他们还将优秀思想政治公开课、入党仪式等搬至雷锋馆,让学雷锋德育工作“入脑入心”;从2005年开始还设有雷锋奖章,将每月第一个周六设为雷锋日,设立建桥学雷锋志愿者总队,下设各二级分院支队,引导广大党团员青年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观,自觉践行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近年已有5600多名践行雷锋精神的优秀党团员青年获得了雷锋奖章,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5.重发展党员,重质量基础,重党员队伍的整体高素质建设
如何高质量发展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整体高素质,不少民办高校也做过积极探索,较为典型的有山东烟台南山学院、广东白云学院等。
山东烟台南山学院的“一二三”党员发展质量提升方法值得借鉴。这个质量提升法的要害:一是设立党员发展专项检查,针对党员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前通报,适时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符合程序、符合规范;二是建立底线机制、激励机制两个机制,坚持政治标准为首要标准,确定党员发展对象之前进行政治理论测试,不合格者不得纳入计划;三是考核三项成绩指标,即党内实践成绩、学业成绩和人文素质测评成绩三项指标是基层党支部工作重要评价指标,引导基层支部把优秀师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
6.团结党外人士,凝聚发展力量,把统战工作落实处
在近年来的民办高校统战工作实践探索中,诸如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西安翻译学院等取得了一定成效。
(1)建立党外知识分子组织,加强统战工作的基础建设。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党委2017年5月成立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简称“知联会”)这一有效组织,其目的就在于将校内的一切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力量,推动学校新的发展。通过知联会,深入推进党外知识分子间相互学习交流、人才培养、献策建言、服务社会、联谊交友等工作,使知联会成了学校团结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平台。该校2006年建校,2017年12月召开了第一届党代会,短短13年时间,已迈入了全国独立院校的最强阵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带领全体党员,团结党外人士和广大知识分子开拓创新分不开的。
(2)支持民主党派建设,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2000年6月西安翻译学院党委成立以来,就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并紧密结合民主党派建设的工作实际,先后设立了党委宣传统战部、党委统战部,与党委组织部合署办公,由一名副书记分管统战工作,一名党委委员担任统战部部长,从组织上完善了统战机构建设,明确了职责权限,理顺了工作关系,为民主党派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针对近年来学校6个民主党派18名民主党派成员(农工3人;民建1人;民盟9人;民革2人;九三学社1人;民进2人)及有回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壮族、维吾尔族教职工30人、少数民族学生597人的实际,该校党委积极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多方面探索富有成效的统战实践经验:一是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2016年5月在校成立了首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民盟西安翻译学院支部,对各民主党派工作予以全力帮助,促进了民主党派的不断发展,民盟西安翻译学院支部获陕西省民盟颁发“优秀盟基层组织奖”。二是经常组织民主党派开展学习、调研活动,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三是为少数民族师生安心学习、生活和工作创造便利条件,使他们从思想深处感受到党的温暖关怀,从而更加坚定爱党爱国、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四是组织开展主题活动,陶冶少数民族师生情操。五是完善“高校统战信息管理平台”数据更新填报,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情况统计及专栏信息报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师生的积极性,确保了统战工作的平稳有序。
(3)聚焦海内外华人华侨及归国留学人员,“筑巢引凤”引智引才助力自我发展大联盟。如何将海内外华人华侨及海外归国留学人员等知识分子、精英人才有效吸纳到民办高校,使其能够加盟民办高校育人大业大展才华,助力改革与发展,这对民办高校来说,确是一个不易突破的难题。但西安培华学院党委多年来在统战工作的实践探索中却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在陕西省侨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帮助下,2010年12月30日,该校正式成立了西安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侨联”),侨联的成立是西安培华学院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也为民办高校有效吸引海外归国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多年来,在侨联这一统战组织的推动下,一批海内外华人华侨、归国留学人员献计献策、群策群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在他们的积极影响和带动下,学校侨联广交深交新老朋友,进一步加强与海内外华人华侨、归国留学人员以及海外宗亲的联谊,人才引进、文化交流、合作办学的渠道更加宽广。
7.着眼大数据战略,借助“互联网+”探索党建实践平台创新
信息多元化的大数据时代,如何进一步拓展民办高校党建实践平台的创新路径,便成了当前或今后更长时期内民办高校党建的又一重大挑战问题。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国家大数据战略”,要求打破传统僵化的思维方式方法,用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去认知事物,归纳梳理,分析总结,探求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为契机,民办高校借助“互联网+”探索党建实践平台的创新工作就更为重要了。很多民办高校在党建实践中对此也做了积极探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
(1)通过“互联网+”实现智慧党建,为党员打造网上精神家园。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党委积极应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迅猛发展态势,组织有关部门精心筹划运维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让党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都能及时学习和了解有关的党建信息,建立了一个网上精神家园;在具体内容策划上,他们积极通过微电影、动漫、创意选题图文等形式,让生动、鲜活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传递给广大党员,深入触动党员的心灵;积极通过“互联网+”打开与党员的沟通渠道,通过议题设置、讨论、信息收集和反馈,实现了与党员的无缝沟通;通过“党建云”的精心打造,实现了智慧党建,真正打通了党建“最后一公里”。
(2)以“党建+”理念为指导,推动网上党建和群团工作互动发展。厦门南洋学院党委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助党建”,以“党建+”理念为指导,以党建信息员队伍为核心,延伸建设大学生管理队伍、大学生记者、新媒体工作队伍和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队伍等平台,形成了多元化、体系化的“1+X”党内网上实践平台,推动了党建和群团工作的互动发展;通过对“党建+教学”“党建+科研”“党建+宣传”等网上实践平台深入探索,推动了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建设。
(3)探索“互联网+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延伸党建新领域。在云南省民办高校中实施“互联网+党建”较早的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该校党委在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中,创新了“互联网+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实践平台建设,通过将原有的“网上党校”重新改版上线,为党员教育管理拓展了新的空间;该校党委还积极动员全体师生党员关注、订阅“共产党员”“云岭先锋”微信公众号,以“财商青年”等为代表的一批学校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服务信息完善,影响力日增。
8.立足和谐校园建设,探索稳定安全工作实践创新
学校教育无小事,稳定安全大于天。民办高校稳定安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着办学的正常运行,有时不经意的一个小小疏忽也能使学校的社会声誉受到损害。学校管理怎么样,学习生活环境好不好,校园安全措施到位不到位,这是民办高校每年常常面对新生及家长被问询最多的问题。近年来,在各地高校校园安全事件不断增多的严峻态势下,民办高校党委对自身稳定安全问题更加重视,稳定安全建设的力度更大,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也更大。其中,西安翻译学院就是这些先进典型之一。
西安翻译学院党委向来重视稳定安全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近年来,该校党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切实有效的实践创新,从根本上保障了校园的稳定安全。连续多年来校园无重大火灾事故、无重大责任事故、无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发生,公安部领导实地考察后,对该校稳定安全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07年至2011年学校连续4年被长安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至2011年连续6年被西安市政府评为消防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陕西省教育厅、公安厅、省综治委评为“平安校园”称号;2009年至2012年连续4年被西安市公安局授予保卫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被陕西省综治办评为“全省经济文化保卫系统平安单位”;2017年第10次蝉联“中国食品安全先进单位”、荣膺“陕西教育发展突出贡献高校”奖,新浪教育“2019年度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
9.坚持立德树人,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践创新
民办高校党委不仅要正确引导党员、师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质,还要更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的方法和路径。调研发现,92%的民办高校能抢抓机遇,使校园整体布局、环境设计,教学、生活、活动、服务区域建设及校园亭台楼阁乃至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精心打造都呈现出独特的人文情趣、艺术趣味。同时,更多民办高校在自身建设发展过程中都非常注重自我办学宗旨、理念、校训及办学精神的凝练,都非常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注重校风、学风、教风及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建设。近年来,各地民办高校党委在切实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的基础上,还紧密结合其他一些相关要素内容,使自身特色校园文化氛围更浓,校园文化建设更具活力和魅力。
(1)依托地缘文化,打造自我特色的校园文化。西安思源学院党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学校所处西安市东郊白鹿原文化区的独具优势和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名作《白鹿原》的文化效应,积极与陈忠实先生家乡一起联合打造了“白鹿书院”,继此之后又于2007年1月共同打造了“陈忠实文学馆”。“白鹿书院”和“陈忠实文学馆”已经成为学校最为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内容,在促进学术文化交流,推动陕西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贡献。
西安翻译学院党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紧密结合学校自身所处秦岭山脉终南山麓的人文、地理优势,挖掘北宋时代著名思想家张载开创的“关学”文化,立足“为文化立心,为学术立极,为教育创新道,为未来开风气”的宗旨和“寻中华文化之根、串中华文化之珠、扬中华文化之魂”的理念,于2009年5月创立了陕西终南学社。学社设立了终南诗社、终南书画社,创办《陕西终南文化研究》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终南文化丛书》,建立终南文化网站、终南大讲堂,在学生中建立终南读书会等。在致力陕西地域文化研究、营造学术氛围、提升大学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推进文化学术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学社2019年10月被陕西省社科联确立为“陕西终南文化科普基地”。
(2)依托礼教经典,打造自我特色的校园文化。烟台南山学院党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挖掘儒家优良传统思想文化精髓,从中汲取营养,与时俱进,精心打造了具有烟台南山学院自我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南山礼教工程”,于2016年10月正式启动。该工程是烟台南山学院立足办学实际,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旨在打造具有南山标签的特色校园文化,培养思想品德好、礼仪修为正的现代公民。在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确保“南山礼教工程”扎实落实,学校党委还成立了“南山礼教工程”领导小组,并健全了下设的孔子学堂、礼仪教育、《南山礼教》学术研究、南山礼仪文化培育、第二课堂开发等工作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了组织保障,确保了工作落实。
(3)依托讲堂讲坛,打造自我特色的校园文化。譬如,浙江树人大学党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自身历经20多年建设、发展中所积累的学术文化资源优势,于2006年3月正式启动打造了具有自我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品牌项目——“树人讲坛”。该讲坛以“崇德重智”为自己的价值追求,高举“人文”和“科学”的旗帜,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学术知识的创新和传承,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内涵上,该讲坛主要有“校外名家”“校内专家”“成功校友”“优秀学生”四大系列,这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发挥了文化立校、讲座育人的深层功效。该校“树人讲坛”自2006年3月开设以来,仅特邀有影响力的各类校外专家、学者就超过了400场次。该讲坛在推动浙江树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0.坚持正向力引导,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校园党建网站建设实践创新
宣传思想工作是民办高校党建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也可以说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民办高校行动的重心指向。
民办高校从一起步就普遍很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尤其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民办高校的网站建设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武昌首义学院党委建立了“党建在线”专题网站,作为学校党建宣传的主要网络阵地,在学校党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网站所设置的“学校党委”“理论宣传”“党建制度”“党校党课”“组织生活”“党员风采”“党建研究”“统一战线”“党务服务”等栏目,要旨明确、政策性强,内容切实、导向性强,不仅为广大党员干部、师生提供了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平台,也为提高理论研究及实践创新水平创设了多方面的有效途径,更为外界及时了解学校发展状况、党建动态打开了窗口。
山东英才学院的“英才党建网”的栏目设置简洁明快而又极具聚合力。武汉东湖学院党委进一步强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特别创建了“党建思政”专题网站,重点分别就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及群团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进行了全面介绍,重点突出且其中蕴含的实践创新的亮点不少,指导性也很强,深受校内外广大学习者的好评。多年来,武汉东湖学院获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和“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
实践证明,民办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如不被重视,校园网、党建网如不被重视,那党建及学校的发展导向力就会减弱,广大党员干部、师生的凝聚力就会减弱。因此,宣传思想工作的网站建设、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必须高度重视。
(三)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实践探索的经验启示
从民办高校党建初期的摸索探讨,到近年来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在推动民办高校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透过民办高校党建发展的这一历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些启示。
1.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一政治方向要求,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必须引导民办高校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引导民办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要积极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使民办高校广大党员干部、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这样,民办高校才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也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民办高校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2.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离不开明确的发展目标。这一发展目标就是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时期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即高等教育要实现“四个服务”的目标: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的发展目标要求,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必须以此为指引,正确领导民办高校朝着这一目标迈进。只有这样,民办高校人才培育目标才不会陷入迷茫、偏离航向,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民办高校人才培育的强大动力,也才能肩负起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培育出政治合格、品德高尚、业务精干的合格人才。
3.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民办高校的党建要取得实效,就离不开对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富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有效推进,共同服务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大局。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有力支持,同时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推进。
4.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要得到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引导及法律、制度的保障,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上级党组织、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精心指导、大力支持。这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政治核心作用有效发挥的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最强有力的支持。
5.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离不开民办高校自身科学相宜的法人治理结构。民办高校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选派制及党政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成功实践,证明党组织及党建工作在民办高校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证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要得到大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一个团结进取、坚强有力的党政班子,同心协力、共同推进民办高校事业稳步前进。这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之所以得以顺利开展、不断开拓,成效与日俱增的最主要的内在因素。
6.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各基层党团及工会组织的全力以赴。民办高校基层党团总支、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团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会、学联组织,以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广大师生、群众的群策群力、共同努力,这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新突破的良好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力量之源。
7.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赖以进取的力量。创新同样也是民办高校党建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走向崭新历程的自信源动力源。如果民办高校党建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不进行实践创新,那就不能与时俱进去开创性地把民办高校的各项党建工作有针对性实效性地抓好落实好。
第七节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问题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06]3号)中明确指出:民办高校要结合办学特点和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民办高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为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更是把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近年来民办高校选派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会更加凸显,党建工作中某些方面的体制机制问题也会逐步厘清并日趋规范化。完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也日趋完善。
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影响因素
目前大多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关系顺畅,职权明晰,各方协调,整体工作步子稳、起色大、部署周密、推进有力,在民办高校发展、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少数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的民办高校的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其一,党建工作大都处在起步阶段,多数学校党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隶属关系不清,导致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地位作用不明确;其二,不少办学者对党建工作认识不深,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大,导致党建工作的机构设置和经费得不到保证;其三,民办高校党员流动性大,导致组织关系难以理顺,党员实际数量难以统计,党员管理难度大;其四,不少在民办高校工作的党员抱着一种打工思想,认为拿多少钱干多少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找不到组织关系不要紧,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淡薄的党组织观念导致党员作用发挥不理想。为此,要加强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就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公办高校的做法,而要立足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从创新党建理念、工作内容、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方面着手。
二、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
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这对于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如何有效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向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就显得特别重要。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普遍不是很长,党的组织建设、发展时间普遍较短,思想上认识上不够深刻,特别是在党的体制机制建设等问题上存在的差异性更大。所以,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的体制机制问题,便成了我们必须慎重对待和深入探索的问题。这不仅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民办高校重视和加强党建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
(一)要重视研究,注重探索,努力推进民办高校党的体制机制建设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面对高校转型发展的新的形势要求,每个民办高校都面临“如何转型,如何适应新的转型发展要求,以及新的转型下办什么样的民办高校,怎样办好民办高校,怎样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的体制与机制建设”等一系列的根本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要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调查研究,认清新形势、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和推进民办高校新形势下的党的体制与机制建设。
1.在办学实践中,民办高校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努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加强和改进党的体制机制建设。
2.在办学实践中,民办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师生在办学理念和实践上进一步形成共识,从思想上认识上为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的体制机制建设创设好氛围。
3.要重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的功能作用,从组织上为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的体制机制建设创设好环境。
(二)坚持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努力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夯实可靠基础
坚持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工作一定要有抓手,依靠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学生党建工作。
1.面对社会各种思潮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民办高校必须旗帜鲜明,切实凸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
2.努力办好民办高校党校,严格组织培训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
3.各基层党组织共同努力,全面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三)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打牢坚实的理论基础
民办高校党政领导班子是学校的带头人,其领导能力、个人品德和工作作风对学校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出新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民办高校党委要努力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逐步使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
1.努力安排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常规的政治学习与组织生活。
2.学校党委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调查研究。
3.坚持人才强校战略,这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
第八节 正确认识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民办高校党组织在推动民办高校发展中,其地位与作用的问题,我们到底应如何去看待?这是任何一所民办高校难以回避的问题。或许不同的民办高校总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和观点,也总有自己不同的做法和措施。但无论怎样,正确的认识态度和做法却是每一个民办高校都应坚持并不断发展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这是对新社会组织党的原则要求的基本定位,要求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
我国民政部门曾一度将民办高校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它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社会组织”,即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社会组织。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且在民办高校建设中所取得的显著性成效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正确认识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这不只对民办高校更加有效地加强自身各方面的建设,构建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更对推进党的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建设中显示了强大的力量
民办高校的办学性质和办学宗旨决定了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其存在并得以有效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作为新社会组织的民办高校,其所从事的民办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也有过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性质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并对其发展进行方向引导。这也可以看作是党组织在民办高校设置、建立、发展的法律依据,也可以看作是对民办高校党组织在推动民办高校建设发展中所应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的充分肯定。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董事会(理事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董事会(理事会)成员由举办者、校(院)长和教职工代表组成。有的学校,在领导体制上实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校(院)长由董事会(理事会)选聘,教职工代表理事由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教职工代表大会则是在党委领导下召开的。这样就形成了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理事进入理事会—理事会选聘校(院)长—校(院)长聘任教职工—教职工代表参加教职工代表大会的闭循环。这个闭循环的起端是教职工代表大会,而教代会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召开,这也正体现了党委对学校的领导,体现了民办高校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在推动学校发展中体现了重要的领导地位
与历史悠久、管理体制成熟、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党组织的体制机制建设还有待完善,在实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的体系下,民办高校容易出现董事会(理事会)和行政领导之间权力制衡不够合理、董事会(理事会)多是董事长(理事长)“一言堂”现象。为此,民办高校在日常具体事务运行中,必须及时明确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须明确党组织在学校发展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明确其具有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的权利,以及支持学校决策机构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的义务,以便于学校党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完善董事长(理事长)、校(院)长和党委书记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
三、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在充分发挥其角色功能中体现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民办高校党组织在推动民办高校的发展中,发挥着多重重要的角色功能作用,对此我们应有一个科学的设定,以及为其搭建足可发挥重要功能作用的平台。
第一,党组织是民办高校的政治核心,在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中起着绝对的领导作用,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功能作用。
第二,党组织是民办高校事业的推进者,这一重要的角色功能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校党委与董事会(理事会)、校(院)长出于目标指向上的一致性,在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向前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工作中共同发挥合力效应、作用而体现出来的。
第三,党组织是民办高校和谐稳定的保障者,这一重要的角色功能作用的发挥,是通过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在全面建设校园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和构筑和谐校园的各项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更是把人才培养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并号召全党上下、全国各族人民为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这也同样体现了民办高校建设发展中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九节 正确把握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民办高校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得到了更大发展,这其中党建工作发挥了更为重要的政治核心和思想引领作用,它在引导民办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动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006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发布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对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至少要从四个方面去准确把握。
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
民办高校并不完全等同于民营企业或其他类型的经济组织、实业机构,它首先是教育。正因为是教育的范畴,它就关涉诸如到底办什么样的教育,育什么样的人,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向着什么样的目标奋斗等一系列问题。教育有其自身鲜明的运行特点,有其发展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绝不能不顾客观现实而一切从举办者的主观愿望出发,它必须坚持既定的办学方向,必须贯彻既定的教育方针,必须明确自身的办学性质和必须恪守的运行规则。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我国民办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方向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等原则。所有这些,从不同方面都无一不要求民办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党的各项建设工作,必须有效发挥好党建的政治核心作用。因为党建是保证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确保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
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民办高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要求民办高校绝不能仅仅为办学而办学,甚至为营利而办学,绝不能仅仅是培养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发展的人,还应是有较高思想政治修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敢于担当、勇于进取的一代新人。办学者要始终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置于首要位置去深入思考。
办学兴教,旨在育人,育人之效,重在教化。民办高校要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从此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到底怎么样,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高低、水平如何,办学中是否坚持了育人为本的原则;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高低、效果如何,党建工作中是否抓住了育人为本这一核心,是否把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了实处。因此,民办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党建,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在民办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正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三、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是坚持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民办高校是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教育阵地,而民办高校党组织则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能够健康成才的重要保证。同时,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的地位也决定了民办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党建工作,决定了它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为前提,推动民办高校更好地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另外,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的某些原因,民办高校在决策中往往难免存在草率和失误,这就需要党的监督保证工作的及时跟进,进行有效防控,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所以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不仅是民办高校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坚持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是坚持民办高校和谐稳定发展的时代要求
党建工作是民办高校和谐、稳定、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确保这一强大动力的持续有效,确保它能助推民办高校健康稳步发展,确保它在民办高校的整体发展中能够真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民办高校就必须加强党建。党建有利于构建民办高校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策环境,有利于打造稳定安全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环境,凝聚人心、积聚力量,激发热情、树立信心,促进民办高校的有序发展。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来看,民办高校的党建必须与民办高校的发展相协调,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同时,紧密联系学校各项重大工作的运行实际,通过思想政治、文明创建、校园文化创建工作等来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师生的积极性。党建工作的成功与否,从一定意义上说,它直接关乎着民办高校的和谐与稳定、创新与发展。因此对民办高校自身而言至关重要,它是民办高校和谐稳定发展的时代要求。
五、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是坚持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现实要求
在我国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民办高校新的转型发展要求,则基本上都要向应用技术型职业类方向发展。原来民办高校多种多样的办学目标与发展设想需要有所转变,像有的民办高校初步设定向多学科综合型大学发展的目标,有的民办高校设定以文为主兼顾其他学科的富有特色的综合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有的民办高校则设定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重点大学的发展目标,等等。这一现实性的转变,不仅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对民办高校党建也是一大挑战。所以,民办高校要适应新的转型发展要求,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正确的引导工作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