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字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辨字析词,揭开汉字的多张面孔

有“贼”形的“赋”

古代有一个富商,识字不多。一日,他带领几个家人坐船到外地做买卖。

船行到某一地方,远望江中有座小亭。当船经过小亭时,亭上“江心赋”几个大字突现眼前。商人一见,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禁不住大叫起来:“不好,江心有贼,赶快返回!”

家人一听,赶忙叫船家掉转船头。不料船家仍继续航行,他一边笑,一边指着那几个大字说:“先生,你看仔细,那不是江心贼,而是江心赋啊。”

富商一听,心中不服,只好附和着说:“赋就赋呗,可还有些贼形。”

还有一个常读别字的先生。一天晚上,他给学生讲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把“赋”念成了“贼”。

恰在这时,有个小偷藏在窗外,听先生大声道:“这《前赤(念成拆音)壁贼》呀!”小偷听了大吃一惊,暗想,他们已经知道前边有贼,不如到房后去偷。

此时,先生讲完课与学生来到后房睡觉。上床后,又与学生论起《后赤壁赋》,照样把赋念成贼。小偷正好又在外面听见了,不禁叹息说:“这教书先生真是神通,主人请上这样的先生,连看家狗都不用养了!”

“赋”和“贼”字虽然形体相近,却有根本上的不同。“赋”为形声字,从贝,武声。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本义为“征收”。

“贼”为形声字,从戈,则声。“贼”的读音应该念(zé),修订版的《辞源》和《辞海》注的就是这个音,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5年12月27日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却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将这个字的读音审定为zéi,废弃了zé的读音。本义为毁坏。

妙趣横生

朱先生半截牛形相传,某地有个姓王的老者擅长作对联。附近一位姓朱的秀才听说后,便想要前去一会王老汉,等朱秀才见到王老汉的样子时,觉得其貌不扬,颇有些不以为然。一天,朱秀才碰见王老汉,便撰一联来为难王老汉:

王老者一身土气

王老汉听后,知道朱秀才根据“王”“老”“者”三个字的字型的相同之处撰成一联,这三个字中,均含有“土”字在内,所以说“一身土气”。王老汉略加思索,当即反唇相讥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

在对句中,王老汉同样根据“王”“老”“者”三个字的字型的相同之处撰成一联,在这三个字当中,全部含有“牛”字,所以说“半截牛形”。秀才听罢,无言以对。

我家老爷不要脸

从前,有个地主曾对服侍他的仆人说:“‘面’字和‘脸’字是一个意思,以后如果要说‘请老爷洗面’,应改为‘请老爷洗脸’,知道吗?”仆人连忙回答说:“知道了!”

有一次,这位地主到一财主家祝寿,他大吃大喝了一顿,肚子已经发胀了,偏巧这时厨子又端来了寿面,他便摇摇头表示不再吃了,厨子还不大领会,跟随地主的仆人连忙对厨师说:“你快拿走,我家老爷不要脸(面)!”

甲骨文的“面”字,外部是一张脸的轮廓,中间有一只大眼睛,它的本义即指人的脸。不过在古代,脸和面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脸,最初指颊,即眼与颧骨之间;而面则指整个头部的前面部分。所以“面”字可引申为泛指前面,又指物体的外表、表面。现又借指面粉。

妙趣横生

容易

一天,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读书时,在书中看到了“色难”一词,认为不是一个容易对出来的句子,他就想用这个词来为难一下素来才思敏捷的解缙。

解缙在听完皇帝出的题之后,当即就随后说了一句:“容易。”说完就没有后续动作。过了一会儿,永乐皇帝见解缙迟迟没有说话,就问:“你既然认为这个容易,那为什么这么久还没有对上来。”解缙回答说:“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已经对上了。”

永乐皇帝听后,稍一思索,随即大笑起来,原来解缙说的“容易”正是“色难”的对句。

“百无一是”与“自无一是”

春日,江南才子祝枝山家里热闹非凡,高朋满座。这些人是被邀请来参加牡丹观赏大会的。

大家游览过牡丹花园后,回屋入座。边品茗,边谈论牡丹花。祝枝山提议大家评出花园里的牡丹之王。众人一听,忙拍手叫好。于是一场评王的的讨论开始了:有人说紫色的牡丹最为富贵,有人说粉色的牡丹是上品……

正在大家议论纷纷之际,唐伯虎突然说:“依我看,园中牡丹百无一是!”这时,众人突然哑口无言。他们用惊异且疑惑的目光望着唐伯虎:这满园的牡丹姹紫嫣红,争芳斗艳,你拿到就没有唐伯虎看的上眼的?

在一旁的祝枝山领会到唐伯虎的意思,附和着说:“贤弟说的对,自无一是,自无一是!”

大家都以为这是祝枝山为自己找台阶下,故意这么说的。这时,一位文人道破了唐伯虎和祝枝山的话中真意。原来,“百无一是”和“自无一是”都藏着一个“白”字,二人都是在肯定白牡丹是花中之魁。明白过来的众人,不仅连声称赞。

“白”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白”的字形,看起来都像熊熊燃烧的烈火。因此,“白”有明亮的意思,如“白天”的“白”。

后来,“白”又引申为清楚、明白的意思。除此之外,“白”还可以表示没有添加什么,没有效果,徒劳无功等。

甲骨文中的“自”诗歌象形字,画的就是鼻子。上面短短的一竖式高高的鼻梁,两边是弯弯的曲线,勾勒出鼻子的轮廓。中间是鼻纹,两旁是鼻翼,下面是鼻孔。在甲骨文中,“自”的本意就是鼻子。

“自”被作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后,人们用“鼻”来专指鼻子,而“自”则专用作自称代词“自己”。

妙趣横生

房子为什么拆了卖

1947年,解放区开始进行土地改革,一位高级干部到下面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个村子里,把地主的房屋拆掉后卖了,再将钱分给缺房的贫雇农。见此情景,这位高级干部大吃一惊,当即就问村干部为什么不把现成的房子直接分给农民,而要拆掉它。村干部告诉他说:“上级是这么规定的,我们只有照办。”

听了村干部的回答,这位高级干部感到很奇怪,土改政策中根本没有这一条规定。经查询才发现,原来是区政府的干部把上级的文件抄错了一个字。党的土改政策规定,对地主的房屋可以“折卖”分给群众。其意思是房子不便于平均分的,可以折价卖给分房产,多分了房的户头要拿出钱来,分给那些分不到房的户头。但是,区干部把“折卖”抄成了“拆卖”。虽然只多了一“点”,但意思相去甚远,致使不少村子将一些好端端的房屋全拆掉了。

在汉字中,“折”与“拆”在形体上只有一“点”之差。就这么一“点”导致“折”与“折”二字在读音和意义上均有差别。折,音zhé;拆,音chāi。尤其是书写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忽略了这一点,甚至会酿成大错。“拆”从“扌”(手),从“斥”,“斤”亦声。也就是说“拆”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斥”有“裂”的意思,即是将东西分开的意思。那么“拆”的本义则是用手将东西分开,引申为“拆开”“拆散”的意思。“折”字为会意字,从“手”从“斤”,本义为“断木、断草”,引申为广义的“折断”之意。

别存草草心

清末有个叫何秋辇的人。有一天,他接到一位留学生的信,信里把“何秋辇”写成了“何秋辈”,信里还把“草菅人命”写成“草管人命”。

何秋辇看了信后,连连叹息,说:“读书认字不认真啊!竟然把我的名字也写错了。”他拿了信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不一会儿,就编出了一副对联:

辇辈共车,夫夫莫作非非想;

菅管同官,个个都存草草心。

他在给留学生的回信里,写上了这副对联。不久,那位留学生亲自登门道谢,对何秋辇说:“何老伯,过去我总是分不清这些字,看了你的对联,我明白了。”

妙趣横生

草菅人命

民国初年,四川陆军第三镇镇将孙兆鸾,识字不多,却喜爱在大庭广众之下卖弄斯文。

部队要上前线了,他召集士兵训话:“我们军人应当丧命疆场,马革裹(里)尸!”有一次,他当众宣读布告,竟将“草菅人命”念成“草管人命”。

后来,在一次宴会上,有人为了捉弄他,便写了一副讽联,请他当面指正:

山管人丁水管才,草管人命;

皮里袍子布裹裤,马革裹尸。

孙兆鸾连称:“好得很,好得很!”就在这赞扬声中,爆发出一阵戏谑的笑声。

买鸡风波

从前有个监生,姓齐,虽然有钱,却识字不多。有一天,当地太守写了一张条子要买鸡两只,兔一只。差役不识字,就请求齐监生帮忙看看。齐监生念道:“买鸡两只,免一只。”差役买了一只鸡回来,送给太守。太守大怒:“条子上明明写着鸡两只,兔一只,为什么只买一只鸡?”差役告诉太守是齐监生说的。太守便把齐监生拘来,关进斋戒库。监生一进库内,见碑上有“斋戒”二字,以为是他死去的父亲齐成的姓名,因为“斋”的繁体字“齋”和“齐”的繁体字“齊”形近,便大哭起来。别人问他为什么哭,他说:“这是我父亲的灵座,不知道是谁建立的,睹物伤情,怎能不哭?”太守听了后,一怒之下,革了他的监生功名,让他苦读诗书。

妙趣横生

汉字的对话

“飞”对“乙”说:亲爱的,你慢慢飞,翅膀丢了你怨谁?

“斤”对“所”说:告诉我,你俩真的是双胞胎吗?

“四”对“兄”说:姐姐,几年不见,儿子都长这么大啦!

“凸”对“凹”说:小样儿,你把脑袋缩回去我就不认识你啦?

“月”对“用”说:小样儿,你扎条领带我就不认识你啦?

“占”对“毡”说:小样儿,你穿件翻毛大衣我就不认识你啦?

“口”对“日”说:小样儿,你系条裤带我就不认识你啦?

“戋”对“贱”说:哥们儿,跟我装是不?你以为有钱就高贵了吗?

“本”对“笨”说:姐们儿,听我一句吧,咱还是别戴帽子了!

“恳”对“恨”说:亲爱的,心大点儿吧,天天咬牙切齿的牙不疼吗?

“女”对“奴”和“妃”:看到两位姐姐我才知道嫁错人的后果是多么严重啊!

姓名之辩

南北朝时期,北齐有一个名叫徐之才的文士,能言善辩,性喜戏谑,总是喜欢和别人开一些玩笑。徐之才有一个朋友名叫王听,此人好学但是不擅长辞令。一次徐之才跟王听开玩笑说:

“有言则诳,近犬则狂,加颈足而为马,施角尾而为羊。”

王昕知道徐之才用自己的姓氏“王”开玩笑,他从笔画和字形上做文章,欲以让自己难堪。尽管王听知道徐之才的用意,但是不善辞令的他却也一时无以应对。

一次,徐之才宴请宾客。席间,一个名叫卢元明的人,知道徐之才向来喜欢开玩笑,于是向徐之才笑着说:“卿姓是未入人,名是字之误,‘之’当为乏也。”

卢元明用“徐之才”三字的字形做文章,嘲弄徐之才不入人列,应该叫“乏才”。徐之才受此侮辱,岂能甘心就此作罢,当即反唇道:“卿姓在亡为虐,在丘为虚,生男则成虜,配马则成驴。君之名,去头则为兀明,出颈则为无明,灭半则为无目,变声则为元盲。”

在座宾客听罢,大笑不止。

妙趣横生

苏颋说“尹”

唐代时人苏颋,自幼便聪慧过人,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开元年间,曾和唐朝贤相宋璟共同主持国政,政绩非常显著。苏颋能诗善章,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当时就有“燕许大手笔”(苏颋承袭他父亲苏瓌的爵位,号小许公)之称。

在苏颋年幼的时候,一次,京兆尹来家里拜访苏颋的父亲。通过这个京兆尹的举止言行,苏颋看出他不善文墨,而且缺乏作为一个大官的气度,心下便有轻视之意。等到这位京兆尹离开之后,父亲让苏颋发表一下看法。苏颋随即说道:“丑虽有足,甲不成身,见君无口,知伊少人。”

苏颋根据这个“尹”字的字形,用增添笔画的方法将这位有点土气的京兆尹嘲讽了一番。

头上不同,腰间各别

北宋末年,金人铁蹄南下,赵宋王朝遭遇“靖康之耻”,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北上,北宋王朝灭亡。在此背景下,有一个太监带着一个宫女从宫中逃出,南下逃亡到湖南境内。太监和宫女以夫妻相称,在此定居下来。为了掩人耳目,这位太监打算要一个孩子,于是在不久之后,他就私下蓄养了一个年轻俊秀的男子,将他打扮成女子形象,对外宣称是自家的丫鬟。

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生下来了,而在旁人看来,这孩子是男女主人的孩子。后来,这位太监死了,可不久之后,这位女主人又生下一个孩子。旁人都觉得奇怪,就认为是这女主人不守妇道,便将此伤风败俗之事告上了官府。审讯之时,宫女具以实情相告,得到了众人的原谅,被赐名“宦成”,正式和“丫鬟”成为夫妻。

后来,他们又生下两子,教以诗书。二子不负所望,均在科场得意,考中进士。几年之后,兄弟两人回家宴请宾客。席间,有人便以墙上挂着的一副《三教图》为题,拟出一上联:

夫子天尊大士,头上不同;

此联是一个双关语,一方面指儒教孔夫子、道教天尊、佛教大士头上所佩戴的饰物各不相同,另一方面指“夫”“天”“大”这三个字在字型上的差别,即上部各不相同。

其中一位座上客,在瞅了一眼主人之后,当即对出下联:

宫娥宦者官人,腰间各别。

对句同样是一语双关,一方面指宫女、太监、官员这三者的下身不同,另方面则指“宫”“宦”“官”三字的下部不同。对仗非常工整。

主人听完对句,并没有发怒,而是笑着说:“你这一句话,把我们全家人一网打尽了。”

妙趣横生

巧说“蜀”“吴”

三国时期,东吴有个导谒者仆射薛综,此人博学多识,机警善辩。

有一次,蜀汉使者张奉奉命出访东吴,张奉恃才傲物,为人狂妄。

在孙权接待他的宴会上,想显示一下才能,竟然在孙权面前拿东吴尚书阚泽的姓名加以嘲弄。

阚泽性憨厚,又毫无准备,一时答不上来,连孙权也感到很尴尬。张奉见此情形,就更加得意张狂。

薛综在座见到张奉的举止,十分不满,但这是国宴使者,又不能太失礼,他便压着三分火气,走上前来向张奉敬酒说:“蜀者,何也?有犬为獨,无犬为蜀,横目勾身,虫入其腹。”

张奉一听立刻脸红了,一时回答不上,就说:“那就不应当把你吴国也说一说吗?”薛综却应声而答道:“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

这两首解释蜀吴二字的言辞,大长了东吴的志气,而煞了张奉的威风,使在座的东吴文武官员无不大笑称快。

明天是哪天

有一年,庞振坤和几个朋友一起进京去赶考,途中暂住在一家饭店里。当时饭店的大门上写着“明天吃饭不要钱”几个大字。朋友都觉得很有意思,就故意在第二天吃饭的时候点了很多的菜。可等到吃完了饭,店老板还是要收钱。

当有人就门上的那些字问这位店老板时,他竟狡辩说:“我说的只是明天,却没说是从哪一天算起的明天啊!”

聪明的庞振坤觉得店老板的这种做法应该受到惩罚。所以等到下次吃饭的时候,当店老板来结账时,庞振坤却对他说:“明天再给。”

连续几天他都这样说。

店老板终于沉不住气了。这时,庞振坤说:“我说的只是明天,却没说是从哪一天算起的明天啊!”店老板无言以对了。

狐女戏书生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狐联》中讲了一个故事:

章丘焦生在园中读书,半夜有二美女来,焦知其为狐精,拒之。女不肯离开,谓能对其联者始去。联云:

戊戌同体,腹中只欠一点;

焦凝思良久,不能对。女笑曰:“名士固如此乎?我代对之可矣。”对道:

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

说罢,一笑而去。

同体,是说“戊戌”二字基本结构一样。欠一点,即“戊”只比“戌”少中间一笔。按“戊”中加一点为戌,但干支无“戊戌”,故此言“一点”,只是权宜的说法。这“一点”言外之意又可理解为“墨水”“变通”之类。

足下,既指“己巳”二字的下部,又是对焦生的尊称。“巳”字古时并不上挑,问何不双挑,因此而发。双挑,又指两女都要。这些均语带双关。

“己”读音(jǐ),如自己,天干的第六位。“已”读音(yǐ),如已经,表示停止、后来等。“巳”读音(sì)如巳时,表示地支的第六位。

“戊”读音(wù),是天干的第五位。“戌”读音(xū),地支的第十一位。“戍”读音(shù),表示守防,如戍边等。

为了区分两组不同的字,曾有两句顺口溜,念起来很顺口,也容易记:“己”开,“已”半,“巳”封严(指的是上面那个口,由开到一半到封严);“戊”空,“戌”平,“戍”一点(指的是里面是空的,到里面一平,最后是一点)。

妙趣横生

同部首字的对联

明朝天启年间,宰相叶向高一次外出,路过福州府,看望新科状元翁正春。

在谈笑中,叶宰相说:“老夫今晚恐怕进不得西门了。”翁正春听了,心里明白他说的意思,便指着他家的房子笑着说了一联: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一听,翁正春出的上联,用的完全是宝盖头,他经过思索,便对说: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枇杷并非琵琶

明代有个叫沈石田的文人,一次收到友人捎来的礼物和一封信,信中说:

“送上琵琶一盒,请笑纳。”沈石田打开一看,里面装的不是琵琶而是枇杷。他在回信中跟友人开玩笑:“蒙赠琵琶,不胜感激。然开奁视之,叩之无声,食之有味。”这位友人见了沈石田的回信,知道自己把字写错了,羞愧之余,写了一首诗自嘲:

枇杷不是此琵琶,怨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á,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汉字是表意文字。多数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之间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如“枇”“琵”、“杷”“琶”都是形声字。它们有相同的声旁“比”和“巴”,所以“枇”和“琵”读音相同,“杷”和“琶”读音相同。“枇杷”二字的形旁是“木”,表示和树木有关。“琵琶”二字的形旁是“玨”,表示两块玉石互相撞击,玉石撞击会发出美妙悦耳的声音。

妙趣横生

李东阳气暖

李东阳是明代著名的大臣,曾官至内阁首辅。不仅在政治上建树非凡,在文学方面,李东阳也有着极高的造诣。李东阳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跟他从小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分不开的,幼年的李东阳就显现出非凡的才华。

有一次,一位爱开玩笑的人将“李东阳”嵌入句中出了一个对联:

李东阳气暖;

这句联的意思是说,李树的东面阳气回升,显得格外温暖。

李东阳觉得这联出的很有意思,不但把自己的名字嵌进去,而且富有诗意。

于是,他思索了片刻,一个绝妙的下联也脱口而出:

柳下惠风和。

此联的意思是说柳树下边惠风和畅。而柳下惠正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著称,李东阳以柳下惠与自己的名字相对。

这副联语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阳”与“惠”一字两用,既是人名的一部分,又是联意中重要的字词。

客人见李东阳对得滴水不漏,不禁对其大为赞赏。

傻女婿拜寿

从前有个傻女婿,要到他岳父那儿拜寿。临走的时候,妻子嘱咐他说话时要多带个“寿”字。于是,他到了岳父家,见了蜡烛叫“寿烛”,见了点心、桃子叫“寿糕”“寿桃”,见了面条叫“寿面”。岳父见女婿说话处处带个“寿”字,十分高兴。

正吃着寿面,看见岳父头上有一只苍蝇、傻女婿连忙用手拍过去,一边拍一边还说:“不要怕,我不会拍痛寿头,打伤寿脑的。”岳父听了他这话,气得手直发抖,把碗里的面汤洒在了自己的新衣服上。傻女婿连忙用毛巾替岳父擦干净衣服,又说:“好好的一件寿衣上浇了面汤,怪可惜的。”岳父气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吃完了寿面,傻女婿摆弄着桌子上一红木匣子,当着岳父的面说:“这寿木、寿材真够漂亮的。”岳父听了,气得昏死过去了。

傻女婿之所以闯了祸,就是因为他不了解“寿”的含义和用法,不管“寿”的感情色彩和使用场合。“寿面”“寿桃”是“寿”的正面用法,是吉利的字眼;而“寿头”“寿脑”在吴方言里是“傻头”“傻脑”的意思;“寿衣”“寿木”“寿材”则是指为人死时预备的衣服和棺材。故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词。

妙趣横生

数字对

南京燕子矶武庙,到清朝末期,庙里只剩下一座一位将军勒马横刀的塑像。一位秀才来到此庙,见如此情景,想到一上联: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在这一联中,巧妙之处就是在于表现数字。上联的数字所指均为一,但是秀才用了“孤”“独”“一”“横”“匹”五个字来表述。得出上联后,秀才随即寻觅下联,但是许久也没有想出合适的。

后来,一位赴京赶考的书生路过此地,正想在此处歇一程,之后再赶路。书生将船系在江边,看见两个渔翁正在对钓,于是得出下联:

两岸夹河,二渔翁对钓双钩。

此联中,所表现的数字均为二,书生用了“两”“夹”“二”“对”“双”五个字来表述。此联的妙处,就在于不会使人觉得有雷同之处。

媒婆巧说媒

从前,有一个姑娘因为缺了一块嘴唇,一直嫁不出去。有一个小伙子因为没鼻子也娶不到媳妇。他们虽然相貌有点缺陷,但找对象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不要残疾的。有一个巧嘴媒婆计上心来,开始撮合他们两个。巧嘴媒婆对小伙子说:“这个姑娘没有别的毛病,就是嘴不好。”

小伙子说:“嘴不好不算毛病,好好调教一下,慢慢她就会改嘛!”

巧嘴媒婆对那个姑娘说:“这小伙子什么都好,就是眼下没有什么。”

姑娘听了笑笑说:“眼下没什么怕啥,我陪嫁多点儿,以后勤快点儿,就是了。”

巧嘴媒婆见双方都表示同意,于是要他们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省得以后有麻烦,口说无凭。

新婚之夜,真相大白。双方都指责媒婆骗人。

巧嘴媒婆拿出字据说:“我不是对你们说了‘姑娘嘴不好,小伙子眼下没有什么’吗?怎么能说我骗人呢?”

姑娘和小伙子才恍然大悟、但木已成舟,又有什么办法呢?

知识链接

何谓多义词

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多义词是“单义词”的对称。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或基本意义的引申意义。人们在生活中要反映日趋复杂的客观现象,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原有的词来表示相关的其他事物,使新旧词义并存。多义词大多是一些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常用词,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以单音词居多。多义词在使用时,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一般只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多义词在比拟、比喻、借代等修辞中,因其“多义”的特点,可以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武则天谈文论字

相传,唐朝女皇武则天很有才学,对文字也有所研究。一次,她对群臣说:“我发现,射字由身、寸构成,一个人身高只有一寸,这不是矮字吗?矮字由矢、委构成,委原是发放之意,把矢(箭)发放出去,这不是射吗?所以我说,矮、射两字应该互相掉换过来使用,大家说对吗?”

群臣听了,无不拍手叫好,齐声道贺圣皇的金玉良言!

“射”在金文中是个由弓、矢、手三部分组合成的会意字,意即箭搭弓上,以手发射,故其本义是射箭。“矮”字右边委的甲骨文形体是一个跪在地上的女奴隶手拿一芜干枯蜷曲的禾的形象,禾稻枯萎蜷缩,比盛长挺拔之时显得短小;矢加委,表示枯萎的禾只有一箭之长了,故矮的本义为短小。

妙趣横生

汉字之间的对话

明代才子解缙七岁时,一次随父亲外出。两人在路上看见一位女子正在吹箫,父亲当即以此景拈出上句,让小解缙来对:

仙子吹箫,枯竹节边出玉笋;

此联众,明说的是枯朽的竹子旁边生出竹笋,实际上另藏玄机,“枯主”用来指代箫,“玉笋”是用来指代女子的吹箫女的手。解缙略加思索,对句脱口而出:

佳人撑伞,新荷叶底露金莲。

在解缙的对句中,“新荷”用来指代雨伞,“金莲”用来指代女子的脚。父亲见解缙才是敏捷,对仗工整,心下大喜。

一字之改看伟人

1983年6月,全国掀起了向新时期的活雷锋朱伯儒同志学习的热潮。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为学习朱伯儒题词:“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

当时,邓小平同志嘱咐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要急于发表,应先请语言学家看看,有没有用字不准确的地方。

办公室的同志找到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王老接过写在宣纸上的题词,戴上眼镜,看过后说:“写得好。不过‘名符其实’的‘符’字目前已不再使用,这样使用不规范,应该改成‘副’字。”

邓小平同志得知此事后很高兴,马上提笔说:“再重写一张!用字不规范,这样不好。”邓小平同志又铺开宣纸,重新书写,字迹苍劲有力:“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反映了邓小平同志的宽阔胸襟和伟大气度。

妙趣横生

汉字之间的对话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两条腿都炸飞了!

“木”对“术”说:脸上长颗痣就当自己是美人了?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两厅。

“尺”对“尽”说: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

“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了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

“人”对“从”说:你怎么还没去做分离手术啊?

吝啬相伴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称吝先生,一个称啬先生。

有一天,吝先生去城里办事,路遇啬先生,二人谈得十分投机。临别时,彼此相约,中秋佳节,两人一起赏月;还言定,吝先生带酒,啬先生备菜。

中秋之日,天高气爽,两人依约前往指定地点。这两人都是有名的小气鬼,原虽言定各备一物,可是谁也不愿花一文钱,也都顾不得什么信誉了。见面后,各自见对方都是空空如也,不觉大笑,仍然镇定地坐在石桌旁边。

吝先生首先站起来,他用手做成一个杯的形状,遥指高空,高声说道:“月光如水,水如清酒,请啬兄开怀畅饮!”啬先生也毫不示弱,随即伸出两个手指当筷子,指着荷塘缓缓地说:“池中游鱼,鱼便是菜,请吝先生大饱口福!”吝先生做出喝酒的模样,自夸道:“好酒,好酒!杜康也要逊色三分!”啬先生也假装吃菜的样子,说:“好菜,好菜,山珍海味也无法相比!”

过往游人见他两人荒唐可笑的举动,无不笑得前仰后合。其中有一位游客认识吝、啬二人,于是风趣地挖苦道:“你们喝的是吝啬酒,吃的是吝啬菜,活着是吝啬人,死了是吝啬鬼,吝啬相伴,永不分离!”

妙趣横生

光棍难拿

古时候,有一个穷书生,性情磊落,喜好替人打抱不平,为此得罪了不少当地的豪绅。一次,穷书生为他人强出头,结果被豪绅诬陷,被送进官府问罪。

在公堂审案时,县官知道穷书生的为人,便想找个法子为他开脱罪名。一番思索之后,县官对穷书生说:“我出一联,如果你能对上来就免罪于你,否则严惩不贷。”接着,县官说出了他的上联:

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

意思是说,这个地方黑暗,你怎么能够替他人强出头呢?穷书生一听,便知道县官的心意,见大堂的墙壁上有一个小洞,阳光从那里透了进来,穷书生应声对道:

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

意思是说,我光明正大,没有犯法,因此不能被惩办。县官见穷书生对得工整,更因为两人性情相投,不仅赦免了穷书生的罪名,更与之结为知交。

败在一撇上的战争

1930年5月,中原大地上爆发了国民党党内大战。以冯玉样、阎锡山为一方,蒋介石为另一方,在河南省南部拉开战争序幕,双方共投入了一百多万兵力。

战前,冯玉样与阎锡山约定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集中兵力歼灭蒋军。然而,冯玉祥的作战参谋在下达命令时,把“沁阳”写成“泌阳”,多写了一撤无巧不成书,泌阳也是河南省的一个县,只不过,沁阳在黄河北岸,而泌阳却在河南南部桐柏山下,两地相距数百公里。冯玉祥的部队依照命令错误地开进泌阳,没能和阎锡山的部队会合,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时机,让蒋军夺得了主动权,致使冯、阎在后面的作战中处处被动挨打,以失败而告终。如果当时参谋不多写那一撇,冯、阎联军得以顺利会师,中原大战的结局可能就会改写,历史也可能会呈现出另一幅画卷。

沁:形声字,从水,心声,本义指沁水。沁水即今山西省沁源县东北绵山东谷,南流至河南省武陟县流入黄河。沁阳即由沁水得名。

泌:形声字,从水,必声,本义指泉水涌出的样子。泌阳为河南省县名,在河南省南部泌阳河流域。汉置泌县,明改为泌阳县。

妙趣横生

狱囚瘐死

清朝有个大臣叫刚毅。他官做到了刑部尚书,学间却马马虎虎。有一次,看见监狱送来的报告,上面有“狱囚瘐死”的文句,他便提笔把“瘐”字改为“瘦”字。木来是他自己写错了,他还训斥手下的人,说:“‘瘐死’真是胡写。你们不识字,还做什么官?以后,再错了,非重重处罚你们不可。”有人悄悄告诉他说:“‘瘐’就是罪犯死在监狱里的意思,这是个形声字。”刚毅听了,仍然狡辩,他说:“罪犯在牢里,由于吃得不好,慢慢瘦下去,死了。所以只能是瘦死,哪儿来的瘐死呢?”

读错“涪”字丢了官

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蔡锷命顾品珍军长入驻四川,驱逐北洋兵。顾将表弟王敬文介绍给四川省民政厅,请考核录用。厅长金利容见王能言善辩、外表精干,便安排他到涪(fú)州(今四川涪陵地区)任知州。一天,民政厅向上任官员颁发委任状,按惯例,受令者要当场自我介绍并作表态。当轮到王敬文时,他接过委令一看,便趾高气扬地说道:“陪州知州王敬文,愿效犬马之劳!”金利容见其将“涪”读作“陪”,大吃一惊,但仍含笑提醒王:“请看清楚是什么州?”王敬文将委令重看:“哦,倍州!”众人哄堂大笑。厅长幽默地说道:“你目不识涪,怎能糊糊涂涂去做官?”又说:“鄙人贱名利容,望兄台不要认成‘刺客’!”众人又大笑。

事后金厅长和王敬文一同去见顾军长,顾得知情况后,也拍掌大笑,决定将其遣归乡下,王敬文也羞愧难当,表示要继续学习、努力修炼。

妙趣横生

汉字之间的疑惑

“甥”对“姓”说:谁说生男生女一个样?

“怵”对“歪”说:为啥他们都说咱俩在一起就心术不正呢?

“王”对“狂”说:哥们儿,穿个皮大衣你就牛了是不?

“典”对“共”说:兄弟,这么冷的天咋不穿件上衣呢?

“炎”对“毯”说:姐们儿,这么热的天咋还穿着翻毛大衣呢?

“星”对“月”说:别追我了行不,咱俩在一起别人都吐了,你知道不?

“呆”对“束”说:兄弟,傻点儿不要紧,可不能把脑袋掖到裤腰带里干那些悬事儿啊。

“力”对“咖”说:兄弟,拎两个大箱子到哪儿去呀?

“丰”对“卅”说:哟,哥们儿,这是咋的啦,大白天的咋还躺地上了呢?

“春”对“舂”说:哥们儿,快点儿回家吧,裤子开线啦!

不简单的“的”字

李明在上海某厂工作,并已结婚成家。有一天,李明的父亲老李突然接到上海发来的急电,电报中写着:李明师傅过世即来赴追悼会。儿子上个月还曾回江都老家探亲,怎么突然过世了呢!老李伤心欲绝。第二天,老李一家人奔赴上海,一路上悲悲切切,心里十分难受,他们赶到上海李明家,开门出来迎接的正是李明。老李揉一下眼睛,看了又看大叫:“你——你!”顿时惊呆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李明的师傅日前病逝。这师傅与老李是旧友。李明厂里加班,委托一个年轻的学徒工代发电报,请父亲速来上海参加活动。电报中少发了一个“的”字,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妙趣横生

巴拿马的河

1999年12月14日,美国正式向巴拿马政府移交巴拿马运河河区的全部统治权。世界各地大报,都以显著位置报道这一消息,其中浙江一家报纸的报道最为耐人寻味:“巴拿马运河今成‘巴拿马的运河’。”

拘泥于古典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为酬恩上天,准备祭天,令大臣起草祝词。

起草的大臣在文中以“我、予”等词作为皇帝的代称,没用上“朕”字。朱元璋见后大怒,以为是轻蔑他,嫌他配不上用朕字,打算下旨,将起草大臣统统杀掉。

这时,文臣中有个叫桂彦良的出列,顺着朱元璋的话意指责起草的人:

“你们所拟的祝词,不合时宜,太拘泥于古典。商朝的成汤在祭天的祝词里自称‘予小子履武’,意思是‘我是你的小儿子,在学走路’;又用过‘我将我飨’,意思是说‘我用酒浆与食物祭祀,请受祭者享用’。事到如今,你们这些儒生竟然还套用商汤时的陈旧词语,把予、我搬进祝文中,以致烦劳皇上谴责,实是罪有应得。”

朱元璋听了桂彦良的一番话,才明白自己少学寡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于是打消了加罪起草人的念头,宣布他们无罪。

解字新语

“予”和“我”

成汤时期,“予、我”多作为帝王的自称,这在《尚书》中用得较多;后来转为一般人的自称。

“朕”在秦朝以前,是表通称的第一人称代词,如屈原《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其中“朕”便是屈原自指;从秦始皇开始,“朕”被用作帝王的专称,后世相沿不变。

尽量通俗为好

一日,一个商人找到才子唐伯虎,想要唐伯虎为其撰写一副对联,讨个吉利。唐伯虎便撰下一联: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源。

意思是说,商人的生意像春意一样蓬勃盎然,财源就像是水源一样连绵不绝。但是商人看过之后,觉得此对联所表达的意思不够明显,心下不甚满意,想要唐伯虎为其另撰一副更为通俗易懂的对联。唐伯虎听完商人的意见后,并为推辞,当即按照商人的要求为其撰下另外一副对联: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意思是说,商人的生意就像是夏天的蚊子,成群结队的进出,赚的钱就像是冬天的虱子一样越捉越多。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人人见而厌之,唐伯虎以此来讽刺商人昧着良心做生意。商人看过此联,竟大为欣喜,足见商人贪婪鄙薄之态。

妙趣横生

两手准备

1858年10月,太平天国前军主将陈玉成奉天王洪秀全之命,攻打六合(县名,今属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据守六合的江苏知府、江苏后补道温绍元,写下了“城在臣在,城亡臣亡”等豪言壮语,呈报咸丰皇帝,以示坚守城池,效忠君王的决心。与此同时,这个所谓的“忠臣”又在六合城挖掘准备逃跑的暗道。

蔡锷是一位有胆识、有谋略的爱国将领。相传,蔡锷北上,被袁世凯软禁在京,一时无法与其部下联系。袁世凯称帝后,蔡锷为谋划反袁大计,便假装拥护,取得了袁的信任,通过袁所控制的电报局给云南部下拍了一封电报,内容是:“帝制已成,速做准备!”

“城亡臣亡”中前一“亡”指坠落、丢失;后一“亡”可释为死亡,也可理解为逃亡。“速做准备”可释为速做拥戴袁世凯的准备工作,也可理解为速做反对袁世凯的准备工作。不过,深知他政治倾向的部下,是会排除歧义,作后一种理解的。

随机应变

幼年时期的解缙便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住在解缙家对门的曹尚书家经常会出一些难题来考考这个“神童”。

一天,曹尚书把解缙请到家里来,给他出了个双关对,(就是表面上是个意思,而另外还有一层意思的句子),曹尚书的出联是: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敏捷对出:

庙后栽花长老枝。

曹尚书笑着说:“我这上联的意思是说,庭院前边是种的竹子,首先是长出竹笋来。”

解缙也笑着说:“我这下联的意思是说,庙后头栽花,已长出了老枝,难道不相对吗?”

曹尚书又是一阵大笑,说道:“我这上联另有别的解释,说是庭前的竹子长得不好,是先生把它损坏了,所以‘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马上说:“我这下联也有另一种意思,说的是这庙后栽的花被风吹倒,庙里的长老拿棍子支起来,这就叫‘庙后栽花长老支’。”

最后,曹尚书又说:“我这上联还有第三个意思,说的是庭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拿话损它;你是怎么长的?就是‘庭前种花先生损’。”

解缙仍然没有被难倒,从容答道:“我这下联也有讲究,说的庙后栽了花,小和尚告诉长老,长老说已经知道了,这就是‘庙后栽花长老知’。”

曹尚书听了,心里服了,连声夸奖解缙是奇才。

妙趣横生

先斩后奏

传说一年春节前夕,乾隆皇帝穿着平民百姓的衣服下来私访。他走到一个小村子里,偶然见到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的内容口气很大,可是看这户人家却是贫寒之家,这副对联是: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惊地人家。

横批是:先斩后奏。

这副对联的主人胆子真大,乾隆回到宫里,让人下去查访是谁敢出此狂言。

很快查出来,是出自一个10岁孩童之手。于是,乾隆皇帝便叫这个孩子来审问。

这个孩子被推到皇帝面前,他还只是个10来岁的小孩,长得眉清目秀,十分机灵,皇帝问他:“你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对子呀,你犯了王法知道吗?”

小孩眨眨眼睛,从容地说:“我这春联写的是这家的事儿,上联是写我大哥,他是个在集市上量斗过秤的,当然要‘数一数二’了。我二哥是个为婚丧事放炮的,这炮引一点,当然要‘惊天惊地’,这是下联。再说横批,那是说的我三哥,他是个杀猪的,写他宰刀一握,‘先斩后奏(做)’,这怎么是犯了王法呢?”

乾隆听了很高兴,赶忙让人放了孩子,并让人送他去县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