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字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点画出斯文,感受东方魔块的魅力

添笔退侵兵

汉朝汉武帝时候,北方边境的匈奴想进攻中原,派人送来一份战书,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天心取米”,汉武帝不解此信何意,便召集文武百官研究,正当众臣全都束手无策之时,负责修撰史章典籍的宫中小吏何塘站了出来,何塘说:“皇上,恕臣直言。天者,我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夺我江山、取圣上龙位的意思呀。”说罢,他提笔在信上略添几笔,便装入信封,将原信退回作为回复。

原以为汉朝定然不敢应战,不料却收到了回信。匈奴首领拿出回信一看,顿时大惊失色,觉得汉朝人才济济,不能小视,出兵攻打实在难以占上风,便退兵了。

原来何塘只是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添加了几笔,变成“未必敢来”,吓退了匈奴。

妙趣横生

进士进土

从前,有个财主本无学识,却肯出钱,结果父子二人都买了进士功名,妻因夫贵,婆媳二人也加封为夫人。

除夕这天,为炫耀门庭,他家门上贴出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

路人看了不顺眼,暗中将此联添了几笔。第二天,财主出门一看,气得发昏,原来对联成了: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

一两笔之别,吉凶相反,改者奇想,令人叫绝!

成龙成聋

从前,有个心肠歹毒的财主,总是巧设机关地压榨当地百姓,当地百姓一个个恨得咬牙切齿。

有一年过年,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这位财主家自然也是不在话下,财主让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的两侧,对联非常讨彩:

父成龙,子成龙,代代全成龙;

父发财,子发财,辈辈都发财。

来往的路人看到这副对联,恨意更是难以消去。同村的一位穷秀才路过时,看到了这幅对联,在门前看沉思了一会便离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财主的门前围满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道:“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吵嚷声惊动了财主,他以为人们在称赞他的对联,忙打开大门,一看门上的对联,立时气得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

原来,这位财主门上的对联,经过那位秀才的修改,已经变成:

父成聋,子成聋,代代全成聋;

父泼财,子泼财,辈辈都泼财。

就因为这副对联,财主整整病了一个多月,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幼年林环巧对知府

明代时人林环,小时候便聪慧过人,读书能够做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以“神童”美称闻名遐迩。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魁,成为状元。

在林环小的时候,当地的知府听说林环是个神童,就派人把林环请到府上,想要试一试林环的才学。正好这时候,有一个姓刁的大使来此出差,知府便以此为题,出了上句:

刁大使使刀,撇上撇下;

在此句中,知府用“刁”和“刀”这两个字在字型上的相似和相差出句,“刁”字往上撇,“刀”字往下撇。而使刀的动作也可以往上撤或者往下撤,此句出的非常巧妙。

林环心下犯难,环顾四周寻找灵感,瞥见知府大堂的墙壁上贴着一张表,上面有一个姓厍(音读射)的主管,下句便有了:

厍主管管库,点有点无。

在对句中,“厍”字上面没有点,“库”字上面有点。而点验仓库时,东西或有或无。对得极为工整,堪称天衣无缝,知府连连称善。

妙趣横生

钻不出头,伸不开脚

在明代时,江苏海宁有两位秀才,一位姓陈,另一位姓沈。两人交往甚密,经常在一起读书、吟诗和出外游玩。

有一天,他们想去附近的镇上游玩,两人便合力雇了一条船。因为大船都已经被雇走,剩下的只是有点残破的小船,两人勉强雇了小船。没有预料到的是,当他们行至半路的时候,天上下起了大雨。他们没有带雨具,只好躲在残破的小船内避避风雨。

可是这条船是在有点小,在大雨的袭打之下愈发觉得残破难支。两人蜷缩着身子,抱着腿,挤在一起,但还是免不了被大雨打湿身子。两人的样子十分狼狈,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不失读书人的雅趣。陈秀才看到这种情况,忽然兴致大发,笑着对沈秀才说:“我刚刚想到一个对子,沈兄不妨来对对。”于是陈秀才说出了他的出句:

细雨沉沉,两沈钻头不出;

沈秀才一听陈秀才的出句,当即会心一笑,这不是在拿自己的姓氏出对吗!“沉”字是没出头的“沈”字,而“两沈”在南方话中与“两人”的发音相似。沈秀才顺着陈秀才的思路,沉吟一会儿,给出了对句:

狂风阵阵,二陈伸脚勿开。

在对旬中,“陈”字是没有伸开脚的“阵”字,而“而陈”在南方话中与“二人”的发音相近。两句都是在描述两人当下的尴尬场景。

对句一处,两位秀才相视而笑,尴尬的场面当即云消雨散。

王筠巧对顽童

清代文字学家王筠为了普及文字学,让小孩也能认识中国汉字的规律,特著有《文字蒙求》一书,流传于世。

一次,王筠到郊外散步,遇见一伙顽童,顽童们拦住他的去路。其中一个顽童提出条件:“我问你几个字,猜得出便让你过去。”说罢,念道:

一点一点分一点,一点一点合一点;

一点一点留一点,一点一点少一点。

王筠不假思索地答道:“这是‘汾、洽、溜、沙’四个字,对吗?”顽童点头示意。

来而无往,非礼也。王筠笑着说:“我也回敬几句。”随即吟道:

一横一横又一横,一竖一竖又一竖;

一撇一撇又一撇,一捺一捺又一捺。

几个顽童抓耳挠腮,想了很大一会儿,谁也答不出来。王筠便劝道:“还是回学堂读书去吧,别在路上玩耍!”

后来,顽童从塾师那里得知,所吟是一个“森”字。

边读边想

妙用笔画

顽童所念四句,各为一字,是三点水与分、合、留、少等单字的组合。王筠所吟谜面不是一句一字,而是四句合为一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组成一个木字;由此连续反复,三木组合为森。谜面紧扣点、横、竖、撇四种笔画,可谓妙用笔画一例。

菊妃杀女

从前,有个皇帝,视自己唯一的女儿为掌上明珠。一天,小公主突然失踪,朝廷内外一片震惊。

皇帝急令密查细访,但音信杳然。过了好几天,有个太监前来启奏:“公主的去向,奴才知晓,只是奴才不敢说。”

皇帝一再追问,太监便拿来纸、笔,写下了“菜、如、禾、七”四个字,接着说:“请皇上给每个字加上一笔,就会知道公主去向。”

皇帝横添竖加,写来写去,顿时开窍,不觉惊呼起来:“啊,竟是这样!”皇帝悲愤交集,急令查惩凶犯,厚葬公主。

太监所书“菜、如、禾、七”四字,在“菜”字草头下的一撇处加“刁”(横折钩)成为“菊”,在“如”的右下方加“匕”(竖弯钩)成为“妃”,(不过“妃”的右边是己不是巳,须注意),在“禾”的一撇上加“、”(长点)成为“杀”,在“七”的斜横下加一撇成为“女”,所加笔画的字变为“菊妃杀女”。故事不一定可靠,但是故事巧妙利用汉字笔画的增添确是体现了汉字的巧妙和神奇。

妙趣横生

士子测字

从前,有个姓李的士子,有一次参加完科举考试后,对测定颇有研究的他便去求测。

士子提笔写了一个“点”,问道:“您看我能否取得一等头名?”测字先生说:“公子考一等会有希望,但不可能进入前几名!”士子不服,辩白道:“‘点’是‘文’之首,怎么进不得前几名?”测字先生未加说明,只是要他等待放榜后再议。后来,士子果然得了个一等末名。

后士子特地登门拜访,求问字中奥秘。测字先生说:“你只看到‘点’为‘文’之首,可忽视了它还居‘等’之末呢!”士子听了恍然大悟,对测字先生非常佩服。

细雨洒轻舟

一年清明,晚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相邀漫步郊游,最后在村头临江小酒店落座。皮日休见细雨霏霏,他临风一酹,指着江中小舟,随口吟出五绝一首:

细雨洒轻舟,一点落舟前;

一点落舟中,一点落舟后。

吟罢,让陆龟蒙猜出一个汉字。

自幼享有盛才之誉的陆龟蒙,顿即领会,但并未直言相答,笑着说:“请仁兄也听我赋一联句:月伴三里如弯镰,浪花点点过船舷。”

皮日休一听,连连点头抚掌,当即奉菜,敬其一杯。二人都喝了个酩酊大醉,才回到城里。

皮日休五绝首句中的“轻舟”形似“乚”(竖弯钩),三点洒在“乚”的前、中、后,构成一个“心”字。陆龟蒙上联中的弯镰形似“乚”,犹如一轮明月;下联中“浪花点点”,即五绝中的“一点、一点、又一点”,仍是一个“心”字。

妙趣横生

如此写“万”

从前有个土财主,虽然家境富有,但世世代代目不识丁。

有一年,土财主聘请了一位塾师教导他的儿子。塾师先教这个孩子描红,写一画就教他说“一”,写两画就说“二”,写三画就说“三”。那孩子学会这三个字以后,便把笔杆一甩,高高兴兴地跑去向父亲报喜:“儿子学会了!儿子学会了!再不用麻烦先生了。”财主喜不自禁,接着就辞退了塾师。

过了不久,财主打算请一位姓万的亲戚前来做客,早晨就叫儿子写请帖,时过晌午,请帖还没完成,父亲急忙催促,儿子埋怨说:“天下人的姓多得很,为什么偏要姓万?我从早晨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呢!”

“用”变“甩”救一命

清朝时期,有个专帮人打官司的讼师叫李平,正直机智,常能反败为胜,化险为夷。

当地有一富家浪荡子,横行乡里,百姓对他又怕又恨。一次,浪荡子路过阿哥家,见阿哥妻子十分美貌,顿生奸淫之心,百般调戏。阿哥上前阻止,被打得头破血流。阿哥妻子见状,气愤至极,于是操起一把斧子向浪荡子砸去,不料正中其头部,浪荡子一命呜呼。

浪荡子家人当即告到县衙,状词中有“恶妇行凶,用柴刀劈死”等语。县令不问青红皂白,很快就判了阿哥妻子死刑。

办案的法吏是李平的朋友,李平对他说:“阿哥妻是为了自卫才动了斧子,按情理应该轻判,请老兄笔下留情!”

法吏说:“已经记录在案,盖上了官印,不能再更改啦!”

李平说:“小弟倒有个办法,只需改动一笔,就可救她。”

李平笑了笑,挥笔在“用柴刀劈死”的“用”字上轻轻来了一笔,成为一个“甩”字。用刀劈死,是故意杀人,要偿命;甩刀只是甩得不巧,无意中失手劈死。这样就把故意杀人罪降为误伤致死的过失罪。

妙趣横生

割耳扒皮

清朝时期,有姓周的和姓陈的两人互为邻居。这位姓周的人总是叫陈某为“东翁”,陈某不解其意,心想自己明明是姓陈,他为什么要用“东”来称呼我呢?然后就想出一个主意,想要回敬一下对方。

一天,两人碰面了。陈某大呼周某为“吉”先生,周某觉得奇怪,纠正他说:“我姓周,并不是姓吉。”陈某回答说:“我姓陈,而不是姓东。你既然割去了我的耳朵,把我称为‘东’,那么我就给你扒皮,把你称为‘吉’了。”

纪晓岚妙解“八”字谜

有一次,乾隆皇帝出了一个灯谜,他在谜笺上楷书一个“八”字作为谜面,要求猜四个不同的谜底:第一个猜一鸟名,第二个猜两句宋词,第三个猜“四书”中的一句话,第四个猜战国时候的两个人的人名。

满朝官员一筹莫展,没有人能答上来。乾隆皇帝环顾一周后,把视线定在了满腹经纶、才思敏捷的大学士纪晓岚的身上,问道:“爱卿有没有猜出谜底?”纪晓岚回答说是,然后就将谜底逐一拈出:“第一个谜底是画眉(八字眉),第二个谜底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独立的“人”字和比翼双飞的燕子),第三个谜底是‘无上下之交也’(取“交”字为谜面),第四个谜底是白起、黄歇(“白”字的开头,故谜底为白起;“歇”字的结尾,故谜底为黄歇)。”

乾隆听后,对纪晓岚的智慧和才学大家赞赏。

妙趣横生

神奎戏宰相

唐朝有一个叫贾嘉隐的人,人称神童,在他还不满八岁时就颖悟异常。唐高宗听说后,把这看成是本朝荣耀和兴盛的象征,于是下诏,召他进宫。

贾嘉隐在皇宫庭院等候时,宫院还有两位位列三公的大臣各自靠着一裸槐树,也在等候皇上的召见,一个是长孙无忌任太尉,一个是李勣任司空。他们看到皇帝召见的神童,就想试一试他。于是二人把小嘉隐召唤过来,李勣问:“娃娃,你看我靠的是一棵什么树?”

“松树。”小嘉隐不认识这种树,应口答道。李勣说:“明明是一棵槐树吗?怎么说是松树呢?”小嘉隐从容地说:“你位在三公,靠在这棵树上,正是以‘公’配‘木’,这不就是‘松’吗?”

长孙无忌看这孩子辩得巧,便用轻蔑的口气问道:“那你看我靠的是什么树?”

小嘉隐看他那副蔑视的神情,就愤愤地答道:“槐树!”

长孙无忌以为嘉隐怕了他,便大笑道:“看来在我面前,你不敢矫言巧辩了!”

小嘉隐不慌不忙地说:“你靠在树上,那是以‘鬼’配‘木’,这还有什么好巧辩不巧辩的!”

讨吉利话的地主

有个为人奸诈的地主,新造了一座楼房,落成之期,贺客盈门。地主期望前来道喜者说些吉祥语,以讨个好兆头。

问第一位客人,回答姓赵。地主说:“莫非是吉星高照的照?”答道:“不是,乃走失拐带的走字旁,加上一个不肖子孙的肖字。”主人不悦。

又问一客,回答姓常。主人说:“莫非是长命百岁的长?”答道:“不是,乃药名当归的当字头,下面加上一个吊死鬼的吊字。”主人又不乐意。

再问第三位客人,回答姓屈。主人说:“娶妻生子好。”答道:“不是,乃尸字头,下加出殡的出字。”主人更不高兴。

待问第四位客人,回答姓姜。主人说:“可是万寿无疆的疆?”答道:“不是,乃王八羔子的羔砍去四蹄,接上一个男盗女娼的女字。”听到这里,主人已气昏了头。

妙趣横生

不利的话

有个人一贯好说不吉利的话,人家都很讨厌他。

邻里有个富翁新建了一所厅房,这天正好庆贺完工,这个好说不吉利话的人也去凑热闹,结果敲打门好大一会儿,人家怕他说不吉利的话,也没给他开门。他气鼓鼓地骂道:“浪牢门,为何关得这样紧,想必是人都死绝了。”富翁在院里听了,气愤不过,就打开门出来责怪他说:“我家新建此房花费千金,多不容易!你竟说出这样不吉利的话来,真是太不近人情了。”那人分辩说:“这房如果出卖,顶多值五百金罢了,你怎么要一千这样的大价?”富翁更生气了,说:“我又没说要卖,你怎么竟估起价来了?”那人也生气了,说:“我劝你卖本是好意,如果遇上一场天火,你这厅房连屁也不值。”

还有一家,五十岁时才生了个儿子,亲戚朋友都去庆贺,那个好说不吉利话的人也要去。他的朋友劝他说:“你一贯好说不吉利的话,还是不去为好。”那人央求说:“我与你一块去,到时候我一言不发还不行吗?”朋友这才答应让他同去。到了那家,从入门叩喜到入席吃酒,那人始终未说一句话,朋友对他很满意。临离开时,那人才向主人辞谢说:“今天我可一句话也没说,我走后,你的娃娃要是抽四六风死了,可不与我相干。”

“八大王”与“四小鬼”

19世纪末,美、英、法、俄、德、意、奥、日等八国联军相互勾结,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一味屈膝求和。有一次,清政府与八国代表议和,会议开始前,有个外使阴阳怪气地调唆:“听说中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称为对联,现在我出一上联,看你们是否能对出下联?”那家伙所出上联为: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联军代表明白联中含义,竟然发出一阵阵狂笑,气焰十分嚣张。

正当联军代表得意忘形之际,清政府代表身后的一位秘书蓦然起立,他怒目环视,响亮地回答: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联军挑衅者听后,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耷耳,相顾无言。

妙趣横生

双月与半风

一天,佛印应约到苏东坡住所,苏东坡随即出门迎接。这时,苏小妹正在窗前捉虱子,一见兄长和佛印迎面而来,脱口出对戏道:

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对下联:

小妹窗前捉半风。

上联的“双月”,即“朋”字;下联的“半风”(繁体风),即“虱”字。

四人同渡

有四人同船渡江,一位是官员,一位是船夫,一位是卖花女,还有一位是老农。官员自恃文墨横溢,对众人说:“同舟共济,我们相逢难得,不妨各作一首诗,解解闷倦。诗的要求是:七言四句,其中有三字同头,三字同旁,首尾融贯连锁,且要符合各自的身份。谁吟咏不当,谁支付渡钱;若都能对上,本人除支付渡钱外,还备办酒席一桌,与诸位共饮。”

官员首先扬扬自得地开腔:

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绫绸纱。

若非当朝官宦家,岂可穿上绫绸纱?

船夫双手摇橹,一俯一仰,悠然吟道:

三字同头大丈夫,三字同旁江海湖。

若非当今大丈夫,何以能识江海湖?

官员一听,不禁赞叹:“妙哉!”

卖花女从容不迫地说:

三字同头芙蓉花,三字同旁姑娘娃。

若非妙龄姑娘娃,谁人敢戴芙蓉花?

官员听后,脱口称颂:“善哉。”

最后轮到拣粪老农,他看了看官员,又瞧瞧自己的粪桶,泰然自若地吟起来:

三字同头屎尿屁,三字同旁谋诡计。

若非当船屎尿屁,谁人愿意谋诡计?

官员明知被嘲讽,也只能脸红脖子粗地没有话说,只得付了船钱,又办了一桌酒席。

妙趣横生

多字同旁

屈原祠有一副对联,上联:泪涕湘江流满海。下联:嗟叹嚎啕哽咽喉。

湖北利州天成观龙王殿联,上联:河汉汪洋,江湖滔滔波浪涌。下联:云霄雷电,霹雳震震霈雨霖。

害怕耳朵

从前,有个学识浅薄的文书,写字时常混淆结构,把字写错。有一次把陈字的“阝”写在右边,被长官打了二十大板。于是文书误以为凡是“阝”都应当在左边,书写郑字时就将“阝”放在左边,不料又被责打二十大板。

后来,有个姓聶(聂)的托他写张状词,文书大声叫苦:“我因写两个‘耳’字(偏旁‘阝’),一连被打了四十大板,你有三个耳,若是给你写状词,岂不是送掉我的性命?”

还有一个故事。相传有个靠捐钱得官的人,被派往河南郏县担任县令。此人文墨浅淡,却常想入非非,自以为是,认为郏自然就是陕了,于是直奔陕县赴任。

陕县县令感到十分诧异,但还是热情相迎。待陕县县令接过公文一看,已明白事因,不觉哑然失笑,讥讽道:“陕县若是郏县,那么部员不就成了陪员,杏眼也恐成为呆眼?”可笑那个人竟没有听出讥讽之意。

妙趣横生

说说“阝”字旁

“阝”(耳旁)有左双耳与右双耳之分。左双耳同阜,常见字有降、陈、阶、除等;右双耳同邑,常见字有郑、都、郢、郊等。双耳旁“阝”有别于单耳旁“卩”;“卩”总是放在字的右边,如叩、即、却等。

少妇巧对诗

从前,清和河上有一座桥,叫“清和桥”。这年春天,一位头戴芙蓉花的少妇正在河边洗衣裳。一个和尚和一个秀才到清和桥上来游玩。

二人在桥上走着,见桥下洗衣的少妇长得漂亮,便心生歹意,站在桥上对起诗来。和尚先念道:

有水也念清,无水也念青。

去了清边水,添争变成静。

静养性,僧人爱,满腹经文随身带。

有朝日芙蓉花儿开,给我和尚端上来。

和尚念罢,秀才接着吟道:

有口也念和,无口也念禾。

去了和边口,添斗变成科。

科为贵,秀才爱,

满腹诗文随身带。

有朝一日芙蓉花儿开,

给我秀才端上来。

他们二人的对诗,桥下的少妇听得真真切切,立即甩甩手上的水说:“这桥叫清和桥,你们只说了‘清和’二字,听我以‘桥’字作诗一首。”少妇于是怒声念道:

有木也念桥,无木也念乔。

去了桥边木,添女变成娇。

娇娘美,人人爱,

生儿育女随身带。

有朝一日生对双胞胎,

一个当和尚,

一个当秀才!

和尚、秀才挨了少妇的一顿臭骂,灰溜溜地跑了。

妙趣横生

衙门走狗

清乾隆年间,有个充当衙门走狗的土财主,他胸无点墨却附庸风雅。他想,郑板桥是当今大书法家,为何不重金聘他为自家写一块匾呢?依郑板桥的脾气,即使财主拿出万贯家产,他也不会为财主写这一字,这一次他却慨然应允,提笔写了“雅闻起敬”四个大字。但他有言在先,那就是制匾时,其中的第一、三、四个字油漆左边,第二个字“闻”油漆“门”字。土财主只要郑板桥肯题匾,想也不想便答应了。

“雅闻起敬”的门匾挂上了,但挂的时日不多,财主就不得不把它摘了下来,原来,“雅闻起敬”漆完成了“牙门走苟”,就是“衙门走狗”的谐音。

戒除鸦片烟

鸦片烟输入中国后,鸦片烟馆遍及城乡,吸毒者日益增多,腐败的清政府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不顾民族的危亡,对此蔓延全国的毒品却熟视无睹,他们口头上喊“禁烟”,只不过是玩弄贼喊捉贼的把戏而已。结果是:禁者禁,贩者贩,吸者吸,当官的带头吸,老百姓跟着吸,富的吸穷,穷的吸死。凡是吸鸦片烟的人,人人骨瘦如柴,精神颓废,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东亚病夫”的耻称,就是由此而来。为了劝告吸毒者戒烟,有人在鸦片烟馆门前贴上了一副发人深省的对联:

因火成烟,若不撤除真是苦;

舍官作馆,入而忘返难为人。

对联的作者语重心长,用心良苦,为了民族的存亡,唤醒人民大众抵制鸦片的输入,告诫吸毒者可悲的下场,创作了这副生动形象的对联。对联以“烟馆”

二字冠首,又以“苦人”二字结尾,“若”与“苦”只有一撇之分,“入”与“人”在回返之别,字字入扣,毫不含糊,机智巧慧,实为一副不可多得的妙联。

吴承恩题联讽粮商

明朝时期,有一次吴承恩到淮安城闲游,忽被一个胖子拦住,殷勤地请他到家做客。吴承恩认出此人是楚州河下镇的一霸——粮行老板张皇兴。张皇兴为了给自己粮行装点门面,便巴结道:“张某能见到您,实乃三生有幸,恳祈给敝店写一副对联,请先生赏脸!”张皇兴死缠硬磨,吴承恩难以脱身,突然他灵光一闪,提笔一挥而成:

皇兴大粮行,

慈夙楚城扬。

横批为:四字去首。

张皇兴得到这副对联,如获至宝,赶忙请能工巧匠刻制,悬于粮行大门之上。谁知此联一挂,本望生意兴隆,如今反而冷落了,张皇兴觉得蹊跷,但又不明原因。一天,一位秀才路过粮行,看到这副对联,不禁掩口而笑,张皇兴实在憋不住了,便前去询问原因。秀才告诉他:横批“四字去首”,就是去掉上下联开头两字的上半部分,成为:

王八大粮行,

心歹楚城扬。

张皇兴气急败坏,要去找吴承恩算账,可是吴承恩早已远走他方。

妙趣横生

巴县走狗

相传,四川巴县有个衙吏,敲诈勒索,搜刮民财,盖了一所豪华的府邸。府邸落成之日,鞭炮齐鸣,远近乡绅、名流前来庆贺恭维。有个秀才,写了一副对联送上,联曰:

邑悬起敬;口心己文。

送上对联后,秀才立马就走了。客人们对这副对联赞赏不已,都说是县民对衙吏肃然起敬的意思。有个老儒生揣摩半天,认为上联“邑悬起敬”四字倒没问题,但联系下联,如果把上联各字的偏旁或部首“口心己文”去掉,岂不成了“巴县走苟(狗)”!众宾暗笑。

不识“川”字真面目

欧阳修《归田录》中记载了关于“川”字的两则小故事。唐代将领高骈镇守成都时,与他的酒佐薛某创制一新酒令,要求先说一字,再说一句话描述这一字形,还须合辙押韵。

高骈先开口:“口,有似无梁斗。”

薛某接着说:“川,有似三条椽。”

高将军打趣道:“你这三条椽怎么有一条弯的?”

薛某诙谐地说:“将军是四川节度使,这样富贵还使用一个没梁的斗,我一个穷酒佐,三条椽子中有一条弯一点的,有什么奇怪呢?”

另一则故事是:有个才疏学浅的教书先生只熟悉一个“川”字,上课的时候,只能拿一个“川”字应付。

有一次,先生连续翻了许多页,都未寻见,急得满头大汗。忙乱之中,忽然见到一个“三”字,便指着“三”字大声骂道:“我到处寻你寻不见,原来你躺在这里睡大觉!”

“川”由撤、竖等笔画组合,“三”全由横构成,教书先生横竖不辨,指鹿为马,令人捧腹。“川”字为象形字,像众水并流之形。河水的水面一般低于河岸,河流水面是平坦的,山间或高原上低而平坦的地带像河川,因此“川”又可引申为山间或高原上平坦的地带,例如“一马平川”一词。

妙趣横生

说说“川”字真面貌

拆字酒令从前,有五个人,志同道合,经常在一起饮酒吃饭,饮酒时喜欢以拆字与行吟酒令取乐。一次,酒至数巡,有一个以拆字为令说:

田字不透风,十字在当中;

十字推上去,古字赢一盅。

一个接着说:

回字不透风,口字在当中;

口字推上去,吕字赢一盅。

又一个接着说:

囹字不透风,令字在当中;

令字推上去,含字赢一盅。

另一个相继说:

困字不透风,木字在当中;

木字推上去,杏字赢一盅。

最后一个,凝思良久,方说:

曰字不透风,一字在当中;

众人笑着问:“一字推上去,作何字?”

此人将酒饮尽以后说:

一字推上去,一口一大盅。

妙趣横生

袁世凯的年号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肆无忌惮地废除民国纪元,宣布恢复帝制,确定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即皇帝龙位。袁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反袁声势日益高涨,袁世凯成了过街老鼠。

然而顽固的袁世凯继续逆历史潮流而动,悍然下令全国报纸从1916年元旦开始一律采用“洪宪”年号。此时,进步人士史量才主持上海《申报》。为表示抗议,史先生授意排字工人勿排宪字,而在“宀”部首的字中任选一字,排在“洪”字之后,并交代明白如果遇到袁世凯派人检查,就回答是排版错误所致。排字工人依计而行。

于是,第二天出现在《申报》上的竟是“洪害元年”字样,一时人心大快。

“宀”(miǎn),俗称宝盖头,是汉字中常见的部首。“宀”部字很多,如客、官、室、宣、宋、宛、空等。在史先生授意下,排字工人于“宀”部诸字中,选出了一个“害”字组成“洪害”。以“洪害”代“洪宪”,是一种绝妙的讽刺和讨伐。

三白与三毛

有一次,刘贡父写信给苏东坡,约他前去吃“皛饭”。苏东坡不知这皛饭是何等口味,第二天便兴致勃勃地赴宴。寒暄已毕,开始吃饭,只见桌上摆着白饭一碗,白萝卜一碗,白盐一碟——原来这样的三白饭凑成了“皛饭”。

苏东坡虽然上了当,但并不气恼。过了几天,苏东坡致信请刘贡父前来吃“毳饭”。刘贡父也不知这毳饭是什么,料想是以毛类的食物戏弄他。到达苏东坡那里,谈叙多时,不见一点食物,刘贡父大惑不解,忙问:“这是怎么回事?”苏东坡笑着说:“我这次是白饭也毛,白萝卜也毛,白盐也毛不就是毳饭吗?”

妙趣横生

三白合为皛(xiǎo,又读jiǎo),意为皎洁、明亮,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作》诗有“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之句。三毛合为毳(cuì),鸟兽细毛,此谐方言“无”或“没”音,借为“没有”义。皛、毳皆为品字形结构。

王十朋赶考

王十朋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一代名臣。相传,他曾经是个穷举人,一次,他上京都临安赶考,路过永嘉府时,因住不起客栈,又想得个安静之处读书,便渡过瓯江,往江心屿一个寺庙中投宿。

寺庙方丈是个势利眼,他见王十朋浑身上下透着一股穷酸气,于是待理不理,说:“来者何求?”王十朋连忙施礼说:“晚生乐清举子王十朋,赴京赶考,乞求借宿,请长老行个方便。”

方丈有奚落之意,无援助之心,便说:“平素也有些凡夫俗子,枉称举子,叨扰佛门。施主既是举子,能吟诗否?”

王十朋说:“尚可凑合。”

方丈笑说:“那么便以客官远来投宿为题,每句要同一偏旁,作出一首诗来,便可借宿。”

王十朋当下写道:

浙海江深波浪流,殷勤思想怨悲愁。

客官宵定寒窗宿,达道逍遥远近游。

方丈一看,已然十分佩服,可又想再刁难他一下,就说:“施主如能再一笔写出两个字,我便答应让你寄宿。”

王十朋想,这是个势利的老和尚,应该教训教训他。他抬头见庙堂之上,竖写着“天心”二字,这本是方丈的自我吹嘘,说他替天行慈悲之意,王十朋就对准“天心”二字,提笔一挥,一笔把“天心”二字串在一起,成了“未必”。方丈见了,目瞪口呆,连忙恭请王十朋住下来。

后来,王十朋果然中了进士,被擢为状元,官至龙图阁学士。

妙趣横生

拾得一横

民国时候,有一位官员登台演说,将“荼毒生灵”读成了“茶毒生灵”。另有一人接着登台演讲,将“洒扫应对”念成“酒扫应对”。听众一阵哄堂大笑,会场顿时乱成一片。这人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你们发笑,该不是认为我读了别字吧,其实不是这样,只是我刚才听演讲时,拾得一横,无地安放。我说‘酒扫应对’,就是把拾得的一横放至洒字中变成了‘酒’字,这有什么奇怪呢?”

包公巧为民除害

宋仁宗时,国舅鲁斋郎,倚仗皇威,胡作非为,老百姓都敢怒不敢言。一次,鲁斋郎为霸占一个良家女子,一下子逼死了好几条人命。死者的亲属告状到了开封府,当时开封府的府尹正好是公正无私、疾恶如仇的包公。包公查明了这件案子,不由得怒火中烧,下决心要为民除这一大害。但鲁斋郎与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要杀掉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包公思虑了半天,终于有了主意。他先给皇帝上了一个奏折,说有个“鱼齐即”的人,坑害百姓,作恶多端,而今又有几条人命,该当何罪。皇帝看后批了个“斩”字。包公二话没说,回去就把鲁斋郎杀了。第二天,皇帝有事宣鲁斋郎上朝,包公启奏道:“此犯乃御笔亲判,昨日已经斩了。”皇帝大惊,间是怎么回事,包公就把批文交了上去。皇帝看了,只好言不由衷地说:“苦害良民,该当此罪!”原来,包公等皇帝在批文上批了“斩”字,回到府里就在“鱼齐即”上面各添了几笔,变成了“鲁斋郎”。皇帝以为是自己昨天看花了眼,所以一点也没有怪罪包公,而包公也为民除了一害。

妙趣横生

借我一点

有个姓冢的与一个姓卜的结拜成异姓兄弟,二人志同道合情趣相投。

一次,哥哥对弟弟说:“我的姓很奇特,你看‘冢’字好像家没有头,好像官员摘掉帽子一样,很难看。现在我和你商量一下,把你那‘卜’字腰中的一点挪移到我冢字头上,让我出头成家,岂不是好事?”

弟弟答道:“将一点借给你成家当然是好事,不过成全了你,可是我现在就光棍一条了。”

休管他人瓦上霜

一个老财主,有两个女婿,平日里,两个女婿之间总是明争暗斗,冷嘲热讽。这年正月他俩都给丈人去拜年。因为二女婿年前因违纪被革去功名,大姑爷想讽刺讽刺二姑爷,摆上席了他说要行酒令。老丈人说:“喝哑巴酒没意思,行酒令好。我出题,要举出一个字,这个字去掉一半,还念一个字,和前字同音,再加上一个字,就合成另一个字,乘势说一副对联,尾字要落在合成的字上。共用四句一联说完,要合辙押韵。”

大姑爷说:“我举‘溪’字,有水也念溪,无水也念奚,去了溪边水,添鸟便念鶏(鸡)。得势狸猫欢如虎,脱毛凤凰不如鸡。”

二姑爷一听是在讽刺他,也就接声道:“我举‘棋’字。有木也念棋,无木也念其,去了棋边木,添欠便念欺。龙困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老丈人一听不好,唯恐酒桌上起了战争,就说:“我举‘湘’字。有水也念湘,无水也念相,去了湘边水,添雨便念霜。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我看咱们还是喝酒吧。”

妙趣横生

同一个“因”字

清乾隆年间,孟某于科考出榜之前请一测字先生测字。测字先生请字,孟手蘸余茶在桌上随便写了一个“因”字。测字先生一看,说:“此为‘国中一人’之象,此科必中榜首。”孟一友急切上前说:“我也测此‘因’字。”测字先生说:“君此科当无份,因为他(指孟)测‘因’是无心,你测‘因’是有心,‘因’加‘心’是‘恩’,或者以后有恩科必中。”孟又一友拿着一把折扇拍桌说:“我也测此‘因’字!”测字先生皱眉,稍作迟疑,说:“刚才君的扇子不巧正加在‘因’字正中,是为‘困’字,君莫非将困顿一生?”后三人命运果然正如所说。

嘲讽张义

宋朝有个叫张义的人,是福建延平人。少年时就聪明颖悟,年纪不大,便入了太学这最高学府,还做了相当于现在的班长职务的斋长。也许是张义年轻气盛,他总以苛刻的礼法管教大家,令同学们很不满意。

他的一个福建同乡莆田人林叔弓,很看不惯他,便以他的名字作了一篇赋和一首诗。

那篇赋中有这样两句:

身材短小,欠曹交六尺之长;

腹内空虚,乏刘义一点之墨。

曹交和刘义都是古人,这两句话像谜语破字一样:“交”字“欠”(少)“六”是“乂”字;“义”字“乏”(缺)“一点”,还是“乂”字。

那首诗中,有这样几句:

中分爻两段,(爻分为两个乂)

风使十横斜,(十字斜写为乂)

文上原无分,(文无上头为乂)

人前强出头。(人字一捺出头为乂)

林叔弓的诗文,在意思上是讽刺张义,在文字上又运了汉字字形变化的技巧,十分巧妙。

乂(yi)会意字。从丿从乂相交。又作“刈”。本义: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

乂,芟草也。——《说文》

治理;安定乂,治也。——《尔雅》

有能俾乂。——《书·尧典》

保国乂民。——《汉书·武五子传》

朝野安乂。——《北史》

又如:乂安(太平无事)

妙趣横生

解婚妙讽师爷

谢缙是明朝大学士,他从小就非常聪慧,七岁时就能吟诗作对,被称为神童。

衙门的尤师爷听说了解缙的才华,便想刁难一下小解缙,就对他说:“人人都说你聪明,那么你就给我作首诗吧!可是有一个要求,就是把我的姓嵌在诗中。作的好,一切好说;作不好,我就把你送入衙门。”说罢,眯着眼等解缙作诗。

解缙看出这家伙来意不善,早就一肚子火,正想好好教训他一番,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于是,他随口吟了一首打油诗:“添心便生优,患病会长疣,犬儿拐起腿,学人仕而优。”没等解缙说完,师爷便灰溜溜地走了。

解缙的四句打油诗不但句句扣住他的姓,而且还把他嘲讽的一文不值。

心田不正

从前,有一户大财主,叫胡心田。这胡心田刻薄穷苦人,心眼坏得很。

一天,一家办丧事,四方亲戚朋友都上门奔丧,胡心田也来赴丧。进门,他看到文三在里外张罗,想拿他开开心,就大模大样地说:“文三,都说你会讲笑话,今天讲个听听。”

文三看了财主一眼,说:“好,那我就讲一个给你听:有一天,一个姓十的和姓喻的结亲家。姓十的嫌自己的笔画太少,再说《百家姓》上又没有姓十的。于是,对姓喻的说:‘你的嘴巴在旁边是多余的,把那个口字让给我姓古,在《百家姓》上也可归宗。’姓喻的想,把我旁边的口字送给他,我还是姓俞。于是,答应了姓十的要求。可是,这人还不知足,又对姓‘俞’的说:‘亲家,我这古字笔画还是太少,你何不把那个月字也给我,让我姓胡吧!’姓俞的一听,火来了,说:‘你这个人太缺德了,看把我的下面都抠空了,凑你一嘴胡子,真是心田不正。’”

文三讲到这里,人们哈哈大笑。胡心田自讨没趣,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妙趣横生

宋高宗测字

南宋年间,一日,高宗赵构皇帝游西湖,见一测字先生,高宗甚是好奇,于是写了一个“春”字,问口:“请看一看国家大事如何?”

测字先生端详了这个字,上面的“”写得很大,而下半部的“日”字写得很小,摇一摇头,说:“秦头太重,压日无光。”

当时正是奸相秦桧专权,横霸朝野之时。高宗心领神会,却又不便声张,于是厚厚地给了赏钱,默默走开。

测字戏纨绔

明朝末年,松江府才子郭又松目睹朝廷腐败,无意功名,靠作文卖画聊以度日,名气很大。

一天,郭又松在酒店喝酒。吃喝完了,他像往日一样对店小二说了声:“记上账。”刚起身要走,店小二连忙说道:“郭相公,本店利小本轻,赊欠不起,相公忘带现钱,小人陪您到府上去取。”

郭又松无奈,问共欠多少。

小二道:“今天酒菜149个铜钱,加账上共717钱。”

郭又松看看店小二可怜的样子,低头一想,有了!叫店小二取笔墨纸砚,大笔一挥,写了“郭又松测字”五个大字,贴在了酒楼门口。

这时,有个书生打扮的纨绔子弟前来测字,问道:“不知卜金多少?”“我测字,要依字论价的。”郭又松回答道。那人暗想:郭又松名气很大,今天我倒要难他一难,用一个拆不开的字让他出丑。便说:“请测一‘也’字。”郭又松知他刁难,但仍若无其事地说:“不知要问何事?”只见那人得意洋洋地说:“我这次参加科举考试,自觉顺当,能否考中?”郭又松想了想,突然拍案叫道:“哎呀,照字看来,这次世兄无缘了,还是请早日回府,闭门苦读,下场再试吧。”“此话从何说起?”那人想,你郭又松明明拆不开我的字,想借此搪塞,刚要发作,只听郭又松道:“世兄不是问功名吗?你看,这‘也’字旁加一个‘水’不是成为‘池’字吗?现在,‘池无水,蛟龙不出’。世兄再看,‘也’字旁加一个‘土’不是成了一个‘地’吗?现在,‘地无土,草木不生’。世兄请再看仔细,‘也’字旁加一个‘人’,不是成了一个‘他’字?‘若问功名,付于他人矣’。”众人听后哈哈大笑。郭又松接着说:“至于卜金,把‘也’字拆开,不是成了‘七、十、七’三个字吗?那就请付717钱吧。”两旁观看的人赞声四起,从此郭又松名气更大了。

妙趣横生

新富豪宅的匾额

从前,有一个卖草的,名叫王皮,家在城东门居住,后来因卖草积累,转做生意发了财,但他为人悭吝,人们仍然看不起他,仍然叫他“扛草王皮”。他建了一处豪宅,请了本地最有名的书法家,给他题写匾额,想一改门风。这位书法家看了一下王皮,就题写了“蘭玻”二字,意雅字好,王皮得意起来。(蘭,兰的繁体字)

有一次,有个书生路过,一看匾额上那两个字,冲口而出:“这不是东门扛草王皮吗?”

无德县官挂匾

从前,有个财主无才无德,花钱买了个县官做。为了附庸风雅,在他即将赴任之际,特地在家门口挂出一块大匾,匾上写着“文献世家”四个斗大的金字。

乡里谁人不晓得财主的为人?暗地里都在笑他。就在他挂出金匾的当天夜里,有人用纸糊住了大匾上的“文”和“家”两字,只剩下了“献世”两字。

第二天早晨,在财主家门前站了许多人,大伙议论说:“献世,就是丢人、现眼,实在是一针见血。”财主气得暴跳如雷,他打发仆人,分四路,挨家挨户地骂街。

这天夜晚,又有人来到财主家门前,把那匾上糊住的“文”字揭开,只糊上“文”字上面的一点变成了“又献世”。财主气破了肚皮,他又叫仆人到乡里四处叫骂,以泄心中之愤。可是到了晚上,又有人糊住“文”字,揭开匾上的“家”字,只糊住“家”字上面的一点,又在“家”字下添了一笔,匾上的字变成了“献世冢”。

第四天早晨,百姓又围在财主家门口。有人喊:“冢是坟墓。‘献世’是丢人、现眼,财主一家是一座丢人现眼的坟墓……”财主这回可不同往常了,他气得嘴歪眼斜,大口吐血,被人抬进家里。

几天后,财主家大门上的“文献世家”金匾不见了,财主偷偷让人摘了下来,不敢再挂了。

妙趣横生

学童妙对讽知县

咸丰年间,有一位知府叫卜昌。有一天,他来到一家学馆,见两个学童正在读书,便想卖弄文墨,于是同两学童对句。卜昌冷笑道:“两火为炎,既然不是盐酱之盐,为何加水变淡?”一学童笑着对道:“两土为圭,既然不是乌龟之龟,为何加卜成卦?”卜昌一听,气得满脸通红。另一学童见卜昌丑态,也对道:“两日为昌,既然不是娼妓之娼,为何加口便唱?”卜昌一听气坏了,想要发作,可两个学童对得文韵俱佳,也无可奈何。

秀才教子

从前有个年轻人,不学无术,喜欢赌钱。他的父亲是个老秀才,为教育儿子,没少花费心思。一天,儿子回家,看到桌子上有一首诗:

贝者之人不是人,只为今贝起祸根。

有朝一日分贝了,到头成为贝戎人。

儿子看了几遍,不知是什么意思,就向父亲请教。秀才说:“第一句,贝者合为‘赌’字,好赌的人,瞒家里人,骗外头人,只想坑人,这能算人吗?”

“第二句呢?”儿子问。

“今贝二字合为‘贪’字,好赌的人,都是贪心的人,输了想赢回来,赢了还想多赢一点。人要是贪心,就埋下了祸根。”

“第三句呢?”儿子小声地问。

“分贝二字合为‘贫’字。好赌的人,到头来都落得个贫困的结局。你想是不是这样?”

“那,最后一句便是贼了。”

“没钱赌,就去偷,由赌到贪、到贫、到贼,这可是危险的路哟!”

从此以后,儿子洗心革面,再不去赌博了。

妙趣横生

李章移鱼

一次,姑苏才士李章应邻居之邀赴席饮酒。客人入座后,开始上菜,其中有一盘鱼,非常鲜美。这盘鱼却摆在主人面前,李章想要吃到很困难。于是他对主人说:“你我都是姑蘇(苏)人,常见人家写这个‘蘇’字有不同的写法,有的人把鱼字写在左边,有的人却写在右边,到现在我也不知到底应该如何写?”

主人说:“古人作字不拘一体,这个‘蘇’字中的鱼,可在左,也可在右,移易从便。”

李章听罢,马上站起来,双手端过主人面前之鱼,说:“领主人之命,今天右边之鱼,也可移到左边,移过来怎么样?”说完,把鱼放在自己面前。一桌人都停箸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