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汉字故事
“福”字为什么倒贴
新春佳节,人们喜欢在门、窗上倒着贴几个大大的“福”字,祈求吉祥。“福”字倒贴的习俗源于清代。
有一年春节前夕,清朝的恭亲王府正忙着布置府院,准备迎接新年。王府的大管家像往年一样,写了几个大大的“福”字,让人张贴到门上。可是,有一个下人不识字,竟然把“福”字贴倒了。恭亲王福晋看见后,十分恼火,要惩罚那个下人。大管家是个能说会道的人,怕福晋怪罪下来牵连自身,赶紧跪在地上讨好地说:“奴才经常听人们说起恭亲王寿高福大,您瞧,今天福真的到(倒)了。福倒福到,这是天意,乃吉祥之兆啊!”恭亲王福晋听他如此一说,不由转怒为喜,当然也就免去了他们的惩罚。
后来,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人们都将“福”字倒着贴,贴上还要说几遍“福到了”!以图吉利。
说文解字
古老的金意字“福”
甲骨文的“福”字右边为“示”,本为“灵石”,左边则是酒坛子的象形字“酉”字,“酉”是装酒的器皿。可见“福”是由“示”加上“酉”而成的会意字,意思是将一坛酒供在神主面前以祈求保佑,这就是“福”的本义。后来“福”字的字形演变为左边为“示”,右边为“畐”,“畐”的本义是“满”,即酒满。又由于“畐”是个大肚酒壶,其中斟满了酒,从而引申为富贵、福相。
杨修猜字
三国时候,杨修在曹操部下任主管,是个聪明过人的谋士。曹操曾经派人建造了一座花园,修建竣工后,曹操亲自来查看,看后,他一言不发,只向手下的人要了笔墨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后,便拂袖而去。此时,在场的人弄得摸不着头脑,不了解曹操此举的用意是什么,于是他们请来杨修。杨修看后解释说:“曹相国的意思不是很清楚吗?他嫌门太宽了,因此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这就是‘阔’。”众人一听,都说有道理。后来,这个花园重新改建后又请曹操来看,这次曹操果然满意了。
说文解字
不同角度来说“阔”
《说文解字·门部》:“阔,疏也。从门,活(huó)声。”“疏”就是“疏远”的意思,引申为“宽广”“宽大”的意思。“活”有活动、灵活的意思。《说文解字·水部》:“活,水流声。”由于“活”为流水声,有人认为流水为“活”,因而将“阔”的意思会意为:水从门前流过。
凡鸟不是一般的鸟
魏晋南北朝时,著名文学家嵇康有一个好朋友叫吕安,有一次,吕安跋山涉水来拜望嵇康,恰好嵇康出门在外,并且还得四五天才能回来。因此,吕安打算不等嵇康回来,立即回家。此时,嵇康的哥哥嵇喜再三挽留吕安,可他还是要走。临走时,吕安在嵇喜的门上挥笔写了一个“凤”字。嵇喜看到这个“凤”字,认为客人在恭维自己为“鸟中之王”,因而非常高兴。后来,嵇喜将此事告诉自己的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告诉嵇喜说:“凤,从鸟,凡声。客人在讥讽你是一只‘凡鸟’,其意是不屑与你交谈,因此就走了。”经朋友这一说,嵇喜才恍然大悟。
说文解字
想象出来的“凤”
“凤”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凤”的繁体为“凤”,由“凡”字加上“鸟”字构成,从鸟,凡声。“凤”是杂糅了许多动物特点,想象出来的一种禽鸟。古人认为有“凤”出现时,是天下安宁的吉兆,将“凤”塑造成一种瑞鸟。由“凤”与“龙”这两种动物构成的“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古人还认为雄凤叫“凤”,雌凤叫“凰”,相传司马相如曾演奏乐曲《凤求凰》,以此俘获卓文君的芳心。
一字千金
在现在西安的碑林中,有一块非常特别而且有名的石碑,叫做《圣教序》碑,碑文内容是唐太宗为曾去西天取经的玄奘和尚撰写的,字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若不深察,参观者只会觉得碑文内容书法俱丰,细考究则会发现,唐朝开国已在公元618年,比王羲之逝世晚了200多年,唐太宗的文章怎么会由王羲之挥毫抄录镌刻呢?
这是主持刻字建碑的那位怀仁和尚的功劳。他崇敬玄奘,又以唐皇太宗能亲自撰写碑文为荣,更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于是,他征得各方同意和皇上恩准,便从王羲之以前留下来的书法墨迹中集字,凑成这块《圣教序》碑。
从遗墨中找齐碑文所需之字谈何容易?怀仁和尚呕心沥血翻查无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最后仍欠几字,他只好奏明圣上,唐太宗颁发告示,谁选到一字送来,即赏千金,终于集齐了全部碑文。
妙趣横生
义军测字巧击崇祯帝
明朝崇祯帝在位时,曾让宦官装扮成普通百姓,去前门找一位占卜异常灵验的测字先生问国家前程。宦官随口说了个“有”字,先生在纸上写了“有”说:“大明江山不保矣!‘有’是‘大’字去掉一捺,‘明’字去掉‘日’而成,暗示大明江山已丢了一半。”宦官一听不吉利,马上改口说他要测的是朋友的“友”,先生面色沉重地说:“‘反’字出头,朝不保夕啊!”宦官又改口说,他说错了,原本想测的是酉时的“酉”,先生摇摇头说:“九五之尊割头去尾,倾覆在即啊!”其实测字先生本是起义军假扮的,祟祯得到回话,认为天意如此,便彻底失去斗志了。
武则天的名字
唐朝女皇武则天时期,有个叫宗秦客的,凭借他是武则天亲戚的特殊身份,担任凤阁侍郎(掌管宫廷门户,由中书侍郎改置)的要职。为了讨好武则天,宗秦客挖空心思,特地新造了“天”“地”等12个字进献。
武则天得悉宗秦客特为自己造字,满心欢喜,立即召见了他。宗秦客迎合了她喜欢标新立异,爱好改字、造字的癖习。她在称帝后,有的臣子经常向她献造新字,而且还说造了新字可以显示国家大治。
宗秦客向武则天进献新造的12个字中有“曌”一字,武则天非常欣赏“曌”字,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名字。
说文解字
解说“曌”字
“曌”字读zhào,一般人很少认识它。这是因为它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专用字。据《集韵》所释,“曌”的意思为“明”。“曌”字上部为“明”。“明”由“日”和“月”字组成,表示武则天像日月一样,永远熠熠生辉,光照大地。其下为“空”字,“空”指无边无际的天空。“明”和“空”所含的意思是:日月当空,普照大地。可见武则天所造“曌”字,并非只是“明”的意思,其意义较之“照”字更丰富。
苏东坡巧贬方丈
苏东坡被贬岭南期间,外出游山,忽然看见一个小和尚满眼泪水跪于寺旁。他上前一问,才知那小和尚不慎打碎了油灯,所以老和尚才要他罚跪。东坡心想,出家人应以慈悲为怀,对徒弟怎么能如此狠毒?于是他进寺里见方丈。
方丈见东坡来访,不禁大喜,且要东坡留个墨迹。东坡提出要那个小和尚替他磨墨舒纸,他才愿意动笔。方丈听了,立即照办。东坡提笔写了一副对联:“一夕化身人归去,千八凡夫一点无。”方丈以为此联是赞誉自己年高德劭,便叫人将此联刻于门上,以此炫耀。
有一天,佛印和尚云游至此,见了此联不禁仰天大笑。寺中的方丈问其故,佛印说这是在骂你呢:“上联隐‘死’字,下联隐‘秃’字,合为‘死秃’两字。”方丈听后,气得火冒三丈。苏东坡上联的意思是“一”字加“夕”字,再加“人”,即为“死”。古人谓“人死”叫“回老家”,因此叫“归去”。下联是“千”字加“八”字,再加“几”,就是“秃”。和尚均为光头,人们贬称“死秃”。
说文解字
凭吊“死”字
从构造上看,死字其左边是“歺”(è),朽骨。朽骨此处代指死者。右边看上去像是一个人跪倒在死人旁痛哭、祭奠,也就是凭吊死者的意思。由此可知,“死”字是借活人跪在死人旁凭吊的情形,传达出有人死了的信息。《说文解字·岁部》:“死,澌也,人所离也,从歺,从人。”“澌”就是“尽”的意思,表示人的生命的终结。
由于人死了以后,尸体就僵硬了,不能动了,所以“死”便引申出“死板”“不灵活”的意思。
秦观猜谜
传说苏东坡有一妹妹,嫁给当时大词人秦观,人称苏小妹。苏小妹很有才华。一天,苏小妹对丈夫秦观说:“我作了一则字谜,看你能不能猜出。我的谜面是:两百齐相投,四山环一周,两王住一国,一口吞四口。”秦观想了很久也没有猜出,只好跑到苏家,向苏东坡求教。秦观来到苏家,东坡正好在用饭。秦观说明来由及字谜,东坡不禁大笑,过后,他也没有说出苏小妹的谜底,而是叫厨子烧一盘西湖醋鱼端上来。席间,苏东坡动手将鱼的头和尾去掉,留下中段,然后指着鱼身说:“这就是谜底!”秦观恍然大悟。原来,“鱼”字去“头”去“尾”即为“田”字。
秦观连忙道谢,急奔家中将谜底说出,避免了一次罚站。
说文解字
解说“田”字
“田”,象形字。“田”字外面的大方框,即“□”,表示田地周围的道路或田界,它标明这块土地的范围。“田”的本义是种庄稼的土地,即农田。《说文解字·田部》:“田,陈也。树谷曰田。象形。十,阡陌之制也。”所谓“树谷日田”。即“田”是种庄稼的土地,讲的是“田”的本义。所谓“陈”,段玉裁认为“陈列之整齐谓之田”,是根据“田”字排列整齐的一块块土地。
国字为何少一点
北宋末年,金兀术率领金兵大举进攻中原,连京城开封也被金兵占领了,徽、钦二帝当了俘虏。岳飞在国难当头之际,立志从军,要恢复中原国土。岳母为教儿不忘靖康之耻,为国捐躯,特在岳飞背上用绣花针刺上“精忠报国”四字。
岳母刺完字以后,拿来铜镜给岳飞看。岳飞通过铜镜看到了自己背上的“精忠报国”四字。不过,再仔细一看,“国”字里面少了一点,不禁问道:“娘亲,你刺的‘精忠报国’四字,孩儿终生不忘,不知‘国’字少一点是何道理?”岳母拭泪答道:“这少一点么,只因金兵入侵中原,国都陷落,二帝被俘,如今国家无主呀!我儿要记住靖康之耻,早日恢复中原,迎接二帝还朝。”
岳飞带着母亲的嘱托,牢记背上“精忠报国”四字,率领岳家军奋起抗击金兵,成为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
说文解字
上面这则故事为传说,“国”字的繁体字为“國”,1956年6月1日,中央颁行的简化字中将“國”简化为“国”。参加汉字改革的学者们认为我国的玉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加之“玉”是珍宝,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从玉很得人心。
刘墉测字
清朝乾隆年间,刘墉被派到南京主持破获“一枝花”的“谋逆造反”大案。为了侦察情况,他乔装成一个算命先生,在市井中给人测字算卦。
一天,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找他测字。刘墉对他有一定了解,他是“一枝花”集团中的一员干将,武艺高强。虽入迷途,但他心地善良,刘墉很想让他迷途知返。这青年随手写了一个“休”字,递给刘墉道:“请先生测测我的生平。”
刘墉郑重其事地说:“按这个‘休’字来看,其意吉凶参半。‘休’乃一人依木之象,草木属阴,看来先生幼年早孤,你家中只有孀母与你相依为命,可是否?”
青年不禁一惊,钦佩地点了点头。刘墉接着说:“木乃东方青龙之象,一人依木原是开发之象,只是木属阴,属静,令堂贞静贤惠,只是口齿不便利。”青年听罢,想到自己聋哑的母亲为了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艰辛,不禁潸然泪下:“先生说得都对,请继续断。”
“请莫怪我直言,这‘休’字不成‘体’,恐怕你小时候不成体统,是个浪荡儿。但‘休’有‘止’的意思。何时而止?‘休’可拆十八成人。十八岁以后,你才立志改过,浪子回头。可惜此时令堂人已就木了。”那个青年此时已是泪流满面。
刘墉看他如此,说:“你不必难过,将来必有后福,可报先慈于地下。”
“何以见得?”青年问。
刘墉把纸递过去道:“请看纸的背面。”青年把写着字的纸翻过来,横着端详,竟然是一个“兵”字。刘墉说:“‘兵’字原是立人之象,你既不在行伍,则是个谙熟兵刃的好汉,必定身有武功。你再看:这‘兵’字实系横倒之‘木’,人卧倒木之上,虽树倒,而先生自可无恙。后半生的事业恐在其中了。”
后来,青年归降了朝廷,在刘墉手下办差,成为一名得力干将。
说文解字
人在树下歇歇脚
“休”是个会意字,甲骨文右边的“木”是一棵树,左边是个背朝树的人,整个字形表示人靠着树休息的意思。“休”的本义是“歇息”,由“歇息”义可以引申出“停止、完结”的意思。“休”又可虚化为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不要”。“休”还有美好、喜庆、吉利等含义。
纪晓岚妙释“老头子”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才子,他聪颖睿智、出口成章、风趣幽默,连皇上也十分喜欢。
乾隆素知纪晓岚体胖怕热,夏天总喜欢脱衣纳凉,因此就想戏弄他一下。这日,纪晓岚正赤着上身与群臣办公,忽闻“圣上驾到”,纪晓岚猝不及防,衣不蔽体,情急之下,钻入案底。
乾隆心知纪晓岚藏于桌下,便假意要走,纪晓岚不知就里只顾问:“老头子走了没?”一句话被皇上抓个正着。
乾隆坐了一个时辰,不走,也不说话。纪晓岚趴在地上,屏气凝神,心里发慌,加上天热,已然大汗淋漓。
这一下乾隆也忍俊不禁,说:“你如此无礼,说出这样的轻薄话。你给我解释清楚,老头子是怎么回事?”
纪晓岚说:“臣还没穿衣服,怎么回圣上的话呢?”
乾隆让太监给他穿上衣服,说:“亏你还知道跟我说话要穿衣服。”
趁穿衣服的时候,纪晓岚已经想好了说辞,他十分恭敬地对皇上说:“皇上万寿无疆,还不是‘老’吗?万物之首,皆为‘头’,您老人家顶天立地,是百姓之‘头’呀!帝王以天为父,以地为母,对于天地来讲,就是‘子’,而且‘子’乃圣人之称,孔子、孟子皆称为‘子’,连在一起就是‘老头子’。”
说的都是好话,乾隆也龙颜大悦,纪晓岚松了一口气,想:日后可不敢随便称呼“老头子”了。
妙趣横生
汉字中的“三胞胎”
汉字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三个一样的字可以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汉字,例如:
众:三人为众,意为人多。
垚:三土为垚(yáo),山高。
淼:三水为淼(miǎo),水大。
犇:三牛为犇(bēn),同“奔”。
焱:三火为焱(yàn),火焰。
磊:三石为磊,石多。
晶:三日为晶,光亮。
矗:三直为矗(chù),直立,高耸。
骉:三马为骉(biǎo),群马奔腾。
森:三木为森,树木多。
猋:三犬为焱(biāo),迅速。
轟:三车为轟,“轰”字的繁体字,象声词。
掱:三手为掱,掱(pá)手同“扒手”。
羴:三羊为羴(shān),“膻”的异体字,羊肉的气味。
鑫:三金为鑫,财富兴旺。
珍妃巧拆“明”
字清代末年的光绪皇帝其实是个傀儡皇帝,真正执掌大权的是慈禧。慈禧太后为了手握权力,常派一些太监、宫女去监视光绪皇帝。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光绪皇帝避开慈禧的耳目与珍妃在树林里幽会,两人坐在一起,说了很多离别愁绪的话。说到动情的时候,光绪便口中吟道:
二人土上坐;
珍妃听了大吃一惊,心中无限感激,但又很不安,因为虽然句中光绪用了拆字法,将“坐”字分成“二人土”,意思是说,他要珍妃与自己平起平坐。珍妃心想,自己是一个妃子,是臣下,怎能与皇帝并肩同坐呢?于是,思索了一会儿,便答道:
一月日边明。
光绪听了,十分赞赏珍妃的聪明和谦恭。珍妃也巧用了拆字法,将“明”字分成日月,把皇帝比做太阳,自己比做月亮,表示了自己是借太阳光绪的光芒来照亮自己,很切合君臣之间的礼教,因此博得了光绪的欣赏。
说文解字
日来月往的“明”字
“明”字在各个时期的写法均从“日”,从“月”,它反映的是一种日月辉映的天象。《易·系辞下》中记录了这样一种自然现象:“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可见“明”的本义就是“明亮”“光明”。古人正是基于这一自然现象来造“明”字的。“明”由光明、明亮引申为“明白”“明确”“清楚”等意义。
溥仪缘何自称“青巾”
溥仪是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曾称自己为“青巾”。清朝灭亡后,他迁居天津张园。一天,溥仪扮成落魄文人,到天津一个商铺云集的地方卖字。他挨户给店主写对联,以此索取酬金。虽然他的字写得很好,但店主们都不认识他,又见他衣衫褴褛,写一副对联只给三五个铜板,并且他一走开,有的人就将对联撕得粉碎投到纸篓里。一天下来,溥仪尽管写了七十几副对联,却所得无几。第二天,溥仪派人回收自己的字幅,一副完整的对联以百枚银元赎回。众店主觉得很奇怪,见对联上落款为“青巾”,于是就打听“青巾”的墨迹为何这样值钱。有人将实情说了出来:“‘青’取于‘清’字的右边部分,‘巾’取于‘帝’字的下边部分,‘青巾’就是‘清帝’的省写。”此时,店主们才恍然大悟,忙将撕碎的对联精心补裰起来,视为珍宝。
说文解字
解说“清”字
《说文解字·水部》:“清,朖也,澄水之貌。从水,青声。”段玉裁注:“朖者,明也。澄而后明,故云澄水之貌。”按照许慎和段玉裁的解释,“清”的本义是“将浊水变清”,又因浊水变清水洁净而透明,因此“清”便引申出“明”“明亮”的意思。
还有不少学者认为“清”字由“水”加“青”构成,“青”有“清澈”“透明”的意思,所以,“清”的本义是“清澈的水”。由于“清水”有洁净、无杂质的特点,所以又引申出“纯洁”“洁白”“廉洁”以及“头脑清醒”等意思。
刘半农发明“她”字
1918年8月,周作人在《新青年》的一篇译文按语中透露了刘半农一个设想:白话文兴起,再加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骤增,第三人称代词使用频繁,都笼统地用一个“他”字,语言表达很不方便。刘半农便提出用“她”字来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他还写了一首别开生面的歌词《教我如何不想她》。后由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曲,经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唱片发行,成为当时流传甚广的一首歌曲。歌词中将“她”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使用,为人们所接受。
据说有位十分喜爱这首歌曲的青年竟然猜想,作者一定是位风流倜傥的才子,很想一睹风采,便到赵元任家去探问。恰好刘半农也在,赵元任就向那位青年介绍道:“这位就是刘半农先生。”这位青年看到刘半农颇具老态,出人意料地惊呼:“原来是个老头啊!”惹得满座大笑。后来刘半农为此事还风趣地写了一首打油诗:
教我如何不想她,请进门来喝杯茶。
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说文解字
刘半农解放了“她”
“她”字成为女性的专用字,是刘半农第一次从文化上将妇女从男性的附庸中解放出来,显示了妇女的独立性。从“她”字的结构来看,左边是“女”,代指“女性”,而右边的“也”是声符还是意符,或者声符、意符兼而有之。《说文解字》:“也:女阴也。”即“也”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形字,因此,“也”再加上“女”,构成“她”,为会意字。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说法,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鲁迅造“猹”字
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有位翻译家,准备将鲁迅的《故乡》译成俄文,不料意外地发生了困难。原文中有一段写着:
“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个“猹”是一种什么动物呢?他查阅了不少有关动物学的书籍,终无着落。对于猹,不仅外国人陌生,我国也有许多人不知道,连怪字最多的《康熙字典》上也没有。
天无绝人之路,幸好当时鲁迅先生还健在。苏联翻译家辗转问鲁迅,不久便得到了答复。这个猹字,原来是鲁迅先生创造的,因而过去的字典上查不到;猹与渣音相同,大概是“獾”一类的动物。
后来有人向小说中闰土原型的孙子进行调查,证明猹确实是一种獾猪。因为猹喜爱吃瓜,为预防它侵犯瓜田,所以农民必须守夜看瓜,方可确保丰收。
说文解字
猹似獾,又非獾,往日字典皆无记载,为适应需要,解决有物无名的矛盾,于是鲁迅依“形声法”创造了“猹”字,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被正式收入了字典。
大帅手黑,寸土不让
有一次,张作霖参加一个酒会,席间,一日本名流拿出墨请张作霖赏幅字画。他知道张作霖出身绿林,识字有限,想当众出他的丑。不料张作霖胸有成竹,挥笔写了个大大的“虎”字,然后落款“张手黑”,掷笔而起,众人一阵喝彩。这时张作霖的秘书凑近告诉他,小声提醒说:“大帅,你的‘墨’字少个‘土’成‘手黑’了。”张作霖眼珠一瞪说:“我还不知‘墨’字下面有土。这是给日本人的,不能带土,这叫做‘寸土不让’。”此语一出,在座之人皆为叹服。
说文解字
说说“黑”字
历史已久远,许多人还是记住了这个典故,即便是当时在场的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张作霖的民族气节。黑,会意兼形声字,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是指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制成。黑,会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本义为黑色。
毛泽东智解姓氏
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雪》,以其大气磅礴的笔触、宏伟壮观的意境,在山城重庆的文艺界引起轰动。当时文艺界的名流借谈判的空隙,邀请毛泽东作了一次演讲。演讲结束后,有人问道:“假如这次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
毛泽东认真地说:“国共两党的矛盾,是代表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他故意拖了拖腔,又接着说:“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一个草头将军而已。”说着,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豪放的笑声。
“那毛——”不待有人问完,毛泽东就接上去说:“我的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而是一个反‘手’。”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说文解字毛泽东的巧妙之处——易如反掌。
说文解字
毛泽东的巧妙之处
毛泽东没有就“假如这次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这一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作出正面的答复,而是在明确指出国共两党所代表的利益属性的根本不同及两党之间矛盾的性质后,巧妙利用拆字释义的方式委婉表述了自己的意见,在表明了坚定的政治信仰的同时,又表现出了谈笑风生的气概和委婉幽默的含蓄。
什么是“虫二”
20世纪50年代末期,有几位日本学者到中国来访问。一天,他们登临泰山时,见盘山路一侧的石壁上刻着“虫二”两个字,日本客人不解其中的意思。于是便询问陪同的中国学者。不料,陪同的人也被这两个古怪的字难住了,他们只好答应客人回去查询。
游山归来,日本学者追问“虫二”的读法和意义,于是陪同者翻遍典籍,多处走访专家学者,都没有解开此谜。
不久,此事传到北京。有人带着临写的这两个字到中国科学院去请教郭沫若。郭老看了这两个字,沉思了一会儿,提笔在“虫二”两个字的外边各添上两笔,于是便成了“风月”二字。然后郭老笑着说:“这两个怪字的意思是‘风月无边’。是用来形容风光无限好的意思。”后来,当代书法家谢逢松以“虫二”二字为上联,并题写了下联。他的下联是“年华”,即在“年”和“华”两个字上各加了一个“口”,其意思是“有限年华”。
说文解字
甲骨文中的“风”
甲骨文“风”字像一只大鸟的形状,用大鸟的形象表示“风”,也许是因为鸟飞振翅生风的缘故。《说文解字》说:“风,八风也。”风的本义是空气流动的现象。由于“风”与“空气”关系密切,因而引申出“风气”“风俗”的意思。
穷人为仁主
从前有个穷人姓仁名王。地方官认为这仁王的谐音是“人王”,犯了大讳,便将此事禀报给皇上。皇上心想:“朕乃人王,竟然有人也敢叫‘人王’,真是胆大包天。”于是,命令地方官将这个穷人押送到京城。
皇上经过审问,问明缘由,知道这个穷人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并非故意犯讳,便也没有降罪,皇上对那穷人说:“朕觉得你的名字不妥,就赐你在‘王’字上加一点,你以后就叫仁玉吧。”那人谢恩以后,回家却改成“仁主”。又被地方官报告给了皇上。
皇上第二次将这个穷人抓来,龙颜大怒道:“大胆,朕让你改名,你竟然违旨抗命。朕乃人主,你也想当人主吗?真是罪该万死。”
穷人面无惧色,从容答道:“皇上息怒。皇上是人主,草民是皇上的臣民,皇上赐给草民一点,草民应该顶在头上,顶礼膜拜,岂能别在腰里呢?”
皇上一听,顿时转怒为喜,放了这个穷人。
说文解字
穷人以对皇上的尊崇为由,满足了皇上的虚荣心,不但使自己躲避了灾祸,而且还保住了自己喜欢的名字。同一个“王”字,由于“点”的位置不同便变成了“主”“玉”,这也体现了汉字笔画独特的灵活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