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富到守富的投资现形记
目前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上有个普遍的现象——财富的创造者往往亲自下场管理财富。只是很可惜,创富成功人士在财富管理市场里的表现与其在财富创造市场里的表现大相径庭,甚至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分清楚什么是财富管理、什么是财富创造。
我们先看一组对比图(见表1-1),或许能寻摸出原因所在——
表1-1(超)高净值人士在财富管理市场中的表现
下面,我们来做个剖析——
站在管理财富的角度,我们看到有一类企业家过去奉行“爱拼才会赢”,比如闵系企业家,他们特别有赌性,正向一点说是敢冒风险,负面一点说就是赌性很强。当他们遇到自己认可的投资项目时通常敢下重注,甚至把全部身家押到一个项目中,把把“梭哈”。然而实际结果往往与预想有很大差距。有很多人在类似投资过程中,损失惨重,原本辛苦打拼所赚的财富付诸东流。
第二类是“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家,他们在管理财富时也很有意思。他们头脑极度开放,愿意尝试各种投资机会、各种投资策略,几乎从不拒绝,但是因为每一笔投资的尝试都是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资金,一旦发生重大亏损就会给总体收益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他们整体的财富管理状况往往也并不理想。
第三类是实干派企业家,他们对风险是非常厌恶的,认为金融工具大多不靠谱,所以必须选择非常安全可靠的投资。那么具体怎么选择投资方向的呢?我们很痛心地看到,很多人当初觉得投资P2P(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靠谱,结果损失惨重,当然今天大家已经能够识别并排除P2P平台。我曾经访谈过一位投资人,他提到:“平台推荐人是我认识的,其人品也是我认可的,而且平台承诺不仅肯定可以保本,还能实现百分之十几的收益率。所以我当时认为P2P投资既然承诺刚兑,那么比起股权类数年看不见摸不着的投资更为靠谱。”其实,这类所谓的保守和安全投资反而更有问题。
至于存银行,这种方式对这类企业家也没有太大吸引力。有一位东部沿海省份的客户,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在当地颇有名气,等到了2008年左右身价过亿,他却高兴不起来了:“我曾经是当地的第一批万元户,以前在县里面也都说得上话,如今虽说资产上亿,但这个身家实际上在我们这儿根本就没有什么分量……”事实确实如此,20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哪怕当时有数十万元,如果选择把钱全部存入银行,那么相信今天一定会“掩面而泣”。所以存银行的(超)高净值客户我们倒是较少看到,但是因为相信一些所谓的刚兑、所谓的承诺,而去购买固定收益的“安全资产”的(超)高净值客户却不在少数。
第四类是拥有自信和坚持品质的企业家。他们做企业时特别自信,在投资过程中同样也表现出这一特点。以股权投资为例,有些行业明明是不熟悉的,却仅仅因为“迷之自信”而自觉能够做出准确判断,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在具体投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重大失误。
我们还看到很多做企业时能够把握机会的成功人士,以及被“上帝”眷顾的宠儿,他们在投资时也经常选择碰运气。究其原因,这两类(超)高净值人士,可能连自己都未必真正清楚为什么突然之间就拥有了大笔财富,“我都想不到我这么有钱,钱怎么就源源不断地来了……”他们潜意识里的幸运认知延续到了投资中,因此他们经常会随心而动,即跟着自己的感觉做投资,很少聆听专业意见。
我在金融和财富管理行业工作的30年里,有10多年时间直接接触客户,我真心感受到,无论是哪个年代走过来的(超)高净值人士,在财富创造领域,虽然他们是优等生,是市场当中的佼佼者,但在管理财富这件事情上,他们都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这个评价可能不是很“悦耳”,但事实确实如此。
到底是怎样的原因造成了上述状况?归根结底,财富管理与财富创造是截然不同的。
先来看透财富创造,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发展至今,财富创造基本上经历了两个阶段(见图1-1)。
图1-1 过去3000年全球GDP总量变化及影响要素
如果我们去观察人类社会的全球GDP增长曲线,会发现工业革命前后是两条线:工业革命前的GDP几乎是一条水平线,极为平缓;工业革命后的GDP简直就是一条垂直线,噌噌往上蹿。
工业革命之前,“每一笔巨额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罪恶”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一笔巨额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罪恶。”可以看出他对资本相当厌恶。他的反感并非毫无根据,因为在工业革命之前,全世界大富豪获取财富的方法只有一个——掠夺。
公元2世纪,日耳曼人就占领了法国,在法国大肆地掠夺土地,在喜欢的土地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就拥有了该土地的所有权。
如果说公元2世纪还太早,我们更为熟悉的是移民国家美国的发家史。17世纪初,欧洲人漂洋过海踏上北美大陆,掠夺北美原住民的土地并尝到了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大家都知道华盛顿是非常有名的美国开国元勋,也是非常睿智的国家总统,却很少有人知道其背后家族是如何发家的。其实,华盛顿家族登陆北美后,同样侵占了原住民的土地,并将土地高价卖给之后的移民。他的家族是靠卖土地发家的土地销售商和分销商,严格来说,也是掠夺者的角色。
工业革命之后,财富创造速度飙升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创造财富、积累财富的方式发生巨变。新技术不断涌现,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加上股份制这种治理结构的出现,人们不再需要实际经营企业,通过投资持有其股票,就可以获得该企业的利润、分红,或者通过转让该企业的价值来获得收益。所以工业革命之后的财富创造,更多来自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治理方式的演变。
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在其短篇小说《百万英镑》(The Million Pound Note)中曾经生动对比了20世纪初英美截然不同的财富发迹状况。20世纪初在英国,若想成为一个拥有百万英镑的家族,没有几代人的积累是做不到的。但在彼时的美国,想要成为拥有百万美元的富翁,一代人或许就能完成。仍以股份制资本市场的形成为例,人们在财富的聚集和交换方面,拥有了极大的便利。比如通过资本市场这样一种渠道,从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手里把资本引导到生产过程中来,那么这个时候资本市场起到了筹集社会资本、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从而,经济规模得以迅速扩大,财富创造的速度也随之大大加快。
中国只用40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中国能够用40年时间实现赶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得益于我们在过去40年中正赶上全球互联网大潮,信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过去40年全球财富的积累,远超再往前200年所能够有效达成的状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体能、智能也不断地被各种机器所加持,财富创造能力大大增强。在财富创造的环境里面,特别强调能够整合生产要素的能力,比如某种特殊资源,当你整合该资源的能力越强,那么你创造财富的能力就越强。
以发展一个企业为例,你需要非常熟悉或是非常热爱你要进军的领域,同时能够做到努力和坚持。所以能够创造财富的人,一般要么可能干得早,要么可能干得久,而不是今天干点这、明天干点那。“打工很难挣到大钱”的原因也在于此。
当你持续努力做一件事情时,你的各种资源会在你的商业版图里被持续整合,此时时间的复利就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资产就是由资源整合和时间复利的双向力量带来的,这也是财富创造的价值所在和背后动因。
以疫情为例,看懂财富管理的核心逻辑
管理财富的首要目标,是让已拥有的财富安全地穿越未来一个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周期(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其核心逻辑是风险管理。要做好风险管理,就必须考虑如何规避风险。假设你拥有1亿元资产,你需要思考未来30年,什么因素可能会让你失去这些资产,然后提前做好防范。
举个当下的例子,2020年春节前中国武汉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当时大家或许不会觉得有多大影响力,即使做了些准备也不会太完备。但是你肯定想象不到,等过完了春节还依旧无法复工(即使你不在武汉)。如果你是餐饮公司的老板,随着彼时复工的遥遥无期,原本红火的公司不得不面临破产风险;而如果你是生鲜电商公司的老板,那么可能原来快倒闭的公司突然之间起死回生。
流行瘟疫这个风险在未来30年还会发生吗?以历史为镜或许看得更明白。在人类历史上,曾经产生较大影响的流行瘟疫有:鼠疫、天花、非典、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在世界古近代历史上,瘟疫是比战争更可怕的灾难,肉眼不可见的细菌病毒甚至能毁灭一个强盛的帝国。比如,在众多导致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中,瘟疫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知道未来肯定会再次发生瘟疫,但是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以什么形式发生,以多么严重的程度出现都是无法预料的。而一旦出现瘟疫,你怎么保证资产安然无恙,或是能够将大部分资产持续保留在身边?
所以我们强调财富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就会涉及资产配置。资产配置能调动专业人员运用专业手段来实现系统安排。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在第三章中会做详细讨论。
如果说财富创造是小概率的大成功,那么财富管理就是大概率的小成功,即要大概率地让你的财富实现保值增值。
前面提到了管理财富要通过资产配置来分散风险,而这件事情很可能会超出你擅长和熟悉的领域,因为需要通过不同的金融工具,配置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问题来了,在金融行业干了几十年的金融老兵,有时候都很难保证对某一种类型的资产做到透彻认知,又如何要求跨行业的财富创造者对各类资产做出清晰准确的判断和分析?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超)高净值人士还寄希望于自己过去的成功法宝,比如爱拼才会赢、自信、坚持、努力、勤奋等,在管理财富的市场里继续获得成功,这无疑是不现实的。毫无疑问,管理财富和创造财富完全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