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是什麼導致我快樂?
「快樂」是我們對不同處境與經歷的一種感覺。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知道:
一、什麽因素導致我們快樂?
二、什麽因素我們以為是重要的,但其實對快樂沒有多大影響?
正向心理學的研究給予我們很多啟發。
1、財富
財富是否必然與快樂掛勾?自古以來這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當代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答案。先請你坦白地回答以下的問題:假設在合法又沒有違反你的道德標準的前提下,例如透過投資活動、中彩票,或一位你從不認識的親戚留給你一筆遺產,令你的財富一夜之間暴增一千萬元,你會否很高興?
又,如果這種事情不斷重覆發生,你的快樂程度會否持續向上?
研究發現,中了彩票而贏得大筆獎金的人,會在往後數個月變得更快樂,但不久後,就回復到他們中獎前的快樂水平。這說明贏得巨額獎金而獲得的快樂並不持久。
迪納(Diener)等學者的一項跨國調查發現,在廿九個國家之中,平均快樂指數最高的,如丹麥、加拿大等,屬於比較富裕的國家。那些相對不愉快的,則來自國民購買力最低的,即相對貧窮的國家,如保加利亞等。這樣看來,是否可以斷定金錢能讓我們快樂呢?讓我們再深入看看調查的結果。
調查發現,一些較富裕的國家,其國民不一定比一些較貧窮的國家覺得幸福。例如日本人民的快樂指數低於印度及智利。綜合這項研究的數據,得出以下結論:金錢的確能帶給人快樂,不過作用是早期的,當財富已足夠供應生活所需,當自己不需要為生活憂慮,增加財富所帶來的快樂會逐漸減少。在這情況下,令我們更快樂的不是財富,而是其他元素,例如豐富的社交生活、工作滿足感、有意義的生命等。在先進發達國家(例如美國),國民收入增加,物質更富裕,但國民的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卻沒有因此而提升。
因此,一個人不停賺錢,並不是持久的快樂之道。要獲得可持續的幸福,不能光靠賺取財富,而需要在金錢以外下工夫。
財富與快樂關係圖
快樂解碼
在獲得財富早期,我們會更快樂。不過,不停賺取金錢,並非達至持久快樂之道。
2、健康
健康的人更快樂,這不是常理嗎?相信不少讀者都有這種想法。我們都希望自己擁有健康,但另一方面,不健康也不代表必然不快樂。不錯,知道自己患有長期疾病的人,是會不愉快的。他們多不願意接受這事實,會感到悲傷,甚至憤怒,但隨着慢慢適應了患病後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活動、休息、服用藥物及接受治療等各方面的改變,他們對未來的日子有了一定的掌握,先前的焦慮與無助感覺就會慢慢減少,他們的快樂指數會逐漸回升。
有嚴重慢性疾病的患者,其生活質素不遜於患有輕度慢性疾病的病人,乃至健康的人;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或殘障病人,亦可以有穩定的生活質素。不少病人在患病後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關懷和照顧,令他們感到自己是幸福的。因此,不健康不一定會不快樂。
快樂解碼
患有長期疾病的朋友一樣可以快樂過活。關鍵不在於疾病本身,而是病人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所得到的支持。
3、年齡
邁爾斯(Myers)與迪納(Diener)的一項研究涉及十六個國家,他們發現十五到六十五歲的年齡層,幸福感都很平穩。莫哲(Mroczek)和艾朗(Avron)研究了二千名男子,結果顯示年齡與生活滿意程度,有先升後降的關係。幸福感在六十五歲為最高,在八十五歲稍微下降。幸福感不因年紀大了而大幅降低。
因此,如果你現在是一個快樂的人,當你是老年人的時候,很大可能仍會是一個快樂的人。
快樂解碼
快樂程度不會因年長而下降的。年紀漸長,在臉上添了皺紋,這是經歷滄桑的痕跡,也是幸福的印記。
4、婚姻
邁爾斯(Myers)的研究顯示,結婚的人會比獨身的人(包括離婚和未結婚的人)更幸福。然而,被困在不幸婚姻中的人,卻往往是最不開心的。研究顯示,就已婚和未婚者的快樂程度的差距,男性和女性是一樣的。
迪納與思利民的研究指出,失去配偶,不論是喪偶或是離婚,都會長期導致快樂水平下降。隨着時間過去,失婚者會漸漸沒有那麼不快樂,但沒有返回原本的快樂水平。
男性和女性在婚姻中都可獲得同樣的好處和潛在的快樂。婚姻賦予人們心理和身體的親密接觸。我們都喜歡被人照顧的感覺,配偶是愛我們的人,因而擔當了這個照顧者的角色;另一方面,我們都喜歡照顧人的感覺,配偶是一個我們愛的人,因而亦是被照顧的。配偶在情緒和生活上各方面的支持,能令對方感到幸福。
在另一方面,不滿的婚姻讓你很不爽。所以要小心,不要急着選擇你的伴侶。如果你有美好的婚姻,你已是十分幸福的人。但假如你的婚姻不能令你滿意的話,便要盡量使這段婚姻變得美滿一點。(如何擁有幸福的婚姻將在本書第六章討論。)
快樂解碼
不滿意的婚姻會令你不快樂,滿意的婚姻則讓你感到幸福。因此,婚姻不如意的朋友便要嘗試改善婚姻生活。
婚姻與快樂
5、工作
「若不用工作,那真是幸福極了!」相信這是許多人的心聲。當要在工作或休閒的時刻二擇其一,多數人的答案會是:「賦閒在家當然比上班好。」但研究指出,我們在工作時,比起無所事事更易獲得滿足感。在一項以在職人士為對象的研究中,參與者每收到訊號,研究人員就要為他們正在進行的活動作心理狀況的評估;參與者須回答一些問題,反思那一刻他們的專注力如何?是否覺得有創造力?是否想繼續那活動?他們有多愉快?結果顯示,人們在工作的時候,較多經歷對自我能力的肯定,而且感到充實和滿足。
盧卡斯(Lucas)等學者研究了兩萬四千名僱員,發現當人失去一份熱愛的工作後,對他們的整體快樂水平會有長期負面影響。即使找到另一份工作,仍不能回到原本的愉快程度。
快樂解碼
有能力工作是一件好事。若可以做我們喜歡的工作,更是一種快樂而充實的經驗。
6、基因
基因如何影響我們的快樂程度?一個人的喜悅感覺與樂觀程度會受到血清素(serotonin)的濃度影響。血清素是腦內神經傳送物質,與情緒調節有密切關係。研究指出,由於我們體內負責調控血清素運送的基因組合不同,導致有些人往往比較快樂,而有些人則比較容易憂鬱。
那麼,先天的基因和後天的生活環境,哪一項因素對我們的快樂程度有較大影響?一項以同卵雙胞胎為對象的研究顯示,基因對一個人的幸福感有長期而穩定的影響。布查德(Bouchard)研究一批自出生後便分別在不同家庭長大的同卵雙胞胎。研究發現,他們的性格、興趣、生活態度和快樂指數等竟然都十分接近。這些雙胞胎的成長環境各異,教養和生活習慣都有差別,只是擁有同一樣的基因而已。因此,這結果顯示,相對於環境和際遇,基因對我們的個性及快樂水平有更深遠的影響。
快樂解碼
快樂水平與基因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7、宗教
宗教信仰真的帶給信徒快樂麼?根據邁爾斯(Myers)與拉辛(Larsen)的研究,參與宗教活動越頻密,人會變得越快樂。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信仰超越物質生活的層次,給予人們人生的意義與方向。在遇到挫折時,信仰提供盼望,令他們在生活中增添安慰、鼓勵和喜悅等信息,有助提升信徒的正向情緒。還有一點相當重要,就是信仰群體產生的支援,包括心靈上、社交上,以至物質上的支援,這些協助令當事人減少憂慮,並感受到別人的善意,因而較為容易變得愉快。
雖然宗教對信徒的情緒有正面影響,但亦有反面的例子。曾有人向我求助,覺得自己的行為與其信仰要求不相符,為此他情緒低落,十分沮喪。亦有一些信徒受到信仰問題困擾,這些個案屢見不鮮。另有一些信徒活得不快樂,是由於宗教團體的內部問題或人事鬥爭。假如信仰不能帶給人喜樂,信徒為什麼仍信奉該宗教?人接受並持守宗教信仰,不一定是要獲得快樂感覺。他可能基於敬畏之心或個人道德良知感召而信奉某一宗教。因此,即使其信仰未能讓他感到快樂,也會繼續他的宗教生活。所以,信奉宗教而成為愉快一族,雖是一個常見現象,可不是必然的定律。
信奉宗教較易令人變得愉快,但也有些人是受到信仰困擾的。
快樂解碼
宗教信仰有一種轉化的動力,可以擴闊心靈視野,令人得到盼望與安慰,但亦有可能使人感到自卑和沮喪。
8、物質擁有
很多人以為,當我們能夠擁有一些想得到的東西後,就會因此而快樂。我們常常為快樂定下一些條件,例如獲得某些東西,以為這是幸福的必然要素,沒有了它們,怎會快樂?我們不但堅信這些是讓自己快樂的先決條件,還相信欠缺它們,自己或其他人也不能愉快生活。常見的「快樂條件」包括理想居所、一份能給予自己社會地位及優厚待遇的工作、一些特殊的成就等。我們有這些想法,是因為太過專注某些事物而忽略了其他東西。
鄧恩(Dunn)等學者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希望知道愉快程度會否因為得不到預設的快樂條件而降低。他們的研究內容是:編配大學生宿舍與他們的生活滿意度的關係。
研究是這樣的,在大學一年級學期末,學生獲分配到校內各宿舍。首先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同房的同學,並且可以選擇多至十二位同學入住同一棟宿舍。然後,這批學生要圈出心儀的宿舍及最不喜歡的宿舍,並陳列其原因,例如地點、房間大小、宿舍設施等。他們亦需要預測他們獲分配到喜歡的宿舍而導致的快樂程度及不獲分配到喜歡的宿舍而得到的悲傷程度。在大學第二年及第三年,研究人員會測量他們的快樂指數,看看他們的預測是否準確。
研究結果出乎預料,學生剛獲悉分配到喜歡的宿舍時,是很高興的,但他們往後的快樂水平沒有像原先的估計那樣,即因為住在首選的宿舍而變得非常快樂;至於那些被分配到不喜歡的宿舍的學生,起初是不愉快的,但在開始了宿舍生活後,他們並沒有因為住在不喜歡的宿舍而變得很悲傷,這情況亦跟他們原先的預測不一樣。
雖然學生相信能否入住心儀的宿舍是令他們快樂與否的重要因素,但真實情况並非這樣。兩組學生的愉快程度相若,原因何在?因為他們均擁有愉快宿舍生活的關鍵——他們跟喜歡的同學同房,而且還有一群他們喜歡的宿友。宿舍內同學之間的互動、社交生活、關懷與照顧,才是令他們快樂的要素。
這項研究帶出一個信息,就是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最希望得到的,其實不一定是令我們幸福的關鍵。
我們也會像那些大學生一樣,認定某些東西是快樂的必備條件,因為它符合我的價值觀。以住屋為例,香港人努力工作,節衣縮食,都是希望要住得更好,因為我們深信,居住環境改善了,我們自然變得更快樂。當然,居住的環境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影響,對我們的快樂程度的提升有一定作用。不過,對我們的快樂水平有更大影響的,其實是跟什麽人一起居住。
快樂解碼
我們往往太專注某些渴望得到的東西,反而忽略了令我們幸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