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37 术前用药(肌内注射)错误执行给其他患者
【事件经过】
+6床患者华某,男,42岁,患者清醒,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7床患者梁某,男,48岁,患者清醒,被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拟于9月15日下午手术,术前临时医嘱:维生素K 1 10mg肌内注射、果导片0.1g口服。两名患者同住在某外科走廊加床,两张床在走廊尽头靠墙顺序放置。
12∶00张护士接到主班的临时医嘱治疗单,核对医嘱签字后准备执行+7床术前用药。
12∶10张护士准备好药后携治疗盘、治疗单、药物到+6及+7床之间。
12∶15张护士直接呼叫“+7床,梁某”,+6床患者华某应答“嗯”。需执行用药的+7床患者梁某当时不在病床。
12∶18张护士未再询问患者床号、名字或核对手腕带,向其解释了维生素K 1肌内注射的作用、果导片的作用及口服方法,但未解释以上药物为术前用药。
12∶23张护士肌内注射完毕后,未执行操作后核对,将口服药放床头柜,叮嘱患者饭后服用,离开病床。
12∶30责任组长王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6床华某床头柜有口服药果导片,询问华某后得知其已接受肌内注射,准备饭后服用口服药。责任组长王护士和患者沟通后立即将果导片拿走。
12∶32责任组长王护士查看+6床华某及+7床梁某床病历,发现张护士在+7床梁某病历术前临时医嘱处已签字执行,但+6床华某无此术前医嘱。
12∶40责任组长王护士向张护士核实,张护士才醒悟将+7床梁某术前用药错误执行到+6床华某,并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此事件。+7床梁某床患者返回病房后给予准确执行术前用药。观察+6床华某,肌内注射维生素K 1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事件分类】
可预防性临床护理不良事件。
【事件分析】
1.直接原因 张护士双向核对方法未落实,导致术前用药错误执行给其他患者。她采取直接呼叫患者床号、名字作为唯一核对方式的做法不妥,她认为患者讲普通话,是清醒的壮年患者,在进行患者身份核对时采用旧式的核对方式,直接呼叫患者床号、名字,未采用两种核对方式再次核对。张护士虽然知道应该以两种有效核对方式核对患者身份,但主观上认为该患者是清醒的壮年患者,不会出现随便应答的情况。
2.张护士在呼叫患者名字时戴着口罩,声音欠清晰。
3.未做到床边双人核对,医嘱执行制度:“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以防差错和事故发生。执行医嘱时须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查对制度。” 张护士执行医嘱时无其他护士进行双人床边核对。
4.张护士未严格执行“三查”,也未有效执行“七对”制度。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摆药后查(药师执行);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张护士服药、注射前只查了床号、姓名,执行完毕未做好查对工作,直到责任组长核实才发现执行错误。
5.加床多,标识不明显,无床号标识或标识被屏风遮挡,走廊环境乱。+6、+7床均在走廊尽头顺序摆放,且+6床无床号标识,只有床头卡,而+7床有床号标识和床头卡,但被屏风遮挡,不便于核对。
6.张护士是新聘用护士,有9年手术室工作经验,但缺乏病房科室工作经验。
【纠正措施】
1.立即报告医师、护理组长或高级责任护士,同时上报科主任、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接报告后立即到现场组织好后续工作,电话上报护理部。
2.观察有无心率异常、过敏反应。
3.及时安抚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4.组织全科护士对事情的经过进行原因分析、讨论失误发生的原因、预防的方法,警示护士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同样或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5.进一步加强全科护士培训,使全体护士知晓查对制度及有效查对不是会背就是掌握了,要切实落实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做到双向有效的核对并形成习惯。再次进行双向查对方法的培训与现场考核,使护士人人知晓,处处落实。加强对当事人进行患者身份有效核对方式的培训,加强三查七对制度的有效执行,养成良好工作习惯。
6.改善加床的标识,将明显的科别、床号标识置于明显的位置,便于护士核对,加床固定摆放位置,屏风摆放合理。
【预防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核心工作制度(尤其是查对制度)及双向查对的学习和掌握。
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及法律法规执行的同时,加大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有效执行力。护士长加强监管,提高执行力。
3.科内对本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反馈,将案例及讨论记录公布于内部学习资料中,以利周知。
4.新护士、年轻护士核对患者身份的方法在进入科室时重点考核,日常工作中不定期考核。
5.责任组长和护士长对新护士加强督导、检查,做好床边双人核对工作。
6.改善加床的标识,将明显的科别、床号标识置于明显的位置,便于护士核对,屏风摆放合理。加床固定位置摆放,科别、床号标识明显,整理走廊,保持环境整洁有序。
(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