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急性肾衰竭的实验室检查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简称急性肾衰竭,由各种原因引起肾脏功能在数小时或数天之内急剧下降,肾小球滤过功能(GFR)下降至正常50%以下,血Urea和血Cr进行性升高并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急性尿毒症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升高的血Urea和血Cr进行性升高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其肾衰竭为可逆性。按病因可分为:肾前性(肾血流灌注不足)、肾性(急性肾实质损伤)和肾后性(急性尿路阻塞)。但以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 ATN )最为常见,即狭义的ARF。
ATN临床又以少尿型为主,一般分为少尿期(或无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少尿期是指患者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损害后1~2天出现少尿,一般持续5~16天(平均约10 天) ,超过1个月以上者肾损害严重,提示有广泛性肾皮质坏死。临床表现多以水、电解质紊乱、尿毒症症状或氮质血症为主;进入多尿期说明肾功能逐渐恢复。1周后血Urea、血Cr开始下降,尿毒症症状逐渐改善。此期尿量明显增多,可使大量水和电解质随尿排出,出现脱水及低血K +、低血Na +等电解质紊乱情况,应密切观察,及时补充纠正;多尿期后,肾功能显著改善,进入恢复期, GFR逐渐升高,血Urea、血Cr降至正常范围,肾小管浓缩及酸化功能亦恢复,仅有轻度障碍。
一、 实验室分析路径(图4-7)
图4-7 ARF实验室分析路径图
二、 相关实验
实验室检查对于急性肾衰竭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实验室检查包括尿液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以及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等,可对急性肾衰竭作出诊断。
1. 血Cr、血Urea等肾功测定
详见本章第一节。
2. 尿液检查
包括尿量、尿蛋白、尿比密、尿渗量、尿沉渣分析等(实验内容见前述)。
3. 电解质检查
对钠、钾、氯、磷、钙等进行检测,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实验内容见第七章)。
4. 血pH值检查
详见第七章。
三、 结果判断与分析
(一) 首选实验
1. 血Cr、Urea
急性肾衰竭一般是根据血Cr的绝对值或相对值的变化进行诊断。如血Cr绝对值每日平均增加44.2μmol/L;或在24~72小时内相对增加25%~100%。
2. 尿液检查
尿液理化性质等的变化是急性肾衰竭诊断的重要依据,如尿蛋白+~++;沉渣分析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尿比重降低、渗透压下降等;尿钠增高,多在20mmol/L~60mmol/L。
(二) 次选实验
1. 血电解质检查
血清钾浓度升高,常大于5.5mmol/L;血钠正常或降低;血磷升高,可>6.0mmol/L。
2. 血pH值检查
急性肾衰竭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血pH值常低于7.35,血 下降。
在鉴别诊断方面,首先应排除慢性肾功能不全基础上的急性肾衰竭;其次应除外肾前性和肾后性的原因。尿路超声可帮助排除尿路梗阻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确定为肾性后,还应鉴别是肾小球、肾血管或肾间质病变引起。必要时,作肾活检,这是重要的诊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