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风险沟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各阶段沟通要点

一、 事件前期

(一) 阶段特点

此阶段事件尚未发生,风险因子尚未产生,或有可能在进行发生量变的积累,或风险已发生但不明显。有时,突发事件的征兆不断出现,但未造成损害或损害很小。该阶段普遍缺乏警惕性,难以区分征兆性质,需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惕,并采取适当行动。如重大传染病疫情已经在国外或者本地以外区域出现,尚未发生本地病例,但传播可能性极大,必须进行应急响应,采取疫情防控措施。

(二) 主要工作

1.做好计划;
2.建立风险沟通工作机制;
3.确定风险沟通对象和沟通渠道;
4.确定信息处理与发布流程,并开发传播材料,设计信息。

(三) 重点措施

1.核实情况

评估可能遭遇的突发事件的类型;向相关领域专家了解突发事件可能给公众健康带来的威胁;随时了解突发事件的最新进展。

2.建立风险沟通工作机制和工作队伍

建立跨部门的横向沟通机制,保证部门间及时沟通、交换信息,确保工作顺利、流畅、有效率;建立跨地区的横向沟通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国家、省、市及县、镇、村纵向信息沟通机制,实现信息联动与信息共享;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在风险沟通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和随时通报制度)。建立风险沟通工作队伍,包括风险沟通领导小组、风险沟通信息采编小组、现场风险沟通专家组、风险沟通综合协调组等,并确定新闻发言人及工作机制。

3.建立联络人名单

建立起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负责人、专家和关键联络人的名单;确定好信息发布的主要媒体,建立其媒体联络人名单。

4.确定好沟通渠道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目标人群,确定拟使用的沟通和传播渠道。风险沟通渠道一般分以下几类:
(1) 人际渠道:会议、培训、研讨、医患沟通、街头咨询、热线电话、居民讲座等。
(2) 受众渠道:简报、电子邮件、传单、手册、宣传画、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门诊电视、远程教育等。
(3) 社区与场所渠道:居民社区、学校、医院、广场、交通枢纽(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码头)等。
(4) 组织渠道:内部文件、会议纪要、备忘录、简报、内部网站等。
(5) 大众媒介:报纸、电视、广播、官方网站、微博、交流社区、聊天工具、手机短信等。

5.确定信息处理与发布流程

包括信息的采集、编辑、审核、发布和发散的程序。

6.设计信息

对突发事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寻求初步解答或写下待回答问题清单。根据普通公众、卫生专业人员、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者等不同的对象设定不同的风险沟通重点信息内容。

7.进行初步的风险监测与研判

定期搜索、分析当地门户网站、论坛、热线、报刊发布的突发事件信息,或通过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目标人群访谈等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