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人工智能与赋能社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2 中国:打造竞争新优势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得益于政策红利、人口红利、产业转移、技术外溢以及不断增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高效的产业网络,能够制造大部分产品满足世界市场需求。尤其是近十年来,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中国的人口优势转化为数据优势、市场优势,快速提升了中国在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新能力,如社交软件、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应用已引领全球风尚。

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2017年7月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在2017年11月成立了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个部委参与组成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负责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实施,中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决策与推进机制架构如图2-3所示。2017年11月还成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负责研究人工智能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人工智能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并推进人工智能智库建设。

图2-3 中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决策与推进机制架构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进行了系统布局,提出六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从前沿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高端人才队伍等方面强化部署;二是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三是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发展高效智能服务,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社会交往的共享互信;四是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军民双向转化、军民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五是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网络、大数据、高效能计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六是前瞻布局重大科技项目,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特有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加强整体统筹,形成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为核心、统筹当前和未来研发任务布局的人工智能项目群。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还确立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其实,从2015年以来,中国发布的许多政策文件里,都能见到“人工智能”的身影,如2015年7月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4月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6年5月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年8月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2016年11月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

其中,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四部门制定发布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针对科技研发、应用推广、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提出将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存储系统、高端服务器、关键网络设备、网络安全技术设备、中间件等基础软硬件技术开发,支持开源软硬件平台及生态建设。

2019年8月底,“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了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三大行动:一是实施人工智能创新伙伴行动,支持100家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和应用企业开展协作研发、协同生产,及协力推广,制定融合标准,解决共性技术,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二是实施人工智能资源共享行动,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完善开源平台体系,深化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指导意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三是实施人工智能开放发展行动,深化与世界各国在人工智能技术、标准、产业、法规、伦理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共商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共建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科技部在此次大会上还发布了新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见表2-2)。

表2-2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在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成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负责全面开展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研究,并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问题的研究,在重点领域加强监测与研判,形成人工智能治理工作网络。2019年6月,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旨在更好地协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关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控可靠,推动经济、社会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6—2019年中国出台的人工智能政策规划见表2-3。

表2-3 2016—2019年中国出台的人工智能政策规划

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科技论文发表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已位居世界第二,部分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重要突破: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世界领先;自适应自主学习、直觉感知、综合推断、混合智能和群体智能初步具备跨越发展的能力;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逐步进入实际应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日益活跃,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速成长。除传统科技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外,国内还有上百家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当下,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是国内人工智能市场最热门的两个领域。

总的来说,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中国人工智能聚焦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持交叉学科研究,关注人工智能在制造、农业、环保、物流、金融、商务、家居、教育、医疗、养老、行政、司法、城市管理、海洋空间探索等领域的应用。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满载了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壮大的期望,力图实现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