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
冠军教师的最显著特征或许是能够区分“我教了”和“学生学会了”之间的差别。他可以告诉学生《印花税法》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但是他更清楚,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才最重要。多数教师都知道,教案设计得再好,课堂实施得再好,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是他们的经验之谈。教与学的差距,不一定是教师的“过错”。从很多方面来看,这与过错并无多大关联。教师的工作是教学生掌握知识,而实现这一目标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面对学生的错误理解,教师要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并有效实现“学生学会了”的目标,挑战很艰巨。但至少可以给这一过程起个名字: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我几年前了解到这一说法,我当时只是把它视为一项技能,然而此后充分理解其隐含的各项任务的性质花费了我非常多的时间,我深知影响这一教学技能成功运用的障碍是具体细节,而非理念。许多教师并非不知道“天啊,我真的应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是他们在课堂上往往有太多任务要完成。贴张字条,提醒自己“切实保证学习效果”并不足以提高教学水平。成功运用评估手段的冠军教师只是刻意养成了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这些习惯做法如果能够保持、协调一致,就能织成一张可靠的安全网,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接下来几章中关于“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的探讨,都源自“实时”课堂,也就是“下课铃响之前”教师在一节课中的表现。下课后,教师有很多方法检查学习效果:考试、测验、作文、家庭作业等。当然,这些方法有用,我也鼓励继续使用。但是,我所关注的是能够帮助教师在下课前、课程结束前更快实现目标的工具。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错误的理解如果不及时纠正,此后不仅难以消除,还往往会像滚雪球似的,愈积愈多,根深蒂固,甚至会导致新的问题。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能够防止情况恶化,而且付出的代价更小。
可以打个开车的比喻。研究结果显示,好司机每五六秒看一次车镜,尽可能早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更换车道或者给后方车辆让路。这总比事后修车明智得多。
在我看来,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基本分为三大任务。一是收集信息。这一任务效率至上。尤其是课堂上时间有限,如果每次用二十分钟的时间收集信息,当然能够分析出学生的表现情况。关键是如何能在两分钟内完成。如果做不到快速、轻易收集信息,可能根本就达不到目的。教师收集信息的方式有两种:提问和观察。第一章将探讨有哪些必备工作可以帮助教师高效高质地完成目标。
第二章研究的是,信息采集之后,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还需要执行的两项隐形任务:根据信息采取有把握的行动和建立犯错文化。这些任务与第一章提到的种种挑战不同。采集信息的挑战在于保证信息实用可行,而第二项任务和第三项任务难点在于心理和技巧层面。
根据信息采取有把握的行动往往包括立即改变授课方向,解决学生知识掌握不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发起了另一项心理挑战:让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并解决错误,但是学生在多大程度上主动自曝错误、不隐藏错误,则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成功。为鼓励学生愿意主动暴露错误,优秀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受到犯错是安全的。这样也就建立起犯错文化,尊重错误,把错误视作正常,并重视在错误中学习。
尽管我在第二章中才讨论犯错文化,但很多教师往往在收集信息前就已经将其付诸实践。在我看来,课堂一开始,冠军教师们就已经着手建立犯错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