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其兴也贤后,其亡也妖姬
导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农耕时代,男性由于体力上的优势,在经济生活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母系社会渐渐过渡到父系社会,往后女性的地位日渐下落。但是在奴隶社会中的一个朝代商朝里,女性在社会仍旧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还有很多官职都是属于女性角色的,有学者曾说,商代前期虽然一只脚已经跨进父系社会,但另一只脚还留在母系社会当中。
商代时期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拥有比较独立的个人财产与人格自由。例如在对先王先妣(已经离世的母亲)的祭祀活动中,先妣被赋予重要的神权地位,可以看出当时母系社会在商代还留有很深刻的印记。女性在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等领域都可以充当后世男性才能充任的职位,表现出很高的社会地位。
据甲骨文中记载,商代国王的配偶们在政治上都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力,甚至有着较高的官职,其中最为大家所了解的就是妇好。经对甲骨文考据发现,她是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但她仅仅是商王六十多个配偶中的一个,可见商王配偶在商代的地位之高,贡献之大。
从奴隶社会开始,国家权力掌握在国王一人手中,女性逐渐居于从属地位,但后宫由于与统治者联系密切,人们逐渐认识到女色对国家的影响力,开始把女色与败政亡国相联系,并基本上从妇言、妇女干政层面对女色进行批判。商朝最后一个暴君纣王的宠妃妲己就这样在史实与传说中被塑造出来。
第一节 文武兼备的王后
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涌现出许许多多将军英雄,这些将军英雄多半是男性,鲜有女性。但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将军——妇好。她是商王武丁的王后,是一位爱美的女将军,是一位善战的女将军,还是一位特别受宠爱的女将军。
一、不平凡的妇好身世
1976年7月,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小屯西北发掘了一座大型墓葬,经过专家鉴定,判断是商朝晚期的贵族墓葬。这座墓保存得比较完整,墓葬主人陪葬的器物非常丰富。考古专家把收集起来的青铜器进行研究,发现青铜器上刻着许多商朝的文字。经过翻译,在为数不多的字里面频繁出现“妇好”二字,考证这个墓葬的主人是妇好。但是当时的历史学家在查阅文献时发现并没有妇好这个人,不过妇好的介绍却多次出现在随后发现的甲骨文里。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文字。在遥远的商朝,生产力发展水平非常落后,出于对未来的担忧,人们在进行一些重要行动前总喜欢占卜,《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朝人尊崇鬼神,一切行动占卜问鬼神,跟我们今天喜欢选择良辰吉日是一个道理,都是想图个吉利。商朝人占卜,一般先取一整块乌龟壳或动物的骨头,接着把龟甲兽骨上残留的肉渣皮筋等去掉,再把龟甲洗干净用工具削平整,找地方晾晒干燥,然后用特制的青铜器在上面钻出一定数目和一定间隔的小圆孔,占卜时将龟甲放在大火中烧烤,一直烤到龟甲上出现裂纹为止,根据龟甲裂纹的形状判断是祥兆还是凶兆,再决定事情能不能做。在这个过程中,要将占卜的结果和以后发生的情况刻写在同一块甲骨上,我们就把这些刻在甲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也叫卜辞。有了甲骨文,我们可以对商朝的历史做更详细的研究。
那么,妇好究竟是一个怎样身份的人呢?
根据《金文世族谱》的记载“子姓之实为好姓”,言外之意“妇好”中的“好”应该读作“子”,写成“好”是商朝对女性姓名的特别写法。根据时间推测,妇好生活在母系氏族部落向父系氏族部落过渡的时代,妇好出生在母系氏族部落里,根据那个时代的特点,人们习惯于将姓写在后面,而商代“妇”是指有身份的妇女或女官,根据推测,妇好应该是子国或子族的王公之女。
妇好后来嫁给商王武丁,成为武丁的第一位妻子,也是武丁的第一位王后,在武丁随后的六十多位妻子和三位王后中,妇好是现今发现唯一一位葬在武丁宫室旁的妻子,她是怎样得到这些特殊的荣誉的呢?
二、能征善战的妇好将军
据史料记载,妇好拥有非凡的才能,妇好的才能首先表现在军事上。
商代中期,国势衰退,臣服于商朝的周边部落纷纷造反。武丁即位后,对内进行改革,对外征战,让商朝国力恢复到最强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而在武丁时期的对外征伐中,妇好不仅作为商王武丁的配偶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而且被武丁封为军事将领,在战争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妇好在军事上的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妇好曾为武丁征集兵员。
从事战争需要大量兵员,妇好作为军事将领,经常为商王出马征兵。她不仅要在商王自己统治的区域内征兵,还到对商王朝有义务的部落与方国中去广泛征集兵员。
卜辞记载:
(1)乎妇好登人于庞?(《殷墟书契前编》)
(2)勿乎妇好先于庞登人?(《殷契粹编》)
“登”征集之意,庞为地名。卜辞(1)是从正面卜问要命令妇好在庞地征集兵员吗?卜辞(2)是从反面卜问不命令妇好为王前去庞地征兵吗?中国历史上,女子为国征兵,妇好堪称第一人。
其次,妇好还参加了一系列对周边国家的战争。
据史料记载,武丁时期较大的战争包括对土方、羌方、巴方、夷方的征讨,妇好都参加并指挥了这些重大作战。
妇好的成名之战是打败土方。
距商朝都城(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正北一千多里外,是强悍的土方部族,他们常常任意侵入商朝边境,掠虏人口财物。商王曾对土方进行过多次战争,但都未能制服敌人,土方仍连年不断地南下侵扰。武丁即位,命妇好率兵出战,只一仗,就打退了入侵之敌。妇好接着跟踪追击,终于彻底挫败了土方。从此土方再也不敢入侵,势力逐渐衰落下来。妇好凭借此战在武丁心目中奠定了杰出军事才能的地位。
妇好还率领过商朝最多的军队征战。
羌方在商朝都城的西土,是商王朝西部的主要敌对国之一。根据英国人方法敛编写的《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310片卜辞正面,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记载:“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意思就是商王派遣妇好所属三千人连同其他士兵一万人,命他们去征伐羌方。妇好带着一万三千多人的队伍,在当时来说真是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要知道商朝鼎盛时期军队不过十二万人,这是卜辞中记载商朝对外战争中使用兵力最多的一次。
妇好组织进行过中国战争史上有记载最早的伏击战。
巴方是商朝西南的一个重要方国,在今重庆地区,与商朝时常发生战争。武丁时商朝展开了对巴方的战争。对巴方作战中,妇好率军布阵设伏,断巴方军退路,待武丁自东面击溃巴方军,将其驱入伏地,予以全数歼灭。
再者,妇好不仅自己握有重兵,率兵打仗,有时还指挥其他军事将领征战。
根据郭沫若编写的《甲骨文合集》(6478片卜辞正面,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2年)记载:“令妇好从沚伐巴方,受有佑?”又根据日本学者高岛谦一编写的《殷墟文字丙编》(313片卜辞正面,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2010年)记载“令妇好从沚,伐巴方,弗其受有佑?”这是从正反两面贞问妇好征伐巴方之事。“从”在此为“率领”之意,沚是人名,为武丁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这两辞是卜问,命令妇好率领沚征伐巴方会得到礻右助吗?不令妇好率领沚征伐巴方不会得到礻右助吗?沚是商朝著名的军事将领,在这次战斗中,像沚这样著名的军事将领竟归妇好指挥。根据董作宾编写的《殷墟文字乙编》(2948片卜辞正面,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记载:“王令妇好从侯告征夷。”侯告是武丁时期又一著名将领,也归妇好指挥,说明妇好多次指挥多位军事征战。
妇好出现在商代北方、西方、西南、东方的战场上,并曾统帅沚、侯告这样的将领,指挥一万三千人的军队,当为商代一位叱咤风云的女将军。
妇好墓中曾出土了四把铜钺,其中两把大铜钺,一重9公斤,一重8.5公斤,需要妇好双手才能拿起来,器身饰以虎纹,两虎口之间有一人头,钺身中部有铭文“妇好”。在我国古代钺曾长期作为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而铭刻在上面的“妇好”二字则显示出她作为军事统帅的权威。
三、百般受宠的妇好王后
妇好因聪明才智受到武丁的宠幸,仅在安阳出土的一万多片甲骨中,关于妇好的卜辞就多达两百多条,可以说武丁对妇好的宠爱是全方位的。
商朝人敬仰鬼神,他们碰到点什么事情就占卜,为了从鬼神那里得到更多的福佑,他们还需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鬼神仪式,商朝人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鬼神和对外打仗。可以这样说,占卜和祭祀是商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卜官不仅要亲手整治甲骨还要将此事作为记事刻辞,刻写在经自己整治过的甲骨上以示郑重,在主持祭祀时还要会诵读祭文,这个人必须识字还要会写字,可以说,如此重要的仪式,需要较高政治地位和文化水平的人担任。在商朝,这项活动一般由商王亲自主持,有时也让一些文献中被称为“巫”的神职人员掌握,但我们发现妇好也可以参与其中,甚至主持这项活动。在今天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的妇好墓中,出土了大批用于祭祀的青铜器,青铜器上多处刻着“妇好”二字。考证发现,妇好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主持祭祀仪典的规模盛大,参与祭祀活动也很频繁,足见商朝武丁对妇好十分信任。
商王不仅给了妇好很高的政治地位,还让妇好享有独立的经济待遇。
三千多年前,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然而商朝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智慧的商王将国土划分为一块一块,分配给自己的功臣、儿子、亲属管理。妇好与其他贵族、功臣一样,自己完全独立经营商王颁赏的封地和属于私人的田产。在商朝,妇人的封地在卜辞中叫邑,妇好其邑规模相当大,《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记载“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妇好的邑能征集出三千人的兵力,估计她的地盘当有数万的人口,在当时那可是一相当大的地盘。
武丁赏赐给了妇好大块封地、田产,也赏赐给妇好诸多金银珠宝,这在妇好墓葬的随葬品中可以得到证明。妇好墓的随葬品极为丰富,多达1928件,其中铜器468件,以礼器和武器为主,铜器的总重量超过1625公斤,玉器755件,6800多枚海贝,这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堪比今天李嘉诚、比尔·盖茨级别的世界级富豪。
商王武丁还十分关心体贴妇好的生活,两人感情非常好,在发现的甲骨文中经常能看到二人“秀恩爱”的桥段。
妇好出征讨伐敌军,武丁会占卜询问凶吉:
“妇好亡咎?”——妇好不会有灾祸吧?
仗快打完,武丁焦急盼望:
“妇好其来?妇好不其来?”——妇好应该回来了吧?
妇好身体出现状况,武丁占卜祈福:
“妇好娩嘉?”——妇好能够顺利生下小孩吗?
“妇好其延有疾?”——妇好的病是否还会拖延下去呢?
“妇好嚏,惟出疾?”——妇好打喷嚏了,是不是要生病了?
“妇好弗疾齿?”——妇好的牙齿不会有问题吧?
得知妇好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武丁依然不愿意相信:
“妇好不其死?”——妇好不会死吧?
“妇好其死?”——妇好将死了吗?
“妇好延死?”——妇好能延迟死亡的时间吗?
这些卜辞反映了商王武丁无微不至的关心,看出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由于常年征战,妇好积劳成疾(也有人推测是难产)先于武丁去世,享年三十三岁,这个寿命在当时算是平均寿命了,但相对于武丁活了五十九岁而言却是早逝。妇好的死令武丁十分痛心,他将她葬于自己处理军政事务的宫室旁,以便随时能看到她、守护她,给了她丰厚的陪葬品供她享用。可就是这样,武丁还是觉得自己的力量不能深达幽冥,时刻惦记着已经天人永隔的妇好,时常占卜,将妇好许配给冥间的先祖,让妇好在另一个世界不再孤单。这种仪式在我们今天看来不能理解,但在当时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妇好集多种显要身份于一身,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空前绝后。她是一个手挥九公斤重武器的粗犷女子,更是让丈夫念念不忘的红颜知己;她曾经指挥了商王朝最大的一次战役,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女将军,又作为商王最宠爱、最重视的一位王后,她的一生给神秘的商朝又增添了几分传奇的色彩。在那样一个年代里,一名女性能流传青史,足见其不凡的魅力。
第二节 妲己,这个锅我不背
“请尽情吩咐妲己吧,主人。”说起妲己,年纪稍小的朋友可能会第一时间想起网络游戏《王者荣耀》里的那个法师英雄,她在游戏中被称为“魅惑之狐”,是性感娇俏又不乏可爱动人的魅惑女神。
年纪稍大的朋友会纠正说:“胡扯!妲己是《封神演义》里的角色,存在于传说中,是一只九尾妖狐。”
读过《史记》的朋友会试着终结这个争论:“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妲己是商纣王的宠妃,是商朝灭亡的罪魁之一。”
妲己的身世扑朔迷离。让我们顺着历史的时间轴,去探寻其身世的踪迹。
一、“千年狐妖”养成记
1.商周:有纣妃,无妲己
翻遍现存文献古史,最早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有了关于纣王宠幸妇人的相关记载,但并没有出现妲己的名字。
《尚书·泰誓》说纣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牧誓》是周武王伐纣的誓师词。公元前1046年的一天,周武王率战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商朝军队战于牧野。誓词中也说道:“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仅从这些文献来看,商纣王似乎曾经过度宠幸妇人,而这是导致国破身亡的重要原因。
《逸周书·克殷解》记载了周武王攻克殷商的经过及善后处置。在周武王攻破商朝都城朝歌之后,纣王自焚而亡。记载了他身边两个宠妃的下场:周武王去往两个王妃所在的地方,她们已经自缢。武王又射了她们三箭,用轻吕剑刺向尸体,用大斧砍下首级,悬挂在小白旗上示众。这进一步表明在周人看来纣王的妃子同样负有商亡的责任。
至于自缢的两名妃子中是否有妲己这个人,我们无从得知。
2.战国至汉:红颜祸水
成书稍晚的战国时期诸多文献中,开始多次出现妲己的名字及事迹。从零散的记载中,妲己魅惑纣王以致亡国的形象渐渐形成。据说有苏氏是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附近的部落国家,商纣王发兵征服此地后,该部落首领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纣王,这个女人就是苏妲己。妲己在纣王面前深得宠幸,惑乱君心,最后导致了殷商的灭亡。
到了汉代,妲己魅惑纣王作恶的形象变得丰满起来。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记载:“帝纣……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杀妲己。”
3.宋元明:“狐妖”现形
狐精善媚的说法起于魏晋,“狐媚”一词在唐代较为常见。日本《本朝继文萃》记载“殷之妲己为九尾狐”(转引自李亦辉《妲己形象考论》,载《明清文学与文献》第六辑)。成书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国北宋徽宗年间,说明最迟北宋末年已有妲己为九尾狐之说,并流传至日本。但还仅限于一些语焉不详的记载,或凌乱的民间传说。
成书于元代的《武王伐纣平话》则第一次将作为华州太守苏护之女的妲己和作为狐精的妲己区分开来,并对作为狐精的妲己的出身和罪行都予以完整且神异化的描述。
据说,商纣王早期文武双全,三皇五帝都赶不上他,颇有一番作为。有一天,纣王与姜王后同去玉女(仙女)观烧香,见到容颜俏丽的泥塑仙女,纣王神魂颠倒,不可自拔。纣王独自一人在神庙中等到半夜,终于等到仙女下凡。
仙女见到纣王,诧异地问:“大王半夜不睡觉,在这里做什么?”纣王如实答道:“见到仙女如此美貌,一见钟情。”仙女说:“人仙不可通婚,否则恐遭天谴!大王你快走吧!”看到纣王还要纠缠,仙女不得已说道:“过段时间我会来和大王相见,请您先回去吧!”并解下腰上绶带作为信物交给纣王,腾空飞去。纣王正要挽留,才发现是一场梦,但手中果然有一条绶带。
从此以后,纣王思念仙女,终日郁郁寡欢。臣子费仲给他出主意:“请大王张贴告示,让民间进献颇有姿色的女子,在其中定能找到与仙女容貌相似的人。”纣王大悦,立刻号令天下,凡家中有适龄女子者,皆来进献,否则全家处死。
说是华州太守苏护有一个女儿,容貌倾国倾城,刚满十八,名叫妲己。苏护依令带妲己进宫,途中在驿站休息。半夜子时,忽然狂风大作,只见一只九尾金毛狐狸,跳进妲己房间,吸尽了她的三魂七魄,然后化作一口气进入妲己的身体,摇身一变,九尾妖狐成了苏妲己!
狐妖化作的苏妲己美得难以言说,正如那庙中仙女一般,更添了几分妖媚。纣王一见,果然喜爱不已。从此,对妲己言听计从。
狐妖附身的苏妲己入宫后作恶多端,魅惑纣王,残害忠良。出于嫉妒之心,她让纣王烧毁玉女观,与费仲合谋陷害姜王后;为满足自己享乐的需要,令天下进献奇珍异宝,建“玩月台”“摘星楼”;为排除异己,更发明了各种歹毒的刑罚,如剖孕妇肚中胎儿,迫害太子殷交,囚禁周文王,剖食比干心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妲己狐媚凶残的狐精本性。
关于妲己的结局,《史记》等只记载周武王在小白旗下斩了妲己。《武王伐纣平话》中则对妲己被斩一事进行了颇具神话色彩的渲染。
小白旗下,刽子手准备好斩首妲己。妲己回头看刽子手,用千娇百媚的狐妖眼神戏弄他,刽子手大刀落地,竟不忍杀她!姜太公大怒,令人斩了这个刽子手,又派另一刽子手去,没想到又是相同的结果。
殷交拜见周武王,请求出斩妲己,武王应允。殷交用布遮住双眼,看不见妲己面容,一刀斩下,听见一声巨响,火光迸溅,妲己却不见了!这可怎么办?姜太公手拿照妖镜面向空中,看见妲己化作九尾狐狸,腾空飞去。姜太公举起降妖杖,九尾狐狸精跌落地上,殷交拿住狐精,用七尺生绢裹住,用木棍一阵鼓捣,这才让九尾狐妖魂飞魄散、形神俱灭。
今天我们更熟悉的《封神演义》成书于明朝万历或天启年间,书中妲己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基本来源于此;但在细节上更为丰富,作为狐妖的妲己不仅邪恶歹毒,更增加了狡猾、魅惑的特性,后世所知妲己的形象基本定型于此。
全书开篇,女娲娘娘命令狐妖“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许仲琳:《封神演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6页),但她却以摄取妲己魂魄的阴毒手段混入王宫。进宫后她完全违背了女娲娘娘的嘱咐,造炮烙、酒池肉林,勾结奸人,残害忠良,大兴土木,滥用民力,致使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当伐纣大军兵临朝歌时,她非但不帮助武王,还和同党一起夜袭周营。妲己死后,自然并没有像其他人物那样位列“封神榜”上,而是成了无处安身的孤魂野鬼。
二、妲己才是受害者
民国时期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曾提出“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其中一个要点就是“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人物愈放愈大”。举个例子,如舜,在孔子的时代(春秋末期)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孟子时(战国时期)就成了一个模范孝子了。
从名不见经传的纣王妃子到言之凿凿的苏家大小姐,从古代典籍中祸国奸妃到演义故事中的九尾妖狐,妲己的故事从开始到成型历经千年有余,关于妲己乱政祸国的细节在不断增加、升级,最终定格为妖媚祸国、女政乱国与女色亡国等论调的混合体。这背后的推力来自哪里?
1.牝鸡无晨:商周文化有差异
周武王在《牧誓》中说“牝鸡无晨;牝鸡之晨,唯家之索”,民间说母鸡不能打鸣,否则,家破人亡。可见,周人对妇女干政的厌恶和忌讳。但据很多学者研究,认为商周两个朝代在妇女参政的问题上有颇大的文化差异。
商代妇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周代及后世封建王朝都难以企及的。商人对祖母和母亲非常尊崇,针对女性长辈的祭祀很多,并且十分严肃庄重。如殷商青铜器的代表——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考古工作者通过对有关青铜器的研究,以及甲骨文中的记载,认为在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三个字中,“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根据铭文可知,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两儿子为祭祀其母亲妇妌而制的,意思类似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商王武丁的另一个配偶妇好,其事迹更是为人所知,她既是军队的统帅,卜辞里她参与政务的记载也很多。
顾颉刚在《古史辨》中曾说:“所谓听信妇言是少见多怪,商代女性十分活跃,纣王妇妲己可能就是武丁时妇好一类的杰出女性。”(转引自刘洁:《浮出历史地表——妲己形象试说》,载《历史教学》,2010年第18期)这当然也是一种合理推测,妲己并不一定如妇好一样贤能。但确实反映出商周对妇女参政的不同态度,商人看来极为正常的妇女参政,周人则极为痛恨。“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也成为后世中国的基本认知,对妲己的指责,也就不难理解了。
2.政治阴谋:美人计
有学者认为,妲己来到纣王身边,其实是以周文王姬昌和苏护为首的反商集团策划的美人计!后来妲己完成了任务,为武王伐纣建立了奇功。但事情成功后,周王朝为了洗白自身和社会舆论压力,妲己旋即成了牺牲品。正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啊!而且周的统治前后延续八百年之久,使得妲己的真实身份已无人知晓。这颇有点现代谍战片桥段的味道,可信度不高,但几千年历史迷雾里的真相,又有谁知道呢?
3.专业背锅:“女祸论”
“女祸”是女子亡家祸国的简称,是一种在中国古代传播久远的论调。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秀色可餐的女子一定会以其姿色迷惑君主,君主沉迷其中,最后身死国亡。妲己国色天香,倾国倾城,自然是“红颜祸水”。
历代书籍中,对纣王在遇妲己之前的明君形象着墨颇多,而遇妲己之后,恶事几乎都是听信妲己谗言,成功将所有罪责推到妲己一人身上,这个锅,一背就是几千年!这个锅,又岂止是妲己一人在背?历代亡国昏君身边几乎都有一个“红颜祸水”。如鲁迅先生在《坟》中所说:“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每每归咎女子。糊糊涂涂地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三千多年了,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绝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从无名无姓的纣王妃子,到罪恶多端的九尾狐妖,妲己是男权社会中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的命运,部分地反映了整个中国古代女性的命运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