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长歌:影响中国历史的女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红颜也豪杰,美人亦薄命

导读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女性由在氏族、部落中占据主导的支配地位,到沦为男子的附属品,是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反复斗争过程的。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男权与女权的较量中,中国的女性曾不甘失败,进行过顽强的抗争,然而最终被席卷而来的浩大的男权所颠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这场斗争做出如此评价:“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有学者认为“精卫填海”神话是对女权制失败所唱的一曲挽歌,认为由炎帝少女“女娃”变来的“精卫”象征女性,而汹涌奔腾的“东海”则象征势力浩大的男权,精卫填海之举则象征女权对男权的抗争。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女性的生殖崇拜逐渐降低。由于战争和生产的需要,男性在社会中居于重要地位,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而相应的妇女地位却在不断下降,再至夫权社会的确立,女性的地位进一步降低,甚至失去发言权,逐渐成为男性的附属品。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那个时候,国家的传承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由此男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夏朝也出现了一些大家所熟知的女性,她们或是能力非凡,建功立业,非当时男性所及,如被认为是“世界史上最早有记载的间谍第一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记载的间谍女艾。女艾是少康帐下的一位将军,她临危受命,深入敌后,为少康获取大量有价值的军事情报,最后成为复兴家国的“巾帼英雄”,彪炳史册。还有的女性因为是绝色佳人,被贴上祸国殃民的标签,后人把国家的灭亡归罪于她们,她们被打上祸国的标签,被称为红颜祸水,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就如夏朝的妺喜,妺喜原是东夷有施氏之女,像物品一样被进献给夏桀,传说中妺喜有三大癖好,一是喜欢听绢帛撕裂的声音,二是喜欢看人们在酒池里寻欢作乐,三是喜欢戴男人的帽子。由此,后人称妺喜为“千年第一狐狸精”“中国第一祸水”“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亡国的王后”“第一个献物”等。妺喜和妲己、褒姒、骊姬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妖姬,一代红颜也不免遭遇“裂帛声声犹在耳,红颜花落深山中”的下场。

第一节 间谍的始祖

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有一种古老而又现代、危险而又隐秘的职业,这种职业就是“间谍”。

在古兵书《六韬》中记载:“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间谍”二字由此而来。通俗而言,间谍,就是指深入敌人后方秘密从事窃取情报或破坏敌人正常活动的人员。在世界历史上对间谍这种职业有诸多描绘,甚至被拍成电影,比如电影007系列。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记载的间谍却是一位女人,名字叫女艾,她也是世界史上最早有记载的间谍第一人。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女艾的间谍成长经历,与夏朝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的背景密切相关。

一、从“太康失国”到“后羿代夏”

我们都知道,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夏朝的建立者是禹,禹之后,他的儿子启即位成为国家君主。

夏启死后,其长子太康继承王位后整日不理朝政,游山玩水,导致民怨沸腾。太康有一大爱好就是打猎,一次,有穷氏部落的首领后羿趁太康外出打猎之际,攻陷了夏都城,当太康带着众多猎物回归时,发现都城已被占领,无奈之下只能在洛水边安顿下来,这件事在历史被称为“太康失国”。范晔在《后汉书》中记载了这件事:“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叛。”

我们再来说一下这个后羿,也许人们对后羿的认识仅限于那个古老的神话——后羿射日,可我们所说的此后羿非彼后羿,我们说的这个后羿(又称“夷羿”)是东夷有穷部落的首领,射太阳不是他的强项,但他打猎非常厉害,他一直觊觎夏王太康的权力,终于得偿所愿赶走太康,他扶植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傀儡,历史上把这段历史称为“后羿代夏”。

后羿夺取夏政权以后,任用不学无术的“流氓”寒浞管理国家,而他每天就是三大爱好:享乐、打猎和与美人嬉戏。

后羿五十八岁的时候纳了十八岁的少女纯狐为妃。纯狐暗地里和寒浞勾结,密谋要杀死后羿,夺取王位。一天,后羿喝醉酒走错房间,发现寒浞和纯狐在一起,于是寒浞趁机杀死后羿,取而代之,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立纯狐为正妃,纯狐还给他生下两个儿子,分别是浇和豷,寒浞把过和戈两个地方封赏给了他们。

史书上还记载,为绝后羿及其部落的后患,寒浞把后羿的尸身剁成了肉酱,加入剧毒做成肉饼给后羿的族人“享用”,后羿的族人若听话地吃下去就会被毒死,不听话就以违抗命令的罪名杀死,《左传·襄公四年》对这段历史有描述:“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总之,用这种歹毒的办法,整个中原地区的后羿族人就灭绝了。

寒浞杀死后羿之后,对夏朝残余势力采取斩草除根的战略,他分兵三路进攻相(仲康之子)的居住地帝丘,最后,相被寒浞杀死。但相的妻子缗却在危难之际从城墙下面的水沟逃出去,她带着仲康的遗腹子逃回娘家,并在那里生下了少康。

二、女艾其人

女艾(又称汝艾),出生地在甘肃天水郡,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夏朝动荡不安的年代,据说她是夏王少康帐下的一名英勇无敌的女将军(一说是奴隶),那个时候,夏朝女性是可以带兵出征打仗的,她们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勇猛精神完全不输给男性,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当时,夏王少康正为复国不辞辛苦、废寝忘食,女艾受命深入敌后为其主搜集对手的军事情报,协助少康进行复国大业。关于少康使用女间谍的故事,《左传·哀公元年》记载:“使女艾谍浇”,晋代杜预注释为:“女艾,少康臣,谍候也。”女艾是中国古文献中最早记载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堪称间谍始祖。可以这样说,少康的复国斗争,除了正常的军事斗争外,女艾在敌人后方使用诡诈的秘密战术、进行一系列间谍活动,对“少康复国”及后来的“少康中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现在的百家姓中“艾”姓就是以女艾(汝艾)为先祖,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艾氏为“夏少康臣汝艾之后”。由此可证,女艾确实为夏朝复国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史书中才有女艾的记载,后人也以女艾为荣,奉为艾姓的先祖。

三、女间谍,不是传说

少康长大成人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有仍做牧正(类似于畜牧业局长的职务),遇到寒浞的儿子浇派人追捕他,后来少康又逃到一个名叫有虞的地方,做了疱正(掌管饮食的官职),有虞的首领是夏朝的“铁杆粉丝”,他把自己两位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了少康,并且给少康良田十倾,奴隶五百人,有一种说法是女艾就是这五百人中的一位,这种说法也是合理的,毕竟夏朝存在大量的奴隶。不过,在那个年代,女艾虽然出身奴隶,但是英勇善战,能得到少康赏识,最后成为一位声名赫赫的女将军也不足为奇。

少康很有才干,在百姓中拥有很高的威望,特别是昔日夏朝的众多遗老也开始追随少康。经过几年的招兵买马、训练军队,终于复国计划正式启动。

然而,少康知道,仅仅凭借一小块土地和五百名奴隶想要复仇绝非易事,避免与寒浞正面交锋的最好办法就是知己知彼,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一击必中。但是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想要了解敌人的情况,内部瓦解寒浞的势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少康思前想后,脑海中突然闪现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派出了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间谍,而且还是一位女人,她就是女艾。

女艾也无法预见她将要执行的任务将会对世界间谍史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这简直是彪炳史册的一大行动。那少康为什么会派女艾深入敌后而非男人呢?原因无外乎这几点:首先,女艾对少康忠心耿耿,绝对不会叛变或临时反戈;其次,女艾是少康帐下的一位将军,心理素质、观察力、适应力极强,军事斗争经验丰富,而且智勇双全,完全可以担当此任;第三,女艾是女人,不会引起敌人过多关注,这样便于在敌后灵活行动、打探消息,甚至紧急时刻美人计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当少康把自己的这个想法与女艾一说,忠心于少康的女艾没有任何异议,欣然领命。清朝人朱逢甲的《间书》中也有体现:“用间始于夏之少康,使女艾间浇。”

当然,女艾接受少康的卧底任务之后,也要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布置以便做到万无一失,一名合格的间谍必修课就是要学会“七十二变”。所以,女艾首先要乔装打扮一番,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普通农妇,即使混迹到人群中也绝对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终于她躲过敌人的各种盘查,顺利地来到了寒浇的封地过邑(今山东莱州市西北)的中心地,她小心翼翼地在过邑先立足下来,扎下根。

女艾把自己的间谍任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秘密地观察过邑城周围的一切军事兵力部署及外围军事设施的位置,甚至是把寒浇的活动规律也摸得一清二楚,女艾把有价值的情报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少康一方。她曾经装扮成一个仆人,借着给寒浇缝补衣服的机会,成功地与寒浇同住在一个房间里,窃取了寒浇更多的机密。屈原《楚辞·天问》原句是这样的:“惟浇在户何求于嫂,……女岐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浇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句中的“女岐”就是“女艾”。正因为如此,少康才对敌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是行刺寒浇。女艾的想法是最好能够行刺寒浇成功,做到“擒贼先擒王”,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女艾成功地找到了浇宫中的住所并潜伏在那里伺机行动,但遗憾的是当晚寒浇并没有回去,所以行刺的任务暂且失败。

还有一次,女艾夜间拿着斧头趁机要砍寒浇,可惜浇身上缝了坚甲没有成功。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女艾在行刺寒浇的时候,因为屋里漆黑一片,女艾的斧头没有砍到寒浇,却砍到了寒浇身边的女人,那女人一声惨叫当场毙命,寒浇也因此吓得够呛,他派人缉拿女艾,但都没有成功。

关于寒浇是如何被消灭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女艾在行刺失败后继续打探浇的情况,不久,女艾从浇的侍从口中又得到一个有价值的信息,那就是寒浇择日要去打猎,于是,女艾精心策划,希望这次能够一击必中杀死浇,从而斩断寒浞的臂膀。这一天,寒浇带着随从在野外狩猎,突然,树丛中闪现出一只梅花鹿,寒浇撇下随从奋力向前追去,结果迎面被一群猎狗围住,寒浇躲闪不及,被猎狗撕咬得惨不忍睹,最后树林中冲出几名猎人,砍下寒浇的头颅扬长而去。毫无疑问,这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刺杀行动正是出自女艾之手,屈原《楚辞·天问》中记载:“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这句话说的就是女艾用计使寒浇被杀。等寒浇的随从赶到“案发现场”,无奈只能带着寒浇的尸体回城时,突然间听见呐喊声震天,原来是女艾率领大军即将攻城,几名士兵在前面大声喊:“叛臣寒浇已经被斩首,你们不要顽抗,速速投降。”并且还用竹竿高高地挑着寒浇的头颅,于是城内的百姓打开城门,女艾带领的军队取得胜利。

另外一种可信的说法是,女艾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为少康拟定了详细可行的灭浇行动计划。少康根据女艾的情报,认为攻打寒浇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亲率复国大军对寒浇的封地过邑展开进攻,寒浇的兵力部署此刻已无任何作用,少康带领的军队在过邑城如入无人之地一般,女艾里应外合,最后,寒浇兵败被杀,少康再命其长子杼领兵打败了寒豷,寒豷还被剁成了肉酱。《左传·襄公四年》记载:“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紧接着,少康在女艾的协助下一鼓作气乘胜攻克了寒浞的两大封地,收复了中原大部分地区,此时,寒浞早已经无力征战,面对少康势如破竹的攻势,寒浞部下临阵倒戈,活捉寒浞。寒浞最后自杀不成,被凌迟处死。

从女艾所采取的一切行动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女艾这个女人,她简直是具备了一名优秀间谍所需要的一切优秀品质:洞察力强、沉着冷静、杀伐果断。比起战场上的千军万马,女艾在少康复国大业中的贡献可谓是最大的。

少康最后恢复了中断四十余年的夏政权,建都阳夏(今河南商丘夏邑县),女艾成为辅佐夏朝少康消灭寒浞及其子,复兴家国的“巾帼英雄”。

《孙子兵法·用间》记载:“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由此可见,间谍在古代军事作战中的重要性,堪比一整支军队,有时候比军队还要厉害。

而女艾这个美女间谍在少康复国之后,却很少被提及,她的名字就此已经湮没于浩瀚的历史中。

第二节 夏末有佳人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美女的记载,或裙裾飞扬,国色天香;或宛转蛾眉,秀外慧中。但是,在这众多美女中,有很多女子是被打上祸国的标签,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就如夏朝的妺喜,一代红颜也不免落得“裂帛声声犹在耳,红颜花落深山中”的下场。

一、卿本佳人,出落有施

妺喜,姓嬉(喜),生卒年不详,亦可做妺嬉、末喜,夏朝最后一位王夏桀的王后。《汉字大辞典》引《玉篇·女部》载:“妺,妺喜,桀妻也。”根据先秦时代记述女子所用的全称和简称的方式,妺喜应该姓喜,即嬉(也作僖),由于其名字的“妺”字与“妹”字形相似,清初刻本《离骚图》作“妹 嬉”,且在《庄子》等书中也有以妺为妹的用法,因此常误读为“妹喜”。

妺喜是东夷有施氏之女,有施部落地处今天的山东省蒙阴县附近,占据天时地利、物产丰富、农业发达的优势,在夏朝众多的方国中算是比较有实力的,所以妺喜的少女时光,还是过得非常舒适、安逸。传说妺喜貌如初发芙蓉,自然美态,明眸皓齿,仙姿玉貌,是有施部落最美的女子,妺喜的绝色天姿有诗为证:“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说妺喜的眼睛像水晶一样闪亮,身材凹凸有致,让人看了心生怜惜。

就是这样一位生活无忧、天真烂漫的绝色佳人,将要面临她人生最大的转折。

二、红颜多舛,以身朝夏

有施氏原本臣服于夏朝,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当时夏王贪得无厌、横征暴敛,引发各方国强烈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有施部落率先带头不纳贡反抗夏朝,夏桀怒不可遏,集结大军亲自东征攻打有施部落。

有施部落几度顽强抵抗夏军的攻势,但终因寡不敌众,只能与夏桀谈判求和,夏桀仗势欺人,不准有施氏投降,扬言一定要血洗其部落。有施氏无奈之下,只能投其所好,把妺喜进献给夏桀以解部落危机。

就这样,妺喜作为有施部落战败的赔偿之一被献给了夏桀。洪兴祖《楚辞补注》云:“蒙山,国名也,言夏桀征伐蒙山之国而得妺喜也。”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妺喜的美貌已经世人皆知,夏桀又好色,所以他兴师动众攻打有施部落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妺喜。

当夏桀第一眼看见妺喜时,简直欣喜若狂,他不敢相信世间竟有如此美丽的女子,于是,夏桀满心欢喜带着妺喜回到了都城。

台湾柏杨《中华古籍之皇后之死》中有记载:“施妺喜是个可怜的女孩子,她的身份是一个没有人权的俘虏,在她正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情郎,为了宗族的生存,像牛羊一样地被献到敌人之手。”所以,在中国古代,女人——特别是漂亮的女人,是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如同妺喜,最终也难逃像物品一样被贡献出去的命运,沦为政治的牺牲品。

三、特殊癖好,消耗国力

关于妺喜,我们想到的都是红颜祸水、“千年第一狐狸精”“中国第一祸水”“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亡国的王后”“第一个献物”……妺喜和妲己、褒姒、骊姬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妖姬。在正史中鲜有记载妺喜的故事,她的故事多出自刘向的《列女传》、皇甫谧的《帝王世纪》。

一个被打上“祸国殃民”标签的绝色美女,肯定有不少关于她的传说。例如传说中妺喜有三大癖好:一是喜欢听绢帛撕裂的声音,二是喜欢看人们在酒池里寻欢作乐,三是喜欢戴男人的帽子。

这三大癖好中,除了喜欢戴男人的帽子对其他人危害不大,其余两个癖好都严重地消耗了夏朝的国力,致使夏朝的统治风雨飘摇。

首先,妺喜特别喜欢听绢帛撕裂的声音。妺喜远离有施来到夏朝王宫,由于思念家乡和亲人,终日不见笑容,所以夏桀每天绞尽脑汁逗妺喜开心。据《帝王世纪》记载,妺喜喜欢听“裂缯之声”,于是,夏桀下令宫人搬来大量的织造绢帛,在她面前一匹一匹地撕裂。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初期,丝绸织造刚刚兴起,破坏这种稀有昂贵的物品,无异于暴殄天物。

其次,妺喜喜欢看人们在酒池里寻欢作乐,夏桀为此倾尽国力又凿了一个面积有五平方公里的酒池,池边美女日夜不停载歌载舞,据《列女传·夏桀妺喜传》载:“桀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置妺喜于膝上,听用其言。”娇小的妺喜时常被夏桀抱到膝盖上坐着,据说,妺喜并不就此满足,她让夏桀找来三千臣仆齐聚在酒池边“牛饮”,臣仆喝醉,丑态百出,甚至很多人醉死在酒池边,妺喜才罢休。汉初《韩诗外传》卷四记载:“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

《荀子·解蔽》曰:“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纣是也。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以惑其心,而乱其行。”说的是当初夏桀为讨好妺喜,用玉石建造豪华的瑶台作为离宫,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并下令处死阻止其建造酒池的忠谏臣子关龙逢。因此,当后世越王勾践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时,伍子胥进言道:“臣闻,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王不可受。”很显然,他们将夏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妺喜,把漂亮的女人视为洪水猛兽。

至于妺喜爱戴男人的帽子传说,也多少被后来人非议。因为在中国古代,衣服和礼仪关系密切,不同人穿不同的服装、戴不同的帽子是有严格要求的。妺喜作为女性,还是帝王的宠妃,竟敢戴着男人的帽子,当然为时代所不容。在《晋书·五行志》中记载:“末喜冠男子之冠”,解释为妺喜有觊觎权力之嫌、有政治野心。但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妺喜这一爱好也被称为“角色互换”,恰恰反映她“嫌弃”自己是柔弱女子的身份,她希望成为男人,她要像男人一样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由此可见,妺喜这一古怪的行为背后反映的是她内心对自己被有施部落当贡品一样献出去的憎恨与不甘。

但我们亦十分清楚,即使没有妺喜的出现,夏朝也无法挽救它已濒临灭亡的命运,把亡国的罪责全部推到女人身上,也有失公允。

四、间谍之说,复仇使命

由于正史对妺喜的记载寥寥无几,所以流传在世的版本有许多,不管是她到夏桀身边的目的,还是对妺喜的评价,都大为不同。不过,流传最广、最有趣,被人们普遍认同的就是妺喜是间谍的说法。

支持妹喜是间谍说法的原因有二:

其一,妺喜来到夏桀身边本身就是一场阴谋,是东夷部落为了推翻暴君统治而采取的最关键的一步。妺喜被夏桀带走的那一刻就心怀鬼胎,所以,她喜欢听撕裂绢帛的声音以消耗夏朝财力,喜欢酒池肉林以离间夏桀与臣民的关系,导致夏桀越来越不得民心,百姓愤恨地说:“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们愿意跟你同归于尽。”当伊尹(伊尹是辅助商汤登上王位的功臣之一,有“第一名相”之称)见夏桀的气数已尽,便向商汤献计,作为商汤的间谍前往夏朝,俩人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达成共识。妺喜是间谍最强有力的证据是最早出自《国语·晋语一》,上面有很少的一段文字记载:“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其二的说法是,妺喜由于失宠才导致对夏桀怀恨在心,于是做了商汤的间谍。这段史实来自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后桀伐岷山,进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意思是说夏桀后来攻打岷山,又得到了两位美女,一位名叫琬,另一位叫琰(琬琰即美玉之意),于是夏桀慢慢地就冷落了妺喜,妺喜被安置在洛水一带,导致妺喜心生怨恨而与伊尹联合叛夏。所以在典籍中,有“桀迷惑于末嬉,好彼琬琰,不恤其众”“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的说法。

总之,不管出于何总原因,妺喜成为商汤的一名间谍。

于是妺喜的任务是一边将军情透漏给伊尹,帮助商汤大军摸清夏朝的军事部署;一边在夏朝散布谣言,混淆视听。《吕氏春秋·慎大》中有关于妺喜告诉伊尹“两日相斗”的梦兆:“妺喜言曰:‘今昔天子梦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与斗,西方曰胜,东方曰不胜。’伊尹以告汤。商涸旱,汤犹发师,以信伊尹之盟,故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未接刃而桀走,逐之至大沙,身体离散,为天下戮,不可正谏,虽后悔之,将可奈何?汤立为天子,夏民大说,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意思是夏桀做了一个梦,梦见西方有个有太阳,东方也有一个太阳,两个太阳互相争斗,最后西方的太阳取得胜利,东方的太阳陨落了。当时,商部落在西方,而夏朝在东方,西方的太阳取胜,就意味着商汤部落最终会取代夏朝的地位。这样的言论传出去后,对商汤来说,正是预示着夏桀的众叛亲离,百姓都纷纷相信夏朝的灭亡指日可待,也是灭夏的良机,所以商汤民心所向,有了出兵的正当理由,夏朝遂亡。妺喜也成为商汤灭夏的大功臣,可是最后也难逃被杀的命运。

《史记·殷本纪》注引《淮南子》说:“汤败桀于历山,与妺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辞源》也记载:“妺喜——夏桀之妃,有施氏女色美无德,好冠带、佩剑,与桀同死于南巢。”有人说当初夏桀被流放历山时,妺喜因为对夏桀还是存有感情,所以自愿和夏桀一同放逐,共赴黄泉;还有人说,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妺喜作为一个“亡国妖后”断然没有再活着的必要,所以被赐死。

历代对妺喜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可怜的妺喜背负了千古骂名。但是,一个朝代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政治的腐败,而绝不能把原因归咎于女人。

琥珀在《中国女性洗冤录》中说:“历朝历代,从夏朝开始,好像人们已经习惯了为每一个王朝兴亡找出一个替罪羊来,夏有妺喜,商有妲己,周有褒姒等等,不一而足……红颜祸水,这样的词语在历史中到处可见,就好像一个王朝的灭亡、一场动乱的发生,全是由女性造成的一样。但实际上呢?人们却往往忽略了背后的真相——要不是帝王们昏庸好色,将相们腐败无能,又何至于此呢?”

可以说,妺喜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背负最大“黑锅”的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