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高绩效管理PBC:上下同欲、力出一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绩效神器PBC

我们的考核体系要强调贡献大小,强调效益产出。这个价值不一定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资料来源:任正非在部长会议上的讲话纪要,2005年)

契约社会,绩效承诺是员工的安身之本

对企业来说,要履行对股东的承诺;对员工来说,要履行对企业的承诺。PBC是绩效工具,准确地说是组织战略目标的管理工具。企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可以通过PBC,自上而下层层分解战略目标,将组织绩效目标落实到业务单元,再落实到个人,保证了业务的落地。

绩效承诺,换句话说,就是员工和主管形成的绩效契约认可。员工接受目标之后做出的绩效承诺,一般而言会分为两个层次:理性承诺和情感承诺。

理性承诺是“一分钱一分力”的经济交易型承诺,情感承诺是“两肋插刀”的关系型承诺。理性承诺是基础,理性承诺升华之后就是情感承诺,情感承诺能激发员工,让员工挑战卓越绩效。

员工做出个人绩效承诺,接受目标,作为绩效契约的另一方——主管也必须做出承诺(更多是隐形的),这种承诺就是创造能提高绩效的环境和氛围,包括客观评价、支持帮助、认可反馈、帮助发展等。例如,主管澄清目标和纠偏、协调资源、反馈进展等,做到“事成”;再进一步,主管给予学习发展机会,认可、辅导、帮助成长等,塑造有凝聚力、归属感的环境,做到“人爽”。事成、人爽是绩效管理的一种良性循环,员工与主管之间达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PBC为什么重要

好的PBC可以帮助管理者和员工明确目标和努力的方向,避免事倍功半,管理者和员工也可以在绩效评价标准上达成一致。

对于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来说,绩效管理的难,一方面体现在获得管理者与员工的认同难,另一方面体现在在拟定具体的绩效考核方案与绩效管理举措过程中,面对众多的绩效管理工具与企业现实的绩效管理应用窘境,取舍难。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PBC之所以被称为绩效管理神器,是与众多绩效管理工具做比较后得出的。企业应用的绩效管理工具林林总总,主流工具达十多种。比较常见的有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s,MBO)、360度考核(Performance Intercross Valuation,又称交叉考核)、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 Card,BSC)、目标与关键结果(Object Key Results,OKR)六个。下面一一简要说明。

MBO

MBO就是目标管理,在没有系统的绩效管理工具之前,企业应用较多的绩效管理工具就是MBO,它简单而实用。时至今日,MBO已经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绩效管理工具存在,而是广泛地应用、渗透于其他的绩效管理工具中。从根本上说,绩效管理的核心其实就是管理企业经营目标,即目标管理。所以,也可以认为MBO其实是所有绩效管理工具的源头。

360度考核

360度考核在我国应用广泛,但好评寥寥。360度考核的成败其实并不取决于工具本身。360度考核在职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其实是挺不错的,也较好地解决了单一考核的以偏概全。但是,在国内职业化体系建设仍难健全的大环境下,对那些职业化程度不高、仍坚持中国式管理的管理者来说,一方面不想得罪人,另一方面又想将360度考核应用得好,令各方满意的话就很难。基于此,360度考核在整体绩效管理体系中的权重占比越少越好,可以作为其他主导的绩效管理工具的辅助工具或补充。

KPI

KPI其实抓住了管理的核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结果导向、目标为王。在经营乏力的企业经营或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KPI不失为一个提升企业业绩、鞭策员工的好工具。但在互联网的应用环境下,在快速致富的经营氛围中,部分企业经营者急功近利,盲目强调KPI导向,甚至倡导KPI文化,以KPI为中心,强调员工适应KPI者则“生”,挡之者则“死”。总之,KPI之于企业是一柄双刃剑,让广大员工又恨又爱。恨之者,每天压力巨大,轻松不再;爱之者,目标明确,不废话,有奔头。

BSC

BSC这个舶来品一来到国内,就被一干企业主、咨询顾问大肆吹捧。有的企业连战略地图都没有搞清楚,战略分解也勉为其难,就开始大力推行BSC。连计划的执行都大打折扣,定期的战略调整与分析都难以应付的小微企业,也大上快上BSC了。当询问BSC几个维度如何分解,战略如何落地,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为何物时,小微企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大都会一脸茫然,但他们仍对BSC大抱希望。其实,没有一定的企业规模,没有一定的人力资源团队,没有企业战略良好的执行与反馈,BSC这种强调系统化、规模化的绩效管理工具最好不要盲目追随。

EVA

EVA的原理与背后逻辑并不复杂,就是由单纯地对财务指标的考核转向对股东价值的考核,简单地说,就是重点考核收入、利润,股东的所有者权益是否真正最大化,其中既包括价值,也包括投资回报。当然,EVA系统的背后是复杂且工作量超大的数据、报表、分析等。如果企业没有强大的IT支撑体系和财务核算体系,员工人数也较少,那么最好还是放弃。

OKR

从理论上看,OKR是KPI、MBO、PBC三者完美的结合。虽然OKR与KPI、MBO、PBC在管理维度、流程与原则上有诸多相同点,但在目标拟定中,OKR不是传统意义的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OKR要求考核者在每个季度开始之前想一想,从提升的角度,哪些事情是值得做的,哪些事情是想做的,然后取这二者的交集,再列举若干有一定把握能达成目标的手段。OKR的目标是由员工自己定的,这在一般的企业恐怕做不到,也只有像谷歌、英特尔这种企业才会真刀真枪地试一试,国内真正按OKR初衷运行的企业寥寥无几。“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高科技企业、真正的互联网企业或许可以一试OKR。值得注意的是,OKR的最终结果其实不是越高越好,60%、70%的达成率是最理想的。这一点对于传统企业的绩效管理者来说,好像更加难以接受。

综上所述,相较于MBO,PBC更加严谨、系统,且落地有声;相较于KPI,PBC更加侧重于过程,即执行方案与行动步骤,而不是一味结果导向,除了绩效目标,还要求团队承诺、能力提升等;相较于BSC,PBC更加聚焦,只关注组织的绩效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基于组织战略的,没有像BSC那样关注其他三个维度的平衡;相较于EAV,PBC对于财务系统的要求相对弱些,而且可以更加快速地反映财务指标的完成,非常直接;就像弹性工作制在IBM、微软等外企通行,到了中国则难以推广一样,相较于OKR这类相对宽松的绩效管理系统,PBC更加正式、严肃。

所以,PBC是当前众多绩效管理工具中较为优秀或更为优秀的,之所以说PBC更优,是从PBC的普适性、广泛性、实用性角度出发的,PBC更适合当前我国企业的管理实情。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