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差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本书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差距之间作用机理的研究,基于经验总结、理论构建、实证分析、政策设计这四个层面探讨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差距之间的内生性关系,分析劳动力流动和产业区际转移对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影响,揭示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实施与制度变革的条件与环境,进而提出基于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背景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二 研究方法

本书基于宏观统计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以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观点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规范分析、宏观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动态分析以及计量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广泛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充分了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人口流动及产业转移政策的历史演变轨迹、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和基本特征、产业区际转移的规律和趋势,掌握国内外关于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发展的理论及实证研究的最新前沿动态。

(2)规范分析。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通过规范分析,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收入差距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基础模型。

(3)数值模拟法。本书对产业转移、劳动力流动以及区域发展差距内生关系的分析构建了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框架的分析模型,该非线性模型包含有很多的变量和参数,许多变量之间的关系无法用显性函数表示。本书将借助于对不同参数赋予一定的数值,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的办法来考察模型的特征,具体运用Matlab数学软件来进行数值模拟以帮助求解模型的均衡解。

(4)计量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中,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釆用两阶段差分GMM模型和两阶段系统GMM方法考察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及其他控制变量对地区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和地区收入差距的计量关系,测算劳动力流动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差距变动的影响效应。计量分析采用Stata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