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七祖青原行思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行思的远世祖

在学术界,青原行思的远世祖有长沙定王刘发和楚元王刘交两种说法。青原行思到底是长沙定王刘发还是楚元王刘交的后裔,这关系到其思想的来源,对准确理解青原行思的禅法有重要意义,故下文试对此略做考析。

一 长沙定王刘发

《青原志略》卷六载清代萧发生《青原遗碑略记》:“天宝六载(747)碑略曰:‘七祖,长沙定王发后。’”[5]查《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第二》可知,刘发为西汉景帝刘启之子,于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被立为长沙定王。[6]《汉书》卷十五《王子侯表第三上》记载,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苍、刘成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分别被封为豫章郡安城侯、宜春侯。[7]

行思家族谱记载,其家族迁居安福县城北笪桥,始于东晋安城太守刘遐:“遐一作瑕,西洛人……仕晋为安成太守。任满,留居安成笪桥,遂家焉,子孙繁衍。”[8]同时又记载行思祖父刘延说:

延,字延年,安成公十世孙,仕隋为吏部尚书郎……子二,铨、锡。铨子二,行忠、行恕。行忠为唐秦州道行军副总管。行恕娶姚丞相崇女,生(刘)忱,登唐广德甲辰(764)进士第,官至监察御史。锡子二,行志、行思。行思出家,号弘济禅师。[9]

龙云下村刘氏是个“公侯将相府,忠臣学士家”的显赫家族,先后出了许多人才。宋代著名学者刘弇也出于这个村庄,其文集即以“龙云”命名。刘弇《冲厚居士刘君墓志铭》说:

刘氏之裔,其来远矣。至晋刘遐为安成太守,子孙世居焉。为甲族,有令望。圜冠而为儒者,十常八九。遭五代抢(案:四库本、乾隆本皆作“创”)攘之乱,变名拉族,毁迹避难,史失其传,而无所于考。吾先乃隐居于龙云下村之阳,至伯父斯数世矣。[10]

刘弇是著名学者,其说被人采用。周冶据此立论说:“此篇铭文乃刘弇为其伯父刘贽所作,既出自刘氏后人之手,当不会错认祖宗。”[11]实际情况恐怕并不是这么简单。

南宋吉安另一位著名刘姓学者、文天祥的同学刘辰翁有别的说法,其《乐丘处士墓志铭》说:

安成,古长沙郡。吾庐陵之刘,未尝不本长沙也……按《唐思禅师塔碑》:“思,刘氏,长沙定王后,是为七祖。”而龙须山、担岭二塔,化身相望,皆其家兄弟。他日见石勋、石材、石砻三庙,亦兄弟,思同祖云。而安成有兴泰刘氏神者,又长沙来也。荒山野水之间,时时出于残碑断系如此。吾故家在须山之阳,而祖墓在担岭之下。尝欲考而同之,嫌其特出于往往不可知。今安成西四十五里曰汤市,有何年处士墓,由湖南徙家焉。自处士失其名,以下至可仕,字达仲,凡十世,皆可考。则庐陵自汉以来为一刘,益信。达仲有子翼甫,尝铭同姓之墓曰:“郡士族半刘,宜刘吾乡,而欧吾乡者,俗也。”其论可谓伟异,然不知长沙一本,其流溢于东南者,皆非某氏比也。虽后来阔远,有他赐姓,亦如士范蔡墨所言,然终不得与安成比。[12]

《青原志略》卷一《山水道场》“唐宋旧基”条说:“曹能始《名胜志》‘青原有天宝六年(747)碑’,未详撰人,则又在段成式前矣。”[13]据此可知,刘辰翁所引《唐思禅师塔碑》是有依据的。

又《祖堂集》卷第八《云居和尚》记载:

洞山又问师:“我闻思大和尚向倭国作王,虚实?”师云:“若是思大,佛亦不作,岂况国王乎?”洞山默然许之。[14]

洞山良价及其弟子云居道膺分别是青原行思的四世法孙和五世法孙,距离青原行思生活的年代不是很远,他俩关于青原行思的这段对话,应该是早期禅宗内部传说的遗留。所谓“思大和尚向倭国作王”不过是一种传说,意指行思是汉朝刘姓王的后代。则洞山良价与云居道膺的对话,与南宋刘辰翁《乐丘处士墓志铭》和清代萧发生《青原遗碑略记》相互吻合,也与安福龙云下刘氏族谱的记载相互印证。

二 楚元王刘交

刘辰翁明确主张青原行思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且言庐陵刘氏皆出于长沙定王,似乎与刘弇的观点矛盾,其实不然。前面引刘弇《冲厚居士刘君墓志铭》说,“吾先乃隐居于龙云下村之阳,至伯父斯数世矣”。古人三十年为一世,数世当在270年以内,而刘弇距离刘遐的年代远远不止300年。可见,刘弇并不认为自己是刘遐的后代。

刘弇《龙云集》末尾附录李彦弼端臣《刘伟明墓志铭》说:“君名弇,字伟明,鼻祖西洛人,唐尾有宦游江西,遂为吉之安福人。”[15]李彦弼明确说,刘弇的祖先唐末从外地到吉安做官,遂定居安福。这与刘弇自己在《冲厚居士刘君墓志铭》所言相符。由此可以推知,刘弇所谓“刘氏之裔,其来远矣,至晋刘遐为安成太守,子孙世居焉”,不过是一种同姓的泛泛之说,而非确指实录。

宋代著名上古史学家《路史》作者罗泌在行思家族《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己丑遐祖二十七世希卨创修龙云族谱序》说:

夫刘氏之先,本祁氏也,在尧则为陶唐氏,在夏则为御龙氏,在商则为豕韦氏,在周则为唐杜氏,在晋为范,在秦为刘。凡六别其姓,而炎汉兴焉。其后有南华刘氏,则楚元王后也;南阳刘氏,则长沙定王后也;广平刘氏,则景帝子赵钦肃王之后;又广陵王之后,则为临淮刘氏;河涧王之后,则为尉氏刘氏;唐相文靖王之后,则为彭城刘氏。刘氏一姓而六望者又如此。[16]

刘遐的父亲刘(案:常误作文)为南阳刘氏。据上古史大家罗泌“南阳刘氏,则长沙定王后”的论断可知,青原行思当为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人。

康熙年间安福县令顾鹏《康熙癸亥(1683)龙云修族谱序》说:“此吾邑刘氏,出汉宗室,楚元王交之后,晋代讳遐,任安成太守,遂官所家焉。蕃衍迄唐宋元明而大显,宋学士弇敕赐‘龙云先生’,始别为龙云刘氏。”[17]据此可知,刘弇本人是楚元王刘交后裔,后来因为定居在龙云下村,常被误认为是刘遐后裔;又刘遐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刘弇又被误认为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青原行思是刘遐后裔,龙云下村宋代以刘弇为著名,后人因为刘弇是楚元刘交后裔,青原行思又被误认为是楚元王刘交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