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资料来源
青原行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禅宗祖师、佛教人物和文化大家;青原禅法延绵一千多年,对我国宗教、文化、历史、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甚深至广,所涉及的史料非常多。本书研究的基础资料有以下9部著作,其中涉及青原行思和青原禅法的内容,在论证不同问题时会被重复引用。
唐道宣(596—667)撰《续高僧传》,宋赞宁所著《宋高僧传》,五代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师编撰《祖堂集》,北宋道原禅师编撰《景德传灯录》,南宋普济禅师编纂《五灯会元》,这是研究唐宋禅宗的基本材料,为世人熟知,在此不做介绍。
清康熙版《青原志略》共十三卷,旧题“释大然撰,施闰章补辑”,今人张永义考证说是方以智撰。纂修者方以智(1611—1671),安徽桐城人,字密之,法名药地大智。青原山历史悠久,宗教雄厚。《青原志略》虽然是一山之志,但其意义并不限于一山一水。该书内容目次为序三、发凡、山水道场、僧传、书院、碑铭、序说、游记、纪事、疏引、书、诗、杂记等十三卷,对青原山历史文化记载最为详备,是了解青原山最基本的史料。
青原行思唯一法嗣石头希迁长期禅居南岳衡山。南宋陈田夫,高宗赵构绍兴年间(1131—1162)来到南岳,居南岳衡山紫盖峰下九真洞老圃庵,往来南岳30余年,于南岳衡山史事极为熟悉,最早提出了南岳七十二峰的说法。他综合《南岳寻胜录》《南岳证胜录》《南岳胜概集》《南岳衡山记》4书,取其长处,删其重复,纠其偏失,补其缺略,以其半生心血纂录《南岳总胜集》,分上中下三卷,为类四十有余,共约5万字,上卷记五峰灵迹和洞天福地等,中卷叙寺观名胜和南岳珍奇,下卷述唐宋历代高僧和名人雅士以及佳作,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居宋代以前南岳方志之首,是研究石头希迁的重要史料。
宋代僧惠洪觉范《石门文字禅》凡三十卷,系辑录江西筠溪石门寺慧洪觉范之诗、文、词、疏及记、铭等而成。慧洪被誉为“禅门迁固”,学识渊博,禅见精到,该书具有大量关于石头希迁和早期禅宗的历史资料,是研究唐宋禅宗的重要文献,被本书所征引。
传统观点认为,青原行思是安福龙云刘氏下村人。2013年11月10日,笔者在朋友赵赟和刁山景的帮助下,对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严田乡龙云下村进行实地调研,查阅该村2003年修订的《安福龙云刘氏下村六修族谱》。安福龙云刘氏下村在晋、隋、唐、宋、元、明年间涌现许多著名人物,其中道教上清派祖师南岳夫人魏华存、晋代安成太守刘遐、唐代禅宗七祖刘行思、宋代著名文学家刘弇即为其中佼佼者。这些史料虽然较为粗糙,鱼目混珠,但仍然弥足珍贵,可补常见道教史料之不足,在与其他史料仔细对勘、深入剖析的前提下,能够帮助解决青原行思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同一文献不同版本之记载,往往会略有差异。笔者在叙述不同问题时,对同一文献往往征引用不同版本,并非不欲统一征引文献格式,而是出于撰文之需要。此外,因本书稿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论述,笔者力图尽量减少重复征引,在论述不同问题时,为了叙述的完整,对同一材料还是难免重复征引。
[1]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载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9—440页。
[2] (清)白潢等修,查慎行等纂:《西江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影印清康熙五十九年版,第1907页。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近代新儒家代表梁漱溟说:“自来公认中国、印度、西洋并列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实以其差异特大而自成体系之故。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先若后之古代文化,如埃及、巴比伦、印度、波斯、希腊等,或已夭折,或已转移,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绵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从中国以往历史征之,其文化上同化他人之力最为伟大。对于外来文化,亦能包容吸收,而初不为其动摇变更。由其伟大的同化力,故能吸收若干邻邦外族,而融成后来之广大中华民族。此谓中国文化非唯时间绵延最久,抑空间上之拓大亦不可及(由中国文化形成之一大单位社会,占世界人口之极大数字)。”(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氏著《梁漱溟全集》第三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1页)中国文化与向前看和向后看的西方和印度文化有别。中国文化以孔子为代表,以儒家学说为根本,以伦理为本位,它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比西洋文化要来得高妙,“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复兴”。(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氏著《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25页)文明形态论光大者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以生物生长过程的观念进行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完全发展的文化,细致考察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其毁灭的过程。斯宾格勒说,大多数文化都经历了一个生命的周期,西方文化也不例外。西方已经走过文化的创造阶段,正通过反省物质享受而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参见[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吴琼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文明形态论集大成者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在12卷本皇皇巨著《历史研究》中,分析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21种成熟文明的兴衰成败,中华文明是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参见[英]汤因比《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汤因比还说:“东亚有很多历史遗产,这些都可以使其成为全世界统一的地理和文化上的主轴。依我看,这些遗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华民族的经验。在过去二十一个世纪中,中国始终保持了迈向全世界的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地区性国家的榜样。第二,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培育起来的世界精神。第三,儒教世界观中存在的人道主义。第四,儒教和佛教所具有的合理主义。第五,东亚人对宇宙的神秘性怀有一种敏感,认为人要想支配宇宙就要遭到挫败。我认为这是道教带来的最宝贵的直感。第六,这种直感是佛教、道教与中国哲学的所有流派(除去今天已灭绝的法家)共同具有的。人的目的不是狂妄地支配自己以外的自然,而是有一种必须与自然保持协调而生存的信念。第七,以往在军事和非军事两方面,将科学应用于技术的近代竞争之中,西方人虽占优势,但东亚各国可以战胜他们。日本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第八,由日本人和越南人表现出来的敢于向西方挑战的勇气。这种勇气今后还要保持下去,不过我希望在人类历史的下一阶段,能够把它贡献给解决人类问题这一建设性事业上来。在现代世界上,我亲身体验到中国人对任何职业都能胜任,并能维持高水平的家庭生活。中国人无论在国家衰落的时候,还是实际上处于混乱的时候,都能坚持继续发扬这种美德。”([日]池田大作、[英]汤因比:《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荀春生、朱继征、陈国梁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277页)无独有偶,世界体系论集大成者美国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也持相似观点,其代表作《现代世界体系》集中讨论三个主题,即世界体系的形成、运作及基本趋向,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危机,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新范式。他在该书中文版序言中说:“资本主义作为一个世界体系为什么发端于西欧而不是中国……请允许我对于这一关键性的问题略述几点看法:第一,创立资本主义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文化上的耻辱。资本主义是一剂危险的麻醉药,在整个历史上,大多数的文明,尤其是中国文明,一直在阻止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在最为虚弱的时刻对它屈服了。我们从此都在承受资本主义带来的后果。第二,我们并非处于资本主义胜利时期,而是处于资本主义混乱的告终时期。遍及全球的反国家心态就是这种危机的一个主要症状,也是资本主义灭亡的催命剂。只要有众多的国家存在,资本主义就需要强化国家结构,不是像虚夸不实之词所说的那样,要削弱它。第三,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平等的体系。此前的大多数体系也是如此。当21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让位于后继的体系(一个或多个)时,我们将看看这后继体系是否会更平等。我们不能预测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但能通过我们目前政治的和道德的活动来影响其结果。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将会在决定人类共同命运中起重大作用。”(参见[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罗荣渠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文版序言)
[4] 重新校正航向,取义于贡德·弗兰克著作《白银资本》的英文名ReOrient。(参见Andre Gunder Frank,ReORIENT: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5] 隗芾:《韩愈攘斥佛教的动机和效果》,《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第1、2期。
[6] 印顺:《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第19卷,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303—304页。
[7] 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氏著《吕澂佛学论著选集》第5册,齐鲁书社1991年版,第2769页。
[8] 潘桂明:《中国禅宗思想历程》,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第339页。
[9] 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8页。
[10]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8页。
[11] 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28页。
[12] 郭朋:《中国佛教思想史》中卷《隋唐佛教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21页。
[13] [日]忽滑谷快天:《中国禅学思想史》,杨曾文、朱谦之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6—147页。
[14] 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75页。
[15] 礼山、江峰主编:《禅宗灯录译解》,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0页。
[16] 万毅:《云门宗法脉归属问题试探》,《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7] 徐文明:《曹洞宗归宗青原一系的原因初析》,《普门学报》第2期,2001年3月。
[18] 徐文明:《曹洞宗禾山一支归宗南岳之一证》,《宗教学研究》2001年第1期。
[19] 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6778578.html。
[20] 崔玉卿:《禅宗的发展及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作用》,《五台山研究》2007年第4期。
[21] [日]小补横川叟:《五派一滴图后序》,载(清)净符《法门锄宄》,《禅宗全书》第34册,第889—890页。
[22] 净慧:《祝〈江西佛教〉创刊》,取自中国佛教网2011年8月5日。
[23]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自序第1页。
[24]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5页。
[25] (清)阎若璩:《潜邱札记》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 转引自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4页。
[27] 翦伯赞:《史料与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28] 参见[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傅季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