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镜:博尔赫斯的幻象:幻想性电影源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文学的幻想精神

幻想类文学源远流长,就发展的阶段而言,大致可以分为神话史诗幻想、文艺复兴幻想、大航海幻想、科学幻想等几个阶段。

古代神话、口传史诗等开创了幻想叙事传统,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山海经》《圣经》《一千零一夜》等,均为幻想类叙事的杰作。《山海经》是以一本正经的地理记载做伪装的幻想类文学。

人类早期的创作总是充满幻想色彩。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鸟》《蛙》等作品充满奇思妙想,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幻想的精神。如《鸟》一剧中,剧中情节丰富多彩,由合唱队扮演的飞鸟出入林间,五色缤纷。全剧富于幻想,抒情气氛浓厚。

古罗马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则为西方最早由文人创作的幻想史诗。它取材于古罗马神话传说,讲述了古罗马和古希腊之间的传承关系。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腊联军攻破后,遵照神谕,率领残部来到意大利拉丁姆地区,成为罗马开国之君。诗中充满幻景、梦境、预言、暗示、讽喻等手法,也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人面女妖、卡里波斯大旋涡、独眼巨人。作为独立形成的文人史诗,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传统,它所呈现的世界观和荷马史诗一脉相承,同时更具有个人化的哀婉气质。

幻想元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与叙事的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叙事传统。针对幻想理念在文学发展的历程中与浪漫主义发生的重要关系,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幻想大致体现为两个方面:一为骑士文学,其中著名的有《亚瑟王与圆桌骑士》《圣杯的传说》等,对后世西方文学影响尤其大;二为教会文学,宣扬神迹、上帝万能,是服务于宗教的幻想,受局限较大。

中世纪即将终结,文艺复兴即将开启,这一转折时期出现了一部幻想文学巨著——但丁的《神曲》,全诗以第一人称描述作者在幽暗森林中迷路后的幻游,遭遇猛兽,惊恐万分,此时,但丁最崇拜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前来搭救。在其帮助下,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地狱一共九层,上宽下窄,像一个大漏斗,凡是生前做过坏事的人,不管是教皇还是普通人,都会在地狱中受到惩罚。《神曲》中有关地狱的描述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描述非常相似。接下来,但丁的柏拉图式恋人贝雅德丽齐前来迎接他,导引他进入天堂乐园。天堂也分为九层,九层之上是人类理想的生活境界,一个充满了爱的地方。《神曲》借对天堂和地狱的幻游,以所见所闻张扬其自由的精神,他借维吉尔之口说,自由是一件宝物,值得用生命去换取;人有了自由的意志,才能创造和享受生活;而自由的爱情则是要达到的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

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经常以幻想为武器,对中世纪僵化的思想和文化进行嘲讽和批判。如拉伯雷的《巨人传》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充满夸张与幻想。它复活了普卢塔克“封冻语言”的大话传统。西方的幻想传统有一种叫作“大话”,即一本正经地吹牛。1世纪末期,古希腊传奇作家普卢塔克(46—120)在他的名篇《摩阿尼亚》一书中提到,有一位柏拉图的弟子或批评家引用安迪法纳斯的讲话。原来安迪法纳斯曾经开玩笑地说过,从前在某一个城市,天寒地冻,人们所讲的话,有时候话音刚落就被冰冻住了,冻得结结实实。直到夏天,冻结的话团才开始融化。因此,人们在夏天常能听到冬天时的讲话。这种把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用同一种性质的手段联系起来的大话,最能体现想象的疯狂。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说瞎话,在瞎话中怡然自得。

而《巨人传》中,拉伯雷叙述了一艘在冰冻洋面上航行的海船遇上了风浪,眼看就要沉没,却传来一片嘈杂的声音,声音中有男女老少,还夹杂着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之声,但旅客们什么也没看到。胆小鬼巴汝奇十分害怕,这时,船上的舵手就向他解释了这个“普卢塔克大话”:在北极,冬天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次血腥的战争,所有飘浮在空中的喧闹、语言和声音都结成了厚厚的冰块。现在是春天,冰块解冻了,这些喧闹、语言和声音全都释放出来了。于是,庞大固埃把尚未融解透的冰冻话团大把大把地扔在甲板上。结果,这些语言冰团都按各自类别带有不同的颜色,例如下流话一律都是黄色等。拉伯雷的幻想天才把这个大话发挥得有声有色。

欧洲15世纪有幻想狂人浮士德的传说。浮士德原是个真实人物,德国至今树有他的纪念碑。此人博学多才,但传说他与魔鬼结交,凭魔鬼的帮助,创造出许多奇迹。这些传说成为后来文学家们进行幻想文学创作的素材。歌德凭此传说创作长篇诗剧《浮士德》,获得世界性影响,剧中讲述了浮士德与千古尤物海伦的情景,该剧的结局却是强调理性和勇于实践的胜利。

西方15世纪末的大航海时代,推动了幻想文学的新一波热潮。《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挪威的路德维希·霍尔博格的《地下世界之旅》、伏尔泰的《米克罗梅加斯》等,讲述了各种上天入地的旅行。天文学家开普勒1634年写了《梦》,介绍了一次月球上的旅行。他们以自己的创作展开对未知世界的无穷幻想。

伏尔泰在1752年发表的《小巨人》里讲述了一个身高3万多米的天狼星“小人”和一个身高近2000米的土星人结伴来到地球上访问的故事。这两位对人类来说巨大得不可思议的生灵在波罗的海降落,一开始怀疑地球上根本没有任何生命,好不容易发现一头鲸,认为这就是地球人了。不过最后他们还是发现了微生物一般的人类和几位哲学家进行了一番交流。故事的最后特别提到一个狂妄自大的,穿着学院服饰的小人。他说他知晓答案,而答案都在圣托马斯的《神学大全》里;他上下打量着两位天上的居民,告诉他们,他们的人民、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太阳、他们的星星,这一切都仅仅为人类而被创造。听到这番话,两位旅行者笑得喘不过气来。

西方骑士文学也往往建立在幻想基础之上。16世纪的滑稽故事中,骑士可以把脚下的路捡拾起来,挟在腋下,而把长矛放在马蹄下。[56]正因为骑士文学的荒诞不经和幻想性,至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便将其作为嘲笑的对象。

德国民间有吹牛大王闵希豪森的传说故事。闵希豪森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一个喜欢游荡和说大话的贵族,比如,他讲到自己陷于泥淖而不能自拔的时候便抓着自己的发辫把自己拎了起来。[57]

哥特小说通常也被认为是幻想文学的重要一支,甚至认为它与科幻小说的发展关系密切。哥特小说是18世纪的产物,以哥特式建筑为背景,情节与鬼魂、凶手、神秘现象等相关,充满神秘、恐怖、梦幻色彩,如经典的吸血鬼传奇《德古拉》即为哥特小说,由此开启了吸血鬼题材的创作。事实上,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弗兰肯斯坦》也是典型的哥特式小说。

科幻小说为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幻想文学类型之一。19世纪雪莱·玛丽创作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因首次在幻想文学作品中引入科学原理和科技成分,而被认定为欧洲科幻小说的起点。在此之前的幻想类文学,都是在现代科技产生之前的创作,并不具备科学为基础的幻想。如公元2世纪叙利亚的卢奇安曾写了有关于月球旅行的故事,叫《真实的历史》,主人公航海遇飓风被吹上空中,随后到达月球,目睹月球人与太阳人的大战,这大约是西方登月幻想的开端,但没有体现登月的技术幻想。中国人关于日月的幻想似乎更早一些,如后羿射日和嫦娥登月等,但终归只是神话。

19世纪出现了科幻创作大家凡尔纳,以其大量创作推动了科幻小说形式的成熟。而他也堪称一位见识卓著的科学预言家,他所描述的潜水艇、电视等新科技产物都被历史所证明。

另一位科幻小说大师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95年发表了第一部科幻小说《时间机器》,第一次进行时间旅行的幻想,用进化论的视角展现了未来数百年、数千年乃至地球末日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的悲观态度。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一般是关于科技可能性展望的幻想,而威尔斯的科幻作品进一步思考在这可能性背后人类社会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表达对科技发展的忧思。他在《隐形人》《人类复制岛》《大战火星人》等一系列作品中提出的科技伦理等方面问题,至今仍然是人们思考的热点。威尔斯的创作奠定了20世纪乃至今日的科幻创作的内涵。

对科幻创作推动较大的还有一个人物是出生在卢森堡的雨果·斯根巴克,1926年他在美国创办了科幻杂志《惊奇的故事》。他首次使用了scientifiction一词,由“科学”(scientific)和“幻想故事”(fiction)两个词拼缀而成。斯根巴克创办的一系列科幻杂志为科幻作家提供了栖身之地。如今科幻创作中的权威奖项“雨果奖”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推理小说之父柯南道尔也写过科幻小说,其中《失落的世界》影响较大。这部作品创作于1921年,故事讲述一个探险队到南美洲一个高原上探险,而这个高原上依然生存着一些史前生物。好莱坞根据该小说改编了电影《失落的世界》(2005),电影中以特效复活的史前恐龙形象栩栩如生,取得巨大的成功。

科幻文学中最重要的幻想是关于机器人的幻想,1920年,捷克作家恰彼克创作了作品《罗素姆万能机器人》,描述一个名叫罗素姆的哲学家研制出一种机器人,被资本家大批制造来充当劳动力。但是世界上如果充满了干活的机器人,人类就会停止生育,面临末日。因此作者在作品中描写了一对会恋爱和能生育的机器人,以此象征人类将免遭灭亡。关于机器人的幻想开创了一个广阔的科幻创作空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科幻小说创作进入黄金时代,其代表人物之一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影响至今,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其作品中《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1985年,阿西莫夫出版了机器人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机器人与帝国》,在这部书中他提出了凌驾于“机器人学三定律”之上的“第零定律”。

1944年,克里夫·卡特米尔发表科幻小说《生死界限》,描述了原子弹的研发过程,结果招致联邦调查局的上门造访,怀疑有人泄露了曼哈顿计划,1年后,死亡蘑菇云在广岛和长崎升起,幻想成为现实。

爱伦·坡写过一部侦探小说《玛丽·罗热的秘密》,故事取材于作者在报纸上读到的一则消息,是纽约的一起杀人案,爱伦·坡把故事背景放到了巴黎,详细描写血案是如何发生的。几年后,此案被破,凶手归案,交代的情节竟与爱伦·坡书中的描写不谋而合。

进入当代,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在一个扭曲变形的客观世界中讲述奇幻事件”,它们是“一类源于农业社会的原始故事素材,以一种洗练的方式汲取其中的村庄故事乃至部落传说”[58],成为幻想文学的另一高峰。然而,不单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大多数现代作家的写作均有梦幻色彩。卡尔维诺的《宇宙奇趣》(1965)是一部富有科幻色彩的作品。主人公是个既年迈又年轻的智者,他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既是我们的老祖宗,又是个现代人,可以说他既是世界起源、地球形成时的人,又是宇宙消亡毁灭时的人。有人说卡尔维诺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以他的不朽巨著《追忆似水年华》开创了意识流小说的写作样式,小说开头,主人公“我”从床上醒来,在梦幻般的状态中万千思绪集于心头。这时,由于一杯茶和一块点心的触发,使他回忆起小时候在姑妈莱奥妮家生活的情景。小说改变了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开辟了欧美当代小说的新篇章,尤其是注重表现人的潜意识活动,对后来西方文学的影响很大,普鲁斯特被尊称为现代小说大师。

西方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幻想小说,它靠想象力构建起一个虚幻的、超自然的幻想世界,这个世界,托尔金称之为“第二世界”。1938年,托尔金在圣安德鲁斯的讲演中提出,神创造了日常生活的世界,是第一世界,但我们不能满足于这个现实世界的束缚,应该用幻想去创造一个想象的世界,第二世界必须有其自在的逻辑与法则,所有的一切都是以看得见的“真实”构建起来的。美国作家罗伯特·内山将幻想小说称作:“将没有发生过的、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描写出来,让人觉得这些事情或许真的发生过。”[59]

就大众性而言,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等文学创作反不如托尔金等的通俗性魔幻文学创作对电影的影响大。自托尔金的《魔戒》之后,《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等通俗魔幻文学巨著崛起,给幻想类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