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教师区分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高校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评价措施,促进不同类别教师的专业成长。本书运用问卷调查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高校教师区分性评价的理论基础,教学型高校教师评价对象、主体、方法、指标等如何进行区分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考察。目前,国内很少有学者对教学型高校教师区分性评价进行实证研究,本书弥补了这一空缺。研究成果对于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较为深入地探究教学型高校教师区分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学型高校教师区分性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丰富和完善我国教学型高校教师区分性评价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国外教师区分性评价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本书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国外教师评价对象、主体、方法、指标等方面的区分入手,分析了国外教师区分性评价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研究得出,国外把教师分为新手、适应、成熟和问题四种评价类型,其中新手型教师的评价主体以管理者、督导和同行教师为主,评价方法有档案袋评价法、资格证书评价法、行为跟进评价法等,评价指标有教学指标和个人职业发展两大类;适应型教师的评价主体以学生、管理者为主,评价方法有学生评议法、课堂观察评价法、结构性访谈法等,评价指标有学生业绩指标、教学方法改进指标等;成熟型教师的评价主体以教师本人、管理者和学生为主,评价方法有专业发展计划评价法、增值评价法、系统监督评价法等,评价指标有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专业合作关系等;问题型教师的评价主体以管理者、督导和教育援助小组为主,评价方法有顾问导师评价法、证据评价法和同行评议法等,评价指标有教学计划、教学策略、专业发展和专业交流等。
区分性评价的理论基础。本书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研究等方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教师区分性评价的两大理论基础:一是围绕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质量提升的逻辑关系展开的。区分性教师评价融合了反思性评价理论和发展性评价思想。一方面,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使人们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厘清了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评价的目标,而教师评价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二是明确了教师评价维度划分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问题的理论。一方面,区分性教师评价在结合差异化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认为,在横向上,同一时间段里不同教师的发展水平和需求各有特点,且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也会有所差异;另一方面,区分性教师评价在结合职业生涯阶段理论思想的基础上认为,在纵向上,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需求特点,应对不同教师群体采用具有区分性的评价方式。
教学型高校教师区分性评价体系构建。本书按照公共管理测评问卷设计的要求,采用李克特七点量表法,设计出了我国教学型高校教师区分性评价体系构建的专家调查问卷。选择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且长期从事教师评价相关实践工作的高校教务处、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评价研究人员等专家,运用专家问卷咨询法对教学型高校教师区分性评价体系构建进行专家咨询,明确了如何区分教学型高校教师区分性评价的对象、主体、方法、指标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教学型高校教师可以按从教时间、心理成熟度和专业成熟度三个指标维度把教师分为新手、适应、成熟、专家和问题五种评价类型,不同评价类型的教师具有各自适合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型高校教师可以按从教时间、心理成熟度和专业成熟度三个指标维度分为新手、适应、成熟、专家和问题五种评价类型,应该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特点对评价主体、指标和方法等进行区分性评价。本书期望能够有效地寻找到高校教师区分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出教学型高校教师区分性评价体系,为科学指导教学型高校构建区分性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