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土著无遗存”

在有关“麻城孝感乡”的族谱家乘以及传说中,寻常可见的还有“土著无遗存”之说。如四川总督朱燮元撰写的《成都解围略节》记述:“是时上下荡然,无复法纪。有一群人怒目向余曰:‘成都自古不守,不见元人,以不蚤迎望帝遂无遗种乎!凡今生齿,皆黄陂孝感人也。’”此段文字中的“元人”即土著,“黄陂孝感”,或为“黄州孝感”,“怒目”对朱燮元放言的“一群人”则应是自称来自“黄陂孝感”的移民。据其说法,成都已是“土著无遗种”,定居者已更换为“黄陂孝感人”。又如《新津县乡土志》称:“新邑自遭献贼之难,土著仅余数姓……其后插业之家,多自洪雅。询其原籍,概系湖广麻城孝感乡,是以湖广籍邑人几十居八九。”内江《黄氏族谱》:“始秦川陕人民余尽俱无,遵奉圣旨移民填籍。”诚然,明清之际长期的战乱和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四川人口锐减,此为不争之事实,亦正是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背景,但是亦有学者认为,“清初四川残存的土著人口比一般典籍和今日流行的判断要多得多”。原因之一是在明末清初的巨大战乱中,部分土著人口选择了深山老林或相对安全的异地他乡逃避,其数量当不在少数;其二是战乱中记录人口的户籍大量毁灭,战乱后人口统计失真不可避免;其三是当地读书人因敌视和偏见,极力夸大和过分渲染张献忠给四川造成的灾难。无论清初四川土著人口是如何状态,自称来自“麻城孝感乡”的族谱如此强调“土著无遗存”,实际上是在强调移民对移居地的理所当然的所有权。这种关于定居历史的叙述套路,实际上也常为移民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