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区学》导论[1]
一 城市经济区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认为,城市经济区学是研究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区的建立、发展及其网络体系形成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的经济联系及其规律,城市经济区在国民经济分层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规律来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发挥区域优势的战略和规划。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经济区形成的基础、性质和特征。我国的城市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形成的,具有自身的特有属性。它既与古代小生产条件下,主要以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依托形成的封闭式的农业自然经济区根本不同;也与大生产条件下,在自发的市场调节下形成的资本主义工业专业化经济区有原则区别;还有别于在政企职责不分的体制下,以生产力布局为主要任务和自我循环为主的苏联区域经济综合体。我们所研究的经济区,既是空间的商品经济活动的区域层次,又是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网络型经济联合体,突出特征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经济区域组织生产和流通方面的功能。
(2)城市经济区的划分。城市经济区与行政区不同,它主要是按照城市经济的吸引和辐射的范围及区域商品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形成的,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要有一个大致的划分,又随着城市经济实力和辐射范围的变化而变化。而且,由于各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会重叠交叉,各经济区之间必然会存在相互交织、渗透和犬牙交错的状况。城市经济区的划分,既允许重叠交叉,又可以有空白点。同时,由于城市经济实力的大小和联系的区域范围不同,不同的中心城市及其所联系的经济区域又有不同的特点,经济区也就有不同的规模、类型和层次。
(3)城市经济区的网络。城市经济区是由以城市为中心,城乡结合的区域网络系统联结起来的有机体。它的形成要靠各种渠道加强区内商品经济活动的紧密联系,建立多种经济网络。而交通网络、电力网络和通信网络是各种经济网络的物质基础。有了三大基础设施网络,还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建立开放式的区域市场网络体系,如生产协作网络、商品流通网络、科技市场网络、资金融通网络、信息交流网络等。
(4)城市经济区规划。为了在综合区内经济系统、科技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有机的最佳整体结构,发挥区域的综合经济优势,必须制定能够充分发挥本区有利条件和整体效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关系到区域经济全局,非区内一地一市或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重大经济问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专业分工,优化组合,扬长避短,协调发展,以达到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5)城市经济区管理。经济区不是一个行政层次,但也必须建立一种以规划,联合、协调为基本职能的,有权威的区域联合组织和协调机构。城市经济区管理是国民经济间接管理的中间层次。要积极探索和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规律要求的区域经济运行机制和调节手段,关键是要发挥城市多功能的经济中心作用,扩大城市综合运用经济杠杆的权力。
二 城市经济区学的研究方法
(1)综合、比较法。在我国建立城市经济区的基本要求是,依据城市与区域客观存在的经济联系,在坚持改革的条件下,逐步形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的、专业化协作和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系。这就必须对于各个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综合的对比分析,运用比较成本或最低成本原则,找出各个区域能够在相互交换中获得比较利益的区域经济优势,据此以确定各个区域的主导产业或专业化部门,与之相适应的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部门,从而在各种经济区之间、各经济区内部的地区之间,做到各扬所长、各避其短、专业分工、优化组合、相互补充、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国民经济地域结构、网络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的新体制。
(2)系统论的方法。由不同规模的多层次经济区构成的城市经济区网络体系,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系统,而每一个经济区本身又是一个大系统。从它的空间结构或纵向结构来说,经济中心城市、城市圈、次城市圈、次城市圈周围的地区,是城市经济区的四个空间层次。前、后层次的经济发展都是相互影响制约、层层关联的;从它的产业构成结构或经济横向结构来看,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基础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是一个有着密切联系的有机系统。城市经济区学,既要把全国城市经济区网络体系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子系统来研究,科学地分析它在合理组织地区经济、实行分层次间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把各县特色的经济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大系统来研究,通过对它构成结构中各个子系统的地位、作用,以及区内外经济联系的分析,使各区域中的资源、物资、资金、技术等各种经济因素得到优化组合,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特色、优势和发展它们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适当结合的方法。城市经济区学的研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城市和城市中心的理论,关于劳动地域分工的理论,关于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发展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城市经济区的性质、特征、类型做出定性的分析,揭示城市与区域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城市经济区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同时,为了能够比较科学地确定经济区的大致范围,也应当对中心城市的经济引力和辐射力的强度进行定量的计算,并对经济区系统的整体性做出定量的描述,还可以通过建立区域—部门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地了解和分析区际经济联系、区内经济结构、各部门行业的关联,以及区域的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在对经济区的系统分析中,也可以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建立各种经济计量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模型,以预测区域经济开发的前景,探求最优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三 城市经济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城市经济区学是社会经济科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学习和研究它的过程中必然会直接涉及其他经济学科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会同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发生交叉和重合。
城市经济区学的研究是以发挥城市的多功能和各种经济活动中心的作用为出发点的。它所研究的经济区域是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的、网络型的区域经济结构。每一个区域都必须有自己的经济中心城市或城市群,没有围绕着经济中心而展开的区域经济网络,就没有城市经济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经济区学可以说是城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但是,城市经济区学不同于城市经济学。在城市经济学的内容中必然要涉及城市经济区网络问题,但这只是作为城市外部社会经济关系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和侧重面是城市经济活动的规律,而不是城市与区域的联系。
城市经济区本身是一个区域概念。作为一种理论体系的城市经济区学,它研究的是一定空间的经济活动或区域层次的商品经济关系,因而也可以说它是区域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城市经济区学也有别于区域经济学。苏联科学院院士涅克拉索夫在《区域经济学》一书中,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做了如下概括:“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学科,是以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为依据研究那些对有计划地建立并发展全国区域体系及各地区生产力和社会过程有决定意义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现象的总和。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生产力发展的战略观点,从而完善全苏的地区经济组织。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是区域经济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2]在区域经济学的内容中也涉及城市体系问题,但它是侧重于从完善人口分布体系要求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的分布和发展,而不是以城市体系的等级系列为中心来进行区域经济的层次分析。城市经济区学的研究要以劳动地域分工的理论为指导,要涉及区域经济因素的优化组合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问题,但它研究的出发点是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中心内容是城市与区域的商品经济联系,侧重点是依据区域商品经济的联系形成经济区的网络体系,实践任务在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发展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的要求,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新体制。
由此可见,城市经济区学与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既有密切的联系、部分交叉和重合;又在研究内容的中心和侧重面上有区别。它的研究,既要综合地运用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某些原理和方法,又具有自身特有的属性,特有的研究对象。城市经济区学应当说是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交叉形成的一个新学科。
[1] 原载《城市经济区学》,知识出版社,1990。
[2] 涅克拉索夫:《区域经济学》,东方出版社,第14~15页。